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10月月考
高二语文 答案
1、B 2.C 3.A
4.①五四时期,清政府倒台,旧的秩序土崩瓦解,北洋政府无法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新秩序,社会脱序,出现了“真空”的社会状态。②思想家们摆脱了束缚,反思本时代特点,对社会问题积极回应,畅所欲言,形成多种学说,宜传各自“主义”。
5.B 6.D
7.①青与黄、荣与枯的不断循环;②艰辛的劳作能够获得收获;③艰辛和诗意的融合。
8.D 9.B 10.C 11.C 12.D. 13.B 14.D 15.C
16.(1)不久,诏令州县督促百姓种田,长官在春秋两季巡视,记载下来作为法令。
(2)纠正弯曲的要用正直的,制止奢侈的要用质朴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祖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卯日,派遣使者分别赈济各州。这一月,太祖视察国学,下诏扩大、修茸祠堂庙宇 ,雕塑绘制先圣、先贤像,亲自撰写赞词,书写在孔、颜塑像的底座,让文臣分别撰写其他先贤的货词,并多次亲临国学视察。太祖曾经对身边的臣子说:“朕想要让所有的武将诵读诗书,懂得整军治国的道理。”从此臣下百姓开始重视文献经典。太祖曾经评论辅佐大臣,对身边的人说:“我听说范质在宅第之外,不经营置办货物产业,是真正的宰相!”这天,他让范质和王溥、魏仁浦共同辅佐朝政。按照过去的制度,宰相等重臣上殿,都坐在皇帝所赐的座位上议论大的朝政:他们的奏呈事项官职任命,只写入对政记录,皇帝说“可”降下旨意,奉行就可以了。范质等人自认为是后周旧朝的臣子,过去所作所为有些问题,而且忌惮宋太祖英明聪慧,就请示使用“札子”,当面领取旨意,退回去后各自写下自己的意见和办法,共同在“札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来记录(而后呈递皇上裁决)。宋太祖同意,君臣共坐论事的礼制就被废除了。建隆二年春正月,丈量民田。周世宗末年,曾经命令官吏到各州丈量民田,但是使臣大多不称职。到这个时候,太祖对侍臣说:“文量民田本来是要忧虑怜借百姓,但百姓的疲惫更加严重。现在应当精心选择合适的官员。”于是分别派遣常参官到各个州郡。不久,诏令州县督促百姓种田,长官在春秋两季巡视,记载下来作为法令、又设置义仓,官府收取的两税,每一石中取出一斗,贮存起来防备荒年歉收。乾德元年秋七月,太祖到武成王庙,一一观看两庑,指着白起的塑像说:“白起杀死已经投降的人,很是算不上勇武,哪里适合享受配祀!”命今移去了它。太祖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节制俭省,秉性自然,不故意矫揉造作以掩饰自己。接受后周禅让的初期,很喜欢便装出行,他曾经坐在寝殿,下令敞开各个门,都笔直开阔,没有遮蔽,太祖对身边人说:“这如同我的心,如果有奸那至曲,人人都能看得见。”宫中的苇帘,边缘用的都是青布,太祖经常穿的衣服,也都是浣洗过多次的。永康公主曾穿装饰者翠鸟的羽毛的短袄,太祖说:“你穿这样的衣服,大家就会效法你。”不让她再穿。有一天永康公主劝说太祖用黄金装饰肩舆,太祖说:“我拥有天下的财富,用金银装饰宫殿,财力也能够办到。只是想到我替天下掌管财富,怎么能够胡乱使用!”
材料二
贤良说:纠正弯曲的要用正直的,制止奢侈的要用质朴的。从前,晏婴做齐国宰相,一件狐皮袄穿了三十年。所以百姓奢侈,范用节俭对他们做示范;百姓节俭,就用礼义对他们做示范,现在公卿大夫和他们的子孙,果真能够节减车辆,穿规定的衣服,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做敦厚朴素的表率,罢掉园池,减少田地和房屋,对内不限制市场经商,对外不管理山川湖泽的资源,使农民有土地耕种,妇女能够出卖纺织品;这样,国家就会贫富调均,社会安定,没有聚积不足的弊病了。
17.A
18.(1)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2)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让诗人欣喜不已。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3)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始终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
19、(1)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4)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0.B 21.A 22、C 23、A
24.①也包括主要蔬菜生产基地②不但给农业林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③外来入侵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很大
25.立意:
1.自尊与自谦合一,争做新时代青年。
2.渺小个体,亦能致人生之广大。
3.对内葆有自尊心,对外践行谦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