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4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以及解析
1.C
2.B
3.D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以及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文中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错误,由原文第5段“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做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可知,原文说的是“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本文采用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错,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归纳辨析文本观点态度能力。
A.“都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错误,文中“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选项说法扩大范围。
B.“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也能通过反复刻画、渲染、衬托,塑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错误,依据原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可知,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是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而不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
C。“中国古代小说没有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错误,文中“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选项说法曲解文意,“薄弱”不等同于“没有”。而且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D。
4.C
5.A
6.①网络文学“不断更”的基本要求给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网络文学语言浅显直白。
②网络文学文本经常会有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并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表现出原创性的缺失,导致文学性受损。
③资本的注入“压扁”了网络文学可能释放出的巨大的创作热情,使得写作者的文学创造性异化成被资本改组和收编的创造性。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不对人物心理进行刻画”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原文“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以及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这会带来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必将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错误,原文是“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的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原文是“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
C.“因而”说法强加因果,原文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少洞悉网络文学真实矛盾的视野。我们必须在反思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基础上来客观分析其产生的效果和经验。如果我们把网络文学当作如传统文学一样的文学样式,当作在网络时代文学应然的形态,那就陷入了‘文学一般’的形式”,原句没有因果关系。
D.“人民巨大的创作热情和阅读热情都被压扁在资本主导的生产界面上”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三最后一段,原文是“网络文学可能释放出的人民巨大的创作热情和阅读热情都被压扁在资本主导的生产界面上”。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
根据“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概括出“网络文学‘不断更’的基本要求给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网络文学语言浅显直白”;
根据“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的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概括出“网络文学文本经常会有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并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表现出原创性的缺失,导致文学性受损”;
根据“数百万网文劳工与网络文学资本方的矛盾是制约着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真实矛盾之一。网络文学既是一种一般的文学活动形式——由众多不同的作者写出数量巨大的文本,再由更多的读者阅读,但它更是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非物质劳动。它当然需要文学创造的能力,但此时它已经不再是一种个性的创造性,而是一种社会化的创造性,一种被资本改组和收编的创造性”“网络文学可能释放出的人民巨大的创作热情和阅读热情都被压扁在资本主导的生产界面上”概括出“资本的注入‘压扁’了网络文学可能释放出的巨大的创作热情,使得写作者的文学创造性异化成被资本改组和收编的创造性”。
7.B
8.①勤劳,从忙得手都皴裂了可以看出;②孝顺,从丛婶的丈夫在世时公公以前的生活起居都由丛婶照顾,到丈夫病逝后丛婶赶回家一心一意看护公公可以看出;③善良,丰婆婆常常拖欠工资,且无人照顾,可是丛婶却尽心尽力地服侍丰婆婆。④厚道,愿意将房子给阿芳,因为她不愿意看到子女争夺家产勾心斗角的场面。(答出3点即可)
9.答案一:不能
①结构上与前文公公说的有存单相呼应,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②丛婶不贪图利益,甚至拒绝公公赠予的房本,却成了最终赢家,告诉人们善良勤劳厚道终究会得到回报,升华文章主题,揭示了主旨。
③凸显了丛婶不图回报,孝顺厚道的品质,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
④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迭起,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案二:能
①从结构上来说,故事情节已经有了完整的结局。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删除后更加凸显丛婶不图回报、孝顺厚道的品质。
③这样的结局突出了人性的美好,令人感动,引人深思。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内容主旨,鉴赏小说艺术特色能力。
B.“突出了敬老的主题”错误,本文的主题不是敬老,而是歌颂善良厚道的美好人性,启发人思考家人相处应以和睦为要,不能只重钱财。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
结合“第一个服务对象就是丰婆婆。丰婆婆八十多了,是个孤寡老人。病多钱少,还常拖欠工资。入院这么长时间,也没见有人来看望过她。这样的主家,没人愿护理,可丛婶不但接了手,还尽力服侍着”分析,丰婆婆是个孤寡老人。病多钱少,少常拖欠工资。没有人愿意照顾,丛婶不但接了手照顾丰婆婆,还尽力服侍,从中可以看出丰婆婆是一个善良的人;
结合“看你忙得手都皴成这样了”,手皴了也无暇顾及,说明丛婶勤劳;
“丛婶的公公以前的生活起居都由丛婶照顾,可自从儿子病逝后,公公就又搬回了老家。老爷子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前阵子中风了,身体就一直不太好了。挂了电话,丛婶急得直掉泪”“马不停蹄地赶路,到公公家已是凌晨。进了屋,丛婶直奔公公床前,一把拉起了老人的手。公公从睡梦中睁开了眼,迷迷糊糊地问了句‘回来啦’,又睡了过去。见公公气色尚可,手也热乎乎的,丛婶放心了些”,以及得知公公把房本给了妯娌后还丛婶“一心一意看护公公”可以出丛婶是一个真正孝顺的儿媳妇;
“公公的病倒不重,只是人却越来越糊涂。这天,他竟将丛婶认成了阿芳,还神神秘秘地说:‘阿芳,我还有张二十万元的存单,我想好了,将房本给你嫂子,把存单留给你……’看来公公是糊涂了,连房本早给了阿芳都忘了,但事关重大,丛婶也不敢怠慢,忙给阿芳打了电话”“众人见状,都暗叹阿芳精明:小地方二手房顶多十万出头,比存单差远了。再看丛婶,却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真是个笨媳妇”“拒绝了公公递来的房本,说:‘爸,房本就给阿芳吧。我在医院看到过子女们为争家财斗得不可开交,活活将老人气死,我不想这事在咱家出现’”不贪图公公的钱和房子,愿意将房子给阿芳,因为她不愿意看到子女争夺家产勾心斗角的场面,说明丛婶是一个厚道的人。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能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既可以回答可以删去,也可以回答不可以删去。不论如何回答,只要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清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阐释理由可以从文章情节结构、内容主旨表达、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着手。
比如本题文章最后一段内容是写公公真拿出了一张二十万元的存单。如果认为该内容不可以删去,可以从以下角度组织理由:
情节结构上,“公公从枕下掏出一张东西:他还真有张二十万元的存单”与前文公公说的“阿芳,我还有张二十万元的存单,我想好了,将房本给你嫂子,把存单留给你”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从开始说有存单,到说没存单,到最后真的有存单,情节跌宕起伏,波澜迭起,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主题上,“众人见状,都暗叹阿芳精明:小地方二手房顶多十万出头,比存单差远了。再看丛婶,却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真是个笨媳妇”“不料公公拿过房本,变了脸:‘我一穷老头子,哪有啥存单?阿芳你呀,精明过头,连我都骗!’”“丛婶拒绝了公公递来的房本,说:‘爸,房本就给阿芳吧。我在医院看到过子女们为争家财斗得不可开交,活活将老人气死,我不想这事在咱家出现’”丛婶不争不抢,宁愿拱手让出房产证,却成了最终获利者,突出了好人有好报的主题。
人物形象塑造上,房本被阿芳拿走,丛婶尽心照顾公公。公公说有自己有二十万存单,丛婶不贪心,立刻打电话叫来阿芳。公公从阿芳手里骗来了房本说自己没有存单,是骗阿芳的,还把房本递给丛婶,丛婶不愿自己家出现儿女争家产情况,就把房本让给了阿芳。突出了丛婶的厚道。在这种情况下公公竟然真的拿出存单,可以想象出丛婶一定不会要公公的二十万,且尽心尽力照顾公公。随意结尾的一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进一步凸显了丛婶不图回报,孝顺厚道的品质,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
如果同意删去说明,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从内容主旨表达、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几个方面组织答案,具体阐释最后一段多余即可。
10.C
11.D
12.C
13.(1)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张旨自己去宰相那里陈述救济治理的策略。
(2)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意为:州城中没有井,百姓取河水来饮用,敌人截断取水道路。张旨夜里打开城门,率领士兵攻击敌人,赦人后退,用官员军人在路两旁坚守,让百姓出来取水。
“断其路”的主语是“贼”,意思是“敌人截断取水道路”,要在“贼”前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
有“却”的意思是“退却”,其主语是“贼”,谓语是“却”,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工部……掌管屯田、水利、交通、户籍等事务”错,掌管户籍的是户部。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能力。
C.“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错,文章第三段说的是“旨矫诏赐守城卒”,“矫”的意思是“假托皇帝的命令”,可见应是张旨假托皇帝诏令赏赐士兵绸缎。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饥”,动词,闹饥荒;“诣”,去,到……去;“陈”,陈述;“救御”,救济治理。
(2)“垂”,将要;“就”,完成;“罅”,缺口;“守以强弩”,状语后置句,语序应为“以强弩守”,用强弓守卫。
参考译文: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亲张延嘉,读书很多,不愿做官,州中将张延嘉的品行上报,(皇帝)赐给嵩山处士的岩号。张旨晋升为保定军司法参军,他上书转运使钟离瑾,希望补任一名县尉,抓捕大盗来证明自己。钟离瑾赞赏张旨的请求,替他奏请(朝廷)调任安平尉,前后抓捕盗贼二百多人。(张旨)曾与盗贼格斗,飞箭射中他的手臂,(他)不顾,仍然亲手杀盗贼几十人。提拔担任秘书省校书郎、遂城县知县,升任著作佐郎。
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张旨自己去宰相那里陈述救济治理的策略。(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不久疏浚淬河三十里,引支流注入芍陂,制作闸门,灌溉田地几万顷,外面筑堤用来防备水灾。两次升职任太常博士、尉氏县知县,调任忻州通判。
元昊反叛,(朝廷)特别升(张旨)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府州通判。府州靠山而建,没有外城,张旨打算修筑外城,州将说:“我们州城依凭险要之地,敌人一定不敢来犯。”张旨不听。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城内外几天都不通消息,人心震惊恐惧。仓库中有几千段彩缎,张旨假托诏令赏赐给士兵,士兵都朝东看,高呼万岁,敌人怀疑这是因为救兵到了。州城中没有井,百姓取河水来饮用,敌人截断取水道路。张旨夜里打开城门,率领士兵攻击敌人,赦人后退,用官员军人在路两旁坚守,让百姓出来取水。又用渠道中泥土覆盖积草,敌人望见,以为水还有余。张旨督促居民登上城墙奋勇战斗,敌人死伤很多,随即撤退。因功劳升任都官员外郎,调任莱州知州。
叶清臣举荐张旨才能可以担任将帅,皇帝召见对答,改任邢州知州,提升为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又奏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授任阁门使,张旨坚决推辞。晋升为工部郎中、凤翔府知府,加官直史馆、梓州知州,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任荆南知州。入京任判尚书刑部,多次升职担任光禄卿,潞、晋二州知州。因老病,暂代判西京御史台,不久去世。
14.D
15.(1)“片云”用以自喻,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2)借景抒情。云傍琴台,本是自然现象,其实正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报国无门的痛苦。
(3)运用疑问(反问)语气,突出强调了诗人的迷惘与无奈。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D.“脱离写景”错末句“城阙秋生画角哀”也是写景,以景结情。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
结合上一句“长路关心悲剑阁”诗人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想回归故里,可是剑门失守,不仅归路断绝,而且整个局势紧张危急,使诗人忧念日深。在这迷惘痛苦之中,诗人仰头见到白云,不禁感慨自己浮云般的飘泊之身却留滞蜀中,首先是因为战乱未平,兵戈阻绝,其次,这也是诗人对那些把诗人赶出朝廷,剥夺了诗人为国效力的机会的人的愤慨。“片云何意傍琴台?”中以浮云比喻自己,浮云漂泊不定,比喻自己蜀中漂泊滞留。另外借景抒情,看似写浮云依傍琴台,深婉含蓄,实则传达出自己孤身漂泊在外的孤独、报国无门的伤感。另外运用反诘的语气,更加突出自己流寓他乡的无奈孤独之情。
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先指出本句运用的手法技巧——比喻、反问、借景抒情,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并指出诗人运用这些技巧抒发的情感即可。
1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的字词有:尊,酹,繁,霜鬓,浊,鉴。
17.D
18.A
19.A
【解析】
17.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缺少主语,“陆凯”应作“偶遇”的主语;可把“在南北朝诗人陆凯折梅花时”改为“南北朝诗人陆凯在折梅花时”,故排除AB。第二处,“成就了……故事”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成就了……佳话”,排除C。
故选D。
18.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此处用来形容“人情礼”,应选“愈演愈烈”,排除BD。
②磨灭:是动词,它的意思是经过一定的时间被动地渐渐消失。泯灭:意思是灭绝,消失。修饰“人情”,选用“磨灭”。
③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章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陈规陋习:指不好的习惯,陈旧的规矩。结合“关键就是在传统礼俗和________间划出一条线”分析,主要讲在传统礼俗和不合理的习惯之间做出区分,文中指与“传统礼俗”相对的“不好的习惯”,而不是规章制度。所以排除C。
④健步如飞:形容脚步快而有力。奋勇前行:鼓起勇气,一直向前。结合“我们走出人情的围城,摆脱人情债的束缚”分析,主语为“我们”,走出围城,摆脱束缚,选用“健步如飞”合语境。
故选A。
19.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
具体分析,括号内所填内容应该为“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观”。
A项,强调感念别人的恩德,符合文意。
B项,侧重“黄金”,“礼尚往来”中的“礼”指的不是某种实物。
C项,指人在饥渴时对饮食没有过高的要求,不合文意。
D项,比喻在一方面有所失,在另一方面会有所得,不合文意。
故选A。
20.(1)“拟”改为“准备”
(2)“命令”改为“希望”
(3)“发扬”改为“记录”
(4)“拙作”改成“佳作”
(5)“呈送”改成“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
(1)“拟”,书面语色彩太浓,不合广播稿的要求,可改为“准备”;
(2)“命令”,不合启事的文体要求,可改为“希望”;
(3)“发扬”“经历”搭配不当,应把“发扬”改为“记录”;
(4)“拙作”不能称别人的作品,可改为“佳作”;
(5)“呈送”,指上送文件,不合语境,可改为“送”。
21.《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将短句变换为长句,要注意变化后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单句。长句是一个修饰限制成分复杂的单句,只有一套主谓宾。首先提取短句中的主谓宾信息:题干中已经明确了主语是“《红楼梦》”,因此“长篇小说”是宾语中心词,谓语是“是”。然后筛选出短句中的重要信息:创作者是“曹雪芹”,主题是“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最后将这些定语按照顺序排列并加入主干句中:代词“曹雪芹”放在最前面,动词性短语“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排第二,形容词短语“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排第三。因此,可改写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以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为主题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
22.例文:
得到与放弃
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娇嫩白净的皮肤;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永远有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利,不得不放弃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下爱情。
你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
苦苦的挽留夕阳,是傻人;久久地感伤春光,是蠢人。什么也不放弃的人,常常会失去更珍贵的东西。舍不得家庭的温馨就会羁绊启程的脚步;迷恋手中的鲜花,很可能就耽误了你美好的青春,不是吗?
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知道放弃,放弃些什么。
放弃,可以轻装前进;放弃,可以摆脱烦恼,摆脱纠缠,整个身心沉浸到轻松悠闲的平静中去。
放弃还会改善你的形象,使你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你赢得众人的信赖,从而掌握主动。放弃会让你变得更精明,更能干,更有力量!
学会放弃吧,朋友!放弃失恋带来的痛楚,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心中所有难忘的负荷,放弃耗费精力的争吵,放弃没完没了的解释,放弃对权利的角逐,放弃对金钱的贪欲,放弃对虚名的争夺……凡是次要的,枝节的,多余的,该放弃的都放弃。
懂得放弃,才能追求精彩。
曾有人说,放弃意味着失败。是的,我敬佩那誓不低头的勇毅,也崇拜那宁撞南墙不低头的坚决,但我认为,有时更应该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勇气,放弃是为了更高的追求。
回首昔日,看看自己走过的痕迹。我们成长时,我们要放弃童真;当我们成熟时,我们要放弃单纯;当我们远行时,我们要放弃家乡……我们的一生总在不断地追求与不断地放弃中进行着,正如春蚕的蜕变必须放弃温暖的丝茧,果子的成熟必须放弃支持的树枝,鸟儿的成长必须放弃母亲的庇护,于是,我们便在一个个的放弃中有了新的追求。可以说,只有真正懂得放弃的人,才能有新的追求、新的收获。
放弃是一种豪气,是真正意义的轻装前行!放弃是更深层面的追求进取!所以,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一定要注意把材料分析透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与写作。
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木车轮失去了一角,却饱览了世间的美景;得到想要的圆满,步履匆匆,却错失了怡然的心境。故有时候失也是得,得即是失。也许当生活有所缺陷时,我们才会深刻地感悟到生活的真实,这时候,失落反而成全了完整。所以,与其把生命置于贪婪的悬崖峭壁边,不如随性一些,洒脱一些,不患得患失,做到宠辱不惊,保持一份难得的理智。尽善尽美未必是幸福生活的终点站,有时反而会成为快乐的终结者。
“舍与得”是辩证关系,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到底何者该舍?何者不该舍?我们要懂得舍弃,又要懂得权衡舍与得的方法,把握好度。考生思考舍得,可以从为何要舍?哪些能舍,哪些不能舍?权衡舍得的标准和方法式什么?如何才能避免后悔与遗憾?考生厘清以上问题便容易立意,且注意不要局限于自己,要思考团体、社会国家发展的舍与得。
【立意】
1.舍弃浮躁,获得沉稳;
2想收获美好,请舍弃懒惰;
3.致敬,舍生取义的灵魂;
4.舍与得的转化;
5.舍去霸权,得到和平;
6.赢得腾飞,请舍弃闭关锁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