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期末考 >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1、B       “实验设计无意义”错误,原文说“但他也表示,这些研究为视频制作时信息量的控制和播放速度
    的选择还是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参考”
    2、C        A.“1.5 倍速度播放时,语速快,学习者的心理压力大,影响了其对新材料的即时记忆效果”太
    过肯定,材料二第二段说“这可能是因为,视频播放速度会影响……因此学习效果较好”。是一种可能性判
    断,而不是肯定性判断。B.“这些收视数据将被播放平台精准捕捉,成为重要数据”不当,材料一第四段
    指出,被精准捕捉并反馈给平台的是“什么作品常被‘倍速’、哪些环节容易被‘倍速’等信息”,而不是
    不倍速的数据被精准捕捉。D.“那么倍速播放将是唯一的选择”“同时还能够体会到陌生的音乐”错误,
    材料一第四段指出,有些播放平台将长故事切割,重新剪辑为若干短小精悍的单元,让观众可以一览剧作
    精华,所以“唯一”表述错误;另外,材料一第二段中说倍速播放让观众体会到的是音乐的陌生感,并非
    “陌生的音乐”。
    3、A      “以便留出更多时间投放广告”错误,该项认为倍速播放的目的是为投放广告腾出更多时间,以追
    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一理念在两则材料中都未提及。
    4、①首先明确了倍速播放的概念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和本质。②接着论述了观众对倍速播放的选择性。③
    继而回顾了倍速播放的发展和实现历程。④最后论证了倍速播放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每点1分)
    【解析】解题时首先要根据材料的段落情况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并根据层意理清论证的思路。材料一共五个段落,第一段写倍速播放的概念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和本质,第二段写观众对倍速播放是有选择的,第三段回顾倍速播放的发展和实现历程,第四段写倍速播放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第五段从创作者的角度谈倍速播放的作用。这样,第四、五两段都是谈的倍速播放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所以可以合并为一层。
    5、①收集青少年倍速播放艺术作品的相关数据,在坚守价值立场、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不断满足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②不断进行科学的研究试验,探究倍速播放对青少年学习效果的影响,找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视频内容的最佳播放倍速,取得青少年视频学习的最佳效果。(每点3分)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在两则材料中分别找出倍速播放的“力量”,材料一主要是说倍速播放能促使创作者进行创作改进,甚至产生新的艺术形式,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材料二主要是结合不同的实验谈倍速播放的不同速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然后题干要求谈怎样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实际上就是结合上面分析的“力量”,将青少年的成长因素融入进去。最后,组织语言,分条规范作答。
    6.C       C.“是为了寻找失散的战友”错。根据原文“他没去突围时队长紧急交代的临时联络点会合,而是沿河一路急向南,那是回家的方向”可知,他并不知道那里又失散的战友,在那里遇到战友是一个巧合。故选 C。
    7.D      D.“淡化小说典型情节的刻画”错,本文并未淡化典型情节的刻画,爷爷参军、和春容一起救战友、回家、和春容同年牺牲的情节都有详尽的描写。故选 D。
    8.①善良坚贞:结婚时遭遇丈夫逃婚,却一直等到丈夫回来,并为他生儿育女;
    ②勇敢机智:在残酷的战争中,勇敢地救助伤员,并能够利用苘麻地来藏匿伤员;
    ③俏皮可爱:当看到曾经在苘麻地里不期而遇的丈夫归来时,表现得举止活泼、言语风趣;
    (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他们做主娶回家的女子春容,听说丑,还粗壮。我爷爷一直未归”可见,爷爷不满父母为自己做主娶的
    春容选择了逃婚,但春容一直惦记着爷爷,“说她的男人也在队伍上”,所以勇敢救助战士,爷爷回家后毫
    不记恨,还为爷爷生儿育女,可见她善良、坚贞。
    “女人开始哭起来,苘麻的叶子要落了,更藏不住人了……庄子里都是鬼子,你的腿烂了……我该怎么办
    呀”可见,春容敢于去救助伤员,并机智地利用苘麻地藏匿伤员,在感到藏不住人时趁夜来救助伤员,足
    见她勇敢机智。
    “就见草棚里走出一个小媳妇捂着口嗤嗤笑,她说,嘿,当兵的,你回来啦”,逃婚的丈夫终于回来,她没
    有任何怨怼,说话俏皮有趣,让人感到她性情的活泼可爱。
    9.①以苘麻茎细脉软衬托意中人的多情温良,表现人物对美满婚姻的追求;
    ②以苘麻地为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③以饱满的苘麻果和美丽的苘麻花为精神寄托,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从人物形象来说,苘麻柔韧、细软,“桂香有意,兰芳多情,她们如眼前苘麻茎细脉软,楚楚温良”,衬托意中人的形象。
    从故事情节来说,爷爷逃婚前躺在苘麻地里辗转反侧,部队打散后下意识向家乡逃去,也藏在苘麻地里,在苘麻地里遇见了春容救助受伤战友,回家后苘麻的茂盛与花朵的美丽衬托出生活的美满幸福等,这些都推动了情节发展。
    从象征意义上来说,苘麻本身是经济作物,是当地人收入的来源,它的长势喜人有着物质富裕的象征;而苘麻花被爷爷别在春容发间,则象征着他们爱情美满、生活幸福;其中苘麻果两次出现,分别是“老祖用苘麻果在面食上做印章,祭灶时恳请灶官上天言好事,保家保儿孙平安,明年的苘麻,也还是个好收成”,外乡人用“一颗饱满的苘麻果,他蘸了红胭脂,轻轻在女娃娃的眉间盖了一枚苘麻章”,都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所以苘麻在文中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10.D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仗势刻剥百姓,派遣官吏多征徽州人民的钱两千锭,王巨济还恼怒于征收得少,要再加千锭。许楫至巨济处对他说:“阁下是要百姓死,还是要百姓活?如果要百姓死,即使万锭也可以征敛。”巨济消除了怒气,徽州幸免征赋。“吏”和“征徽州民钞”构成主谓宾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C。“欲”作“更益千锭”的谓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D。
    11.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士死称‘卒’”错误,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故选B。
    12.D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任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期间……”错误,从文中来看,皆是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期间所为。故选D。
    13.(1)你们已经是大元的百姓,现在设立官吏来抚育爱护你们,哪还用金帛来求见!(得分点:“抚字”,抚育爱护;“汝辈”,你们;“奚”,哪里。)
    (2)正逢朝廷用参政高兴(人名)代替教化,许楫再把原来的话告诉高兴,高兴听从他的计谋,做盗寇的民众果然投降。(得分点:“会”,恰逢,正逢;“前言”,原来的话;“从”,听从。)
    14.①京兆西郊有几千顷荒地;②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③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之需。(每点1分)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找到原文“劝说安西王相商挺募民屯田”的语句即可找到设题区域。“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他这番话的意思是:京兆的西郊,有几千顷荒地,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如果召募百姓马上去屯田,每年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满足所需。分条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年受教于元裕,十五岁时凭借儒生的身份参与词赋科选拔考试而入选,河东宣抚司又推举他为贤良方正孝廉。许楫到了京城后,被平章王文统任命为中书省下属官员,许楫拒绝接任文簿官,而被改派主持用印的工作。丞相安童、左丞许衡对许楫非常器重。一天,许楫随行省的长官立于殿下,元世祖见他胡须飘飘,身材魁伟,问:“你是秀才吗?”许楫叩头回答说:“臣在学做秀才,不敢自认为秀才。”皇帝因他善于答问,任命他为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并兼承发司事。不久,朝中设立大司农司,许楫被任命为劝农副使。当时商挺任安西王相,途中与许楫相遇,许楫对商挺说:“京兆的西郊,有几千顷荒地,宋、金之时曾经屯垦过,如果召募百姓马上去屯田,每年收获的谷物可供给王府满足所需。”商挺将此话奏于皇上,被朝廷采纳。三年后,屯垦完成,果然获利。不久,许楫被授予金符,并被任命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朝被平定,皇上命平章廉希宪在荆南府行中书之职,以许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的父老抬着金帛来求见,许楫对他们说:“你们已经是大元的百姓,现在设立官吏来抚育爱护你们,哪里要用金帛来求见!”第二年,提升许楫为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有一个打死了出征军人的富民,暗中许以一半家产诱使他家佃户代自己服刑。许楫察知此情后,释放了佃户,关押了富民,人们都很佩服他的英明。后来许楫改任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下令招讨使郭昂讨伐叛贼董旗,俘获了很多贼兵,经许楫查问后发现有良民六百多人,都遣返还乡。
    至元二十三年,被授以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设立尚书,总管全国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仗势刻剥百姓,派遣官吏多征徽州人民的钱两千锭,王巨济还恼怒于征收得少,要再加千锭。许楫至巨济处对他说:“阁下是要百姓死,还是要百姓活?如果要百姓死,即使万锭也可以征敛。”巨济消除了怒气,徽州幸免征赋。许楫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便离去。徽州的绩溪、歙县民众柯三八、汪千十等,因饥荒拒险做了盗寇,行省右丞教化(人名)用兵去抓捕,双方相持七个月,于是派人前往说服。三八等人说:“只要许总管来,我们就投降。”行省立即发驿书召许楫,命他前往招降。许楫只身骑马前往贼寇处,众人见许楫到来,都拜倒说:“许公既然来了,请给我们张榜。”许楫回报教化,请求退兵三十里,让他们自己来降。教化不听他的话。正逢朝廷用参政高兴(人名)代替教化,许楫再把原来的话告诉高兴,高兴听从他的计谋,做盗寇的民众果然投降。
    至元二十四年,授予许楫太中大夫、东平总管,他辞官两年后逝世,终年70岁。
    15.C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不忘收复失地的豪情”分析错误,对姮娥的发问应是表现了英雄怀才不遇的无奈心境。故选C。
    16.①《永遇乐》用典抒情,辛弃疾追慕古时的英雄豪杰孙权和刘裕,写到廉颇年老饭量不减,表明自己在垂暮之年还能勇挑重担,收复失地的豪情。
    ②《太常引》中最后两句运用想象,写到要砍去月中的桂树,消除阴影,让月亮更明亮,表达了自己想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壮志豪情。(每点3分)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永遇乐》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使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当朝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结尾借廉颇自比,表达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用典抒情,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这首词主要是借助典故来表达高远志意。《太常引》最后两句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词人运用想象,表达了自己要直入月宫,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敌对势力。词人借助想象,表现了词人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
    17、(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酾酒临江    潦倒新停浊酒杯
    (3)忍顾鹊桥归路 (4)此时无声胜有声
    18、A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奋勇向前:奋发而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休戚与共:彼此之间忧喜祸福都共同承受,形容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波澜壮阔:比喻声势浩大,规模宏伟。波澜不惊:比喻人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地久天长:形容时间悠久,永远不变。历久弥坚:经历的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
    19、C
    20.A     A.不是比喻句,“像是”表比较。
    21.①语文教学和考试远没有这么自由
    ②就前者而言
    ③它要具备一定的难度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通读语段可知,此处是把语文教学和考试与普通的阅读做比较;由“普通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整体把握,无须深究个别细节,也不太挖掘‘微言大义’”“但语文教学……”“语文考试既有检验的功能,也有选拔的功能……”可知,语文教学和考试比普通的阅读教学要求的要严格,故可填写“语文教学和考试远没有这么自由”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由下文“就后者而言”可推知,此处与下文构成并列关系,故可填写“就前者而言”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根据下文“哪怕有些题目刁钻古怪也无可非议,因为不如此就难以打开区分度”可知,语文考试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故可填写“它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之类的句子。
    22.①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技术能力。
    ②语文考试:既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完成对学生的考评和筛选。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由“但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思维、知识和技能训练,它必须有一些套路、一些‘法门’,比如对语法的分析、对细节的辨析、对价值意义的提炼等,以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技术能力”可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技术能力。
    由“语文考试既有检验的功能,也有选拔的功能。它既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完成对学生的考评和筛选”可知,语文考试的目的是:既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要完成对学生的考评和筛选。
    23、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确定了写作主题为“幸福与苦难”。
    材料以《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吃冻土豆为导引材料,重点写人们观影后的做法,迟女士和学校都选择了用吃冻土豆这一方式来亲自体验或让学生体验志愿军战士所经历的艰苦。这则材料的聚集点在于,一是迟女士为什么想去吃冻土豆,她到底吃出了怎样的体验。迟女士的这一尝,让她品出了当年战争的艰苦与残酷,品出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更品出了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砥砺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使命担当,同时也品出了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感。而学校的做法无疑是在进行更重要的教育,让孩子们吃冻土豆,是希望孩子们能亲身感受一下战士们的艰苦。从而理解“苦难是幸福的敲门砖,如果没有那些英雄们的献身,没有那一场场血腥的战斗,就没有现在这美滋滋的生活”。
    在品尝中,我们读懂了什么是大无畏英雄气概,读懂了什么是“最可爱的人”,读懂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牢记历史、不忘本来,铭记英雄、开创未来,更深刻领悟了幸福与苦难的辩证关系。
    题目要求围绕“幸福与苦难”写一篇文章,先辈们用苦难赢得尊严,才能使我们拥有现在的幸福生活,这应是行文的主题。考生要围绕抗美援朝历史和当下现实展开行文,幸福来之不易,它是革命先烈用苦难换来的,用苦难拼来的。所以我们要忆苦思甜,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不忘苦难,珍惜幸福。
    写作时要把“苦难”与“幸福”二者的关系辨析清楚,比如现在的苦是为了以后的幸福;没有先辈的苦难,哪来今天的幸福;苦难是幸福的基础;苦难不可怕,熬过去就是幸福等等。考生还要立足当下,针对有些青年不肯吃苦,不愿吃苦进行批驳,让他们明白经历过苦难,才能迎来幸福等。
    立意:
    1.经历过苦难,才真正懂得幸福。
    2.苦难是幸福的源泉。
    3.不忘苦难,珍惜幸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