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

http://www.newdu.com 2022-11-1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梯级强化训练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一)
    必修5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即它的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其他名著不同。它不像《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那样,是以一种地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形成全书的语言色彩,而是既有大量的山东话,又有大量的江浙话。两种方言构成了全书语言的地域色彩。
    《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水浒传》成书之前说话艺术发展的历史、与宋代“靖康之变”后 南北文化交流、其中包括说话艺术中心南移这两个因素直接相关。我国的说话艺术源远流长。大约在中唐时期,说话就成为一个面向社会大众的独立的艺术品种,到北宋时期,说话进一步发展,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参请、讲史四家,还有了专题说话艺人、献艺的固定场地。当时的汴京成为全国的文化也包括说话艺术的中心。靖康之变后,杭州成为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北方官话作为一种强势方言,集中、成片地进入汪洋大海般的吴语区。同时,杭州原居民使用的吴语方言,因为有周围广大吴语区为依托,也不会被北方官话代替。两种方言在并存并行的局面中,经过长时期的交流、碰撞、磨合,就形成了以两种方言为基础的混合型的方言。《水浒传》的语言就是在这种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近代以来,学术界公认《水浒传》是在宋元说话艺术的基础上成书的。南末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的《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这四种话本的名目,应当是最平出现的小本水浒故事。最早讲说这些水浒故事的,是南宋初年南移入杭州的鲁西南籍山东人。他们以山东人用浓厚的山东乡音讲说发生在山东的英雄好汉的故事,受到新移居杭州的广大北方市民和北方士兵的热烈欢迎。但是,他们毕竟生活在杭州,他们的受众必然也有或多或少的杭州原居民,因此他们在讲说时也就不能不注意适当吸取一些吴语词汇,以吸引原居民。同时,他们的行业晚辈承传人,这些自幼生长在杭州的年青一代,在严格遵循父老、师尊的说话家数、规矩和口耳相传的水浒故事内容的同时,在讲说时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掺入了更多吴语方言词汇和句式。而且年代越久,承传的辈分越多,故事中的吴语方言色彩越重,以至达到了并存并行的程度。经过几代说话艺人淘沙取 金、删芜存精般的千锤百炼,水浒故事发展到南宋后期的《宣和遗事》具有整体框架的三十六人的大故事,最后到思想、艺术俱臻成熟的元代后期的“施耐庵的本”,水浒故事的基本内容、篇章结构、语言风格终于定型化,再也容不得后辈艺人随意作出改动了。直到元末明初经罗贯中最后“编次”成为定本的百回《水浒传》,罗贯中虽然作了一些加工和增益,但对我们前面指出的那些基本部分, 并未触动。
    总之,《水浒传》语言以江渐吴语方言和山东方言为基础方言构成的双重地域色彩,是在南北宋交替之后,在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现的现象;是当时文化中心南移,大批北方包括山东籍说话艺人移入杭州,说话艺术在一个南北两方的人们群居共处、两种方言并存并行的特殊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产物。这种双重语言成分,由于经过几代艺人千锤百炼的功夫,它们和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放射出强烈的艺术魅力,显示出有别于其他长篇名著的独特风格。
    (摘编自李永祜《<水游传>语言的地域色彩与南北文化融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指的是小说中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大量的山东话和江浙话并存。
    B. 南北方人在“靖康之变”后群居共处是《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特征形成的一个客观因素。
    C. 《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的形成与《水浒传》成书之前我国说话艺术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
    D. 相较于《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拥有更强烈的艺术魅力,值得研究。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通过与其他名著的语言进行比较,指出了《水浒传》语言的双重地域色彩的特征。
    B. 文章从我国的说话艺术的发展、宋代政治变迁、南北文化大融合的角度来阐述《水浒传》语言地域色彩出现的原因。
    C. 第三段先说明《水浒传》成书的基础,再分析讲书艺人的讲书情况,闸释各种语言因素的融入,直至“编次”成为定本。
    D. 文章运用“总分总”结构,通过分析《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的成因来揭示《水浒传》的价值和影响,论证思路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等作品的语言和《水浒传》一样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所不同的是这些作品是以一种地方话作为基础方言,形成全书的语言色彩的。
    B. 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可以看到,在语言融合进程中,强势方言总是冲破障碍占据优势地位,并在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C. 最早讲说水浒故事的鲁西南籍山东人只能用山东乡音讲说发生在山东的英雄好汉故事,而其行业晚辈承传人在讲说时已能运用吴语方言。
    D. 元代后期《承浒传》“施耐庵的本”思想、艺术俱臻成熟,特别是在语言上,双重语言成分和谐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后人再也难以作出一些变动。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相较于《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拥有更强烈的艺术魅力”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此观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通过分析《水浒传》语言的地域色彩的成因来揭示《水浒传》的价值和影响”分析错误。此处主要是显示出其有别于其他长篇名著的独特风格。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强势方言总是冲破障碍占据优势地位”错,原文有“两种方言并存并行”的内容。
    C项,“只能用山东乡音讲说发生在山东的英雄好汉故事”错,原文有“因此他们在讲说时也就不能不注意适当吸取一些吴语词汇,以吸引原居民”的内容。
    D项,“后人再也难以作出一些变动”错,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最后“编次”成为定本的百回《水浒传》,虽未触动那些基本部分,但还是作了一些加工和增益的。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研究显示其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同源性达85%以上。该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治愈者仍有再次感染的风险。中日友好医院肺炎防治专家组组长詹庆元指出,从一般规律看,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但有的抗体持续时间不长,痊愈的人仍应加强防护。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指出,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
    (摘编自《新冠肺炎的30个真相》,《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
    材料二:
    下表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的存活时间。
    (源自《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情况下能存活多久?》,微信公众号“大医同盟”2020年2月12日)
    材料三:
    根据澳大利亚联邦卫生部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2日6时,该国共确诊了15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有5例已被治愈。此外,在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有12名澳大利亚籍乘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歧视事件,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等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
    澳首席医疗官墨菲就针对该国对华裔的偏见及歧视行为表示“我们非常担心排外心理以及任何形式的种族定性,这种做法相当可恶。澳大利亚人没有理由回避任何特定背景或外貌的人。”
    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亨特也承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国许多华人社区面临“挑战”和“困难”,他说:“澳大利亚出现了歧视性的报道,我坚决谴责此类报道。”
    澳大利亚总理莫卫森对该国华人社区应对疫情的反应表示支持,他说:“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华人社区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一挑战的准备。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在Ashfield、BoxHill、Hurstville还是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华人社区,我想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同时,该国反对党领袖阿尔巴尼斯也表示,不能容忍种族主义抬头,他说:“任何针对澳大利亚华裔的种族歧视语言或行为都绝不能被容忍,必须予以制止。”
    (《澳国内已确诊15例新冠肺炎病例政界人士谴责歧视》,《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12日)
    4. 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醚等脂溶剂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B. 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是因为其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
    C. 是否发热和体温高低并不是判断病情轻重的主要指标。
    D. 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但自身仍要进行防护。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管有无症状表现,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包括儿童。
    B. 虽然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但患者仍然要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C. 新型冠状病毒存活时间的长短与气温密切相关,该病毒又对紫外线敏感,因此夏天的到来可能有利于抑制该病毒传播。
    D. 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种族歧视事件,澳大利亚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这也是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该持有的态度。
    6. 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高中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应该做哪些事情。
    【答案】4. D    5. A   
    6. ①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②尽量不外出,不聚集;③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④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⑤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⑧ 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不当言论。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重要概念的理解把握能力。
    D.“康复期和出院的病人都没有传染性”错误,原文信息是“从临床经验来说,康复期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出院的病人没有传染性”,可见选项遗漏了限制条件“从临床上看”,表述绝对。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都是该病毒的传染源,都会在人群中把该病毒传染给他人”错误,原文信息是“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只是其传播力较弱。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可能比较少,传播力会较弱,多是在和病人接触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的,尤其是家庭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文中有“可能”“传播力会较弱,多”“普遍易感”等推测性词语。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
    从材料三开头“此外,在日本‘钻石公主’号邮轮上,有12名澳大利亚籍乘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得出尽量不外出,不聚集;
    从材料一第三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表现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中得出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从材料一第四段“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中得出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
    从材料二图表中得出:外出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直接接触不锈钢的电梯按钮、门把手、公交地铁扶手等,直接接触后要及时用肥皂或75%酒精洗手;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讲卫生,勤洗手;
    从材料三“针对新冠肺炎引发的歧视事件,澳大利亚总理荚里森等多名政界人士都进行了谴责”得出不能有地域歧视和种族歧视,自觉抵制不当言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①(节选)
    沈从文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①《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当夜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
    7. 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黄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含着静谧迷人的情调。
    B. “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
    C. 作者描写翠翠时,将语言、行动与心理结合,静观、揣摩其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的各种情态,展示出其独特的个性。
    D. 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疼爱。
    8. 请分析第(8)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9.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
    【答案】7. B    8. 第(8)段景物描写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9. ①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②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③这也符合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错误,从文中来看,翠翠听祖父讲父母的爱情故事,情窦初开的内心中也萌生了朦胧的情愫,因此所缺的不是亲情,而是爱情。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这里描写的是山村夜晚的景象,“如银的月光”“黑色的篁竹”“繁密的虫声”“间或的莺啭”等景象有静有动,有声有寂,且以声衬寂,展现出山村夜晚的静谧清幽,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表现出山村的恬静优美。
    从下文来看,祖父向翠翠讲述了父母的爱情故事,“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二人的对歌展现出父母爱情的美好浪漫,而夜晚的温馨为此处祖父讲述这一故事做了铺垫,同时也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展现出人性之美。
    接着分析这一景物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翠翠此时正向祖父询问可怜母亲的故事,父母爱情故事的美好和浪漫激发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山村的清幽、宁静对翠翠这一心理起到烘托作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要把握“很长故事”是什么,而本文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作者这样安排与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有何关联。
    首先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结合上文来看,此时祖父正在讲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那么这“很长的故事”自然是说父母的爱情故事,至于后来如何,祖父并没有全部说出,只是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而是略去了具体的过程,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然后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全篇来看,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翠翠,而不是翠翠的父母,如果把这个“很长的故事”全部写出来,自然会占据很大的篇幅,这就会冲淡对主要人物形象翠翠的塑造,所以不写这很长的故事,而仅仅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最后分析这一呈现方式与沈从文《边城》风格之间的关系。从全篇来看,《边城》是含蓄平淡的,是抒情的,是浪漫的;如果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可能就失却了这些特点,文中仅仅提到父母对歌,展示了父母爱情的美好,而对于后来很长很长的故事,却没有写出来,这和《边城》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在含蓄平淡中凸显美好。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答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陶渊明,或云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亦不能致也。颜延之与渊明有旧交,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昭明文选》)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怀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咸和九年六月疾笃,薨于樊溪,时年七十六。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
    B. 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
    C. 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
    D. 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髲/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及逵去/侃追送百余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径,晋代蒋诩归隐乡里,在院中开辟了三径,后以“三径”代指隐士住处。
    B. 解绶,意思是解下印绶,指辞去官职。“解官”“致仕”也有此意。
    C. 孤,即“幼失怙”,指幼年失去父亲;独,即“幼失恃”,指幼年失去母亲。
    D. 薨,原指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喜欢饮酒,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原要把公田都用来种植秫,在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下,他才将二顷中的五十亩用来种植粳。
    B. 陶渊明虽然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琴,每逢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
    C. 陶侃受到刘弘的赏识,刘弘称赞陶侃一定会出人头地,但是在陈敏之乱时,因为内史扈怀的挑拨离间,刘弘逐渐疏远了陶侃。
    D. 陶侃严格约束部属,下属中有人因清谈赌博而贻误公事,就命人收取这些酒器和赌博用具并投入长江,如果是小吏,就加罚鞭打。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
    (2)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
    【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他不去就职,亲自耕作来养活自己。
    (2)陶侃私下听说了这件事,立刻派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处稳固刘弘对自己的信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当时陶侃仓促间没有东西来接待客人,他的母亲就剪断头发做成两个假发,换来了酒菜,饮酒作乐非常尽兴,即便是仆从也喝得出乎意料地满意,范逵离去时,陶侃追着送出百余里。
    “时仓卒无以待宾”,“待宾”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CD;
    “虽仆从亦过所望”,“过所望”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B。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C.“独,即‘幼失恃’,指幼年失去母亲”错误。独,指老而无子。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刘弘逐渐疏远了陶侃”说法错误。从原文“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可知刘弘对陶侃信任不变。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召”,征召;“就”,就职;“躬耕”,亲自耕作;
    (2)“潜”,私下;“遽”,立刻;“诣”,到……去。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陶渊明,也叫陶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志趣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曾经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是实录。
    双亲年迈,家里贫穷,朝廷任用他担任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州祭酒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他不去就职,亲自耕作来养活自己。后来又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他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用琴瑟等伴奏歌唱,用来挣些贴补家用的钱,可以吗?”朝廷中掌管选拔官吏的人听说了,就任用他担任了彭泽县令。在县里,他命令把分配给他的全部公田种植上高粱来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用二顷中的五十亩种植高粱,用五十亩种植稻谷。年终的时候,正赶上郡里派遣督邮到彭泽县来,县里的官吏告诉他说:“应该穿上官服拜见督邮。”渊明叹息说:“我不能为了五斗之,屈身富贵,辱志失节,小心谨慎地侍奉这些乡下的小人啊!”当天陶渊明将县令印绶交还官府,辞去县令职务,写了《归去来兮辞》。义熙末,朝廷征用陶渊明担任著作郎,他没有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结交他,却请不来他。颜延之和陶渊明是相交已久的朋友,颜延之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渊明家喝酒。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然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陶渊明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琴,每逢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
    文本二:
    陶侃,字士行,本是鄱阳人。吴被平定后,把家从庐江迁徙到寻阳。陶侃早年丧父而生活贫困,担任县吏。鄱阳孝廉范逵曾经造访陶侃,当时陶侃仓促间没有东西来接待客人,他的母亲就剪断头发做成两个假发,换来了酒菜,饮酒作乐非常尽兴,即便是仆从也喝得出乎意料地满意,范逵离去时,陶侃追着送出百余里。范逵问:“你想到郡里做官吗?”陶侃回答:“想去,只是困于没有门路。”范逵造访庐江太守张夔,称誉赞美陶侃。张夔征召陶侃为督邮,兼任枞阳令。适逢刘弘任荆州刺史,将要就任时,起用陶侃为南蛮长史,派他先到襄阳去讨伐贼寇张昌,随即打败了张昌。刘弘到达后,对陶侃说:“我以前任羊公参军,他说我以后会处于他的地位。如今我观察你,必定会成为我的继位人。”后来陶侃因军功而被封为东乡侯,食邑千户。
    陈敏之乱时,刘弘任陶侃为江夏太守。随郡内史扈怀对刘弘离间陶侃说:“陶侃与陈敏有同乡的旧情,陶侃现在驻守大郡,统领着强大的军队,如果他心存异志,那么荆州就失去东大门了。”刘弘说:“陶侃的忠诚贤能,我深知已久,怎能有这样的事情呢!”陶侃私下听说了这件事,立刻派儿子陶洪和侄子陶臻到刘弘处稳固刘弘对自己的信任。刘弘任他们为参军,给予资财而遣送他们回去。
    陶侃生性聪明,对于本职勤勤恳恳,举止恭敬而合乎礼法,爱好人才。诸参佐僚属中有人因清谈博戏而贻误公事,就命人收取这些酒器和赌博用具,全部投入长江,如果是小吏,就加罚鞭打。咸和九年六月陶侃身患重病,在樊溪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诗人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 “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诗人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 “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 以时间词为标识,全诗可分作三层:前两联一“今日”,第三联一 “当年”, 第四联“今日”。
    15. 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整首诗分析。
    【答案】14. B    15. ①“金盘玉箸无消息”承预联对当年皇帝赐樱桃的回忆,表达此时远离朝廷的伤感与思念,表现诗人对皇朝的忠心。②“尝新”呼应首联今日村民赠樱桃一事,表达诗人尝樱的喜悦和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③“任转蓬”表达此刻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之情,暗含忧时伤乱之感。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B. “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错误,此处表现的诗人情感不是哀愁,而是对如此娇嫩的樱桃的珍爱。
    故选B。
    【15题详解】
    本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金盘玉箸无消息”是运用借代的手法,承接上文“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联想到皇帝赐给樱桃的情景,此处借用“金盘玉箸”指朝廷,期盼着朝廷能有消息到来,表现了对朝廷任用自己的期盼和对朝廷的忠心。
    “尝新”指“野人相赠满筠笼”,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诗人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此日尝新”勾起了回忆,“忆昨赐沾门下省,早朝擎出大明宫”, 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宫门。这二句是追忆任左拾遗时在宫中蒙受恩赐,擎持归家的情景。“次日”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转蓬”是诗人以蓬草自比,辗转漂泊如蓬草般居无定所,“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乐天安命、顺随自然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成千古绝唱。
    (3)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
    【答案】    ①. 聊乘化以归尽    ②.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③. 落霞与孤鹜齐飞    ④.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⑤. 腹犹果然    ⑥. 三月聚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聊、奚、鹜、犹、聚。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 ①   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声情并茂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②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   ③   ,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多处语病,请将其修改正确。
    【答案】17.①不可或缺  ②别出心裁  ③振聋发聩   
    18. 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此处强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用“不可或缺”合适。
    第二空,“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此处强调这种演绎方式构思新颖,用“别出心裁”合适。
    第三空,“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强调他的临终遗言有号召力,用“振聋发聩”合适。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
    一是搭配不当,“将……为切入点”搭配不当,应为“以……为切入点”;
    二是成分赘余,“可以堪称”语意重复,“堪称”就是“可以称为”之意,去掉“可以”;
    三是成分残缺,“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最后加上“要求”。
    所以最后可以修改为:节目以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要求。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桃是桃花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①   ,但它并不是我们栽培着结果的桃树。它与我们吃的桃子虽是无比亲密的“姐妹”,同属蔷薇科桃属,但它的果子却不能食用。在北方,山桃是春天的哨兵。在静静的山谷里眺望春的阳光,当阳光和煦,风也有了温度的时候,山桃按捺不住了,伸展出粉白的颜色,好像在一夜之间,春就来了,变成满山的云和霞,氤氲地落在山桃的枝头。春分是北方春天的初始,而春分的山桃,则是北方春天到来的第一声闪雷。
    早春的树木,为了抢占授粉的先机,会努力开出芳香繁茂的花朵。早春的植物为什么会这样追逐着春光?因为在春到来之时,最早苏醒的不是植物,而是纷纷攘攘的昆虫们,早开的山桃先于叶开花,就是将秋冬积聚的能量换作花的绽放,来吸引饥肠辘辘的授粉者。 ②   ,生长在山顶的山杏接着山桃绽放,之后是榆叶梅、连翘、樱花,而我们常吃的桃子则要等到四月中旬才会与人面相映。
    山桃是山的馈赠,这种春天花木是北方气候条件下最可诠释春的花卉。虽然现在园艺异常发达,花园里种着来自异国他乡的美丽植物:红的北美海棠,粉的东京樱花,艳的各色郁金香和洋水仙。然而在春之伊始,它却可以准时报春。天空不再像冬天那样灰暗和清淡,淡蓝色的天空下,山桃催促着我们来到湖边,看冰已经消融;催促着我们来到山间,看春的舞会就要上演。山桃,请记住它的名字, ③   。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拟人可以使句子具有特殊的情味,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淡蓝色的天空下,山桃催促着我们来到湖边、山间看冰已经消融、春的舞会就要上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9.①山桃虽然是桃  ②山桃凋谢之后  ③北方的报春使者   
    20. ①“山桃按捺不住了,伸展出粉白的颜色”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桃以人的心理和动作,两个动词表现出山桃急于绽放、装点春天的心情;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之后山桃开花的美好形态;③表达了作者对山桃的喜爱之情。   
    21. ①原文中的“天空不再像冬天那样灰暗和清淡”,通过对比更能体现春之伊始天空的明朗。②原文运用短句,语气活泼;“催促着我们”反复出现,强调山桃报春的急切心情,生动形象。③原文两个“催促着”是整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和前面的句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和后一句为转折关系,结合“它并不是我们栽培着结果的桃树”可知此处是说山桃和桃得到关系,应填“山桃虽然是桃”;
    ②后文有“……接着……之后”,都是按时间顺序叙述,都是在山桃之后,故可填“山桃凋谢之后”;
    ③选文谈山桃的报春功能,结合“春分的山桃,则是北方春天到来的第一声闪雷”“在春之伊始,它却可以准时报春”,可知此处说它的名字和报春有关,可填“北方的报春使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其效果的能力。
    文句以“按捺不住”“伸展出”来描写山桃,赋予它以人的心理和动作,两个动词表现出山桃急于绽放、装点春天的心情;
    把山桃盛放的状态用动态来展示,再用动词“变成”“氤氲”来描述,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之后山桃开花的美好形态;
    文句以多种手法呈现山桃盛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桃的喜爱之情。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文中的“天空不再像冬天那样灰暗和清淡”,通过和冬天天空特点的对比更能体现春之伊始天空的明朗。
    “山桃催促着我们来到湖边,看冰已经消融;催促着我们来到山间,看春的舞会就要上演”相对“山桃催促着我们来到湖边、山间看冰已经消融、春的舞会就要上演”运用了短句,语气活泼,读来富有节奏感;“催促着我们”运用拟人手法并反复出现,强调山桃报春的急切心情,生动形象。
    原文两个“催促着”是整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和前面的句子整散结合,错落有致,使表意更活泼生动。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密在《陈情表》中写到“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确,人生中有无数个时刻需要我们作出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有时候,前进会使我们豁然开朗;有时候,后退会使我们海阔天空……
    请以“进与退”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准确把握话题关系,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进退中成就大气人生
    进,是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不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无须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是人性中一抹果敢刚毅的色彩……
    退,是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一种如海般博大的胸襟,一种如天般淡远的心境,是人性中一抹恬淡灵动的色彩……
    朋友,在进与退的把握中,无须优柔寡断,有进有退,方能成就大气人生。
    在进与退的把握中,修养身心。
    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是深谙进与退的道理的。在现实生活中,他在别人说得天花乱坠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开,他“退”到自身的哲学中,以“丰富的安静”成就人生的境界。而周国平先生并不是“出世”之人,他的作品写给自己看也写给别人看,他将其深邃的思想,深刻的智慧以灵动的文字传达给人们,与人们共享“文化盛宴”,他真正做到了“进”,所以他的安静是丰富的。
    在进与退的把握中,维护尊严。
    外交家吴仪曾参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吴仪刚一落座,对方就不友善地说:“我们在和小偷谈判,”吴仪毫不留情地说:“我们在和强盗谈判。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在对方的侮辱面前,吴仪丝毫没有退让,针锋相对的回答是她对“进”作出的诠释。
    回眸历史,巧妙地以退来维护尊严的先人也不胜枚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持竿拒绝楚国相位的庄子;“生为大汉臣,死为大汉鬼”的苏武在金钱权力的诱惑面前,他们果断地“退却”,维护了人格的尊严。
    在进与退的把握中,成就伟业。
    他,有一颗博大的心,他知道有时可以“退”,对把自己扫地出门的府吏,他不计前嫌,许之以百金,并以礼相待。对令自己受胯下之辱的恶霸,他晓之以理,许之以无罪,并加封为官。
    然而,他深知,有时绝不可以“退”。面对汉王的知遇之恩,他便许之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于是战场上有他奋勇直前、英勇杀敌的身影;官场上,有他正直不屈、扫除恶势力的劝谏。有进有退成就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干里之外”的一代名将。
    在进与退的把握中,成就大气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不限定作文的主旨。自由性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话题”是作文的核心,写作时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组材、选材,扣住话题的实质。紧扣话题应始于审题,更要贯穿于作文的全过程。
    【审题】本题是话题作文,话题来自李密《陈情表》,李密曾经在前朝为官,如果答应当今朝廷,在新朝任职,会落得“事二主”的恶名,如果不答应在新朝任职,会被新朝皇帝杀害。进与退,都没有好的结局。于是,李密以祖母年迈需要奉养为由,先为祖母送终,再为朝廷出力。这样暂且获得了安宁。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两难选择,如果抉择,将影响一生。
    本题属于关系型作文离不了对话题关系的准确理解和必要的分析。要先选准一种关系作为确立立意的角度,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多次变换角度,造成文章思路的混乱。分析关系是必要的,但只能是基础,不能是主体,主体应是从这个关系出发,阐释自己对该话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的认识,这样的文章才有现实针对性,才有价值。比如,可以讲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进”与“退”,如何把握“进”与“退”的方法与尺度等。不能对话题的多个概念平均用力,要在兼顾所有概念的基础上对某个概念有所突出,这样的文章才有新意有深度。“进与退”的话题,可以把重点放在“退”字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很好的立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注意思想意义的积极性和说理的辩证性。不能对所有的退全都大唱赞歌,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进”是我们必需的,而且是应该贯穿我们人生始终的。退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暂时,不是永恒;只是适量,不是无休止。
    参考立意:
    1.进是进取,退是退让。懂得进退,方能成就人生。意思是:人要懂得能进取时积极进取,该退让时及时退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
    2.正确的进与退,不取决于想要进与退,而取决于应该进与退。知进退之术,可化险为夷;懂进退之道,则终身无祸。
    3.进与退紧密联系、互相转化。退中有进,进中有退;进时当思退,退时当思进。该进时则进,否则会错失良机;该退时一定要退,否则就可能前功尽弃。
    4.进需要定力和毅力,退同样需要魄力和勇气。当进则不让,应退则不避。进退得体,才是不变之道。进有高度,退有分寸;进亦不喜,退亦不忧。
    5.进退须有度,在该退时前进,会头破血流;在该进时退缩,会抱憾终生。
    参考素材:
    1.2018年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驾驶舱右座前风挡玻璃突然破裂脱落,驾驶舱的温度骤降至零下十几度,风流又大,很多设备显示不工作。英雄机长刘传建镇定果断,机组人员齐心协力,飞机终于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所有乘客平安落地。并且在落地的时候“再往前开一点”,为其他延误的飞机考虑。掌声、欢呼声,网友议论声不绝于耳。是啊,没有刘传建镇定勇敢的心理素质,没有他和机组的所有成员的责任担当,会有平安降落吗?会在降落的时候还考虑着其他飞机吗?刘传建及其机组就是我们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2.975年5月27日,一位叫罗则的队员为了保证向全世界完整展示五星红旗的效果,自己主动后退一步,从背面支撑国旗,宁让国旗挡住自己的脸,我们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珠穆朗玛峰顶,为国家争光,让世界记住了中国登山队的功绩。
    3.刘传建进一步是英雄,罗则退一步也是英雄,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呼唤英雄。新时代的英雄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4.新时代领路人曾多次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看昨日,国家危难当头,英雄选择前赴后继,流血牺牲。英雄在革命年代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林则徐在国家危亡之日进行了虎门销烟,不仅使中国人民的身体免受鸦片侵蚀,更是振兴了人们的精神,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在黄海大战中,邓世昌亲自率领部队与敌军抗衡,在以寡敌众的危难下,仍坚持奋斗,最终沉船,壮烈牺牲。试想,如果没有英雄们的壮举,中华民族何来今日!
    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凡华夏子孙怎可无爱国之心?是中华儿女安能无报国之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牢记范仲淹的这一名言,为伟大祖国,为天下大众,为“四化”大业而贡献青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青春史上,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革命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应当时时刻刻想到国家,想到人民,为共产主义千秋大业而奋斗终生。
    行文结构:
    分析材料,围绕话题,确定立意,给文章拟写标题,例文的标题是:进退中成就大气人生。文章开头两段,分析“进”与“退”的含义,第三段,提出论点“有进有退,方能成就大气人生”。接着,运用论据进行分析论证。文中列举了周国平、吴仪、陶渊明、韩信等人的事例,证明“有进有退,方能成就大气人生”这一中心论点。最后,“在进与退的把握中,成就大气人生!”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点睛】话题作文审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审话题 (1)理解话题的内涵: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我们可将话题的含义由本义引向引申义、比喻义,这样不仅容易写,还能写得有深度、有新意。以话题“试卷”为例,试卷的本义指的是考试时准备应试人写答案或应试人已经写上答案的卷子,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立意,就不好写。一个学生就用它的比喻义来写,“人生如同一张空白试卷,人生的试卷中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还有判断题、分析题,要你一一地去解答”,然后就此展开来写,写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并达到了相当的理性高度。(2)准确理解话题,明确写作的范围和重点。例如话题“诚信”,其含义是诚实守信,一个学生写考试作弊后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显然只写了诚实,这就偏离了题意。 
    2.审材料或提示语   现在的话题作文一般都设计了一段材料语或提示语,是为考生理解话题意旨而创设,对话题的意旨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它能帮助考生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审题时要对这些材料语、提示语认真研读,准确理解其意义、作用。例如下面这则以“自由与不自由”为话题的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考生在审读的时候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沙漠、自由、不自由、选择等.其中的沙漠比喻困难、坎坷、逆境、挫折等。进而读出“自我”、“坎坷”、“不顺”、“世界”、“理想”、“人生”、“目标”等外延,从中可以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