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D(“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规律”错,根据材料二“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最一般发展规律”,可知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是“最一般发展规律”,且不是“全面”揭示。)
2.B(A项,“更要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错,根据材料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现实实际和历史实际”可知选项张冠李戴。C项,根据材料三“靠中国传统思想救不了中国”,可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在于拯救和发展中国”扩大了范围,“在于能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发展出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以偏概全。D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最高成果”于文无据。)
3.A(根据材料一“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国家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形态的发展跃迁。它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理论飞跃”,可知各民族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某一民族相结合才可能会产生新理论,马克思主义被某一民族引入,并不必然产生新理论。)
4.①材料二主要论述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发展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分)②材料三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互鉴互学,相互补充。(2分)
5.【示例】以《改造我们的学习》为例。《改造我们的学习》要求共产党研究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研究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2分)《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不懂现状,脱离现实,不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目的去研究马列主义理论的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
6.C(“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错误,这里突出的是贡萨加神父的愚昧无知和滑稽可笑。)
7.D(“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错,人们放弃欣赏长翅膀的老人,转而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他们已经消遣够了老人,且少女巡展票价更便宜,更重要的是少女详细的自述让他们能更愉快地欣赏到“展品”的痛苦。这充分揭露出他们内心的冷漠与麻木。)
8.①长翅膀的老人自降临直到振翅离开,他一直是孤独的。②老人的孤独反映出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冷漠、精神扭曲和灵魂孤独。③作者以“孤独”表达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精神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期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人的世界和魔幻的世界交织。一个本不可能存在的长翅膀的老人居然降临尘世,故事奇幻,耐人寻味。②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小说对老人翅膀、蛛形少女的描写极尽夸张,荒诞离奇。③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贡萨加神父等人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为: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11.B(两个“说”意思不同,前“说”意思是说服,后“说”意思是诉说。)
12.A(“他的著作都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学说的”错,根据原文“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可知这几篇是用来诋毁孔子的门徒而宣扬老子学说的,而并非所有篇章都是。)
13.(1)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使自己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自快”,使自己快乐,2分;“为……所”,被……,1分;句意1分)
(2)为什么不用绳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呢,却担忧它大而没有容纳的地方?(“虑”,用绳结缀,1分;“浮乎江湖”,倒装句1分;“所容”,容纳的地方,1分;句意1分)
14.①不求仕进,追求自由;②见识通达,知无用之用;③顺应自然,无所偏执。(每点1分)
15.C(“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前一句的典故是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后一句是说青海湾一带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由此可知,这两句展现的是边关的动荡。)
16.相同点:两者都运用了想象。本诗写在月夜时分,边塞将士思念故乡,想象思妇在此夜登上高楼,遥望边塞,叹息不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写诗人在此月夜时分,想象在月光朗照之下,应有远人离家,漂泊江上,应有思妇高楼遥望。(3分)
不同点:本诗末四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正面实写了征人思乡的愁苦的表情,也虚写了征人想象中思妇叹息之态。《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写的是诗人的疑问,全是虚写。(3分)
17.(1)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2)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3)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18.①对牛弹琴 ②见贤思齐 ③名不副实 ④不可或缺(每空1分,填意思相近的成语也可)
19.一生“修身”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的理念,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3分)
20.①筷子是中国人的日常餐具之一 ②筷子虽为寻常之物 ③它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每空2分)
21.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箸的出现,与当时热食、粒食、羹食的出现及陶制碗形盛食器的使用密切相关。(3分)
22.①新事物都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2分) ②改革避免不了遇到前进中的困难。(2分)
22.审题指导:
材料给出了一个具体情境——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恰好你想好怎么回答,要求你结合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段话,进行发言。如何理解朱光潜写下的那一段话,是这道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我们不妨一分为二:“我”是可以被放大的,每个人都渴求体面而有尊严地活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也许我们不敢大胆地说出:“我”很重要,但往往“我”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光发热,这是新时代青年的应有之义。
同时,“我”是可以被缩到无限小的,因为站在全人类角度,个体到能做的确实有限。把自己看得低一点,或者说没那么重要,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而是一种谦卑的人生态度。从近些年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时代英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人生正是平凡中见庄严,黑暗中看到光亮。“小”和“大”是辩证的。没有努力奋进、默默奉献的渺小个体,何来高伟的人格与人性光辉?
考生在立意时,要抓住“自尊”和“自谦”这两个关键词,并辩证思考二者。只有“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白谦”,才能自强不息,做新时代青年,这也是作文“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在具体行文时,要留心这篇作文创设的主题班会的语境,回答好老师提出的问题。
联系学习生活,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但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不是充满泥泞的,所以不能妄自菲薄,同时,有了一点成绩之后不能妄自尊大,目巾无人,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参考立意(标题):①自尊与自谦合一,争做新时代青年;②渺小个体,亦能致人生之广大;③对内葆有自尊心,对外践行谦卑道。
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本一: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箧》是用来诋毁孔子学派的人而表明老子学说的。《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然而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摹事物的情状,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重视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答应他让他出任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使自己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啊!”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文本二: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它当瓢,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宋国有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从事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那时正逢越国入侵吴国,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同样是一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没有容纳的地方,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文本三: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伐木的人)说:“没有什么用处。”
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
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
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