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C(“在同一个园林内部”错)
2.B(“会彻底消除园林凝固、闭锁的特点”错)
3.A(“都给人一种属于生命之动的美感”错)
4.①材料一重点通过对园林的时空、色彩、虚实等方面特点及给人的感受谈中国园林的动态美;②材料二重点通过对园林空间的多种布局手法谈如何创造艺术意境。(4分。每点2分)
5.①“清溪泻雪”属于实动,“石磴穿云”属于虚动,“环抱池沿”运用了造型艺术,运用虚实、造型艺术呈现出园林的动态美,给人以灵动、活泼的美感。
②在亭上俯视石桥周边的景象,属于对景,通过空间布局,丰富了观赏者美的感受。
(4分。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B.(“展现了他假慈悲的面目”错。周朴园的行为表现了他良知未泯的一面)
7.B(“却拿周萍与四凤的兄妹乱伦来羞辱周朴园的得意心态”错。此时繁漪并不知道周萍与四凤是兄妹关系)
8.①繁漪发现周萍与四凤要逃走,为报负周萍,喊来周朴园;(周朴园发现侍萍又来到周公馆,误以为她是来认儿子的,于是命令周萍认自己的生母;繁漪发现周萍和四凤原来是兄妹关系,开始同情周萍并为先前自己的发疯狂行为而愧疚;)周萍与四凤发现是兄妹乱伦关系,剧情发生突转,四凤急忙跑出,触电身亡,周萍惊愕不已,羞愧难当,在四凤触电后周萍开枪自杀。
②“发现”既为情节急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又使情节突转符合人物心理发展的逻辑;“突转”使情节发展出人意料,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6分。“发现”与“突转”在文中的体现各2分,效果2分)
9.示例(一) 改编本更好。理由:①改编后的台词语句更短,语气斩钉截铁,表现了侍萍要与周朴园划清界限的决绝;②改编本中的舞台说明“昂首返身走出”,凸显了侍萍的刚强,使全剧的结局显得更加有力;③暗示了鲁大海和侍萍对周朴园的仇恨愈来愈深,斗争还将继续发展,强化了阶级对立,深化了小说主题。
(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原本更好。理由:①人物台词较改编本略显柔和温婉,更符合鲁侍萍善良、柔弱的母亲形象;②原本末尾的舞台说明,表现了侍萍心理所遭受巨大的创痛,暗示了她变成疯子的结局,为全剧增添了悲剧意味。③改编本突出了阶级斗争主题,原本则更符合全剧所表现出来的人道、人性与命运主题。
(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原句标点为:国家多难,乘舆播迁,见危死节,自吾之分。公等此时不诛元凶,非豪英也。渭桥断贼首尾,吾欲与公戮力,一心建不世之功,可乎?)
11.C(三牲指牛、羊、猪)
12.A(“他为了避嫌,主动解除自己的兵权”错,应是皇帝解除了他的兵权)
13.(1)你有自己的家,你的婆婆在家里,媳妇应当备办酒食,招待宾客。”(4分。 “姑”“治”“待”各1分,句意1分)
(2)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在座位上进击沛公,杀死他。(4分。“若”“寿”“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示好一方,防止联合;②调取粮草,快速齐备;③激励士气,身先士卒。(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县人。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他侍奉母亲很孝顺。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王忠嗣进攻吐蕃。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士兵,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人,李晟一箭射死了吐蕃军头目,三军欢呼振奋。魏博田悦反叛,李晟担任神策先锋,跟河东马燧等人联军进攻叛军。李晟对内攻击郑景济,对外抗击朱滔等人,从正月到五月不能解围。李怀光驻扎咸阳共八十天,皇帝多次督促他出战,李怀光等敌人有机可乘为借口,始终不出兵,暗通朱泚,谋反的迹象渐渐显露。李晟担心两个贼寇联军来夹击他,就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假装向李怀光表示诚意。当时粮仓匮乏,征调京城附近地区的赋税,不到十天,粮草准备充实。于是陈列军队下令说:“国家多难,皇帝乘舆流亡,见危险而效死尽节,本是我们的职责。你们此时不诛杀元凶,就不是英豪。渭桥正可截断贼军的首尾,我想与你们同心协力,建立绝代功勋,可以吗?”士兵都擦去眼泪说:“一切听从您的命令。”贼寇埋伏的一千骑兵从官军背后出击,李晟率领部下一百骑兵亲自赶到,贼寇惊慌溃散,几乎全被俘虏斩杀。余党全部投降。贞元三年,皇帝坐在宣政殿引见李晟,准备好册封礼仪,进任太尉、中书令,解除他的兵权。通王府长史丁琼拜见李晟说:“以您的功绩,却被剥夺兵权,位高的人难以保全,何不早做打算?”李晟说:“你怎能说出不祥的话?”拘押他上奏皇帝。(皇帝)下诏为李晟建立五庙,追尊高祖李芝以下将神主牌位袱入祖庙,并提供牺牲祭品、器皿、床幛,礼官赞礼。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帝听说后流泪。册封赠官太师,谥号为忠武。等到入葬时,皇帝又亲临望春门送葬,派谒者到灵车前宣读诏书。李晟生性痛恨丑恶,对下级严明。每次整治军队,必定说:“某人有功劳,某人在这方面擅长。”很重情义,厚待故旧。岚州刺史谭元澄曾对李晟有恩,后因被贬而死。李晟显贵后,为他申冤,朝廷下诏追赠谭元澄为宁州刺史,李晟抚养他的两个儿子,让他们成就功名。李晟在风翔时,曾说:“魏征因为直言进速让太宗的政绩在尧舜之上,是忠臣。我确实仰慕他。“行军司马李叔度说:“那是文官的职分,以您的功劳德望,怎么还追求这呢?”李晟说:“您说错了,我有幸能充任将相,如果为了明哲保身不说话,这难道能说是皇帝有错误臣下不隐瞒吗?是非对错由皇帝进行决断。”叔度听了很惭愧。所以李晟每次上朝,对答皇帝,都忠诚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节操,不曾居功自傲、锋芒毕露。(李晟)治家严格,子侄辈不是早晚不得谒见,与他们说话不曾涉及公事。正月,嫁到崔氏的女儿回娘家来探亲,李晟批评地说:“你有家,你的婆婆在家,媳妇应当备办酒食以招待宾客。”立即让她返回,不让进门。李晟就是这样通达礼义严加教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B(“篙师无可奈何,只能将船尾当作船头”错)
16.①写诗要追求自然。第一首诗作者借不避险滩暗礁、顺应惊涛骇浪、信船漂流的篙师形象,表达了作者师法自然、追求灵活自如的创作主张。②写诗须以生活为源泉。诗人通过千变万化的江山胜景不负游人的感慨,揭示了诗歌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而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的道理。(6分。主张,每点2分;分析,各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2)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3)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6分。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漏字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18.甲:删去“据”或将“据……显示”改为“从……来看”;乙:将“降雨”改为“降雨量”;丙:将“从”改为“在”; 丁:删去“左右”。(4分。改对一处给1分)
19.①我国北方地区冷空气仍比较活跃 ②江南地区经常出现阴雨天气 ③阴雨天不只偏爱江南地区(6分。每处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0.甲:指迅速判断出停电事故发生的大概位置的能力。
乙:指迅速判断出停电事故基本性质、大概位置和成因的能力。
(4分。每解释准确一处,得2分)
21.①运用双关,“黎明”一词,既交代了人物开始工作的时间,又与人名吻合,透出言语机智。②使用短句,凸显了人物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有力收束上文。③连用连个四字短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④引用老百姓的评价,说明张黎明已赢得老百姓的广泛赞誉。(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且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2. 参考2022年高考作文阅卷评分标准,建议以44分为基准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