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7:11:1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2022学年秋季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统社会格局,就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畴性的有关概念。当我们用这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亲戚戚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我们在亲属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两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儿女。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般的。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可以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释名》中也说“伦也,水文相次有伦理也”。潘光旦先生曾说:凡是有“伦”作公分母的意义都相通,“共同表示的是条理、类别、秩序的一番意思”。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材料二:
学术界普遍认为“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好,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理由:1.它表现出了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特点。这一点既同中国传统家族的五服图相一致,也同中国人际交往的事实相吻合,又同儒家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贯通。2.这一格局的重点在于反映个体与家国、天下之间的关系,尤其表明了个体在同心圆中所处的中心的位置,进而可以反映出宏观与微观、大宇宙与小宇宙、大我与小我之间的一体性或同质性。3.从这一同心圆的格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道德既有内在的一贯性,又有等差性。照费孝通本人的观,点来看,差序“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但它们之间也都有“仁”的共相。以往学界有所争议的地方是,儒家道德原则究竟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而差序格局无形中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让人们觉得一以贯之与差等有别可以共存于同一体系中。4.该格局还反映了公与私、自我与他人及内外群体之间相对且模糊的关系,而不同于西方社会所体现的明确关系。在西方的概念中,公私是一对对立概念,两者界限分明。任何属于公的就不可能属于私,而划归为私的就不是公。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中国人对公德、公共领域、公共场所、公共事业、公民社会等均感到陌生,但这种陌生又不影响人们的公共热情。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祖国处处有亲人,只要把这些地方都看作自家范围的扩展,中国人一样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上面的许多特,点其实可以提升为一系列认知中国社会的模式,即我们并不是按照西方所谓的二元对立思维来构建社会的。以群体研究为例,西方社会学倾向认为群体应该被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但差序格局打破了这样的界限。它让我们看到个体完全可以共存于若干群体中,也看到了个体在多种群体中的游离与自定义的状态。结果分辨各个群体与自己之间的关系远近比划定内外界限更重要。
(摘编自翟学伟《再论<差序格局>的贡献、局限与理论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土社会中,由于关系网络中心的“己”不同,即使父母相同,兄弟两人的亲属体系也不尽相同。
B.在乡土社会,地缘圈子范围大小会依着圈子中心的财富和权势的变化而伸缩,可以大,也可以小。
C.贾府兴盛的时候可以容得下各种亲戚,然而一旦失势,树倒糊狲散,这说明差序格局具有伸缩性。
D.西方社会中,群己界限分明,公私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人们没有公共意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3分)
A.我们的传统社会结构是呈水波纹状的,一个人所处的时间、地点不同,他所动用的圈子是相同的。
B.学术界普遍认为“差序格局”这个概念好,最主要是因为它表现出中国人交往中的亲疏远近的特点。
C.“伦”重在分别,是有差等的次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老百姓是不能够随意改变这种有差等的次序的。
D.西方社会学注重群体内外界限的划分,差序格局打破了这样的界限,因此差序格局要优于其他格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差序格局”的一项是(3分)(3分)
A.乡村自治发展进程中,村民自治组织能力不断提升,建立起体系完备的农民自治组织。
B.在我国有随礼的习惯,礼金的多少往往取决于随礼的对象与自己的亲密程度。
C.公司员工在工作中的权责明确,在公司召开会议时,与会议无关的人员不得参与。
D.在西方英、美等国家,家庭所包含的对象只能有丈夫、妻子以及他们之间未成年的孩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我国自古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但在新冠疫情面前,国人却能够众志成城,共同抗疫。请结合材料,运用差序格局的相关知识对此变化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时在立秋
周益清
农事里的立秋,我有着太多的记忆。
往昔这个时节,乡野总是处在“烧烤模式”的笼罩之下,农民们已从一年中最繁重的苦役中解轭。刚刚翻过去的“双抢”一页,时日漫长,抢割抢插,一个“抢”字,把原本不疾不徐的分分秒秒,紧绷得无以复加。所谓季节不等人,宣示的逼迫直抵农人后背,弯腰便成为立秋前夕人们最惯常的劳作姿势。父老乡亲淳厚诚朴,敬畏时节的莅临,本分顺从地接受。他们开镰,拾穗,拔秧,栽插,茬口安排得无缝衔接,农活儿技法愈加稔熟,动作亦是干净利落,弯腰的身姿更显努力地前倾。直到立秋降临的当口,双脚才从晒得发烫的泥水中拔出,洗净,显出黑黝本色——是烈日的灼射加速了黝肤黧泽形成的过程。
现如今,稼穑里的农事变得如此繁复,产出记录不断刷新。原来,土地尚有可供人予取的存量,被聪明智慧的人类尽数挖掘而出。民以食为天!每一方田亩的禾粒皆可构成予与生命繁衍生息的支撑体系,满足众多家庭日益精细的口腹之欲,是舌尖上最基本的幸福要素。事实是,地块依旧是那个地块,产量竟是大大地往上“蹿”起,这不得不依赖于耕作制度更趋紧凑严密,使不违农时的古训变得至为紧迫和现实。往往,我特别在意此时:晚秧正待返青,棉桃尚未吐絮,乡亲可以无所牵挂地接受这一短暂闲暇的“馈赠”,晒黑的脸庞露出无比畅快的惬意。
天行有常,令节气循环往复。历书的存在,贯穿于农耕文明史册的漫长过程,是众多中国符号中极其醒目的标识。“秋训,禾谷熟也”——历书的提示,简约明了,却叫人不能不细细咀嚼一番。它让立秋的意涵展露无遗,由此拉开殷实之秋的序幕。几千年来,无数人醉心在自我想象的天地里,让亮泽的一穗穗金黄色随风起伏,丰收的长卷里,涌进来数不清的忙忙碌碌的身影,直到一座座高大仓廪被装填得丰赡充实。先民尚仪礼,重祭祀,冀望与天地神灵沟通契应,祈求获得年复一年的佑助庇护。典制的仪礼,令祖先对神灵赐予的丰年极尽颂赞,又表达对来年风调雨顺抱持更大期待。五谷熟而民人育!庆祝丰收,祭祀天地,以洽百礼,豁然在目的隆重场面常会令我们在《诗经·丰年》中钩沉而起,变得不再那么远久。
“立秋得馨,天地始萧”——立秋往后,天地间的总基调大约就是朝向萧疏寥落的走势而去,这多少有点悲秋的意味。于是,心情往往是要受到些许影响的。只是,这种精神层面的易变性到底是与丰饶之秋有些扦格不入的。臂如,鸣蝉似乎总被视为单调无趣之物,还有人老是嫌它聒噪不休,叫人烦厌。不可忽略的是,以它为题材的诗文自古就不胜枚举。“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果然是这般不爽,仿佛心绪不宁最是蝉鸣惹的“祸”。可是,一声蝉鸣、一片落叶却总能勾走我视听的触点,撩动我思维中最敏感的部位。我喜欢立秋的蝉声无歇,引来万千的和鸣,伴着秋去秋来,使得琐碎的时日闲淡下来。然后,梧桐开始落叶。先是一片,小心翼翼地下坠,接下来是有秩序地落地,那么庄严地完成叶片的生命始终,静穆中显示落体无声的短瞬过程。毋宁说,落叶的背后,隐匿着万物兴衰荣枯的无声秘语。
丰硕,收获,华彩,热热闹闹地推进,一切孟秋之物皆款款而来,沉甸甸的季节就有了特别的味道。只是,越发精致的时代,终是无法令光阴中的烟火气消散的,哪怕曾经菽水藜藿的苦涩,也总能勾起陈年往事里的温情与怀念。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饥贫的日子并未走太远。曾经,每个父母都有着自己的精打细算,家里的一日三餐如长流细水,平淡无奇中每有锅碗瓢盆叮当作响。为备冻馁的不测,暂时吃不完的果蔬、豆菽是要晒干贮藏的,这成为托举某个家庭不至坠入极度困境的最终救助。趁着秋阳杲杲,母亲们会搬出竹筛、簸箕器具之类,置于房顶檐下,上面大多摊开黄豆、花生、薯片之类。今天,母亲的子女们无论身在庙堂之上,抑或行走于江湖之远,母亲的秋晒组图无疑牵系了儿女的眷眷乡愁。
既入立秋,白昼仗恃着夏的聒烈之威,还让人有些酷热难耐之感,倒是入夜的那份凉爽叫人大得自在适意。推开牖户,让心绪伸出沁凉的窗外,秋意中的深味自是一种别样的投影,落于信笺之上。
(选自《散文选刊》2020年第3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如今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田里的粮食满足了人们日益精细的口腹之欲,还让人们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
B.全文以时间为顺序,写了农人们秋收秋种的热闹场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意盎然的乡野收制图。
C.文章将秋与古代历书结合起来进行讲述,使人们对立秋的认识有了更多的时空感和厚重感。
D.立秋之后,天地万物大致呈萧疏警落的趋势,人们会有悲秋的情绪,秋天里聒噪不休的鸣蝉还会让有些人烦厌。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立秋起笔,简清地交代了农事和立秋的关系,文末又以立秋收尾,文章结构完整。
B.文章将往昔与如今两个不同时代的秋天农忙进行比较,主要是为了突出过去农人更加艰辛。
C.全文多处引用古文诗句,是为了让读者全面了解古代的农事,如“立秋得馨,天地始肃”。
D.文章情感充沛,在时空的不断转换中,作者萧疏寥落的情绪贯穿始终,悲秋意味更加浓烈。
8.请简要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4分)
9.文末提到“秋意中的深味自是一种别样的投影”,请结合全文简要谈谈立秋有哪些“深味”。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淮阳王更始元年,宛人彭宠、吴汉亡命在渔阳,乡人韩鸿为更始使,徇北州,承制拜宠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以汉为安乐令。二年,邯郸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太守耿况约宠俱归大司马秀[注]。汉光武建武二年。是时北州破散,而渔阳差完,有旧铁官,宠转以贸谷,积珍宝,益富强。幽州牧朱浮,年少有俊才,欲厉风迹,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至是,有诏征宠,宠上疏,愿与浮俱征。帝不许,宠益以自疑。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征。于是曰:“天下未定,四方各自为雄,渔阳大郡,兵马最精,何故为人所奏而弃此去乎?”
宠又与所亲信吏计议,皆怀怨于浮,莫有劝行者。帝遣宠从弟子后兰卿喻之。宠因留子后兰卿,遂发兵反,拜署将帅,自将二万余人攻朱浮于蓟。五年二月,宠斋在便室,苍头子密等三人因宠卧寐,共缚著床,告外吏云:“大王斋禁,皆使吏休。”伪称宠命,收缚奴婢,各置一处,又以宠命呼其妻,妻入,惊曰:“奴反!”奴乃粹其头,击其颊,宠急呼曰:“趣为诸将军办装!”于是两奴将妻入取宝物,留一奴守宠。于是收金玉衣物,至宠所装之,被马六匹,使妻缝两缣囊。昏夜后,解宠手,令作记告城门将军云:“今遣子密等至子后兰卿所,速开门出,勿稽留之。”书成。斩宠及妻头置囊中,便作记驰出城,因以诣阙。其尚书韩立等共立宠子午为王,国师韩利斩午首诣祭遵降,夷其家族。帝封子密为不义侯。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渔阳》,有删改)
[注]秀: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建武元年称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B.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C.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今宠闻以胁恐之/
D.浮性矜急自多/宠亦很强/嫌怨转积/浮数谮构之/密奏宠多聚兵谷/意计难量/上辙漏泄令宠闻/以胁恐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始,汉帝刘玄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如玄宗、康熙等。
B.太守,古代官职名称,西汉时改郡守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C.幕府,将帅的府署。军旅无固定之处,常以帐幕为其府署,因此称之为幕府。
D.阙,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文中指代东都洛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渔阳郡起初和北方其他郡县一样破败不堪,彭宠担任渔阳太守之后,贸易粮食,囤积珍宝,渔阳郡逐渐富强起来。
B.朱浮与彭宠的政治主张存有分歧,再加上性情不合,二人的嫌隙也越来越大,朱浮也因此多次向刘秀诬陷彭宠。
C.彭宠不接受刘秀的征召,刘秀于是派遣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前往劝导他,彭宠却留下了子后兰卿,随之发兵反叛。
D.子密等人趁彭宠睡觉之机把他绑起来,最终斩杀彭宠夫妻二人,拿着彭宠写下的亲笔命令飞奔出城,投靠了刘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二年,邯郸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上谷太守耿况约宠俱归大司马秀。(4分)
(2)其妻素刚,不堪抑屈,固劝无受征。(4分)
14.文末刘秀为何封子密为不义侯?(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听蜀僧濬①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听颖师④弹琴(节选)
韩 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蜀僧溶,蜀地一位名叫濬的僧人。②绿绮,琴名。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③流水,这里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④颖师,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诗首联交代蜀僧来自峨眉山,弹奏之琴名贵,寥寥数笔就把这位音乐家的气派写了出来,从而表现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李诗巧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方面写出琴声涤荡了诗人的心灵,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琴声让诗人与蜀僧互生知音之感。
C.韩诗中“喧啾百鸟群,忽见孤风凰”两句写在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忽然出现,这样以视觉写听觉的手法,增添了琴声的魅力。
D.韩诗着重描写琴音的变化,琴声一开始轻柔婉转,接着又高亢不已,随后变为喧闹之声,又变为低音,最后高到极点。
16.古人摹写音乐,贵在如音在耳。上面两首诗在描写音乐时所用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高》一诗意境旷远,其中写出诗人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把人踮起脚后跟往远处看和登上高处往远处看进行比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客人在赤壁之下吟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的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广受好评,观众__________,很是喜爱。本片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国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揭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武夷山、九寨沟和黄龙三处世界遗产,都以绝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令人向往的武夷山丹霞地貌,层林尽染的九寨沟景观,__________的黄龙钙华池,宛若人间仙境,游者走在其间,__________。
武夷山九曲溪上的竹排,划过了历史的长河;苏州园林的曲水修廊,阅尽了人间的沧桑;鼓浪屿上的琴声,飘散在夏日的海风中……这些都是文明的传承、活态的遗产,也是中华民族__________的历史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交口称赞 绚丽多彩 怡然自得 生生不息
B.脍炙人口 浓墨重彩 泰然自若 生生不息
C.交口称赞 浓墨重彩 怡然自得 历久弥新
D.脍炙人口 绚丽多彩 泰然自若 历久弥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片系统地梳理了已有的中国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B.本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已有的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C.本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已有的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D.本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已有的世界遗产,聚焦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展览了中国政府在保护世界遗产方面做出的努力。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1.下列选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前几天我参加一场活动,有幸遇见了王教授和他的内人,我一直都很仰慕王教授的才华。
B.母校45周年校庆日即将到来,许多很久没联系的老朋友都会参加,届时我定会拨冗出席。
C.舍弟太过顽皮,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敬请原谅,我们一定会照价赔偿。
D.杨老师在请柬上写道:“本月十五号,犬子举行婚礼,本人略备菲酌,请大家务必光临。”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6分)
新华社合肥2021年11月30日电(记者徐海涛)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受天然珍珠母层状结构启发,近期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
现在使用的防护材料虽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但这种材料在太空环境中也容易受到原子氧攻击,导致物理和力学性能下降。此外,宇宙射线辐射,以及空间碎片撞击等极端情况,也对其稳定性形成威胁。俞书宏院士团队受天然珍珠母的层状结构启发,通过改变组分配比,借助喷涂与热固化联用法,构筑了聚酰亚胺—纳米云母复合膜,使其顶层具有更致密的纳米云母片。这种设计策略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而且使其上表面对原子氧、紫致密的纳米云母片。这种设计策略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而且使其上表面对原子氧、紫外辐射和空间碎片等具有更好的防护能力。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写到:“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如果读书不能读进去,那就不可能理解“古人用心处”;倘若读书不能跳出来,那就要“死在言下”,成为书奴、书呆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读书的好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后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上述材料中南宋人陈善的阅读方法对高一学生阅读整本书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