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http://www.newdu.com 2022-12-3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2023年度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观众喜爱,抖音推出的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也非常受欢迎,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已超5亿。日前,叶嘉莹先生和张伯礼院士、施一公院士等人一起在《大家聊唐诗》节目中分享“读诗为什么使我们更有力量”,吸引了570万人次在线观看。这些出圈的诗词节目充分表明,中国古典诗词在当下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借助高科技或新的传播平台,古诗词正绽放出新的魅力。具有生命力的中国古典诗词能为青少年厚植文化根基。
    数千年来,中国的古典诗词深刻参与了文化核心价值的生成与民族精神的塑造,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富于联想、更充实自信之精神。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自己的理想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千百年后的我们再诵读这些作品,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们中华民族古圣先贤通过古典诗词流传下来的品格与修养,依然可以照亮当下你我的人生。林语堂先生说:“吾觉得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最大同心圆,可以激活、开启当代人优雅的生存智慧,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当下传承的意义所在。
    人与人的年龄、职业、身份不同,对诗歌的认识也不同,有人认为,诗意味着一种优雅的生存状态;有人认为,只有诗歌才能够医治理性带来的创痛;还有人认为,诗是雅集唱和的一种技能。虽然在同一个世界上,人们有着不同的皮肤、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但是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叶嘉莹先生将雄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深刻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叶氏解诗学范式,影响深远。叶先生执教77年来,一直都在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有人曾经问叶先生:“中国的古诗会消亡吗?”叶先生坚定地回答:"只要存在有理想、有品格的人,中国的古诗就不会消亡。"中华民族有许多有理想、有品格的人,诗词可以唤起人们不死的“诗心”。
    为何当下的青少年还需要习诵古典诗词?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人可以背几百首诗歌,有的人在诗词大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这还不够,习诵古典诗词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备考,不仅仅是才学的积累,我们更应看到,古诗词在开启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在人有内在的感受、属于自己的感受时,道德才能在人的心灵中扩展。这种靠内在起变化的质性特征,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性特征。”而青少年能够从诗词中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力量,进而让古人的诗和当下的人之间产生一种呼应,这样就究成了一种诗词上的传承,文化上的赓续。正是在这种传承中,我们实现了培育中国魂、树立中国心的育人目标,让青少年成长为有“魂”有“根”的新一代。
    当我们诵读古诗词的时候,需要与自己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从而对自己当下的修为产生引领。文天祥曾在《正气歌》里写道:“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也就是说,古圣先贤虽然距离今天的我们有了一定的时空距离,但是他们的智慧、品格依然可以光照当下,成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希望青少年朋友们都能从诗词中获得前行的力量,开启未来道路的智慧。
    (摘编自张静《为青少年厚植中华文化根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有高科技和新的传播平台的传播,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也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生命力。
    B.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在于古人在创作时有感而发且融入自己的理想,写出的是自我内心深处的感动。
    C.人们对诗歌的认识不同,有优雅生存状态说、医治理性创痛说、雅集唱和技能说等,作者
    不认可这些说法。
    D.青少年学习古典诗词不仅是为了应试备考和才学积累,还是为了用古诗词来开启智慧、陶冶情操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诗词节目出圈的现象入手,进而提出观点:具有生命力的中国古典诗词能为青少年厚植文化根基。
    B.主体部分主要从中国古典诗词本身的传承价值和其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影响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C.文章举叶嘉莹执教77年和回答疑问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叶嘉莹在弘扬中国精神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D.文章引用林语堂的话,论证了中华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可以激活、开启当代人优雅的生存智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典诗词承载着前哲先贤的品格与修养,可以超越时空距离,直到今天仍然可以带给我们深刻的人生启示。
    B.中华民族有许多有理想、有品格的人,诗词可以唤起人们不死的"诗心",古典诗词不会消亡,会代代相传。
    C.青少年品读古典诗词,可以内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从而呼应古人,完成一种诗词上的传承和文化上的赓续。
    D.学习古典诗词,诵读或者背诵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古诗词与自己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引领自己当下的修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谭嗣同《仁学》中的"因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都表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上,凡盛世莫不以爱民、利民为前提,如“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深知"民心"的分量,从诞生开始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回望来时的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型。有在陕北革命根据地,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有立志"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的雷锋;也有以生命治沙、为兰考人民留下万亩泡桐的焦裕禄;有用20余年“雪松精神”把荒山变绿洲,无偿把价值3亿多的林木资源交公的"草鞋书记"杨善洲;也有漫山木麻黄,造福百万东山群众的谷文昌;有扎根边疆教育事业一线、帮1800余名贫困女孩圆大学梦的张桂梅;还有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黄文秀……他们是普通的中国共产党人,却也是伟大的。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摘编自乐兵《国以民为本》)
    材料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前,各地坚持学史力行,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北京怀柔聚焦物业管理、城市环境、交通管理等,通过"干部直达现场"等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一批疑难复杂的重点民生诉求;江苏南京公布第一批项目清单,涵盖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等5方面20项内容;青海西宁确定实施10类30项重点民生实事,各区县结合稳定就业、公共服务等列出211项重点民生项目……一项项务实有力的创新举措,一张张“货真价实”的项目清单,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赤子情怀、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可以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这样一张经典照片: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严格执行“不入民宅”的规定,和衣抱枪露宿在雨后湿漉漉的街头。这是纪律严明的生动体现,更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具体实践,人民军队坚持人民至上。一百年来,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定,到"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超然客公众号 从"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的誓言,到“当好人民公仆”的号召;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勇毅,为了人民始终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宗旨,人民至上始终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
    回望历史,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船到承载着14亿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昂首迈步新征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摘编自人民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体现得最鲜明。
    B.雷锋、焦裕禄、张桂梅、黄文秀等人是普通的中国共产党人,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C.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解放军战士“不入民宅”,露宿街头,根本原因是这支部队纪律严明。
    D.人民是胜利之"源",老百姓用小船划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用小车推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知"民心"的分量,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B.焦裕禄以生命治沙、为兰考人民留下万亩泡桐,杨善洲把荒山变绿洲并无偿把林木资源交公,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C.民生无小事,当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彰显。
    D.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6.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就是江山,两则材料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复   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庭长终于结束发言,洒脱地拿起问题表,交给走到他跟前的首席陪审员。陪审员纷纷起立,因为可以退庭而高兴。陪审员走进议事室,顿时兴致勃勃地交谈起来。
    商人想替玛丝洛娃开脱罪责,就坚持包奇科娃是罪魁祸首。好几个陪审员都同意他的意见,但首席陪审员要严格按法律办事,认为说包奇科娃是毒死人命案的同谋犯根据不足。
    经过长时间争论以后,首席陪审员的意见胜利了。同玛丝洛娃有关的第三个问题却引起了一场激烈争论。首席陪审员坚持说,她在毒死人命和盗窃钱财方面都犯了罪,商人不同意他的意见,上校、店员和劳动组合成员都支持商人,其余的人动摇不定,但首席陪审员的意见逐渐取得优势,主要因为陪审员个个都累了,情愿附和那种可以早些获得统一的意见,让大家离开法庭,自由行动。
    聂赫留朵夫根据法庭审讯情况和他对玛丝洛娃的了解,深信她在盗窃钱财和毒死人命两方面都没有罪。聂赫留朵夫很想起来反驳,没料到一直保持沉默的彼得·盖拉西莫维奇显然被首席陪审员那种唯我独尊的口吻激怒,突然对他进行反驳,正好说出了聂赫留朵夫想说的话。
    “对不起,”他说,“您说她偷了钱,因为她有钥匙。难道那两个茶房就不会在她走后用万能钥匙打开皮箱吗?”
    “再说,她也不可能拿那笔钱,因为就她的处境来说,她没有地方好放。”
    "多半是她到旅馆取钱,使那两个茶房起了歹心。他们就乘机作案,事后又把全部罪责推到她身上。”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讲的时候情绪很激动。首席陪审员也恼火起来,因此特别固执地坚持相反的意见,但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讲得很有道理,多数人都同意他的话,认为玛丝洛娃并没有参与盗窃钱财和戒指,戒指是商人送给她的。首席陪审员则说,不能裁定她无罪,因为她本人招认药粉是她放的。
    “那么怎么办,诸位先生,”首席陪审员说,“我们就裁定她犯了罪,但没有蓄意抢劫,没有盗窃财物。这样好不好?"
    大家都同意,只有劳动组合成员一人坚持:“不,她没有罪。”
    “这样岂不是说,”首席陪审员解释说,“并非蓄意抢劫,也没有盗窃财物。这样,她也就没有罪了。”
    大家争论得头昏脑涨,都很疲劳,谁也没有想到在答案里要加上一句:是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
    聂赫留朵夫太激动了,也没有发觉这个疏忽。答案就这样记录下来,被送到庭上,大家都感到疲劳,都想快点脱身,因此就一致同意那个可以早一点结束的决定。
    陪审员摇了摇铃。法官纷纷就位。陪审员一个跟着一个出来。首席陪审员郑重其事地拿着那张表格。他走到庭长跟前,把表格递给他。庭长看完表格,大为惊讶,双手一摊,就同另外两位法官商量。庭长感到惊讶,因为陪审员提出了第一个保留条款“并非蓄意抢劫”,却没有提出第二个保留条款“并非蓄意杀人”。按照陪审员这个决定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玛丝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
    “您瞧,他们的答案多么荒唐,”庭长对左边的法官说,“这样她就要被判服苦役,可她又没有罪。”“嗯,她怎么没有罪呢?”那个严厉的法官说。
    “她就是没有罪。依我看,这种情形可以引用第八百一十八条(第八百一十八条规定:法庭如发现裁决不当,可取消陪审员的决定)。"
    “您看怎么样?”庭长问那个和善的法官。
    和善的法官没有立刻回答,却看了看面前那份公文的号码,算了算那个数目能不能被三除尽。他计算着,要是能除尽,他就同意。结果这个数目除不尽,但他还是同意了庭长的意见:"我也认为应该这么办。”
    “那么您呢?”庭长问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
    “说什么也不行,”他斩钉截铁地回答,“现在报纸上已经议论纷纷,说陪审员总是替罪犯开脱。要是法官也替罪犯开脱,人家又会怎么说呢?我说什么也不同意。”
    “很遗憾,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庭长说着,把那份答案交给首席陪审员宣读。
    全体起立。首席陪审员咳清喉咙,把问题和答案宣读了一遍。法庭上的官员,包括书记官、律师,甚至检察官,个个露出惊讶的神色。
    这样处理玛丝洛娃使副检察官感到意外的成功。他心里十分高兴,并把这成功归因于他出色的口才。他查了查法典,站起来说:"我认为处分西蒙·卡尔津金应根据第一千四百五十二条和第一千四百五十三条,处分叶菲米雅·包奇科娃应根据第一千六百五十九条,处分叶卡吉琳娜·玛丝洛娃应根据第一千四百五十四条。”
    这几条都是法律所能判处的最重刑罚。
    “审理暂停,法官商议判决。”庭长一边说,一边站起来。
    “哦,老兄,我们做了一件错事,太丢人了,”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说,“我们这是把她送去服苦役呀!”
    “您说什么?”聂赫留朵夫叫起来。
    “可不是,”他说,“我们在答案里没有注明‘她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则才书记官告诉我副检察官判她服十五年苦役。”
    “我们不就是这样裁定的吗?”首席陪审员说。
    彼得·盖拉西莫维奇争着说:“既然她没有偷钱,她当然不可能蓄意杀人,这是理所当然的。”
    “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解,“当时谁也没有反对。”“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怎么也会没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说。
    庭长从议事室回来,手里拿着公文,宣读起来:"……玛丝洛娃……流放服苦役……"玛丝洛娃听到判决,脸涨得通红。
    “我没有罪,没有罪!”她忽然对着整个法庭大声叫嚷。她说完往长凳上一坐,放声痛哭起来。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席陪审员认为玛丝洛娃在毒死人和盗窃钱财方面都犯了罪,商人反对首席陪审员的意见,他想为玛丝洛娃开脱罪责。
    B.首席陪审员对玛丝洛娃“并非蓄意抢劫,也没有盗窃财物”的裁决,其他陪审员没有反对,因为他们很疲劳且对此无所谓。
    C.和善的法官用公文的号码除以三,能除尽他就同意,结果除不尽,但他还是同意了庭长的意见,可见法官判案的随意性。
    D.“脸涨得通红”“我没有罪”“大声叫嚷”“放声痛哭”,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玛丝洛娃听到判决后的反应。
    8.对玛丝洛娃的定罪,可谓一波三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在《复活》中,玛丝洛娃是被诬告的。玛丝洛娃本无罪最终却被判有罪,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节选部分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魏王赞其群臣而议其过。任座进谏曰:“主君国广以大,民坚而众,国中无贤人辩士,奈何?”王曰:“寡人国小以狭,寡人独治之,安所用贤人辩士乎?”任座曰:“不然!昔者齐无故起兵攻鲁,鲁君患之,召其相曰:‘为之奈何?'相对曰:'夫柳下惠少好学,长而嘉智,主君试召使于齐。’鲁君曰:‘吾千乘之主也,身自使于齐,齐不听。夫柳下惠特布衣韦带之士也,使之又何益乎?’相对曰:‘今使柳下惠于齐,纵不解于齐兵,终不愈益攻于鲁矣。’鲁君乃曰:‘然乎。’相即使人召柳下惠来,入门祛衣不趋。鲁君避席而立曰:‘今国事急,百姓恐惧,愿藉大夫使齐。’柳下惠曰:‘诺。’乃东见齐侯。齐侯曰:‘鲁君将惧乎?’柳下惠曰:‘臣君不惧。’齐侯忿然怒曰:‘吾望而鲁城,百姓发屋伐木以救城郭,吾视若鲁君类吾国子,曰不惧,何也?'柳下惠曰:'臣之君所以不惧者,以其先人出周,封于鲁,君之先君亦出同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剑羊不惧矣'齐侯乃解兵三百里。夫柳下惠特布衣韦带之士,至解齐锋鲁之难,奈何无贤士圣人乎?"越使诸发执一枝梅遗魏王。魏王之臣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惭之。”出谓诸发曰:“大王有命:客冠,则以礼见;不冠,则否。”诸发曰:“彼越亦天子之封也,处海垂之际,屏外蕃以为居。是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今大国其命冠则见以礼,不冠则否。假令大国之使,时过弊邑,弊邑之君亦有命矣,曰:‘客必剪发文身,然后见之。’于大国何如?”魏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
    (选自《说苑·奉使》,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
    B.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
    C.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
    D.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乘,指一千辆兵车,古时候一车四马为一乘,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若鲁君”与“若人前为寿”(《鸿门宴》)两句中的“若”都是代词,意为“你的,你”。C.“执一枝梅遗魏王”与“采之欲遗谁”(《涉江采芙蓉》)两句中的“遗”字含义相同。
    D.恶,怎么,哪里,这与“恶施不孝”(《墨子·兼爱》)中的“恶”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王召集群臣议论自己的过失,可见他有纠正过错的意愿。然而当任座指出国中缺乏贤人辩士时,魏王却认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B.任座向魏王讲述柳下惠劝齐侯的故事,意在证明"魏国需要贤人辩士"的观点。由于柳下惠确有消除国难的贡献,所以任座成功说服了魏王。
    C.鲁国遭遇外敌入侵,国相向鲁君推荐柳下惠,鲁君起初不相信柳下惠的才能,认为他身份低微,于事无益,这反映出鲁君以身份来判定人的能力。
    D.越国派遣使者诸发带一枝梅花送给魏王,魏王臣子韩子准备羞辱越国使者。越国使者的回应不卑不亢,有礼有节,魏王最终披衣出宫来接见诸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柳下惠特布衣韦带之士也,使之又何益乎?(5分)
    (2)出谓诸发曰:“大王有命:客冠,则以礼见;不冠,则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①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②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此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帝王州,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②佳气,产生帝王的一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③衣冠,古代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古丘,坟墓。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陵是历史上很多朝代的都城,山环水绕,树木葱茏,云蒸霞蔚。
    B.金陵四百年来的繁华像梦一般逝去,晋代的帝王将相已成“古丘”。
    C.词人“上尽层城更上楼”,登高望远,主要不在于欣赏金陵城的美景。
    D.词人最后感慨,悠悠往事如烟,回头只见长江水势变小,向东流去。
    15.有评论认为“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体现了词人闲适、自由的身心状态,你认可这种看法吗?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阐明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学之道》中的“___,    ”两句阐述了如何处理国与家的关系,接着还阐述了齐家与修身的关系。
    (3)《<老子>四章》中的“     ,   ”两句与《荀子·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都以行路为喻,阐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春天的故事已在俏丽中走过,夏季的风景正在繁盛中淡去,还来不及裹紧衣衫,风儿就不知不觉变了温度,试探着一点点刺痛肌肤,不管你接受与否,季节的步伐总是坚定而有力量。等到缓过神来,但见昔日景致骤然远去,被秋风漂染过的色彩,同样在深沉中努力张扬,慢慢沉淀出一种成熟的热烈。这是独属于秋的明丽,如果能够收获满满,便足以有勇气面对隆冬,用饱尝生活味道的笔触,绘一幅①  的素白,铺满大地。
    靠近,捡拾。我推开还未卸下的纱窗,把那枚叶子②地呵护在掌心。那叶脉犹如滚热的血管,与我掌心的纹路微妙重叠,沿着脉搏轻盈跳跃,令我③ 。叶子啊叶子,脱离了树根原动力的你,不要害怕!我愿意做你的守护者,你将以一枚书签的优雅姿态,咀嚼余生的孔味……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处用第二人称“你”写叶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说到运动,不是运动量越大越好,我们并不主张过度的、疲劳的运动。因为过度的、疲劳的运动会降低人的免疫力。这就要说到两个概念,即  ①  。有氧运动这种运动方式的目的是提高人体耐力,增强心肺功能,有氧运动以有氧代谢提供运动所需能量;而无氧运动是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刷烈的运动方式。依据有关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够提高肌肉的强度和耐力,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具有良好的作用预防。
    从根本上说,竞技运动崇尚更高、更快、更强,但强度过大的运动_②_,而一些相对舒缓的增加人体耐久力、对人体没有伤害、不产生疲劳的运动却能提高免疫力。既往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人,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甚至是肿瘤患者,对他们而言,③_那么就不要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而是要鼓励他们进行适当的、不疲劳的有氧运动,让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请根据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给“有氧运动”下定义。要求表达简明,语句通顺,不遗漏重要信息。(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知识,认识事理;我们习惯于笃信权威,听信长辈和大多数人的意见。
    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尊重权威、学会倾听是应该的,但不等于偏听偏信、迷失自我而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