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1-2022学年2021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9:11: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无论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个“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是“国”从皇帝之家转为“民族”之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的角度并不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简单说就是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
(摘编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形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所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的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但是局限于乡土社会的层面,在此书中的“差序格局”仅主要适用于亲属关系及其投影的地缘关系。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黄光国在其书《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则分别适用着不同的交际法则——公平法则、人情法则以及需求法则,以此来分析中国人情关系中的游戏规则及其思考过程。这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是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并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的一种很好的例证。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衍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历史惯性,其内涵可以说一成不变。
D.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只是曾经的过去,也是当下的存在,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合理性。
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延续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改变了差序格局”的旧有特质。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已”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
A.“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4.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或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敦煌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
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篆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5.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C.虽然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已经残破,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让人顿生豁达之心。
D.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
6.作品第五段引用“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6分)
7.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①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②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美髯公。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注)①孟起:马超字孟起。②黥、彭:汉初名将英布、彭越。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B.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C.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D.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
B.“假节钺”:“节”,符节;“钺”,斧钺。臣子拿着皇帝给予的节、钺,代表皇帝亲临。
C.“谥”:古代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被称为谥号,如苏东坡,东坡是苏轼的谥号。
D.“尚公主”:娶公主为妻。驸马娶了公主,住在公主府,公主府主人还是公主,类似“入赘”。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羽、张飞尽心辅佐刘备。汉末,刘备起兵乡里,关、张二人私下与刘备情如兄弟,公众场合则对刘备礼敬有加。
B.关羽颇受曹操欣赏。曹操擒获关羽后,极为钦佩关羽的英雄气概,对关羽的决意离去深感惋惜,阻止部下追击关羽。
C.孙权恼恨关羽。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对此愤怒。
D.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其后代深受朝廷器重,两个儿子关兴、关统先后继承壮缪侯的爵位,后来关统还娶了公主为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5分)
(2)羽美须髯,故亮谓之美髯公。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竹[注] 苏 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随风颠簸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1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的名句来说,可谓“ , ”。
(3)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过56天的顽强作战,新疆警方打掉一个境外极端组织直接指挥的暴恐团伙,除1人投降自首外,其余28名暴徒全部被歼灭。
B.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C.近10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热门之地,毕业后也选择留在新加坡,成为中新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D.俄罗斯总统令要求俄政府采取措施,禁止土耳其包机往来于俄土航线,禁止土耳其的任何船只不准在俄罗斯海港水域逗留或者航行。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关于枫桥,我不但读过张继的诗,还看过好些刺绣和绘画的《枫桥夜泊图》。我想象________;我想象________;更想象着________。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霜风如削,江上闪烁着星星的渔火:________。我仿佛都似曾相识,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
①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钟楼高耸天际
②那枫桥高耸的弓影,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
③钟声如缕,悠然从水上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唤起他在人生旅途上的漂泊的悲哀
④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渺的秋江,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影里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18.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直中绳:合乎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闻道有先后:知道、懂得 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C.正襟危坐:端正 知不可乎骤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D.明烛天南:烛火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
19.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0.请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6分)
要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联合国名录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6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对于这些急需保护的非遗,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保护抢救工作。在保存方面,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000多人,但该群体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传承人年龄断层,意味着非遗有失传的风险。因此,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
21.阅读下面相关文字,然后按要求答题。(5分)
湖南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船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但岳阳楼的出名,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不朽名作《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经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更为后人传诵。
(1)岳阳楼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四面湖山来眼底”,下联是“万家________到心头”,请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在空缺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字。(2分)
(2)请为下面的对联补拟下联。(3分)
上联:岳阳楼上范希文作文记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