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3-03-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五、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古而今,异文化之间存在着误读现象。这种误读现象可分为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无意识误读,是指人们在接受一种异文化的时候,由于受到自身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限制,对所接受的文化呈现出错误的认识和理解;有意识误读,是指异文化接受者由于先存在着一个“期待视野”,所以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受其主观动机的支配,过滤掉了不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而取其期待接受的部分。
    意象派诗歌运动是20世纪初由美国青年诗人庞德发起的诗歌革新运动。它强调用形象鲜明的诗歌语言直接表现事物,提倡一种新的诗体,可见,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但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影响的接受却是以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文化误读的形态存在的。
    对汉字结构的误解是导致误读产生的重要因素。庞德本人对汉语文字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他的《汉诗译卷》是根据东方学家费诺罗萨死后留下的对汉诗逐字注释的笔记进行翻译的。根据费诺罗萨的观点,中国诗中的方块字都是象形字,每个字本身就是由意象组成的。因此中国作家在纸上写的都是组合的图画,从而中国古典诗歌就被认为是无处不充满意象了。庞德于是就沿着这条错误理论路线推导出一套理论并付诸实践之中。庞德常用的方法是从方块字的组成中寻找意象。《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被他在《诗章》第七十五章中化用为“学习,而时间白色的翅膀飞走了,这不是让人高兴的事”。其中“白色的翅膀”的意象是从“習”字中演化出来的。
    对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知识不了解是误读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汉诗格律句式严谨,句法形态特殊,往往略去了大部分连接词、系词以及各种句法标记,而只剩下意象高度集中的表现具体事物的词。由于中国汉诗从语言到诗律与英语诗相去甚远,因此在汉诗英译时很难把中国诗中原有的格律与句法完全移植到英译诗中去。以庞德等为首的新诗倡导者抛弃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韵律,而把它变成了自由体诗,并由此逐步确立了以自由诗来表现中国古典诗歌风味的译诗原则。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过程中所产生的误读却是有意的。赵毅衡先生曾在耶鲁大学珍本图书馆查到了费诺罗萨的笔记。里面可以看到屈原的诗相当完整,是由中文、日文读音、单字释义和全句串解组成的,另外还有宋玉、白居易、蔡琰等的诗作,注解释义都相当完整。但庞德都没有取用。选入《汉诗译卷》的共19首诗,包括《诗经》的1首、古乐府的2首、陶潜的1首、卢照邻的1首、王维的1首、李白的12首。因此,对中国古典诗歌所知极少的庞德,也有他的取舍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呢?联系到当时美国新诗运动的背景就不难看出,庞德真正感兴趣的是从中国诗例中找到对意象派原则的支持。庞德是这样翻译李白的诗《古风第六》中的“惊沙乱海日”一句的:Surprised。Desert turmoil。Sea sun。另外,李白《古风第十四》中“荒城空大漠”被译成: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de desert。在这里,庞德取消了传统英语诗中常用的动词、连接词,通过几个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来传达他心目中中国古典诗的真正意境与独特风格。显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意义上,庞德几乎完全误解了这两句古诗。而在费诺罗萨的笔记原件中这两句诗的英语注解是比较详细和准确的。庞德在翻译中依据字注写出上述诗句的做法,是有意借李白和其他中国诗人的作品来进行英语现代新诗语言技巧的创造。这种由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的诗行,更加突出了意象,并形成了语言结构上的意象并置,成为意象派诗歌的重要形式特征。要把汉语诗歌的特质引入英语译文中而又不丧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可以说,庞德采取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方法。
    可以看出,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之所以选取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其学习、模仿的对象,并不是纯粹为了猎奇抑或只是给自己的创作增加点儿异国情调,而是由于他们敏感地觉察到了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他们所需要的,实际上是为他们的新诗创作寻找辩解理由,为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的语言的诗及组合方式寻找理论支持,而最终目的则是由此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诗歌美学原则。
    (摘编自熊文莉《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看误读的积极作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庞德受费诺罗萨对汉字构成的错误认识的影响,并沿着这条错误理论路线推导出一套理论并付诸实践之中,这是庞德的有意识误读。
    B. 庞德有意甩开费诺罗萨对中国古典诗的串解,按自己的标准取舍,对中国古典诗产生误读,是想从中找到对意象派创作原则的理论支持。
    C. 庞德通过独立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诗行,突出意象,形成了语言结构上的意象并置的方法,是对英语现代新诗语言技巧的创造。
    D. 庞德等意象派诗人敏感地觉察到了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之间的契合之处,所以,他们选取中国古典诗歌作为其学习、模仿的对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具体阐述了无意识误读和有意识误读的内涵,为下文的论证张本。
    B. 文章从对汉字结构误解和不懂中国古典诗歌音韵知识等方面分析误读产生的原因。
    C. 文章将庞德与费诺罗萨进行对比,论证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义的理解更恰当的观点
    D. 文章举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这一个例,有助于具体讨论“误读”这种文学现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形式和意义上,庞德在翻译李白的两句诗时脱离了费诺罗萨笔记的详细与准确的串解,可见,他在比较文学方面的素养不高。
    B. 费诺罗萨认为,中国诗中的方块字都是象形字,每个字本身就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中国古典诗歌充满意象,这与本文观点不谋而合。
    C. 汉诗格律句式严谨,句法形态特殊,往往略去所有连接词,只剩下意象高度集中的表现具体事物的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D. 庞德等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误读,为他们的新诗创作寻找辩解理由,为意象派原则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可见,误读有积极作用。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这是庞德的有意识误读”理解错误,应该是无意识误读。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论证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义的理解更恰当的观点”分析错误,文中只是说“要把汉语诗歌的特质引入英语译文中而又不丧失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可以说,庞德采取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方法”,并不是说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意义的理解是更恰当的。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可见,他在比较文学方面素养不高”错,原文是说“庞德在翻译中依据字注写出上述诗句的做法,是有意借李白和其他中国诗人的作品来进行英语现代新诗语言技巧的创造”,不能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B.“这与本文观点不谋而合”错,本文认为“对汉字结构的误解是导致误读产生的重要因素”,费诺罗萨的看法与本文观点不同。
    C.“往往略去所有连接词”错,只省去“大部分连接词”。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第一,科技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推进。从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科技对文化的支撑作用已经成为新一轮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前景广阔。第二,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愈发显著。一方面,科技在文化产业中得到重要运用,文化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文化技术创新;另一方面,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微观方面,增加了文化产品的供给,促进了文化企业向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增加了营业收入,延伸了产业链,而宏观方面,科技的运用改变了文化产业生态,使文化产业往市场细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第三,文化产业进一步优化、壮大文化艺术类人才市场。文化产业能够发挥“蓄水池”的功能,支撑优秀人才的成长,使优秀人才、专门人才分工,并且多个音乐团队成立时间较长,团队配合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各大音乐团队、厂牌、公司按照季度、年度规划好原创音乐作品数量并做好统筹安排,能有效促进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
    (摘编自人民网《坚守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纪实》)
    材料二:
    内容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需要有内容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中,如何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与现当代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是整个产业面临的难题,古风音乐产业化的道路上,内容创作端担负着将传统文化内容和现代音乐体系有机结合的使命,如何创造有价值的音乐内容、保持音乐文化创造中的原创力、持续这样的原创力是古风音乐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摘编自龙思颖《古风音乐产业化困境》
    材料三:
    表 许多古风歌翻唱自日本歌
    翻唱歌曲
    原唱
    音频怪物《浮生未歇》
    中岛美嘉《桜色舞うころ》
    董贞《青衫隐》
    一青窈《かざぐるま》
    音频怪物《一醉南柯》
    松任谷由实《春よ、来い》
    HITA《采薇》
    镜音双子《纺呗—つむぎうた—》
    妖言君《戏言》
    滨崎步《BALLAD》
    材料四:
    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样,皆可以成为古风音乐的题材。在故事资源上,将中国古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融入创作,同时深挖古典文学典籍,将历史名人故事、历史事件、传统礼仪等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创作题材;在情感与价值观上,不只有神仙眷侣的爱情、侠肝义胆的豪情,也可以是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品行、寸草春晖的亲情和情同手足的友情;在音乐内容上,首先发掘鲜为人知的音乐资源,在音乐中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民歌、戏曲、地方音乐,展现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音乐魅力。
    音乐的创作确实需要融入创作者的感性情怀,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学养才是创作的基础。古风音乐人需要加强专业学习,促进高质量音乐内容的产出。
    古风音乐团队、厂牌以及公司在内容的持续产出上占有资源优势。当前多个古风音乐团队已经拥有一条相对完整的生产链条,对音乐制作人、监制、词曲作者、演唱者等环节都有较为细化的分工,并且多个音乐团队成立时间较长,团队配合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各大音乐团队、厂牌、公司按照季度、年度规划好原创音乐作品数量并做好统筹安排,能有效促进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
    (摘编自赵梅枝《“中国风”现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影响》)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既有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深厚的基础,又有科技对文化的支撑。
    B. 要走出古风音乐产业化困境,还要解决如何创造有价值的音乐内容、保持音乐文化创造中的原创力、持续这样的原创力等问题。
    C. “梦”“笑”“花”“人间”“夜”“酒”等具有写意性的词在古风歌词中使用率较高,可见,古风歌曲中歌词的某些用词上有同质化现象。
    D. 随着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从业人员也急速增长,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古风音乐有部分翻唱自日本歌曲,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古风音乐在原创力方面还需要多方挖掘资源,促进原创力。
    B. 科技服务于文化产业,宏观上,增加了文化产品的供给;微观上,使文化产业往市场细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C. “内容为王”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关键词之一,古风音乐已经将传统文化内容和现代音乐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D. 因为古风音乐制作者已经做好统筹安排,促进了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所以,很多古风音乐团队拥有完整的生产链条。
    6. 当前我国古风音乐显现出同质化严重、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想更好发展我国古风音乐,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请结合材料四给出几点建议。
    【答案】4. D    5. A    
    6. ①从故事资源、情感与价值观、音乐内容等方面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拓宽古风音乐的题材。②既要融入创作者的感性情怀,还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提升音乐质量、③创作者制定生产计划,促进古风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随着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从业人员也急速增长”于文无据。材料一是说“文化产业能够发挥‘蓄水池”的功能,支撑优秀人才的成长,使优秀人才、专门人才分工”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宏观上,增加了文化产品的供给;微观上,使文化产业往市场细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错,张冠李戴,应是“微观上,增加了文化产品的供给”“宏观上,使文化产业往市场细分、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C.“古风音乐已经将传统文化内容和现代音乐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错,结合“古风音乐产业化的道路上,内容创作端担负着将传统文化内容和现代音乐体系有机结合的使命”可知,选项将未然变已然。
    D.“因为……所以”因果关系倒置,结合“当前多个古风音乐团队已经拥有一条相对完整的生产链条……能有效促进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可知。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材料四“在故事资源上,将中国古代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融入创作,同时深挖古典文学典籍,将历史名人故事、历史事件、传统礼仪等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创作题材;在情感与价值观上,不只有神仙眷侣的爱情、侠肝义胆的豪情,也可以是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宁死不屈的品行、寸草春晖的亲情和情同手足的友情;在音乐内容上,首先发掘鲜为人知的音乐资源,在音乐中更多地融入中国传统民歌、戏曲、地方音乐,展现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音乐魅力”概括出:从故事资源、情感与价值观、音乐内容等方面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拓宽古风音乐的题材。
    结合材料四“音乐的创作确实需要融入创作者的感性情怀,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学养才是创作的基础。古风音乐人需要加强专业学习,促进高质量音乐内容的产出”概括出:既要融入创作者的感性情怀,还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文化素养,提升音乐质量。
    结合材料四“各大音乐团队、厂牌、公司按照季度、年度规划好原创音乐作品数量并做好统筹安排,能有效促进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概括出:创作者制定生产计划,促进古风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好记性的人 
    [瑞士]彼得·比克塞尔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他把时间都消磨在车站上,整天观察火车如何进站、出站。他总是呆呆地注视车厢,注意车头牵引力大小和车轮的尺寸。铁路,这是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唯一事物。
    他能识别每一列火车,知道它从何处开来,又驶向何方;他清楚每一列火车的编号,知道它挂不挂餐车,带不带邮车。他能随口报出买一张到弗拉乌恩法尔特,到奥而登,到尼特比普或任何一个小站的车票的票价。
    他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不散步。他没有自行车,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他不读书,不看报,即使收到信也不拆开信封,他没有时间。他在车站上度日。只有五月或十月,列车运行时刻表变换的时候,才有几个星期不见他露面。
    在此期间,他在家中将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第一页审阅到最后一页,每发现一个变更之处,心中都有说不尽的高兴。然后,他把新的时刻表滚瓜烂熟地背出来。
    偶尔也会有旅客向他打听某趟火车的开车时刻。这下,他满脸熠熠生辉。而向他打听开车时刻的人便无法脱身,非得误车不可。他不但告诉别人开车时间,还如数家珍地说出该趟车的车次,车厢的号码,有可能中转的站名,抵离各站的时刻。可是提问者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对此,他实在大惑不解。倘若有谁在他炫耀完他的真才实学之前置他于不顾,抽身而去,他就会火冒三丈,口出不逊。
    他自己却从未乘过一次火车。
    “坐不坐火车无关紧要。”他这样说道。他认为,有关铁路的一切,他早就了如指掌。
    “只有记性不好的人才乘火车,”他说,“假如他们有个好记性,就完全可以像我一样记住各列火车的抵离时间,这样,他们就大可不必为了消磨时间去乘坐火车了。”
    我试图开导开导他,对他说:“有些人真爱旅行,喜欢坐火车,他们向车窗外张望,看看他都经过什么地方……”
    可是他勃然变色,以为我在取笑他。他说道:“这些都在行车时刻表上印着呢!”
    “也许他们得坐火车赶到什么地方去呢。”
    “这也不对”他说道,“差不多所有的人总要坐火车回来的,有些人甚至早晨乘车去,晚上又乘车回,他们的记性差到这种程度。”
    他开始在车站上诟骂旅客。他以为,这样一喊会使旅客败兴。
    有时他大叫:“你们这群傻瓜,昨天你们不是来过一道了吗?”来客一笑置之,他就上前把人家从车厢踏脚板上往下拖,一面恳求人家听听他的忠告。“我会把一切都说给你们听!你们在十四点二十七分经过海根多夫,这一点我知道得清清楚楚,列车时刻表上什么都有……”
    甚至发展到要打人的地步。他喊道:“谁不听我的,让他尝尝味道!”
    这一来站长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明确地向他提出警告:假如再这样行为不端,就禁止他到站上来。他被唬住了。不来车站,那他就无法活下去。他一句话也不说,整天坐在长凳上,看着火车开进开出,不时耳语般地背诵着一些数字。他的目光尾随着进站的旅客,觉得怎么也无法理解他们。
    故事似乎应到此为止。
    可是,多年以后,这个车站新开设了一个问事处。问事处身穿制服的职员对铁路方面的任何问题都能回答。那位好记性的人不相信这一点,他每天都到问事处去,提出极复杂的问题,来考考那位职员。
    他问道:“夏季每星期日于十六时二十四分到达吕伯克的那列火车的号码是多少?”
    那位职员查阅了一本小册子,给了他答案。
    他又问道:“要是我从这里乘早晨六点五十九分的火车,什么时候可以到莫斯科?”那职员又很快地回答了他。
    于是,这位好记性的人走回家去,把他所有的列车时刻表一把火烧掉。
    有一回他又问那职员:“车站前的台阶一共多少级?”那职员回答道:“这我可不知道。”
    他高兴得一蹦老高,在车站上边跑边叫:“他不知道这个!他不知道这个!”
    他跑到车站前的台阶旁,数清了台阶的级数,把数字牢牢地印在他的记忆里。此刻,在他的记忆里,所有关于列车的事都荡然无存了。
    打这以后,再也不见他在车站露面了。
    他在城里数台阶,从这一家到那一家,把数字记得牢牢的。现在,他记住了世界上任何书本上都没有的数据。
    把全城每家每户的数据都记住了以后,他来到火车站售票处买了一张车票,生平第一次登上了火车。他要到另一个城市,直至数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台阶。他想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无论哪个职员也无法从书上查到的事情。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标题“好记性的人”是反语,有讽刺意味。小说中“他”的“好”记性,带给别人和自己的是麻烦。
    B. 作者以荒诞的情节刻画反常的人物,比如小说中的“他”最终因掌握了别人难以回答的数据而兴奋异常。
    C. 小说中“他的目光尾随着进站的旅客”一句中的“尾随”一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他”兴奋、快活的心理。
    D. 小说生动有趣的叙述描写和紧凑有序的情节发展,把一个怪人的故事讲述得如同传奇一般趣味盎然。
    8. 小说开头写主人公“他”能背出整个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能识别每一列火车、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等,有什么用意?
    9.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
    【答案】7. C    8. 小说开头写“他”的“勤奋”“认真”“能干”不是要赞扬“他”,而是为下文写人们厌恶“他”做铺垫。小说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使人物形象和主题更突出。    
    9. 小说讲述了一个人,记住了很多不必记的知识,并喜欢炫耀,以致出现很多反常行为,最后发展至以获取毫无用处的知识为乐。批评了生活中一些人僵化、固执、好卖弄的迂腐思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C.“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他’兴奋、快活的心理”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他一句话也不说,整天坐在长凳上,看着火车开进开出,不时耳语般地背诵着一些数字。他的目光尾随着进站的旅客,觉得怎么也无法理解他们”可知,此时的他是被站长警告后,他的心理应是“失落、郁闷”。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结构角度:第一段“他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第二段“他能识别每一列火车,知道它从何处开来,又驶向何方;……到尼特比普或任何一个小站的车票的票价”,第三段“他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他没有时间”等内容,像是在夸赞他是个勤奋、认真、能干的人;但再结合后文“倘若有谁在他炫耀完他的真才实学之前置他于不顾,抽身而去,他就会火冒三丈,口出不逊”“他就上前把人家从车厢踏脚板上往下拖,一面恳求人家听听他的忠告”等内容可知,他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旅客们的出行与安全,被人厌弃。由此可见,小说开头对“他”的赞扬是为下文写人们厌恶“他”做铺垫。
    从表现手法角度:作者先对“他”的“勤奋”“认真”“能干”进行褒扬、抬高,再在后文中对“他”的反常行为进行批判和贬低,这种手法是欲抑先扬,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和主题更突出,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小说主题的能力。
    这篇小说描写了一个怪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有某种程度的精神病的患者。他有天赋的好记性,“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能随时报出到任何一个小站的车票票价,甚而至于每趟列车的编号。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记忆铁路信息,不参与任何其它的社会生活,并且反对坐火车,他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与社会生活脱钩的。当他感觉这件事无法证明自己时,就转而进行数台阶级数这一更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作者以此讽刺了那些仅为证明自己,行为却脱离生活实际、毫无意义的人及现象,批评了生活中一些人僵化、固执、好卖弄的迂腐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靖郭君①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有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诤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②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子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靖郭君: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其封地在薛(今山东滕州)。②昭阳:楚国令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B. 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C. 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D. 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趋,小步快行的样子,在文中,门客“趋而进”,表示对靖郭君的尊重之意。
    B. “亡,更言之”与“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C. “旦暮进食”与“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两句中的“旦暮”含义相同。
    D. 庙,指宗庙,是我国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表现了对祖先的崇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貌辨有缺点,门客不喜欢他,士尉劝说靖郭君远离齐貌辨,靖郭君不听从,士尉便告辞离开了;靖郭君却更加善待齐貌辨,让他住上等客舍。
    B. 齐威王驾崩后,宣王即位,靖郭君和宣王不合,于是辞别宣王,回到薛地,并带上了齐貌辨同行。不久,齐貌辨向靖郭君请求允许他去见宣王。
    C. 靖郭君认为齐貌辨前去拜见齐宣王一定会被处死,齐貌辨却还是坚持前往;后来齐貌辨向宣王解释了靖郭君听从自己的建议没有废掉太子等事。
    D. 齐貌辨成功劝说了宣王,宣王诚挚地告诉齐貌辨,自己年纪小,全然不知道靖郭君对自己的感情,希望齐貌辨为自己请来靖郭君,齐貌辨答应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2)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
    【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渔网不能阻止它,钓钩不能钓住它,但一旦游荡而离开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
    (2)齐宣王听了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靖郭君也无法阻止。齐貌辨到了齐国,宣王听说后,知道他来,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辨。齐貌辨拜见宣王后,宣王问他:“你是靖郭君言听计从宠爱的人吗?”
    “宣王”是主语,“闻”是谓语,“之”是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齐全,宾语“之”后断句,排除AB;
    “所听爱”是“所”字结构,意思是“言听计从宠爱的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错误,含义不同。“亡,更言之”中的“亡”是“没有”的意思,“郑既知亡矣”中的“亡”是“灭亡”的意思,两个字的含义不同。句意:不碍事,先生请讲。/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
    C.两句中的“旦暮”都是“早晚”的意思。句意:朝夕侍候饮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靖郭君听从自己的建议没有废掉太子等事”错误。根据原文“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可知,齐貌辨建议废掉太子,但是靖郭君没有听从。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牵”,钓住;“荡”,游荡;“失水”,离开水域;“得意”,随意摆布。
    (2)“大息”,长声叹息;“颜色”,脸色;“于”,对;“至”,到。
    参考译文: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防工事,(因为会引起齐王猜疑)不少门客去谏阻他。请郭君吩咐传达的人:“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门客请求谒见靖郭君,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走。要是多一个字,愿意领受烹杀之刑。”靖郭君于是接见他。门客快步走到他跟前说:“海大鱼。”然后转身就走。靖郭君说:“先生还有要说的话吧。”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靖郭君说:“不碍事,先生请讲。”门客这才回答道:“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渔网不能阻止它,钓钩不能钓住它,但一旦游荡而离开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如今这齐国,也是您的水啊。您一直受到齐国荫庇,为什么还要在薛地修城呢?如果你失去了齐国,即使将薛地的城墙筑得跟天一样高,也是毫无作用的。”靖郭君说:“对。”于是停止筑城。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齐貌辨为人有很多缺点,因此门客们不高兴。士尉曾为此劝说靖郭君(远离齐貌辨),靖郭君没有接受,士尉告辞离开了。于是靖郭君给齐貌辩上等的客舍住,并且派长子去为他驾车,朝夕侍候饮食。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齐宣王即位。靖郭君跟宣王非常不合,于是离开国都到自己的封地薛地,跟齐貌辨一同到了薛地。没多久,齐貌辨辞别靖郭君,回齐国去晋见宣王。靖郭君说:“既然君王很讨厌我,那你此去必定会被处死。”齐貌辨说:“我根本就不想活,请一定允许我去。”靖郭君也无法阻止。齐貌辨到了齐国,宣王听说后,知道他来,满心怒气地等着齐貌辨。齐貌辨拜见宣王后,宣王问他:“你是靖郭君言听计从宠爱的人吗?”齐貌辨回答说:“靖郭君宠爱我,却没有言听计从。当您还是太子时,臣曾对靖郭君说:‘太子长着一副不仁相貌,不如把太子废掉,改立卫姬之子郊师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着对臣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我不忍这样做。’假如靖郭君听我的话去做,也不会有今天的祸患。这是第一件事。当靖郭君到了薛地,楚国令尹昭阳要用几倍的土地来换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说:‘一定要接受这个请求。’请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现在即使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死后我如何向先王交代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难道能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吗?’又不肯听从我的话。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听了长声叹息,变了脸色说:“靖郭君对我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吗?我太年轻,确实不知道这些事情,先生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过来吗?”齐貌辨回答说:“好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
    朱敦儒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剪上元①灯,弹泪倚瑶瑟。却卜紫姑②香火,问辽东消息。
    【注】①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在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②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天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③辽东,古郡名,故址在今辽宁省东南部。这个词在前代诗歌中常见,此处借指遥远的边地。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词摹写了元夜怀人的情景,别见韵致。
    B. “楼外柳丝黄湿”一句中,“黄”写出了柳条的嫩稚。
    C. 上片状景,由近而远,由外而内,笔笔勾连,丝丝入扣
    D. 女子慵懒剪灯,却有意问卜,写出了女子的关注之所在。
    15. 本首词表达了闺中女子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春雨”如尘,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寒碧”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表达了女子孤凄落寞的情感。
    ②“慵剪上元灯”,不是身心慵懒,而是情绪不佳。“弹泪倚瑶瑟”,表达了她欲鼓瑟以抒怀而不能的幽怨和无奈之情。
    ③“问辽东消息”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和赏析诗词语言、形象和手法的能力。
    C.“由近而远”错误,上片由“春雨”进而“楼外柳丝”,最后“透窗纱”,写景的顺序应该是由远及近。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的能力。
    诗词上片写景,“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描写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春雨如同尘雾,柳丝已被打湿,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描写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环境的凄冷更衬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落寞。
    诗词下片写人,“慵剪上元灯”中一个“慵”字写出女主人公因为情绪不佳,因此无心剪裁上元节的灯;“弹泪倚瑶瑟”用动作和细节描写,写女主人公想要鼓瑟以舒怨怀,然而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表达了她想要抒发幽怀而不得的无奈之情。
    “问辽东消息”交代了前文女主人公种种表现的原因,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只是因为关心思念亲人,因此百无聊赖,因此倚瑟弹泪。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逍遥游》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
    【答案】    ①. 神人无功    ②. 圣人无名    ③. 问君能有几多愁    ④.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 覆压三百余里    ⑥.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功”“名”“愁”“流”“覆”“隔”。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近十年来电视节目类型中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涵盖了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综艺不敢尝试的亲子、美食、旅游、恋爱、音乐、舞蹈、表演、家庭关系等类型。
    综艺需要大众的关注,而导演这个原本低调的职业本身就与其  ①  。对大众而言,综艺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是要能够快速消化的。但好的导演需要积累、沉淀,是一个厚重的很难将其简单展现在观众面前的职业,要把这个行业放进综艺的套路,那就只能削足适履。综艺就像一把刀,要削去那些沉淀、积累、厚重的部分,添一些热闹、花哨的部分,让大家看个热闹就罢了。其实不只是导演,表演综艺何尝不是?亲子综艺不也是靠“制造”一群奇葩的爸妈而把亲子关系综艺化了吗?更何况恋爱综艺把两个人相逢、相识、心动的最美好情怀,变成了一纸剧本,从演员到观众,彼此  ②  地看一场秀,观众获得消遣,演员获得翻红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在今天,综艺或许是一个能挣快钱的项目,但对真正需要积累的人,却不是一个好平台,就像有的演员在综艺里过度消耗自己,再回去演戏,难免让观众觉得“跳戏”。比比皆是的  ③  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削足适履真的值得尝试吗?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7. ①背道而驰  ②心知肚明(心照不宣)③前车之鉴    
    18. 示例:综艺节目是近十年来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综艺节目涵盖了亲子、美食、旅游、恋爱、音乐、舞蹈、表演、家庭关系等类型,综艺节目的类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综艺不敢尝试的。    
    19. 把“综艺”比作“一把刀”,“综艺”是本体,“一把刀”是喻体,“像”是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综艺节目的功能在于剥离那些“沉淀、积累、厚重的部分”,让观众“看个热闹”,把抽象的综艺形象化,生动可感。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说“综艺需要大众的关注”,但是导演这一职业是“低调的职业”,不需要大众的关注,故可用“背道而驰”。(背道而驰:向着相反的方向奔驰;形容背离正确目标,朝反方向走。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第二处,前文说“亲子综艺不也是靠‘制造’一群奇葩的爸妈而把亲子关系综艺化了吗?更何况恋爱综艺把两个人相逢、相识、心动的最美好情怀,变成了一纸剧本……”,后文也说“看一场秀”,说明这种节目并不是真实的,大家心中有数,只是没说出来,故可用“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心知肚明:心里明白但不说破,形容心中有数。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第三处,前文说“就像有的演员在综艺里过度消耗自己,再回去演戏,难免让观众觉得‘跳戏’”,说明这种做法不可取;后文也用“削足适履”来形容这种做法,告诫我们不“值得尝试”这种做法,故可用“前车之鉴”。(前车之鉴:指前边的车子翻了,后面的车子可以引以为鉴。比喻先前的失败,可做其后的教训。)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解答本题第一步:寻找句子主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大体判断出句子主干为“综艺节目涵盖了亲子、美食、旅游、恋爱、音乐、舞蹈、表演、家庭关系等类型”。
    第二步:把剩下的枝干分别独立成句。把“综艺节目”前面的定语整合成句子“综艺节目是近十年来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把中间的定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综艺不敢尝试的”整合成句子“综艺节目的类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综艺不敢尝试的”。
    考生据此思路答题即可。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构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综艺就像一把刀”把“综艺”比作“一把刀”,其中本体是“综艺”,喻体是“一把刀”,比喻词是“像”。
    表达效果:
    此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了综艺节目的功能,这一功能就是“削去那些沉淀、积累、厚重的部分,添一些热闹、花哨的部分,让大家看个热闹”,暗示我们要剥离那些“沉淀、积累、厚重的部分”,让观众获得比较轻松、相对愉悦的感受,也就是“看个热闹”,这一比喻把抽象的综艺形象化,具体可感,易于理解。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你的手机电用完时,  ①  ,那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有急事需要联系的时候。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空气中的水汽来获取电能的技术,将来你只要对着手机吹气,  ②  ,来将就着应付一下。
    先前已有研究表明,水滴上的电荷可以通过由石墨烯构成的设备来收集,产生电流。( )。我国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改用氧化石墨烯薄膜制造出了灵巧的湿电发电机。研究人员往发电机表面喷洒水滴雾,或者甚至直接对它吹气,就能产生1.5伏的电压,相当于5号或7号电池的电压。所产生的电量虽然不多,  ③  。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但这些设备笨重,缺乏柔性,不适用于像手机这样的小型电子玩意
    B. 手机这样的小型电子玩意不适合使用笨重、缺乏柔性的设备
    C. 这些设备虽然笨重,缺乏柔性,但适用于像手机这样的小型电子玩意
    D. 手机是小型电子玩意,不适合使用笨重、缺乏柔性的设备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 A    21. ①身边又找不到地方充电
    ②就能给它充电
    ③但足以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这些设备”紧承上一句“的设备”,放在前面衔接最恰当,排除B、D两项;
    根据下一段的语意,应该是“不适合使用笨重、缺乏柔性的设备”,而更适合灵巧轻便的小型器械,排除C项。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那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可知,当下的处境应是手机电用完却一时之间无法及时充电,故可填“身边又找不到地方充电”。
    第二空,根据前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空气中的水汽来获取电能的技术”和后文“来将就着应付一下”可知,应是指通过对着手机吹气来获得少量电能,故可填“就能给它充电”。
    第三空,根据前文“所产生的电量虽然不多”可知,通过“往发电机表面喷洒水滴雾,或者甚至直接对它吹气”的方法虽然所获电能不多,但能满足当下手机电快用完的窘境,故可填“但足以解决你的燃眉之急”。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由此,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诞生。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诞生后的100年内,无数华夏儿女在这所“大学校”锻造与成长。一代代青年团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途上前赴后继、流血牺牲、出力流汗,成为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为共和国的诞生和繁荣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中的一代代人,早已成为共和国无数年轻人的人生偶像和前进方向,像陈延年、陈乔年、黄继光、邢燕子、雷锋、张海迪、侯隽……
    青春献华夏,百年正风华。今天,我们已经走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学习知识、学习技术、献身建设、强我中华是历史赋予广大青年的重任,我们应该如何向先辈学习,不辱使命?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青年与强国”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介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的时间,暗示2022年是其成立一百周年;其次,指出共青团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贡献与作用;再次,列举杰出共青团员的名字,指出他们是年轻人的人生偶像和前进方向;最后,交代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号召向先辈学习。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后备军”,广大共青团员、广大进步青年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争当强国先锋。青年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信仰,砥砺前行,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大业。时代青年当向先辈学习,牢固树立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报国。本题写作任务是结合材料,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围绕“青年与强国”的主题,表达对上述材料的联想与感悟、认识与评价。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凝聚青春伟力 勇担强国重任。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保持信念坚定、对国家忠诚的“原动力”。自觉把对国家的忠诚融入个人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国家事业的建设中,接好新时代的“接力棒”。二、激发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战斗力”。广大青年必须在斗争中奋力扛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三、凝聚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向心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当以榜样为引领,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担当奉献之使命。
    立意:
    1.青春奋斗,强国有我。
    2.凝聚青春伟力 勇担强国重任。
    3.时代春秋各有不同,青春责任一脉相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