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南省娄底市L6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暨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3-02-2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暨2023年下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名是一种文化,地名的起源与人类的语言、生产、社会活动同步。无论古代还是今天,地名驻留在大地上,成为一方百姓的记忆,也见证了一方民生。全国的地名汇合在一起,则成就了一部恢宏的长卷。仔细推敲,地名长卷中不仅有文化,有历史,更有多彩的民生与一段段难忘往事。
    一个地方获得名称,最初大都属偶然且随意,比如胡家窝棚,应是最初迁入此地的内地胡姓移民,临时搭起的暂居之所,并由此成为地名,这样的地名偶然且随意。可以想见晚清时期的东北大地,地广人稀,每一座窝棚都会成为一处标识,于是翻开地图我们会看到许多被称为某某寓棚的地名。至于张家庄、何家屯等,这是乡间最通常的地名,其得名或是与当地始迁者的姓氏有关,或属于本村大姓,这类地名的形成同样具有随意性。现实中以三岔口作为地名的也不少。三岔口即三条路的分岔之处,特征鲜明而自然,用于地名简单明了,无疑具有随意性。此外,还存在大量具有地理指示性的地名,如湟源、泾源、孟津、天津、湖口等,都具有地理指示性特征。湟源、泾源都属于河流的源头所在,而孟津、天津则位于渡口,这类地名不仅标识了一个地方,而且都具有地理指示性特征,透过地名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地理信息,有的还可成为研究过去环境变化的依据。
    其实,随意性、偶然性并不是所有地名的特点,将人们的意愿包含在地名之内,是大多地名命名的特点。如淮安、泰安、雅安、惠安、吉安、西安这类有“安”字的地名,含有人们对安定生活的祈祝。中国地名中也会嵌入各种信息,如吴堡、十里堡这类带有“堡”字的地名,往往是元代以来国家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军事驿站——急递铺的设置地点,用在地名“堡”与“铺”相通。灯市口、珠市口、鱼市口这类地名的地方,往往曾经是某种商品繁华的集中销售区。地名中不仅含有文化,也铭刻着历史中人们难以忘怀的英雄。山西的左权县为纪念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左权将军,北京、天津、上海、武汉都有张自忠路。因他们而命名的地名,就是后人追念他们以及那段历史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地名文化》)
    材料二:
    我国地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特殊记录与见证,是世界文明史的记录与见证,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蕴含着多重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名文化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地名文化演绎历史文化发展。地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特定历史事件、乡风民俗、文化迁徙、政治变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比如,河南修武县,相传商末周武王兴兵伐纣,途经宁邑,遇暴雨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改宁邑为“修武”,延续至今,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县名之一,已经被联合国授予“千年古县”称号。
    地名文化蕴含传统审美观念,地名是人们对特定空间位置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在这种符号意义的表达过程中,体现了传统审美观念。比如,采取方位对称的形式命名,常用东和西、南和北、上和下、左和右等,地名如山东和山西。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中正之美,这种命名方式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中正对称美的特征。
    地名文化承载人们的价值追求。地名文化是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符号和价值传递系统,承载了人们的价值追寻,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例如:中华民族对于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与期许,对国家和人民充满了善意的祝愿,在地名文化中常用宁、安、吉、泰、康等字眼。可见,中华民族将价值追寻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凝集在地名文化中。
    地名文化是增强文化归属感、提升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
    地名文化承载浓厚的文化归属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地名文化形态万千。基于传统社会文化结构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对土地的深情、故土的眷念、国家的热爱,一种特有的“寻根文化”情结。地名文化是每个人都熟悉的文化,富有浓厚的情感基础,成为吸引人、凝聚人的特有精神资源。地名文化中可以找到共同的记忆、找到心灵共鸣、找到文化精神的归属。例如:湖南炎陵地名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湖南一个县城的地名文化传播问题,依托于炎陵祭祖文化的广泛传播,这种地名文化已经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祭祀祖先、传承中华文化、传播国家主流价值导向的重要载体,是海内外华人寻求文化归属的重要载体。
    地名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爱国主义是一种归属感、尊严感和自豪感的统一,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做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包含了爱故土、爱人民、爱国家的最基本要求,这几个方面有着不同的层次要求。爱故土是一个人生于斯、长于斯,必然会念于斯、归于斯,是对故土的无限热爱与眷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情感的基础首先起源于爱自己的美好家乡。
    (摘编自田定湘、蒋伟《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的价值内涵何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起初一个地方的得名大都偶然且随意的,但仍有其意义,一个地方若改名,则可能会被赋予其新意义。
    B. 被联合国授予“千年古县”的河南修武县原名“宁邑”,是我国最古老的县名之一,“修武”得名跟当地乡风民俗分不开。
    C. 我国许多地名十分形象,令人一看就知道其地名意义,如三岔口即三条路的分岔之处,特征鲜明而自然。
    D. 地名其实是一种特定符号,人们透过这种符号语言可以找到共同记忆,产生心灵共鸣,进而体现文化认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与材料二均谈到了地名得名原因,不过前者侧重其价值内涵,后者侧重其特点。
    B. 江西湖口因处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而得名,这一地名极具地理指示性特征。
    C. 湖南炎陵这一地名具有一种特有的“寻根文化”情结,让海内外华人有文化精神的归属感。
    D. 山西将辽县更名为左权县,具有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作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
    3. 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地名文化承载人们的价值追求”观点的一项是(   )
    A. 承德,旧称“热河”,1733年雍正皇帝取“承受先祖德泽”之意,称“承德”。
    B. 广东和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名采取了地理空间方位对称的形式进行命名。
    C. 开封,春秋时期取名“启封”,西汉时避汉景帝刘启名讳,改名为“开封”。
    D. 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县,传说因县境翔凤山有凤凰飞临得名“来凤县”。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与论证思路。
    5. 济南原本位于济水南岸,但由于历代黄河改道与泥沙淤积,将济水湮废,这条河流便不存在了。那么,今天我们保留这个地名还有怎样的意义?
    【答案】1. B    2. A    3. A    
    4. ①论证结构:材料二采用了总一分论证结构。先总说,后分说。②论证思路: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蕴含着多重价值内涵”的观点,然后从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并举例加以论证。    
    5. ①其有地理指示性特征意义,表明是在古代济水的南岸。②可以成为我们研究过去环境变化的依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得名跟当地乡风民俗分不开”分析不当,根据材料二中“地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特定历史事件、乡风民俗、文化进徒、政治变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比如,河南修武县,相传商末周武王兴兵伐纣,途经宁邑,遇暴雨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改宁邑为‘修武’,延续至”可知,河南修武县的得名跟特定历史事件有关。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前者侧重其价值内涵,后者侧重其特点”错误,结合材料一“一个地方获得名称,最初大都属偶然且随意……随意性、偶然性并不是所有地名的特点,将人们的意愿包含在地名之内,是大多地名命名的特点”,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蕴含着多重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知前者侧重其特点,后者侧重其价值内涵。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承受先祖德泽”体现的是价值追求,因此A项最适合。
    B.表明地名具有地理指示性。
    C.表明地名文化演绎历史文化发展。
    D.此地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乡风民俗。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论证思路:第一段,“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蕴含着多重价值内涵”,先提出“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蕴含着多重价值内涵”的观点;
    后面内容分别从小标题“地名文化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地名文化是增强文化归属感、提升爱国热情的重要途径”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其间举例加以论证。其中前者具体从地名文化“演绎历史文化发展”“蕴含传统审美观念”“承载人们的价值追求”方面举例论证;后者从“地名文化承载浓厚的文化归属感”“地名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方面举例论证。
    由此可见,论证结构上,材料二采用了总一分论证结构。先总说,后分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这类地名不仅标识了一个地方,而且都具有地理指示性特征”可分析概括出,其有地理指示性特征意义,表明是在古代济水的南岸。
    结合“透过地名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地理信息,有的还可成为研究过去环境变化的依据”可分析概括出,可以成为我们研究过去环境变化的依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尔马①地方法官的幻觉
    都 德
    科尔马地方法院的小个子法官多林格在威廉皇帝②面前宣誓之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他更幸福。那时,他戴着法官戴的无边高帽,挺着大肚子走进审判庭,嘴唇红润,三层下巴舒服地叠在又薄又软的勋章绶带上。“噢!我又该美美地打个盹儿了。”他在坐下时似乎在对自己这么说。看上去很好玩:他伸出胖乎乎的双腿,深深坐进他的大圈椅里,圈椅上圆圆的皮坐垫坐上去又凉快又软。他当了三十年的审判官,之所以还能脸色明净,全仗着这又凉快又柔软的皮坐垫。
    不走运的多林格!
    正是这块皮坐垫毁了他。他坐在那上面感觉那么舒适,他的位置设在这个鼠皮缎坐垫上是那么合适,弄得他宁可变成普鲁士人也不愿离开那里。威廉皇帝对他说:“继续坐下去吧,多林格先生!”于是,多林格便继续坐下去。如今,他已是科尔马法院的推事,代表在柏林的陛下进行果断的审判。
    在他周围,一切如常,永远是那同样毫无色彩、单调乏味的审判。在投靠普鲁士时,科尔马法院并没有丢份:皇帝的半身像依然悬挂在法院最靠里的地方……然而,那又何妨!多林格仍然感到很不自在。他在自己的圈椅里蜷缩起来,他狂怒地深深陷进圈椅里,全都枉费心机,他在那里再也享受不到往日打盹儿的好滋味。每当他偶尔在审判时间睡了过去,那也是做做噩梦而已。
    多林格梦见自己在一座高高的山上,那山与奥奈克山或阿尔萨斯圆顶山有几分相似……他孤单单一个人,穿着法官袍坐在大圈椅里,这里高得无边无际,不见一切。一轮巨大的红日从莱茵河对岸黑森林的冷杉树后面冉冉升起。随着太阳升起,在下边,在坦恩和明斯特的河谷,从阿尔萨斯这头到那头,响起一片混乱的隆隆声,有脚步声,有车俩行进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多林格感到揪心!紧接着,这位科尔马的法官看见一队行色忧伤、没完没了的队伍沿着长长的在山腰延伸的弯路朝他走来,阿尔萨斯的全体居民都相约在孚日山脉的这个关隘,准备庄严流亡。
    走在登山前列的是些长长的四头牛拉的四轮运货大车,这类带栅栏的大车在收获季节都载满了麦捆,如今则装着家具、衣物、劳动工具往前走。大车群后面紧跟着默不作声的人群,身份不同,年龄各异。所有的人都在公路上自豪地鱼贯前行,公路边上则坐着科尔马的法官。在走过他面前时,人们把脸转到一边,带着愤怒和憎恶的表情……
    啊!倒霉的多林格!他很想藏起来,逃跑掉,但不可能。他的安乐椅稳稳地嵌在了高山上,他那块圆圆的皮坐垫则嵌在安乐椅里,他自己也嵌在了皮坐垫里。于是,他明白了,他在那里有如绑在了犯人的示众柱上,人们把示众柱放得越高,他的耻辱就可以从越远的地方被看见……撤退队伍继续走着,此刻到来的是科尔马法庭,为首的是庭长。多林格羞愧难当,试图藏起自己的面孔,但他的双手已经瘫痪;他想设法闭上眼睛,他的眼皮却僵直不动。他应该自己能看见,也能被人看见。他最好别漏掉他的同事路过时扔给他的每一个蔑视的目光……
    绑在耻辱柱上的法官,这本来就十分恐怖!然而,更恐怖的是,他的所有亲人都在人群里走着,但是没有一个亲人显出认识他的样子。他的妻子、他的几个孩子走过他面前时都埋下了头。他们好像也非常羞愧!直到他最宠爱的小米歇尔,从他身边永远消失时,竟然不屑看他一眼。只有他过去的老庭长在他面前停了一会儿,悄声对他说:“跟我们一起走吧,多林格。别待在那里,我的朋友……”
    然而多林格无法起身。他焦躁不安,他呼喊,队伍仍然络绎不绝,足足走了几个钟头。整个阿尔萨斯都出走了,只有科尔马的法官留在那上面,钉在耻辱柱上,他坐在那里,终生不得免职……
    突然,情景骤变。出现了紫杉、黑色十字架、一排排坟茔和送葬的人群。
    那是科尔马的墓地,那是举行盛大葬礼的日子。城里所有教堂的钟都敲响了。原来是多林格推事刚刚去世。荣誉无法完成的一切,都由死亡承担下来了。死亡将那位终生不得免职的法官从他的皮垫上拆卸下来,将这个坚持坐堂的人从头到脚平放在地上……
    在梦里想象自己死了而且只有自己哭自己,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感觉。多林格参加自己的葬礼,满心哀伤。而比看见自己死亡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在这一大群围着他忙乎的人当中竟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亲人,但他能感受到他们面部的鄙视的笑。没有一个科尔马人,尽是些普鲁士人!
    忽然,人群恭敬地散开了。一个穿一身白色军装英姿飒爽的铠甲骑兵朝这边走来,在他的大氅里面藏着一个东西,看上去像是永垂不朽的大花圈。
    周围的人们说道:“那是俾斯麦③! ……俾斯麦来了! …… ”
    而科尔马的法官却伤心地想:“大驾光临,鄙人不胜荣幸,伯爵先生,然而,如在下的小米歇尔来到这里……”
    一片笑声阻止他说完自己的话,那是疯狂的笑、可耻的笑、野蛮的笑、难以控制的笑。
    ……俾斯麦先生适才慎重摆放在他坟前的,正是他的坐垫,他的皮坐垫,坐垫周围的鼠皮缎上写着这样的铭文:
    沉痛悼念
    审判官之荣光
    多林格法官
    从墓地这头到那头,所有的人都在笑,所有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直到墓室最深处,到处回荡着这种粗鄙的普鲁士式的欢笑声。墓室里的死者却因羞愧而哭泣着,他被一种永恒的嘲弄彻底压垮了。
    (有删改)
    [注]①科尔马,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也是上莱茵省首府。②威廉皇帝,普鲁士王国国王,后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③俾斯麦,普鲁士政治家,人称“铁血宰相”。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林格是科尔马地方法院的一名法官,在普鲁士军队占领科尔马之前,他已经当了三十年的审判官,心情十分舒畅。
    B. 普鲁士军队占领科尔马以后,多林格接受了威廉皇帝的委任,继续留任,担任科尔马法院的推事,照常进行审判。
    C. 虽然工作照常进行,但是多林格的内心并不好受,有时陷入狂怒中,即使打盹,也找不到往日的滋味,甚至做噩梦。
    D. 多林格背叛了祖国,投靠了普鲁士人。他死后有许多普鲁士人为他送葬,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也亲自为他送葬。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代表在柏林的陛下进行果断的审判”,含蓄地表明作为法官的多林格其实是傀儡。
    B. “他在自己的圈椅里蜷缩起来”,这一细节描写很生动,表明多林格尚有羞愧之心。
    C. 小说描写队伍撤退时既有场面描写,也有身份交代,写出了多林格可悲的结局。
    D. 小说描写了流亡人群中多林格的同事和亲人对他的态度,大家都用蔑视的目光看他。
    8. “皮坐垫”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9. 小说的结尾部分反复写到“笑”,“笑”的内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D    
    8. ①是小说的线索,串起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使内容集中,结构紧凑。②是小说的重要物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皮坐垫”是多林格权位的象征,多林格迷恋权位而背叛祖国。③揭示了主题,多林格贪恋权力而不能自拔,最终葬送了自己。梦境中摆放在他坟前的正是他的皮坐垫,坐垫周围的鼠皮缎上写着铭文。     
    9. ①多林格贪恋法官的权位,投靠普鲁士人,受到亲人、朋友的鄙视。②梦中,多林格死后竟没有一个亲人、朋友为他送葬,而俾斯麦的到来让他感到荣幸,这些都被普鲁士人耻笑。③多林格投靠普鲁士人换来的象征权力的“皮坐垫”,最终也被摆放在他的坟头,作为他永久耻辱的象征,多林格被人嘲弄和憎恶。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他死后有许多普鲁士人为他送葬,普鲁士‘铁血宰相’俾斯麦也亲自为他送葬”不合文意。小说的结尾部分是多林格的梦境,属于他的幻觉。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D.“大家都用蔑视的目光看他”分析不当,原文中“他过去的老庭长”对多林格还是关心的,称他为“我的朋友”,并劝他“一起走”。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物象作用的能力。
    首先理解物象的作用,梳理有关内容;然后从线索结构、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等角度理解分析;最后组织答案,概括作答。
    “皮坐垫”是小说的线索,正是因为贪恋“皮坐垫”代表的权势和地位,多林格投靠了普鲁士人,他也因此时时感到不安;小说主要写他的梦境,他被“钉”在“皮坐垫”上,看着科尔马人、自己的亲人、朋友从自己面前走过,他们都不愿意看他一眼;梦见他死后俾斯麦将他的“皮坐垫”放到他的墓前。总之,“皮坐垫”串起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使内容集中,结构紧凑。
    “皮坐垫”是小说的重要物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皮坐垫”是多林格权位的象征,文章开头写“圈椅上圆圆的皮坐垫坐上去又凉快又软。他当了三十年的审判官,之所以还能脸色明净,全仗着这又凉快又柔软的皮坐垫”,多林格迷恋权位而背叛祖国,“正是这块皮坐垫毁了他。他坐在那上面感觉那么舒适,他的位置设在这个鼠皮缎坐垫上是 那么合适,弄得他宁可变成普鲁士人也不愿离开那里”。
    “皮坐垫”揭示了主题。“正是这块皮坐垫毁了他。他坐在那上面感觉那么舒适,他的位置设在这个鼠皮缎坐垫上是 那么合适,弄得他宁可变成普鲁士人也不愿离开那里”,多林格贪恋权力而不能自拔,最终葬送了自己。“俾斯麦先生适才慎重摆放在他坟前的,正是他的坐垫,他的皮坐垫,坐垫周围的鼠皮缎上写着这样的铭文”,梦境中摆放在他坟前的正是他的皮坐垫,坐垫周围的鼠皮缎上写着铭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重要词语内涵意蕴的能力。
    首先通读全文,梳理和“笑”有关的内容;然后结合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分析探究“笑”的内涵意蕴;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正是这块皮坐垫毁了他。他坐在那上面感觉那么舒适,他的位置设在这个鼠皮缎坐垫上是 那么合适,弄得他宁可变成普鲁士人也不愿离开那里”“绑在耻辱柱上的法官,这本来就十分恐怖!然而,更恐怖的是,他的所有亲人都在人群里走着,但是没有一个亲人显出认识他的样子”,多林格贪恋法官的权位,投靠普鲁士人,受到亲人、朋友的鄙视。
    “在梦里想象自己死了而且只有自己哭自己,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感觉。多林格参加自己的葬礼,满心哀伤。而比看见自己死亡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在这一大群围着他忙乎的人当中竟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亲人,但他能感受到他们面部的鄙视的笑。没有一个科尔马人,尽是些普鲁士人!”“那是俾斯麦! ……俾斯麦来了! ……而科尔马的法官却伤心地想:‘大驾光临,鄙人不胜荣幸,伯爵先生,然而,如在下的小米歇尔来到这里……’一片笑声阻止他说完自己的话,那是疯狂的笑、可耻的笑、野蛮的笑、难以控制的笑 ”,梦中,多林格死后竟没有一个亲人、朋友为他送葬,而俾斯麦的到来让他感到荣幸,这些都被普鲁士人耻笑。
    “俾斯麦先生适才慎重摆放在他坟前的,正是他的坐垫,他的皮坐垫,坐垫周围的鼠皮缎上写着这样的铭文”“从墓地这头到那头,所有的人都在笑,所有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直到墓室最深处,到处回荡着这种粗鄙的普鲁士式的欢笑声”,多林格投靠普鲁士人换来的象征权力的“皮坐垫”,最终也被摆放在他的坟头,作为他永久耻辱的象征,多林格被人嘲弄和憎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①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于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有谅毅者,辨士也,大王可试使之。”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②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之来,固愿丞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 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凰不翔,创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敞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毁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选自《战国策·赵策四》,有删改)
    【注】①赵王,指赵惠文王。后文的赵豹、平原君,是赵王的两个弟弟。②秦王,指秦昭王。后文的叶阳君、泾阳君,是秦昭王的两个弟弟。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B. 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C 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D. 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君,寡德的君主,这是古代臣民对其他国家的人谦称自己的国君。
    B. “愿大王无绝其欢”与“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相同。
    C. 若,如果,与“而自令若是”(《屈原列传》)中的“若”字含义不同。
    D. 受命,文中指讨个公道,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现在则用来指接受命令或任务。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了魏国的宁邑,可借此控制齐国、赵国,诸侯都去祝贺,赵王也派人去祝贺,可使者往返三次都没有得到接见,赵王对此很担心。
    B. 赵王身边的人认为,使者三次前往秦国却得不到秦王的接见,这一定是派出的人不得力的缘故,于是推荐能言善辩的谅毅,请赵王派他前去试试。
    C. 谅毅到达秦国后上书说:赵王派来祝贺的使者三次都得不到秦王的接见,如果使者没有罪过,希望不要断绝两国的友好;如果使者有罪过,愿闻其详。
    D. 秦王说,只有赵国的官吏百姓都听他的话,才肯接受赵国的祝贺。在得到肯定答复后,秦王接见了赵国的使者,还要求赵国杀死赵豹和平原君。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
    ②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
    14. 秦王要求赵国处死赵王的两个弟弟赵豹和平原君,谅毅是如何让秦王放弃这一要求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①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怎么敢难为大王?
    ②敝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    
    14. ①谅毅用秦王重视孝友之情来说服他
    ②谅毅答应秦王罢黜赵豹和平原君,不让他们参与政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敝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秦王这才高兴,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
    “不能”,固定词语,不能够。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与“政事”,作“与”的宾语,意思为“参与国家政事”,后面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
    A.正确。
    B.“含义相同”错误。断绝。句意: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机会。/横渡。句意:并不是他擅长游泳,却能横渡长江、黄河。两句中“若”字含义不同。
    C.若:如果;像。句意:如果不听从我的话。/却让自己像这个样子。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赵王身边的人认为……这一定是派出的人不得力的缘故”错误。由原文“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毅者,辩士也,大王可试使之’”可知,左右的人说:“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报接见,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有一个叫谅毅的,是能言善辩的人,大王可以派他去试试”由此可知,是身边的人认为“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而不是“认为一定是使者的错”。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①“固”,本来;“承”,接受;“岂敢”,怎么敢;“难”,难为。
    ②“敝邑”,对本国谦称;“不行”,不执行;“无乃……乎”,恐怕……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啖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可知,赵豹、平原君,是我们君王的亲兄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两个弟弟一样。大王用孝友之情治国闻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弟满意合口,没曾有什么不分给叶阳君、泾阳君的。叶阳君、泾阳君的车马衣服,没有不和大王相同的。臣下听说这样的话:“鸟巢倾覆毁坏了鸟蛋,凤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敝国君主报告,敝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由此可知,谅毅用秦王重视孝友之情来说服他。
    由原文“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可知,敝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由此可知,谅毅答应秦王罢黜赵豹和平原君,不让他们参与政事。
    参考译文:
    秦国攻打魏国,夺取宁邑,诸侯都去祝贺。赵惠文王也派使者前去祝贺。使者往返三次没有通报接见。赵惠文王很忧愁,对左右的人说:“凭借秦国的强大,夺取宁邑以后,就将制裁齐国、赵国。诸侯都去祝贺,我们前往祝贺却不能通报接见,这一定是要攻打我们,对这件事怎么办?”左右的人说:“使者多次往返不能得到通报接见,一定是所派出的人不是适当的人选。有一个叫谅毅的,是能言善辩的人,大王可以派他去试试。”谅毅亲自接受赵王的命令前往。到了秦国,向秦王献上书信说:“大王扩大土地到宁邑,诸侯都来祝贺,敝国君王也私下赞许大王,不敢安闲住着,派臣下捧着礼物三次来到大王的宫廷,可是使者没能得到通报召见。使臣如果没有罪过,希望大王不要断绝我们承欢的机会。如果使臣有罪,愿意得到大王的惩处。”秦王派使者告诉谅毅说:“我所要求赵国的,大事小情都要听我的话,那么我就接受送来的书信财物。如果不听从我的话,那么使者就回去吧。”谅毅回答说:“臣下这次来,本来希望接受大国的旨意,怎么敢难为大王?大王如果有什么命令,请允许我们奉命实行,不敢有什么怀疑的地方。”这时秦昭王才接见赵国使者,说:“赵豹、平原君,几次欺骗愚弄寡人。如果赵国能杀掉这两个人,那是可以的。如果不能杀,请让我现在率领诸侯在邯郸城下接受你们的命令。”谅毅说:“赵豹、平原君,是我们君王的亲兄弟,就像大王有叶阳君、泾阳君两个弟弟一样。大王用孝友之情治国闻名天下,穿的衣服使兄弟合身,膳食使兄弟满意,没曾有什么不分给叶阳君、泾阳君的。叶阳君、泾阳君的车马衣服,没有不和大王相同的。臣下听说这样的话:‘鸟巢倾覆毁坏了鸟蛋,凤凰就不再飞到这里;剖开兽胎焚烧小兽,麒麟就不再来到这里。’如今使臣接受大王的命令回国向敝国君主报告,敝国君主害怕不敢不执行,不过恐怕要伤叶阳君、泾阳君的心吧?”秦昭王说:“好。不要让他们从事国家政事。”谅毅说:“敝国的君主,有亲弟不能教诲,惹恼了大国,请让我们贬黜他们,不让他们参与国家政事,以称大国的心愿。”秦王这才高兴,接受了谅毅带来的礼物,并且用优厚的礼节接待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角招【注】
    姜夔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注】绍熙五年春天,词人至杭州,曾与俞灏共赏孤山西村(又名西冷桥)的梅花。不久俞灏归吴兴(今浙江湖州),词人独游孤山,对景怀人,写了这首词。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词人通过西湖边的春天景物来写离人愁思,环绕柔肠,使人消瘦。
    B. 古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何堪”一词用在“春瘦”与“垂柳”之间,愁绪因此更进一层。
    C. “一叶凌波缥缈……人回首”三句,侧重叙事,写词人携友游湖,触景生情,表现友情的深厚与真挚。
    D. 词的下片,“犹有”紧承上片,扣住西湖的景物,以婉转多情之笔,写出他人游湖之乐。
    16.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答案】15. C    16. ①烘托渲染,“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句,词人借落花来烘托独自游湖的孤独与寂寞。
    ②反衬,“青楼倚扇”一句,以佳人持扇伫立争艳的热闹来反衬自己朋友远去,无人共赏良辰的忧伤。
    ③对比,上片“湖上携手”与下片“吴丝自奏”,在照应中进行对比,写出对友人的思念。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写词人携友游湖,触景生情,表现友情的深厚与真挚”错,根据词中“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可知,此次是词人独自游湖触景生情,引起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烘托渲染:“早乱落香红千亩”,是写花兼点时序。商卿离去,独来西湖,时已暮春,那“玉雪照映,吹香薄人”的千亩红梅,如今早已凋败零落,令人低回伤神,既然红梅已不复存在,旧游的踪迹又在何处。词人借落花来烘托独自游湖的孤独与寂寞。
    反衬:“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这几句紧扣西湖景物,以婉媚密丽之笔,写他人之乐,进行反衬。词人驾一叶扁舟,于落花缤纷中从水上缥缈而过,闪现在眼前的,是那精美的画船上,美女举袖障面;两岸的歌馆里佳人持扇伫立。她们面容上涂着时兴的宫黄,名贵的头饰闪烁着光彩。这些美女歌娃争艳比美,嬉游如故。而自己,友人已经远去,无人可与共赏良辰佳景,仿佛欢乐只是属于他人!以佳人持扇伫立争艳的热闹来反衬自己朋友远去,无人共赏良辰的忧伤。
    对比:“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充溢着词人整个心灵的,只有如同往常一样的无限的春愁,而这伤春的意绪犹如酒一般的浓烈,在词人心怀中荡漾起伏。要把它谱入丝弦自己聆赏吧。这句实在是说,知音已人仕途,相伴共享山林、琴曲之乐恐不可复得,与上文“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形成对比,写出对友人的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思妇无法躲避月光,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
    (2)李白《将进酒》中,把头发比喻成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诉说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
    【答案】    ①. 玉户帘中卷不去    ②. 捣衣砧上拂还来    ③.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④. 朝如青丝暮成雪    ⑤. 千里孤坟    ⑥. 无处话凄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捣、砧、拂、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侯祥麟曾就读于美国卡乃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并获博士学位。1950年,他回到了祖国。后来有人问起他为什么当时选择回到 ①  的祖国时,他坚定地说,建设祖国是我的信念,是必须做的事……我出去最终是为了回国。
    20世纪60年代初,航空煤油进口锐减,全国性“油荒”蔓延,军用和民航飞机所用煤油的国产化   ②  。面对紧迫的形势,侯祥麟亲自带领科研人员不分黑夜白昼地攻关,除夕夜也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不计其数的失败,侯祥麟团队不断尝试、总结、分析,终于寻找了航空煤油烧蚀问题的答案。侯祥麟又   ③  ,带领大家一起研制出了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添加剂配方,终于攻下了生产航空煤油这个技术难题。
    尽管做出了卓越贡献,侯祥麟却很“平淡”地回顾自己的一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中国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我的政治信仰始终不悔;作为新中国的科学家,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 一穷二白;②迫在眉睫;③一鼓作气。    
    19. 经过不计其数的失败,侯祥麟团队不断尝试、分析、总结 ,终于找到了航空煤油烧蚀问题的答案 。
    20. ①“作为……作为……作为……”三个分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②丰富了内容,分别从爱国、爱党和热爱科学事业三个方面表达了他无悔的追求和坚定的信仰。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基础很差,修饰1950年的中国,可用“一穷二白”。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
    第二空,结合后文“紧迫的形式”可知,此处是说军用和民航飞机所用煤油的国产化问题很紧迫,亟待解决,可用“迫在眉睫”。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已到眼前,非常紧迫。
    第三空,前面说侯祥麟团队终于找到了解决航空煤油烧蚀问题的答案,接着又“带领大家一起研制出了用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添加剂配方”,可用“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①结构混乱,成分残缺,在“不计其数”前面添加“经过”;
    ②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将“总结、分析”改为“分析、总结”;
    ③搭配不当,“寻找了……答案”不能搭配,将“寻找”改为“找到”。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中国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我的政治信仰始终不悔;作为新中国的科学家,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三个“作为……,我……”结构相似,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
    效果:①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气势;音节协调,节奏感强。②内容上,对应三种身份,从“中国”“政治信仰”“科学工作”三个角度表达了他的感受,“为今天的中国感到骄傲”是爱国,“对我的政治信仰始终不悔”是爱党,“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感到欣慰”是热爱科学。语句表达了他无悔的追求和坚定的信仰。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活,可拉伸的计算芯片,该芯片通过模仿人脑来处理信息。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将可穿戴技术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功能强大的设备,可直接分析人体的健康数据。目前,人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①    。在未来,人们的健康可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持续追踪,甚至可在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到疾病。
    研究团队新设计的芯片可通过多个生物传感器收集数据,并使用尖端的机器学习方法,得出关于一个人健康状况的结论。重要的是,它可以穿戴在身上并与皮肤无缝融合。研究人员找列了一种聚合物,这种聚合物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和电化学晶体管,而且具有拉伸和弯曲的能力。他们利用这种聚合物制成一种芯片设备,这种芯片设备可基于人工智能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该芯片称为神经形态计算芯片,不像典型的计算机那样工作,      ②,能够以集成的方式存储和分析数据。为了   ③   ,研究团队用它来分析代表人类心脏电活动的心电图数据。结果表明,无论芯片是拉伸还是弯曲,都能准确地对心跳进行分类。
    21. 下列句子中的“尖端”和文中加点处的“尖端”,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在树枝的尖端上,一朵漂亮的小花迎着阳光绽放了。
    B. 攻不下尖端技术,拿不出国家急需的产品,就是失败!
    C. 文学是语言艺术,在语言艺术的阶梯上,诗站在尖端。
    D. 剑的尖端十分锋利,能够刺伤身穿盔甲的士兵的身体。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 B    22. ①需要前往医院或诊所  ②其功能更像人脑  ③测试新设备的实用性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能力。
    文中加点处的“尖端”指发展水平高。
    A.指树枝的末梢;
    B.指发展水平高;
    C.指顶端;
    D.指尖锐的末梢;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由后文“在未来,人们的健康可通过可穿戴电子设备持续追踪,甚至可在症状出现之前检测到疾病”可知,此处要填写目前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的途径,故可填写“需要前往医院或诊所”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根据后文“能够以集成的方式存储和分析数据”可知,其功能已经接近大脑,故可填写“其功能更像人脑”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此处填写表目的的句子,根据后文“研究团队用它来分析代表人类心脏电活动的心电图数据。结果表明,无论芯片是拉伸还是弯曲,都能准确地对心跳进行分类”分析可知,应是测试新设备的实用性,故可填写“测试新设备的实用性”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四川农业大学迎来了一位32岁的大一新生。他名叫吴东,曾经两次参加高考,分别考上北京的一所211大学和四川省内的一所大学。可是他却沉迷游戏而荒废学业,最终辍学。后来参加工作,因为没有学历,只能从事一些基础工作,薪资低,还没有上升空间。于是他顿悟了,决定重新高考。他辞掉工作,通过上网课的方式复习高中知识点。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努力,最终以570分的成绩被四川农业大学成功录取。吴东说,今后会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也有读研深造的计划,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术上走得更远,不辜负重来一次的机会。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本题材料为一则新闻事件,学生需要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意蕴。吴东前两次考上大学后,由于沉迷游戏而荒废了学业。工作的打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后通过自学,在32岁时再次步入大学的校门。从这个角度思考,可以选择“面对人生错误,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改进自己从来不怕晚“业精于勤,荒于嬉”等角度进行立论和写作。吴东是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新闻人物。从他的身上,我们更多看到了普通人的真实一面,错误难以避免,关键在于我们要积极反思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且勇于改正,而不是选择“摆烂”。没有知识和学历,“只能从事一些基础工作,薪资低,还没有上升空间”,可见,知识就是力量,学历是某些工作的敲门砖,某种程度上讲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要用读书充盈自己的学识和精神,让学习点亮自己的未来。基于此,要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思考和写作,如“正视缺点,勇于改进”等。再次,从写作考查的对象——学生角度来看,吴东算是“学长”,那么他的经历对我们青年学生会有怎样的教训和启示呢?写作中可从作为学生的“我们”角度去思考,体现“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
    文章如果写成议论文,开头简短引入论点,如“正视缺点,勇于改进”;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行文,先论述人无完人,每个人的缺点都是客观存在的,有缺点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改正缺点;接着论述改正缺点的必要性;最后阐述改正缺点的方法,如要有坚韧的毅力,要有坚定的信念,要不断地在反思中提高;结尾回扣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文章要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充实有力地说理。
    立意:
    1.面对人生错误,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2.改进自己从来不怕晚。
    3.业精于勤,荒于嬉。
    4.正视缺点,勇于改进。
    5.学习点亮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