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http://www.newdu.com 2022-12-0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因此深受受众欢迎”说法有误。原文为“红色经典之所以在当下受到追捧,是因为它提供了另外一种精神力量……以此为精神内涵,红色经典建立起了一种进取、阳刚、开阔的美学风格”。原文为“在当下受到追捧”,并没有说“深受受众欢迎”。B.“个体价值被重视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说法错误,张冠李戴,原文为“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则是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超越”。D.“广大民众的觉醒”“就是这种觉醒的典型例子”错。李大钊和陈独秀属于先进知识分子,不是广大民众的典范;他们的思想转变,只是说明他们意识到了要推动民众觉醒,不是民众觉醒的直接事例。故选C。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是因为让读者感受到农民的朴实和真实”错。原文是“但这些人物形象不乏可信性,因为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仍然让人感觉是活的人,而非提线木偶”,有的农民形象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虽然变得高大,但读来依然鲜活可信,是因为他们仍然有朴实的精神追求和世俗的喜怒哀乐,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故选B。
    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材料中有关红色经典的阐释是“共和国前期,以描写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为主,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艺作品”,结合年代、题材、影响力等因素考虑,B是最贴近红色经典概念的作品。故选B。
    4.①采用引用论证,引用海涅名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论证的说服力;②采用比喻论证,把“思想”比作“闪电”,把“行动”比作“雷鸣”,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论证语言的生动性;③强调思想、思想觉醒的重要性(思想对行动的先导作用),引出后文观点。(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5.①独特的精神价值。红色经典作品独特的精神力量和美学风格,包括工农兵立场、集体主义精神、革命浪漫主义。②深刻的思想内涵。红色经典有平民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觉醒年代》关注思想的力量、思想觉醒的过程。③个性鲜明,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红色经典的人物鲜活有魅力;《觉醒年代》人物塑造真实立体,可信可亲。④高超的艺术手法。革命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传导出的独特魅力,《觉醒年代》的叙事线索和背后的内在核心使该剧能脱颖而出。(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6.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达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一丝遗憾”分析错误。作者并没有遗憾,而是平静地接受时间的流逝。故选C。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本一的最后一段“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会和时间一起走向地老天荒,这与B中“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时间”意思最为接近。故选B。
    8.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④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能力。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到“我们还没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我觉得挂钟就是一个拿着烟袋锅磕着我们脑门的狠心的老头,又凶又倔,真想把它给掀翻在地让它永远不能再行走”可以看出,小时候作者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
    到了初中,作者对时间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上初中以后……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们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这样的时间仿佛也没了威严,不值得尊重,所以明明到了上课时间我还会磨蹭一两分钟再进教室,手表里的时间也就因此显得有些落寞”,此时作者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
    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白发的发现让作者感叹时光飞逝。
    而如今,“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此时的作者终于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9.①所用的表现手法具有“美质”。作者将时间人格化,“行走”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又把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
    ②所思所感具有“美质”。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
    ③语言风格具有“美质”。文章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对于文本二中所说的“独有的美的特质”,可以从表现手法、作者的感受以及文章的语言风格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文本一所用的表现手法具有“美质”。文中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作者将时间人格化,“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此时作者将时间描写为一位不知疲倦的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时间永不停息、一直在流逝的状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中,作者将鱼尾纹比作眼角绽放的花朵,形象贴切,让文章的表达富有美感。
    其次,作者的所思所感具有一种诗意美。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到,“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在回顾了亲人们的逝去,以及自己生命中时间的流逝,作者并没有让伤感包围自己,而是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认为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绽放光彩。这就充分表现出作者所思所感具有“美质”。
    最后,在语言方面,文本一的语言灵动,晶莹明亮,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如“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它不会因为贪恋窗外鸟语花香的美景而放慢脚步,也不会因为北风肆虐大雪纷飞而加快脚步……与我们一同经历着风霜雪雨、潮起潮落”“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地驼了背”“我们和时间是一对情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等,这些语言充满诗意之美,充满着对生命理解的温情,这让文章具有了语言之美。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兢”是“大怒”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奴”作“骂”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本句意为: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故选B。
    1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颂,原指各诸侯国采集献给周天子的本地民间歌谣”理解错误。民间歌谣是“风”,颂是《诗经》的一个部分,主要内容是指宗庙祭祀时的舞曲歌辞。故选D。
    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二十多年后终于私下完成了父亲未竞的事业”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可知,是受皇帝诏令继续完成,而非“私下”完成。故选B。
    13.(1)肃宗很喜好文章,班固更加受宠,多次被召入宫中陪读,有时日以继夜。
    (2)为什么就不想到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只是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雅”,一向,向来;“幸”,受宠;“数”,多次。每点1分,句意1分。
    (2)“虑”,考虑,想办法;“以为”,把……作为;“瓠落”,大、空廓。每点1分,句意1分。
    14.(1)他的弟弟班超疾驰上京,面见皇帝,说明情况;(2)皇帝看了他的书,被其文思折服,故而任命他为兰台令史。(答对一点的得2分,两点得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原文找到相关情节“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可见,一是有班超“驰诣阙上书”“具言固所著述意”,疾驰上京向皇帝说明情况;二是因为“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即皇帝读到他写的书,为他的文采折服。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深入研究的。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后)很感惊奇,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为兰台史令,让他和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写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中,典校秘书。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的书。班固自永平年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
    当时京都正修建宫殿,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可是关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们还希望朝廷迁都至长安。(班固)于是上了《两都赋》,赋中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以此回击主张西迁者不符合实际的、浮夸的论调。等到肃宗很喜好文章,班固更加受宠,多次被召入宫中陪读,有时日以继夜。每次出外巡行,班固都有赋颂呈上,朝廷有大事商议时,天子让他诘难公卿,在廷前论辩,赏赐十分优厚。班固认为自己身怀二世才能,但职位不超过郎中,因此作《宾戏》来让自己通达。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只是害怕汉朝的威严,逼畏南方的敌人,所以希望得到回复,来安定他们的叛离之心。如今如果派遣使者,恐怕会失去南虏亲附汉朝的欢心,而成就了北方少数民族狡诈的计策,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发表议论说:“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高明的计策。”
    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当时六十一岁。
    15.B【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B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更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故选B。
    16.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和虽有雄心壮志,但无法施展的无奈之情。不同点:①“坐念”两句表达了对中原陷没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②“塞上”两句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含义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就是翻译诗句大意;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念”的对象是“中原没”,可见诗人是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则是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诗人用“塞上长城空自许”一句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怆而郁愤。
    17.(1)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秀色可餐:秀色,指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句子是形容牡丹花,应选用“国色天香”。
    鸟语花香:鸟儿叫,花儿飘香,多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燕语莺声: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两个词都可以形容春天美丽的景象。前文句子描写鸟儿在三角梅丛中飞舞欢叫,有花有鸟,突出两者的和谐,应选用“鸟语花香”。
    挥毫泼墨:指作画或书写毛笔书法作品。挥毫指运笔,过去的毛笔都是由狼毫或羊毫所制,故挥毫为运笔;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语境中有“书法家、画家”的表述,是这两类艺术家在此创作,故选用“挥毫泼墨” 更加合适。
    素旧拙朴:朴实无华,简单、粗糙。古色古香: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语境描绘亭子里的摆设,从“农家工具”“充满乡韵”的表述可知亭子的环境是朴素自然,故选用“素旧拙朴”更合适。故选C。
    1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1.“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搭配不当,应是“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于一株”;2.“我发现竟有……艳丽异常”成分残缺,依据语境“我发现”的应是“三角梅”;3.“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残缺主语,前文主语是“我”,而“我”显然不是“特色”,可将“专门嫁接出来的”变作“三角梅”的定语。所以本句可改为以“我发现竟有……的三角梅”为主干,其他成分作三角梅的定语。故选D。
    20.增文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运用了“一……的……”的句式,整齐而有节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2分)广文义:由乡村至古亭客厅,再到宜人的心境,从具体景观到抽象的精神感受,句子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而有层次地表现出美丽乡村的怡人之景。(3分)
    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C项与原文都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对上文的总结。D.表示意思的递进。
    22.①却远没有这么大的名气;②绝大部分种类不会悬停;③我国共分布有7种。(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文“远在美洲大陆的蜂鸟,在中国也算广为人知”和“而国产的太阳鸟”可知,此处应该是两者名气的对比,同时要表明中国太阳鸟不为人所知,即“却远没有这么大的名气”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前句提示“蜂鸟属于雨燕目、蜂鸟科,能像蜜蜂一样在空中振翅悬停,只生活在美洲”,且两句间用分号隔开,后句补充内容应对应“能像蜜蜂一样在空中振翅悬停”这一句,而意义应当相反,所以可填写“绝大部分种类不会悬停”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后文分别列举了7种太阳鸟,由此可推知③应当是总起句,可以填写“我国共分布有7种”之类的内容。此外,拟写答案时应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12个字。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第一段材料是网友对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的评价,第二段材料概括叙述了当下社会的畸形审美观。两段材料的共同话题就是“审美观”的问题。
    第一段材料中,“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从汗水、泪水和力量碰撞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美”和“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的再认识”两句话很关键,暗示了我们当下应该具备怎样的审美观和如何才能具备正确的审美观这两个问题。指出真正的美是内在的美,是一种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是从汗水、泪水和力量碰撞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美,而不仅是肤浅的外在美。
    第二段材料立足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对“颜值即正义”和 “无脑式”追捧进行了批评,从反面论述了具有正确审美观的重要性。这是写作的大情境,是触发我们反思的大的社会背景。
    写作时,综合两则材料,如果论述正确审美观的内涵,如何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算切合题意;论述追什么样的星的问题,算基本符合题意;如果只是泛泛地谈应不应该追星,要弘扬正能量等就算偏离题意了。本次作文的关键词是“美”和“审美观”;论证可选用驳论和立论相结合的方式;也可立论,行文中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以突出什么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立意参考:
    1. 修正病态审美,注重品质内涵。   
    2. 用心发现更美的生活。
    3. 摒弃无脑式追捧,培养正确审美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