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2-2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河北省保定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场血战,是一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英雄史诗。作家曾平标以一种历史责任、现实担当和作家良知,直面、正视和深度发掘湘江战役的历史,在报告文学《向死而生》中冷静、从容、客观地描述了80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激烈鏖战,以七个章节全景式复盘了整个战役的过程,细致入微地展现了一个广阔而特殊的历史空间。
    《向死而生》采用历史时空和现实情境相互切换的叙事结构,运用宏大历史场景与具体战斗细节互相交替的创作手法,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作原则,通过情真意笃地回首湘江战役的历史过程,通过激情昂扬地叙说红军将士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通过挚诚至切地书写桂北人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当下故事,集中诠释了以理想崇高、信念坚定、无限忠诚、勇于担当为核心的湘江战役精神,真切表达了八桂儿女对红军烈士的敬仰之情和敬畏之意,深刻阐发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这部带有史传意味的报告文学,是一部用鲜血祭奠信仰的壮丽史诗,是一幅用历史关照现实的精神图谱,以细腻的描写、周详的铺陈、深彻的抉发,将沉积于历史深处的血色记忆打捞出来,在讲述宏观战事大背景的同时,以细腻笔触复原和塑造了诸多红军将士的英勇形象和超拔风采。
    《向死而生》是一部用忠诚诠释信仰、以担当凭吊英灵的文学力作,作者恪守正确的党史观和历史观,采取不虚美、不隐恶的态度,秉持向红军英烈敬仰和致意的虔诚态度,查阅和研读大量党史、军史、革命战争史和众多长征先烈的档案史籍和文献资料,以此重温和感受湘江战役的慷慨悲歌,进而搭建起三十七万字的鸿篇巨构。为了增强作品的可信度和感染力,作者以田野调查方法丈量湘江两岸、桂北大地,实地寻访众多红军的后人、烈士遗骸收殓人员、遗址遗存保护者、党史专家以及当地村民,认真倾听和悉心记录当地干部、村民和史志工作者的回忆和介绍,为撰写作品积累了大量权威素材和丰赡的一手资料,体现出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和科学的创作方法。
    历史是一面镜子,英烈故事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我们阅读报告文学《向死而生》,回眸历史打量过往,重温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的不朽功绩,不仅仅是学习历史、铭记历史、敬重先烈、致敬先烈,更是锤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磨砺理想信念之基,淬炼初心使命之根。
    (摘编自刘金祥《妙笔华章祭忠魂》)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因为长征的伟大,尤其是长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这才引来世界上包括政治家、作家、社会学者在内的一波波“朝圣者”。
    那么,长征除了让人高山仰止,还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精神品质?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至于对其精神内涵或品质的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如果今天我们认识长征的精神实质,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构建了一个跳出自己的历史又与西方迥异的精神世界,这让每一个接受洗礼的人都能够树立起坚定的政治信仰,这种信仰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有了“爬雪山,过草地”等英雄事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换句话说,长征之所以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政治信仰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在今天的四川红原县与黑水县之间的亚克夏山上,有一座红军烈士墓,这里安葬了12具红军遗骸。这处红军烈士墓不仅因海拔4800米而成为最高的红军墓地,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在政治和精神上的高度。有了这样的精神高度,也便有了艰苦卓绝,视死如归,进而有了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胜利。
    (摘编自公方彬《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湘江战役无论是在时间、规模、激烈程度方面,还是在作战成果方面,都创造了历史之最。
    B.为了写好《向死而生》,曾平标通过实地走访获取了大量的权威素材和丰富的一手资料。
    C.毛泽东用了三个比喻来评价长征,肯定了长征对于理想信念的引导作用;习近平也高度评价了长征精神。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或品质,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都绝不承认失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向死而生》是我们回顾长征的一本教科书,湘江战役中的英烈故事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素材,能够让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B.如果不将湘江战役置于宏观战事的大的背景之中,那么《向死而生》的叙事结构将变得单一起来,也就无法通过历史关照现实。
    C.中国共产党构建的长征精神,既跳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与西方迥异,在这一精神的洗礼下,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政治信仰非常坚定。
    D.亚克夏山上的红军烈士墓在红军墓地中海拔位置最高,彰显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高度,这种精神高度激励我们的党和军队取得最终的胜利。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复兴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长征文化公园,让青年在感悟长征历史故事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社会主义崇高理想。
    B.远近闻名的红军村——沅城村从2022年开始积极开展“大树底下讲故事,红军精神永传承”系列活动,以保护好红色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借助红色旅游振兴乡村。
    C.2022年10月28日,江西省第16届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走进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县,开启了于都百万儿女积极参加省运会的新里程。
    D.莱西市以《红军长征历程与启迪》为题对年轻干部进行授课,围绕红军长征深入讲解,教育激励年轻干部以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简析报告文学《向死而生》创作的特点。(4分)
    5.2022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纪念日,复兴中学特举办“红军长征”图片展。此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重要人物等,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请综合两则材料,为此次展览写一个结语,警醒同学们要将长征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得体,不超过120个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变色鸟  王荀
    县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江明,退居二线时主动让贤,把美协副主席田宏扶到了美协主席的位置上。
    田宏是江明看着成长的。田宏从小喜欢绘画,尤其对牡丹情有独钟。大学毕业后,田宏被分配到文化局工作,业余时间坚持作画,经常拿着画作请江明指教。江明看田宏是个可塑之才,就引荐他加入县美术家协会。美协有啥活动,江明都给田宏通知。田宏也乐意参加,风里来雨里去的,从没有一句怨言。
    田宏三天两头往江明的家里跑,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不过年不过节的,就提着时令水果。田宏的嘴像涂了蜜,说话特别甜。见到江明,公共场合,田宏叫江主席,私下里叫江老师。见到江明的老婆桂莲,就师娘、师娘叫个不停,叫得桂莲心花怒放,直夸田宏人品好,有眼色,重情义。江明也觉得田宏人不错,一步一步,将田宏从美协理事、副秘书长、秘书长,提到了美协副主席。
    “江主席,朝霞市美协副主席耿淑春是牡丹画名家,我想拜他为师,请您给引荐一下。”有一次,田宏拿幅新作请江明指教时,毕恭毕敬地说。
    “行呀,”江明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你的牡丹画形象逼真,但缺少灵动和神韵,应该好好向耿主席学习。过几天,咱们美协组织会员上凤凰沟写生,到时我邀请耿主席参加。”
    那天在凤凰沟写生,田宏跟在耿淑春身后,帮忙背行李,摆画架,夹宣纸,调颜色,服务热情,周到细致。中午吃饭时,江明特意安排,让田宏给耿淑春敬酒,并不厌其烦地介绍:“耿主席,这是我县美协副主席田宏,也是你的铁杆粉丝,想跟你学画牡丹,你就收下这个学生吧。”
    “好,好,好。”耿淑春接过田宏双手敬来的一杯酒,兴奋地连续说了三个“好”字,“有你江主席推荐,田宏这个学生,我就收下了。”
    当上县美协主席后,田宏经常组织会员到基层采风写生,忙得不可开交。江明眼下时间充足,就在家里静心作画,很少参加美协活动。转眼到了中秋节,桂莲洗罢锅,解下围裙,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拿着遥控器,正在看央视节目,心不在焉地说,好久没见到田宏了。
    田宏,已不是过去的田宏了,他现在很忙哪。江明喝了一口茶。这才想起,真的好久没见到田宏的人了,甚至很少接到田宏的电话。正在这时,江明的手机铃声响起来,看是朝霞市美协副主席耿淑春的号码,赶忙接通:“耿主席,你好。”
    “江主席,咱们美协马上就要换届了,我想推荐田宏任美协副主席,你看行不?”
    “行呀,”江明呵呵一笑,说,“多谢耿主席栽培。”
    “你推荐的人,我肯定会重用。再说,田宏这人太实在,三天两头往我家里来,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不过年不过节的,就提着时令水果。公共场合,见到我,叫耿主席,私下里叫我耿老师。见到我媳妇,就师娘、师娘叫个不停。这种有情有义的人,不提拔咱心里也过意不去呀。”
    果然没多久,田宏被提拔为朝霞市美协副主席。这在朝霞市八个县(市)区的美协主席中,是唯一的一个。
    很快就到春节了,朝霞市举办百幅书画精品联展,规模空前。开幕式后,接着展览半个月,每天都有很多书画家前去观看。
    “田主席的画,这几年进步不大。”有个参观者站在田宏的画前,指指点点。
    “是呀,他的牡丹,枝叶和花朵比例失调,画面很平淡,没有视觉冲击力。搞艺术的人呀,精力有限,官职上去了,艺术水平自然而然就下降了。”有人随声附和。
    正在陪外地名家参观的田宏,再也听不下去了,冲上前,气急败坏地吼道:“你们看懂这幅画了没?就瞎评论。这叫啥?这叫创新。创新,知道不?每个画家,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提升。”
    年关越来越近。江明与老婆桂莲到街市买年货,提着装有瓜子、花生、葡萄干的塑料袋子,谈笑风生间,遇到了赶集上市的田宏。
    “田宏,最近见到耿老师了吗?”江明提袋刚买的瓜子,让田宏吃。
    田宏摆摆手:“没见,上周他还给我来电话,说他单位想组织职工到咱们县凤凰沟红色基地参观,让我帮忙联系。你看这个耿淑春,总是给我添麻烦。”
    “你现在直呼耿淑春名字了,连耿老师都不叫?”
    “啥耿老师?我俩都是朝霞市美协副主席,平起平坐。你说,现在的情形,我咋叫他老师,是他教我,还是我教他呀!”
    “哦?”江明心里不由得一愣。看着眼前趾高气扬的田宏,江明突然想起大兴安岭林海有一种变色鸟,不时地变换着羽毛的颜色来伪装自己。田宏,不就是一只活脱脱的变色鸟吗?
    五年后,朝霞市美协再次换届,副主席名单中,不见田宏。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明在退居二线时把田宏扶到县美协主席的位置,原因之一是喜欢绘画、业余时间也坚持作画的田宏被其看成是可造之才。
    B.田宏对江明老师的尊重发自内心,不仅常给江明送礼,而且还极力讨好江明的妻子桂莲,桂莲也直夸田宏很不错。
    C.“‘行呀,’江明呵呵一笑,说,‘多谢耿主席栽培。’”语言描写生动形象,表现了江明作为“伯乐”的自豪感。
    D.“你看这个耿淑春,总是给我添麻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刻画出田宏的不可一世,也为他五年后的落选做了铺垫。
    7.关于文中田宏与耿淑春交往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宏想拜耿淑春为师,请求江明引荐,江明不仅答应,还帮田宏想办法。
    B.担任市美协副主席之前,田宏对耿淑春十分尊敬,耿淑春对他也很满意。
    C.田宏拜耿淑春为师后进步不大,可见耿淑春在指导田宏绘画方面不称职。
    D.田宏当上市美协副主席后,对耿淑春不再尊敬,江明终于看清了田宏。
    8.江明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为何以“变色鸟”为标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将与秦攻韩,无忌谓魏王曰:“秦与戎狄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同知也,非有所施惠积德也。今夫韩氏以一女子承一弱主,内有大乱,外安能支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破乎?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且更事。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之水,而与赵兵决胜于邯郸之郊,是受智伯之祸也,秦不敢。伐楚,所行者甚远,而所攻者甚难,秦又弗为也。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燕与齐矣。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矣。秦故有怀,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之共、汲莫不危矣。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荥泽而水大梁,大梁必亡矣。王之使者大过矣,乃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许之久矣。然而秦有叶、昆阳与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也,堕安陵氏而欲亡之。秦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则南国必危矣。南国虽无危,则魏国岂得安哉?且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乃在河西,晋国之去梁也,千里有余,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而间之。从林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所亡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秦乃在河西,晋国之去大梁也尚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而有郑地,无河山以阑之,无周、韩以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百此矣。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宁,使道安成之关,出入者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共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韩必不敢反魏,韩是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则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则天下之西乡而驰秦,入朝为臣之日不久。”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B.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C.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D.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戎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依照方位,大致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B.亲戚,文中指与自己有至亲关系的父母兄弟等,现指和自己有血亲或姻亲的人。
    C.“且夫憎韩不爱安陵氏”与“秦爱纷奢”(《阿房宫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与“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质”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将与秦联合攻打韩国,无忌游说魏王,认为秦有虎狼之心,不讲信用,不重礼仪,以利益为先,天下人共知。
    B.韩国国君幼小,国内有大乱,无力抵抗秦魏大军;韩国灭亡,秦国占有郑地,与大梁为邻,魏国会遭受祸患。
    C.魏与秦历史上交战七次,五次被打到国内,边境城池被占领,一片狼藉,韩国的存在对魏国来说至关重要。
    D.保全韩国,在通使之道设立关卡收取赋税,可使魏国富足,韩国成为魏国的一部分,从而捍卫大梁,河外就会安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之水,而与赵兵决胜于邯郸之郊。(4分)
    (2)王之使者大过矣,乃恶安陵氏于秦,秦之欲许之久矣。(4分)
    14.无忌是从哪些角度游说魏王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鹭鸶  贾岛
    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
    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
    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
    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鹭鸶捉不到鱼而在沙岸上徘徊,暗指诗人自身因科举考试屡遭失败的尴尬。
    B.颈联通过写鹭鸶巢穴被毁,痛失伴侣,写出鹭鸶无家无亲、孤独寂寞的悲惨处境。
    C.尾联写鹭鸶在云霄中频频向天凝望,借以抒发诗人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
    D.全诗托物言志,隐喻了诗人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之境遇,揭示出无法实现理想的悲剧。
    16.本诗颔联历来被人称赞,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反复的形式,语境是递进发展的,如“与子同仇”,侧重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而“___________________”是行动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指将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却又因无法改变现实,只能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每天清晨,我行走在自己居住的丘陵湖泊地带,常常顺着美国作家梭罗的思路去思考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得出的答案和梭罗的理论有所差异。显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梭罗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也就是说,当工业文明刚刚侵袭自然生物形态的时候,但凡一个有良知的作家,都会以一个反抗者的姿态,以生动的文学笔触去描写并讴歌大自然的美丽,去直接地而非   ①   地抨击破坏自然的行为,这是没有错的,同时它已经成为自然文学与文学自然书写的优秀传统。
    然而,当我发现自己每天都走在一个“四叠纪”的自然景物之中时,才   ②   ,我们所处的文化语境已经和前工业文明时代那种简单的历史反抗逻辑所能够解释的复杂语境   ③   。是的,原始植被的树林和湿地彰显出梭罗所追求的那种自然形态的杂乱之美;这里有着农耕文明的痕迹,菜畦和农田里生长着郁郁葱葱的农作物;这里还有产生电子辐射的后工业文明的操作车间,拒绝了飞禽闯入看似美丽的树木和绿色植被。作为生态保护主义者,我们必须站在以自然为中心的立场上,来表达我们的深切关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进行修改,使之和后面的句子句式一致。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随着手环和微信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步数”,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但是手机里显示的一天累计走了一万步并不等于运动了一万步。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晒的步数大多是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   ①   ,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步数,不是真正有效步数。只追求步数不一定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任何促进健康的有氧运动,   ②   ,步行也不例外。健步走想要走出健康,强度是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要不间断行走30分钟以上,对健身才更有效。因此,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重要的是足够保证的强度和运动时间,这样才可以达到健身。
    很多人是从早到晚都佩戴运动手环或者计步工具的,然后记录步数的时候也一起记录,这就导致了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并没有分开。根据一些研究,   ③   ,只有2000步左右是比较有效的运动,这个运动量实在是太小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段中“刷步数”中的“刷”就是通过大量积累以显示出运动量的意思。生活中,“刷题”中的“刷”与此意思基本相同,请简述“刷题”的含义。(3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给一些参加实验的人依次呈现一张图片的一部分,让被测试者描述这张图片的内容。这部分图片上有一名穿着运动服的男子在路上跑步,于是,被测试者说这是一个人在锻炼身体;然后,心理学家呈现了图片的另一部分,只见那名男子前面还有一名女子一脸惊恐地跑,被测试者立刻断定这是一个流氓在追一个姑娘;最后,心理学家给被测试者看了图片的全部,被测试者才发现图片上这两人身后还有一只老虎在追,这才是这两个人要跑的原因。
    材料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指下棋时,旁观者因为看了双方的情况,所以比下棋者更清楚场上的局势。但生活中,我们可能是旁观者,但更多的时候是当局者,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如何保持“清”,意义重大,否则,你陷入的将可能是人生最大的“迷”局。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保定市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湘江战役……,还是在作战成果方面,都创造了历史之最”表述有误,从原文“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损失最惨重的一场血战”可看出。
    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叙事结构将变得单一起来,也就无法通过历史关照现实”推断有误。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只是写出了火炬传递的地点是在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并没有突出长征精神的引导意义,所以它最不适合作为论据。
    4.①将宏大历史场景和具体的事件细节有机结合起来,融历史和现实于一体,大事不虚、小事不拘。②在对具体事件的描写中刻画人物形象,力求情真意切。③恪守正确的党史观和历史观,不虚美,不隐恶,保持严谨的写作态度和科学的创作方法。(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答题区间在题目当中已做出提示,材料一摘编自刘金祥《妙笔华章祭忠魂》。按照题目要求,从材料中依次可概括出答案。
    5.示例:同学们,相信你已为红军将士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而振奋不已,相信你已为那用鲜血祭奠信仰的壮丽史诗而慷慨激昂,相信你已读懂了长征蕴含的走向胜利的精神密码,那么,请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它,让它成为复兴中华征途上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吧!(总结指出长征的重要意义,2分;指出要落实长征精神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的,2分;语言不得体,扣1分)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题目要求为“红军长征”图片展写一个总结语,内容要兼顾材料内容和题目要求,考查了学生的灵活应变能力。
    6.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田宏对江明老师的尊重发自内心”错误。根据后文田宏很长时间不去看望江明,以及他对待耿淑春的态度可知,田宏对江明的“尊重”,是想借助江明达到升官的目的。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可见耿淑春在指导田宏绘画方面不称职”分析有误,原因应是田宏心思没放在绘画上。
    8.①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扶助田宏担任县美协主席、引荐田宏拜耿淑春为师、同意推荐田宏担任市美协副主席等情节中,江明都起了很大的作用。②衬托人物。江明的潜心艺术、唯才是举和田宏的溜须拍马、逢场作戏形成了反差,进一步突出了田宏“变色鸟”的形象。③揭示主旨。小说的结尾,江明想起“变色鸟”,并认为田宏就是一只“变色鸟”。田宏的“变色”,江明是见证人,也是当事人。(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方面来探究。
    9.①“变色鸟”善于变换着羽毛的颜色来伪装自己,文中的主人公田宏就是一只善于伪装的“变色鸟”。②田宏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极力伪装自己,讨好能提拔他的人;而一旦达到目的,就不再尊重甚至诋毁曾经有恩于他的人。③讽刺了生活中惯于溜须拍马、逢场作戏的一群人,揭露出他们的丑恶嘴脸。(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作用的能力。该题要求由表入里、由此及彼,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韩亡,秦尽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而今负强秦之祸也,王以为利乎?
    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第一个“爱”意为“怜惜”,第二个意为“喜好”,意思不同。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魏与秦历史上交战七次”有误,文中是说“从林军以至于今”。13.(1)如果取道河内,背着邺城、朝歌,横渡漳水和滏水,而在邯郸的郊外与赵军决一胜负。(关键点“道”、“倍”、“绝”和状语后置句各1分)
    (2)大王的使者犯了大错,竟然在秦国诋毁魏的附属国安陵氏,秦国想占领许地已经很久了。(关键点“过”“乃”“恶”“欲”各1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4.①秦国本质;②韩国国情;③魏国的地理位置及面临的形势;④历史事实;⑤保韩的好处。(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先要找到问题的答题区间,进行分析探究,然后分点作答。
    【参考译文】
    魏国打算联合秦国攻打韩国,无忌对魏王说:“秦国与戎狄的习俗相同,有虎狼一样的野心,贪暴好利,不讲信用,不懂得礼义德行。如果有利可图,就不顾父母兄弟,如同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它不是一个施惠积德的国家。现在韩国以一个女子辅助一个幼主,国内有大乱,对外怎么能够抵抗强大的秦、魏联军,大王以为韩国不会被灭亡吗?韩国灭亡了,秦国完全占有郑地,与魏都大梁为邻,大王以为这样能平安吗?大王想收回被韩国占领的旧地,如今却要遭受强秦的祸患,大王认为这有利吗?秦国并不是一个不滋生事端的国家,韩国灭亡之后,一定又会发动战争。如果取道河内,背着邺城、朝歌,横渡漳水和滏水,而在邯郸的郊外与赵军决一胜负,这就要遭受智伯受过的灭国大祸,秦国不敢。假设攻打楚国,走的路太远,攻打起来又太难,秦国又不会干。所以说秦国肯定不会进攻楚国和赵国,又不会攻打燕国和齐国。当韩国灭亡之后,秦国出兵之日,必定会攻打魏国。秦国本来有怀地,在垝津筑城,逼近河内,河内的共、汲必定危险。秦国占领了郑地,获得了垣雍,决开荥泽之水去淹灌大梁,大梁一定会被攻陷。大王的使者犯了大错,竟然在秦国诋毁魏的附属国安陵氏,秦国想占领许地已经很久了。然而秦国的叶、昆阳与魏国的舞阳为邻,若听任使者诋毁,毁掉安陵而灭亡它。秦军绕道舞阳以北,向东逼近许地,那么魏国南部必定危险。即使魏国南部不危险,魏国难道就能安宁吗?如果痛恨韩国不怜惜安陵氏,这还可以,然而不担心秦国也不怜惜魏国南部,这就不可以。从前,秦国才在黄河以西,魏国旧都安邑距大梁有千里之遥,中间有河、山阻隔,又有周、韩两国相间。从秦攻魏的林乡战役至今,秦国七次进攻魏国,五次进入圃田囿中,边境城市尽被占领,接着国都被包围。秦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大梁的北边,丧失给秦国的土地有:山南、山北、河外、河内。秦国在黄河以西,魏国旧都安邑距大梁还有千里,可是灾祸竟然到了这种地步,更何况如果秦国灭掉了韩国,占有郑地,没有河、山阻隔,没有周、韩两国的相间,离大梁只有百里,那灾祸必然超过从前一百倍。保全韩国,安定魏国,而使天下诸侯得利,这也是大王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啊。使韩国的上党与共、宁两地的道路相通,通过安成的关卡,对出入的人征收赋税,这样韩国以其上党作为给魏国一份重礼。两国共同享有赋税,足可以富国,韩国也必然感激魏国。韩国一定不敢反对魏国,这样,韩国就成了魏国的一个属县。魏国得到韩国作为属县,就可用来捍卫国都大梁,河外一定安宁。如果不保全韩国,那么诸侯向西奔往秦国,朝拜秦王成为臣属的日子就不远了。”
    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分析错误,尾联写诗人无路可走,进退维谷。
    16.①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2分)②描写鹭鸶在岛上独自栖息,只有自己孤独的影子相伴,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听得到冷风吹过的声音,(2分)③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从而借鹭鸶没有同伴的孤独,暗示自己孤立无援的生活现状。(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是艺术手法考查题型的变体,可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进行思考,并组织答案。
    17.(1)与子偕作   与子偕行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题内容分别出自《诗经·无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将进酒》,都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推荐背诵篇目。
    18.①旁敲侧击(或:隐晦曲折)②幡然醒悟(或:恍然大悟)③截然不同(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1分,不恰当或书写有误该空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面“直接地而非……”可判断此处应是间接地去……,故可填写“旁敲侧击”或“隐晦曲折”之类意思的成语。第②处前面是说自己发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后面由此得出结论,所以此处应填写的是“幡然醒悟”或“恍然大悟”之类意思的成语。第③处要填写当今的文化语境和以前的复杂语境的差异,所以可填写“截然不同”之类意思的成语。
    19.示例:这里有原始植被的树林和湿地,彰显出梭罗所追求的那种自然形态的杂乱之美;这里有生长着郁郁葱葱农作物的菜畦和农田,镌刻着农耕文明的痕迹。(内容和句式各2分,意思发生改变的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画波浪线部分是散句,要将其变为和后面的“这里还有产生电子辐射的后工业文明的操作车间……”句式一致的句子,注意不得改变原意。
    20.示例:①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②对强度都有要求③实际上日行万步中(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面“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和后面“欺骗性的步数”可知,这种应是手动而脚不动产生的步数,故应填写“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之类意思的句子。第②处结合本段的说明对象是步行的相关因素“强度”,应填写“对强度都有要求”之类意思的句子。第③处根据前面应填写的是“生活步数”“运动步数”相关的数据,结合前面的数据统计应该指的是每一万步,所以此处应填写的是“实际上日行万步中”之类意思的句子。
    21.示例:刷题指人们大量地做各种习题,(1分)或者看相关的书籍、笔记等,(1分)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的活动。(1分)(意思对即可,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用综合的能力。这类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要联系当下社会热点解答。
    22.示例:因此,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重要的是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运动时间,这样才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正确修改每处语病2分,如果修改后又出现了新的语病,每处扣2分,扣完为止)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可将“足够”调至“的强度”跟前;二是成分赘余,在“健身”后加上“的效果”或“的目的”。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1.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为两则:材料一是一个心理学家的实验,当图片只呈现某一部分时,实验者并不能认清事情的真相,换句话说,旁观者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只通过一个片段而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主观判断,是难免失之偏颇的;材料二由我国形容下棋时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阐发开来,解析生活中的我们应摆正自己当局者或旁观者的位置,并保持“清”的状态。
    写作任务是结合所给材料的启示意义,写一篇体现自己感悟与思考的文章。
    写作要求则主要从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2.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有机融合两则材料。材料一是就旁观者而言的,旁观者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对不完整的事情主观臆断,以免失之偏颇;材料二则对旁观者和当局者都有提及,下棋之类的是小事情,但当面对集体、国家、民族等方面的事情时,任何人都将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因为此时一味旁观,也就无“清”可言了,因为当了旁观者,就失去了起码的社会责任心,这就是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无论是旁观者还是当局者,都要时刻保持“清”的状态,即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清醒的认识,做出理智的行动。
    任务二:确定侧重,对比论证。首先从材料看,虽然涉及旁观者和当局者两类身份,但其侧重点更在于当局者,故在二者比较的基础上还应有所侧重。联系社会实际时,对于能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可以进行正反对比,以强化论证力度,深入论证。
    参考立意:①摆正位置,拥“清醒”人生;②旁观者清,当局者亦要“清”;③破解人生“迷”局,做好旁观者和当局者;等等。
    题意评分解说:
    【补充说明】
    (一)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等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6.完全空白的,评0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