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三中高一级月考语文测试题
命题:杨黎明审题:范素平、胡红霞
第I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诗歌语言的成熟与时代的精神面貌是分不开的。诗歌语言的成熟有其自身的内部规律,这要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唐诗的归真返璞,自然并不等于一味的素朴;所谓深入浅出更不就只是浅近而已。没有建安以来四百年诗坛的发展,唐诗的语言也不会一下子就立地成熟。但是时代的条件又决定着诗歌语言成熟得是否充分以及快慢如何。没有唐代那种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五七言诗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绝句是否就那么风靡诗坛等,就都难免会打个问号。所谓“盛唐之音”一下子就爆发出满园春色,展现出那么绚丽的奇花异果,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这两个发展成熟的汇合,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那波澜的壮阔,气象的高远,在古典诗坛上是空前绝后的。在这空前绝后的诗坛上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歌唱,那就是边塞诗。
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唐代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击溃东突厥,收编其残部,贞观九年又大破吐谷浑之后,边塞上的形势基本上就稳定了下来,到开元年间就更为缓和;而一百年间唐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国势不断走向鼎盛的高峰,边防上的威望这时也就与日俱增,实际上完全掌握了和平的主动权,边塞诗就正是在这样条件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边防的和平已如明日黄花,边塞诗也就随着唐王朝的鼎盛之成为过去而同时成为过去。边塞诗由于只属于盛唐时代,它因此也就更具有时代的特征与诗歌高峰上最鲜明的标志。
王维的山水诗绝不只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那些远离人世间的作品所能代表的。王维早年的精神状态乃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之一)那种生气蓬勃的少年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状态,就没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的山水诗,也就不会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的边塞诗。边塞风光其实正是时代豪情的考验。高适的《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没有这种坚强的生活信心,黄云蔽天、北风刺骨之下,还有什么风光之可言呢?为什么盛唐高峰一过去,这些风光的歌唱也就一去不复返了?边塞诗的涌现,因此乃正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那辽阔的视野,奔放的豪情,反映着整个时代高视阔步的足音,这也就是历代称誉的盛唐之音的特色。而边塞诗又是以七绝、七言古诗的作品最为出色。从王昌龄的七绝到李益的七绝,边塞诗的歌唱又一次证明了绝句的广阔天地。而七言诗在整个唐诗高潮中的作用,在这里也就特别容易看得清楚。五七言古诗作为一个整体的完全成熟其实乃正是以七言古诗的成熟为标志的。这些既是诗歌语言自身的发展,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边塞诗就恰好可以说明这之间的血肉关系。
(摘编自林庚《唐代这一诗歌高潮得来不易》)
材料二:
初唐时期的四杰是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各个才华洋溢、胸怀大志、高高在上,创作的边塞诗作中充满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希望以此来获取君主的重用,从而平步青云直达卿相,他们创作的许多边塞诗中都蕴含着这样的情绪表达,例如杨炯的《从军行》中写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骆宾王在《从军中行路难》中叙述到“长驱万里詟祁连,分麾三命武功宣”等。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不仅涵盖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同时还表达着高尚的社会愿望,体现出了和平民百姓同甘共苦的意愿,反映出了浓烈的社会责任心,这样的诗作情感在盛唐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代表作品,例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盛唐时期的诗作相比较初唐时期,更加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凸显出了对人们和国家命运的关心。
初唐时期的边塞诗主要书写了战乱时的艰辛和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悲壮的情境,例如卢照邻在《结客少年场行》中写到“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表达出了战乱时期人们生命的卑微,在进入盛唐时期,边塞诗中情感的叙述逐渐向乐观、浪漫的方向发展,虽然盛唐时期边塞的战事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正能量,去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树立唐代军队的强大和勇往直前的气势,让人们能够通过诗句联想到战争胜利的欢快感,巩固百姓和将士对于战争的自信心。例如,高适在边塞诗《塞下曲》中写到“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初唐时期由于其处于唐朝建立的开始阶段,使得诗人在边塞诗中进行丰功伟业的情感表达时流露较为透彻,降低了旧社会生活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让诗人能够随着自己的心境进行自由的创作,无所畏惧地诉说着对社会的不满,引导着唐朝诗歌逐渐走向激扬、豪迈的创作风格。在进入盛唐时期以后,也出现了许多放荡不羁的诗歌风格,但是相比较于初唐时期的边塞诗,语句中蕴含了更多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整体意境构造上较初唐时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更加地精练、准确。
(摘编自周文慧《初唐与盛唐时期边塞诗意境表达的区别分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以前,诗坛不重视建安以来诗坛的成就,诗歌的语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B. 没有盛唐的精神面貌这种时代的条件,唐代的五七言诗和绝句就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C. 边塞诗似乎只属于盛唐,成就非凡,引人瞩目,这使得盛唐是边塞最为平静的时刻。
D. 王维诗歌中反映的精神早年和晚年不一样,他早年的山水诗和边塞诗有一种昂扬之气。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从贞观到开元年间,边境比较稳定,社会也得到巨大发展,国势走向强盛,这是唐代边塞诗产生的时代背景。
B. 唐代边塞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属于盛唐;唐朝安史之乱后,边境的安稳和平的环境被破坏,边塞诗也成为过去。
C. 高适的《别董大》(其一)描绘了边塞的风光,反映出诗人坚强的生活信心,盛唐以后,边塞这些风光消失了。
D. 七言古诗的成熟是诗歌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而边塞诗说明了诗歌语言与时代精神的密切关系。
3. 从材料阐述的观点看,下列唐代边塞诗中,不属于盛唐边塞诗的一项是( )
A.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C. 虏骑三秋人,关云万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D.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 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初唐与盛唐时期边塞诗有哪些区别?请简要分析。
【答案】1. D 2. C 3. C
4. 首先提出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的成熟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这方面的代表是边塞诗。接着阐述盛唐相对平静的和平环境与边塞诗的关系,然后阐述盛唐生气蓬勃、充满豪情的精神与边塞诗的关系。
5. ①主题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功名欲望,缺少盛唐的边塞诗中的社会愿望。
②意境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战乱环境,没有盛唐边塞诗的乐观、浪漫意境。
③风格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风格放荡不羁,没有盛唐边塞诗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意境和文字上不如盛唐边塞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诗坛不重视建安以来诗坛的成就,诗歌的语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错误。从原文“没有建安以来四百年诗坛的发展,唐诗的语言也不会一下子就立地成熟”“所谓‘盛唐之音’一下子就爆发出满园春色,展现出那么绚丽的奇花异果,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来看,“盛唐之音”是建立在之前诗歌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上,故不能说“诗歌的语言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诗坛不重视建安以来诗坛的成就”的说法于文无据。
B.“唐代的五七言诗和绝句就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没有唐代那种生气蓬勃的时代精神面貌,五七言诗究竟能取得多高的成就,绝句是否就那么风靡诗坛等,就都难免会打个问号”,故“盛唐的精神面貌这种时代的条件”是唐代的五七言诗和绝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选项因果关系不严密。
C.“这使得盛唐是边塞最为平静的时刻”错误。从原文“唐诗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边塞题材也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所以特别引人瞩目,就因为它仿佛是只属于盛唐的一个题材;盛唐之前既颇少见,盛唐之后乃几成为绝响;李益几乎就是边塞诗的最后一个诗人。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来看,“边塞诗似乎只属于盛唐,成就非凡,引人瞩目”与“盛唐是边塞最为平静的时刻”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盛唐以后,边塞这些风光消失了”曲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盛唐以后,人们没有了坚强的生活信心,面对黄云蔽天、北风刺骨,不会认为有什么风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体现豪放的精神。
B.体现浪漫的精神。
C.“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没有盛唐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D.描绘边塞风光,体现一种坚强的生活信心。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三段。第一段,结合“这乃是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成熟的共同产物。这两个发展成熟的汇合,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那波澜的壮阔,气象的高远,在古典诗坛上是空前绝后的。在这空前绝后的诗坛上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歌唱,那就是边塞诗”分析可知,首先提出诗歌语言自身的成熟与唐代社会发展的成熟产生了唐诗的高潮与高峰,这方面的代表是边塞诗。
第二段,结合“而盛唐时代却恰恰是边塞上最为平静的时刻。边塞诗因此主要并不在于写战争,而是一种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充满着豪迈精神的边防歌”分析可知,接着阐述盛唐相对平静的和平环境与边塞诗的关系。
第三段,结合“边塞诗的涌现,因此乃正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这些既是诗歌语言自身的发展,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边塞诗就恰好可以说明这之间的血肉关系”分析可知,最后阐述盛唐生气蓬勃、充满豪情的精神与边塞诗的关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初唐时期的四杰是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时代知识分子,各个才华洋溢、胸怀大志、高高在上,创作的边塞诗作中充满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中不仅涵盖了强烈的功名和欲望,同时还表达着高尚的社会愿望,体现出了和平民百姓同甘共苦的意愿,反映出了浓烈的社会责任心”分析可知,主题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功名欲望,缺少盛唐的边塞诗中的社会愿望。
结合“初唐时期的边塞诗主要书写了战乱时的艰辛和无奈,营造出了一种悲壮的情境……表达出了战乱时期人们生命的卑微”“在进入盛唐时期,边塞诗中情感的叙述逐渐向乐观、浪漫的方向发展,虽然盛唐时期边塞的战事频繁,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更多的是传达出一种正能量,去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树立唐代军队的强大和勇往直前的气势,让人们能够通过诗句联想到战争胜利的欢快感,巩固百姓和将士对于战争的自信心”分析可知,意境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传达了战乱环境,没有盛唐边塞诗的乐观、浪漫意境。
结合“初唐时期由于其处于唐朝建立的开始阶段,使得诗人在边塞诗中进行丰功伟业的情感表达时流露较为透彻,降低了旧社会生活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让诗人能够随着自己的心境进行自由的创作,无所畏惧地诉说着对社会的不满,引导着唐朝诗歌逐渐走向激扬、豪迈的创作风格。在进入盛唐时期以后,也出现了许多放荡不羁的诗歌风格,但是相比较于初唐时期的边塞诗,语句中蕴含了更多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整体意境构造上较初唐时期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在文字的运用上也更加地精练、准确”分析可知,风格有所不同:初唐的边塞诗风格放荡不羁,没有盛唐边塞诗的浑厚感和优美感,在意境和文字上不如盛唐边塞诗。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飘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 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 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 “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 “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 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 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答案】6. C 7. D
8. (1)乐观开朗。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笑容感染了身边的人。(2)勤劳能干,做事利索。普抓商机,做加工好的净菜;娇小的身躯与大号摩托形成对比。这些细节表现了旺旺妈肯吃苦,勤劳能干。(3)热心助人。亲力亲为,为顾客精心挑选商品;免费帮邻居保管快递物件,交接仔细。(4)关爱家人。丈夫干不了重活,毫无怨言,悉心照顾家人。
9. (1)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后经过旺旺妈的擦拭,灯光更加明亮。(2)旺旺妈内心的希望。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3)揭示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旺旺一家通过劳动创造了幸福光明的生活。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能力。
C.“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错误。原文信息是“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可见选项原因提取不全不准,应该是因为主人乐观、办事利索、勤劳肯干、加工净菜、超市货全等。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运用了心理描写”错误。文中“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是外貌描写,“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是动作描写,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从“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等处可知,旺旺妈乐观开朗,她笑对坎坷,直面挫折,勇敢坚强。
从“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等处可知,旺旺妈勤劳能干,吃苦耐劳,她做事利索,善于抓住商机。
从“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等处可知,旺旺妈善良仁义,她乐于助人,做事亲力亲为,尽职尽责。
从“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等处可知,旺旺妈关爱家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由“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可知,标题的表层含义指的是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在营业期间,旺旺超市的灯每天亮到很晚,给人们带来光明,后经过旺旺妈妈的擦拭,旺旺超市的灯光变得更加明亮。
由“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她笑呵呵地说”等内容可知,面对家里欠债,丈夫车祸,孩子幼小的困境,旺旺妈心理怀着对生活的希望,笑对困难。因此,“光亮”的深层含义是“旺旺妈面对困境心怀希望,乐观面对”。
由“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等内容可知,旺旺一家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终于迎来了幸福的生活,因此标题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早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锣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徒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摘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B.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C.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D. 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表尊敬。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试者,称为“进士”。
C. 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 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顾况是个自恃才华的人,而白居易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受到他的推崇赞许。
B. 白居易心系百姓,直言进谏。元和四年,旱灾严重,白居易上书建议全免江淮两赋,赈救离散贫瘠的百姓。
C. 白居易超越职权,遭受贬谪。白居易因第一个上书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D. 白居易随遇而安,得以善终。白居易被贬以后,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若忘形骸;后又被启用,以刑部尚书致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2)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
14. 白居易为什么反对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请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没有崇高声望和显赫功勋的人不可以授任。
(2)(如果)授职则朝廷纲纪被破坏;如不授予他们,则待臣子有亲疏,事情处理得一旦失当就不能再挽回了。
14. ①府第由太宗所赐,魏征孙子不能守成;②陛下买来还赐予魏征的孙子,以显示皇恩;③李师道是人臣,不应该抢占这样的美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依据语法结构,“堕井死”的主语是“居易母”,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句子,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赋”的宾语是“新井篇”,构成相对独立的句子,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D项,“是对死去的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不只是大臣。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项,“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因果错置,根据原文内容“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可知,被贬的原因是“他写了《新井篇》”。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1)具,全部,都;瞻,敬仰;显功,显赫功勋;任,授任。
(2)与,动词,给;纲纪,国家的法纪;一 ,名词活用作状语,一旦;大坏,表被动,被破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首先分析题干“白居易为什么反对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找对与“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对应的原文内容,原文表述为“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翻译成现代汉语为: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据此我们可分析概括出原因①府第由太宗所赐,魏征孙子不能守成;②陛下买来还赐予魏征的孙子,以显示皇恩;③李师道是人臣,不应该抢占这样的美名。
【点睛】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大概是太原人。他聪明超过别人,擅长写文章。未成年时拜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推崇赞许他人。但见到白居易的文章,禁不住说:“我认为有才华的人已经绝迹了,现在又发现了一个您!”贞元年间,考中进士,非常优秀,被授职校书郎。元和元年,被诏入担任翰林学士。后升任为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灾严重,下诏对租赋有所宽免,赈济民众减轻灾害。白居易见诏书细节不够详尽,就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并且钱财大多来自宫中。宪宗有所采纳。李师道献上私款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上奏说:“魏征担任宰相时,太宗用皇宫大殿的木料修建成府第赐给他,后人不能守成,陛下还应以他们是贤臣子孙,赎买后还赐给他们。李师道是臣子,不应夺人之美为己有。”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给他职位纲纪就会大破坏,不给就有厚薄,一旦失去,就不可能再追。“第二年,因母亲去世回家奔丧,回来,授予左赞善大夫。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洗刷朝廷的耻辱,并一定与朝廷约定日期。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说不应该让他治理州郡,追贬江州司马。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州刺史。入朝担任司门员外郎,凭主客郎中的身份管理制诰。会昌初年,凭刑部尚书的身份告老还乡。六年,去世,75岁,朝廷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来凭吊他。遗嘱说要薄葬,不要请求朝廷给予谥号。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
(唐)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
15.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点明作者此时远离故园,漂泊异乡。
B. 颔联“木叶”描写秋风中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凸显了环境的萧瑟。
C. 尾联直抒胸臆,尽显动荡局势之下诗人拳拳的报国之心和不悔之志。
D. 本诗意境凄楚悲凉,但呈现了诗人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
16. 《冷斋夜话》云:“诗句有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 D 16. 诗句表面写看镜,登楼远望,实际委婉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愁苦。
①功业未就的悲愁:想到勋业,诗人频频看镜却两鬓已斑,满腔报国心切无法实现;
②年老体衰的愁苦:作者登楼望远,心怀天下,然衰暮之人,体力不济,于是背地自登,因而久倚。
③内心的孤独、苦闷:高楼“独”倚,一个独字把作者晚年独自漂泊夔州孤独寂寞之情表现无遗。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错误。诗歌前四句写的是旅客悲秋之况,后四句表达旧臣忧国之怀。报主心切,时势艰难,想着国事,虽衰年未肯自倭,尽力报效国家,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颈联“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意思是:年纪大了却功业未成,常常照照镜子,看到白发已出现了,经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频看镜”“独倚楼”,是两处细节描写,夜不眠以至曙,故对镜倚楼,频看镜,写出了诗人报国心切;“独”字写出了诗人经常孤独站在高楼倚柱自叹的形象,时势艰难,想着国事,尽力报效国家,虽然身老而不能出力,但此种心思却永不停歇,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孤独、苦闷之情。
诗句表面写看镜,登楼远望,实际委婉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愁苦。
五、情景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一千古名句。
【答案】 ①. 万里悲秋常作客 ②.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 山不厌高 ⑥. 海不厌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常、作、摧眉、事、厌。
第II卷
六、语言表达(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有自己的 ① 文化,古代常称为“文房四宝”,就是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文房四宝之首的笔,即毛笔,是中国 ② 的文化产品。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人都是用它挥洒奇思,宣泄情怀。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 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毛笔,比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历史更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与近代出现的钢笔、铅笔、圆珠笔,并称为当代四大笔,在当今的书画史上依然大放异彩,其生命力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毛笔始于何时,③ 。最有故事性的说法要数秦国大将军蒙恬造笔,《史记》《博物志》等书籍上都有记载。但据史家考证,中国毛笔起源远早于此,至今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①灿烂辉煌 ②独具特色 ③众说纷坛
19. (1)构成:文中画波浪线句的第一个比喻句本体是“笔”,喻体是“锄”,第二个比喻句本体是“纸”, 喻体是“田”,“笔”与“锄”、“纸”与“田”在外形和用途上存在相似性。
(2)表达效果:将“笔”比作“锄”,将“纸”比作“田”,语言凝练,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突出了“笔”对于中国历史和文人的巨大作用,彰显了毛笔所承载的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将“笔”与“纸张”的关系以比喻的形式对应为“锄”与“田”的关系,生动地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化,以此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语境,此处是说我国文化的丰富灿烂,可填写“灿烂辉煌”。“灿烂辉煌”: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
第②处,结合“文房四宝之首的笔”“挥洒奇思”可知,毛笔很有特色,可填写“独具特色”。“独具特色”:具有自己的特色。
第③处,结合语境“关于毛笔始于何时”可知,大家对于毛笔起源的说法各异,可填写“众说纷纭”。“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说法不一。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能力。
(1)画波浪线句“以笔为锄,以纸为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笔”比喻为“锄”,把“纸”比喻为“田”,简洁形象。“笔”与“锄”,“纸”与“田”在外形和用途上存在相似性。“笔”与“锄”都是细长的形象,且都能“耕耘”;“纸”与“田”都是平展广阔的,且都能在辛勤“耕耘”后结出“果实”;
(2)结合语境“文人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因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便成了‘笔下春秋’”,可见这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笔”对于中国历史和文人的巨大作用,彰显了毛笔所承载的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历史情怀和审美情趣,而且,将“笔”与“纸张”的关系以比喻的形式对应为“锄”与“田”的关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化,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了地下含水层以外,冰川更是丰富的水源。地处库木塔格沙漠东部的甘肃省敦煌市就有不少“雪水渔场”。敦煌市阳关镇降雨极少,被称为中国的“旱极”,① ,曾被认为是天方夜谭。21世纪初,当地人民突发奇想——把祁连冰川融水引过来,② 。他们先用黏土固沙,再修筑了近十米高的屏障挡住沙尘暴,最后植树造林,利用这三道关卡解决了泥沙渗水的问题。通过地下暗河,使冰川融化形成的洪水不仅由于沙漠地下砂石的过滤的原因,还被顺利导向了阳关镇,转换为清激见底的水。如今,阳关镇的养鱼业早已拓展为集养殖、旅游和种植为一体的综合沙漠生态产业,帮助当地人发家致富。
沙漠养鱼虽然看似不切实际,但③ ,沙漠养殖场有着一个巨大优势——许多疾病往往会经海水在各个沿海养殖场之间传播,而封闭式的养殖场则能让动物们免受其害。鱼儿们喜欢洁净的水和温暖的阳光,沙漠恰恰可以成为鱼的海洋,成为所在各国的经济资源之一。专家估计,全球沙漠养鱼场每年可产出3000多万吨鱼虾,产值高达2500多亿元人民币。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渔场命名的形式有很多,有用地点,也有用人名的,等等。请简述“雪水渔场”得名的缘由。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①在常年缺水的阳关镇养鱼
②作为鱼塘用水
③与沿海养殖场相比
21. 这里极为干旱,养殖没有水源,只得利用冰川融化后的雪水作为渔场水,于是就用水的来源作为命名依据。
22. 通过地下暗河,冰川融化形成的洪水不仅被顺利导向了阳关镇,还由于沙漠地下砂石的过滤,转换为清澈见底的水。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挖空处前文说阳关因降水极少而被称为中国“旱极”,而挖空处后文则以挖空处为主语,说这一行为被人们认为几乎不可能。故挖空处所填的内容应是与前文缺水的现状完全不符合,需要大量水分的,而结合整个语段所述的内容“沙漠养鱼”可知,此处应填:在常年缺水的阳关镇养鱼。
②该语段讲述的是沙漠养鱼的背景和具体过程等的相关内容,根据前面阳关镇缺水的现状可知,沙漠养鱼应是从别的地方引入水源的,再结合语段最开头“雪水渔场”可知,此处把祁连冰川融水引过来是为了作为鱼塘用水的,故可填:作为鱼塘用水。
③该语段中所讲的“一个巨大优势”是“封闭式的养殖场则能让动物们免受其害”,而这个优势的对比“许多疾病往往会经海水在各个沿海养殖场之间传播”的问题得出的,故前文应该也是对沙漠渔场和沿海渔场的对比,故可填:与沿海养殖场相比。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语段中有关“雪水渔场”的命名缘由主要在第一段。之所以以“雪水”命名,是因为这里的渔场用水主要是“把祁连冰川融水引过来”,使用的冰川水作为鱼塘里的使用水源。而之所以这么做,则是因为阳关镇降水极少,非常干旱,本身没有足够水源。故这里极为干旱,养殖没有水源是根本原因,人们只得利用冰川融化后的雪水作为渔场水,并把这一特殊的水源来源作为命名依据。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本题共有三处语病。
第一处,“通过……使……”句式杂糅,导致句子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但后文中“沙漠地下砂石的过滤”“被顺利导向了阳关镇”都是冰川融化形成的洪水所做出的改变,而非地下暗河,故“通过地下暗河”应作为句子的状语成分存在,故应删去“使”。
第二处,语序不当,“转换为清激见底的水”是由“沙漠地下砂石的过滤”所引起的,且过滤应是在被导向阳关镇的过程中慢慢进行的,故“不仅”和“还”后面的对象应互换位置。
第三处,“由于……的原因”句式杂糅,应删去其一,而此处“沙漠地下砂石的过滤”这一原因后还跟着“转换为……”的后置结果,并非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应删去“的原因”。
故可修改为:通过地下暗河,冰川融化形成的洪水不仅被顺利导向了阳关镇,还由于沙漠地下砂石的过滤,转换为清澈见底的水。
七、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卞之琳的《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首小诗写得很有意思,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都有风景,山水可入文章,人间烟火亦是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例文:
慧眼识好景
很久以前便听说,皖南宏村附近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塔川,有着中国最美的秋色。于是,这个假期,我迫不及待地理好行李,带上相机,跨越山水来到了这里。
未到塔川,我的眼帘便被这层层叠叠的不同的红,不同的黄渐染。眼前所现,就像光辉璀璨的彩色宝石,又像天地间五颜六色的湖泊。这五彩斑斓的红,交相辉映的黄,不自觉地吸引我向着那片红与黄深入。踩着落叶,我听见那咯吱咯吱的清脆之声,仿佛听见了秋天的呼吸,如此明朗,又如此清晰。
慢慢走着,我便看到了塔川这个村庄的真身。一片粉墙黛瓦的古民居,飞檐翘角,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进入村庄,走在村子里的羊肠小道上,还能见到家家墙头屋上精心呵护着的老柿子树、小花盆栽。虽是古老村庄,我却隐隐看到了无尽生机。
可是,正当我有如此想法的时候,我却又发现,似乎房前屋后劳动着的、坐着的,都是老人。看来,即使是一个旅游村落,年轻人远走、老人空巢现象也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啊!我不禁感叹。想是这样想,我却见老人们却又自是一股安详之态,甚至偶尔身边还总会走过几个高声谈笑、“雄赳赳气昂昂”的老太太。
这是为何?我不禁跟了上去。
到了一个小广场上,我却见到一副热闹的场景,似乎与塔川村外的秋色格格不入。在这里,老人们一个个兴致盎然地排练着节目,似乎要为什么盛典做准备。在这其中,一个格外年轻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她似乎在指挥着这些老人们。走了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在村子里看到年轻人,我不仅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趁他们休息的时候,我走到这个年轻人身边,与她攀谈起来:
“姐,您这是在指挥他们做什么呀!”“哦,这不马上就是重阳节了嘛,也是老人节,我就想着让村里的老人们一起演演节目、看看节目,大伙热闹热闹,心里也开心些。”攀谈一番,我才得知她就是塔川村的大学生村官,在外地大学毕业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虽然在外面看到了很多灯红酒绿,但我还是喜欢家乡的这个塔川小村。所以就选择了回家当一个大学生村官。不过,我也发现,现在村子里确实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就像我们,虽然也是一个不错的旅游乡村,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外面拍拍照就走,大部分还是去宏村的。所以我们村里少有的几个年轻人,也都是去宏村开店,没有留在这里的。整个村子,就只剩老人了。所以,我就想着让村里的老人们过得开心,生活丰富一点……”
原来,在这个宁静的古村落里面,还有这样一颗年轻而热诚的心,有这一群身老心不老的老人们。正是她,正是他们,造就了这隐隐若现的粉墙黛瓦,保护了这个古老村老的人烟与生气,创造了这片好景。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许,需要的不是一个昂贵的相机镜头,不是一双冷眼,而是那一双慧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话题作文。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们看风景时,殊不知自己也已经成为了风景。所以,风景并无形体限制,也并非只能被动看见和接受。因此,对材料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你在看风景的同时,也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说明我们不必只顾观赏外界的风景,我们亦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奉献,让自己的美展现出来,成为一方风景。“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都有风景,山水可入文章,人间烟火亦是风景”。这说明我们对风景之美的判别眼光应丰富多样,而不能仅限于固有眼光。就像材料中说的,山水是风景,人间烟火是风景,而更多的能让我们看到美的事物,就都是风景。
试题要求以“风景”为话题写作文。可以写议论文,除了自然风景的美好以外,也可联系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中或社会中别具一格的美展开议论,如自然界中“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奋进坚强之美丽风景,社会中那些无私奉献的静默之美丽风景等;或写记叙文,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如写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行动,展现思想或道德闪光点,让自己成为一方独特的风景,则不失为新颖之作。
在行文思路上,如写议论文,开篇可以提出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论点。然后展开具体的论述,如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而内在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处于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的相互联系的状态,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论证过程中可以运用例证和引证法进行说明,最后总结全文,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跌进别人的眼睛或坠入别人的梦里,别人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同样可给别人以福音。因此人物、事物之间总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立意:
1.做志愿者,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
2.风景之美,只在平凡之美。
3.最美的风景,是生命的激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