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10-1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题答案】
    【答案】1. A    2. D   3. A
    解答
    (1) A.正确。
    B.张冠李戴,不是“就绘画艺术而言”,而是“就人生哲学而言”。
    C.曲解文意,“中国每一件绘画作品”错误,原文是“这种追求和庄子对自由境界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高明玄妙,浸染着中国绘画的每一件传世佳作”。
    D.因果颠倒,“每一次运墨落笔直抵具象世界背后的意境深处”是结果,不是原因。故选:A。
    (2)D.分析不当,“并列式结构”错误,文章论证逐层深入,应是“递进式结构”。故选:D。
    (3)A不合文意,“绘画不注重'形似’”错误,原文是“中国绘画兼顾'形似’与'神似’,但更偏向'神似’”。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C
    解答
    (1)B“说明敌人势力的弱小”说法不当,结合历史背景并从材料一“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中可以看出敌人势力很大。故选B。
    (2)A“明喻”说法不当,“是”为暗喻的比喻词,应该是“暗喻”。
    B.“只要……就”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 C.正确。
    D.“都……”错误,第二则材料引用毛泽东的语句不是“评价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为了说明“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其它两则材料的引用,也不是“旨在强调长征充满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来之不易",是为了讴歌长征精神。故选C。  
    6. (6分)①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怕任何困难,赢得广大民众的支持;②要认识到今天长征路是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要继续艰苦奋斗,戒骄戒躁;③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汲取奋进力量,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9题答案】
    【答案】7. B    8. (6分)①增强故事真实性: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真实可信。②推进情节发展:“我”参与故事,由于“我”打电话,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形象:文中院长、护士的形象,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9.(6分)①一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②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表达对抗疫一线广大医护人员的祝福;③他至今也没有再打过来电话,照应题目开头,文章结构首尾圆合。
    解答:
    7.B“其他人物从反面衬托她的性格”不正确。其他人物从侧面衬托她的性格。故选:B。
    8.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我”叙述的,“我”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第一人称叙述能够增强真实性、显得真实可信。
    “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看到院长同学发的朋友圈,“我”很感动,“忍不住拨打了他的语音通话",这才得以知道“我”那位亲戚也报名支援武汉了。“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我”还是文中人物的衬托者,如看到院长朋友圈的留言,“我很感动”;“我”鬼使神差提起了那个亲戚,得知她是第一个报名的“我听她们护士长说,她是先报了名才告诉的家里人,--我们这批里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刚刚她老公抱着孩子来给她送行,看见她抱着孩子掉了两滴泪,又把孩子给老公了。嗯,孩子那么小,挺不容易的”;“我”说“像她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动员她不要去了?”,后面通过院长的话塑造了医护人员的群像,“这算什么,我们这批里面还有家里老人马上进手术室的呢,不是也去了?不瞒你说,我爱人还病着,儿子在外地回不来,我只好把她交给她母亲照顾。”她母亲都八十多了啊!”。可见文中院长、护士的形象,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9.结尾写“那之后,我一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有时候手机铃声响起,我下意识地希望看到是远房表弟的来电,然而他至今也没有再打过来”,没有消息,也不再打电话来,是因为她还没有从武汉回来,还是她老公已经理解了她,支持她的工作,不再要求调动岗位?我们不得而知,一直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我知道,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没有消息”,起码说明他们没有出事,这句话表达对抗疫一线广大医护人员的祝福。
    “然而他至今也没有再打过来照应题目开头“远房表弟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这样文章结构首尾圆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13题答案】
    【答案】10. D    11. C   12. A   
    考点讲解    
    10.句意: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看见君子之后才会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其实别人早已看透了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益处呢?
    “为不善”的主语是“小人”,中间不宜断开,故排除 AC;“人之视己”主谓宾结构完整,句意完整,不宜断开,故排除B。故选D。
    11.A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前一个是知识;后一个是智慧。
    B.两句中的“形”字含义不同,前一个是动词,流露;后一个是名词,表现。
    C.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前一个表转折,却;后一个表假设,如果。
    D.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都是谦让的意思。故选C。
    12.A“'格物’是根本”错误,前四目,是修身的方法;后三目,是修身的功用。“修身”是连接前四目与后三目的中间环节,故“修身”是根本。故选A。
    13. (9分)
    (1)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2)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3)居上位的人孝敬老人,百姓中就会孝敬老人成风;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长,百姓中就会敬重兄长成风;居上位的人怜爱孤小,百姓就不会违背这一公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14~15题答案】
    【答案】14. C    15. (4分)(1)首联起笔就写离别前喝醉酒,借酒抒写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2)颔联通过写饮酒来表达渴望重逢的热情,友情的深厚。
    (3)尾联以饮酒干杯结束,充满了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6题答案】
    【答案】   ①.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②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   ④.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5)先修其身,先正其心。(6)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17~19题答案】
    【答案】17.(3分) 独辟蹊径                  沾沾自喜               持之以恒    18. D   
    18. 回首党的百年历史,不是为了采撷记忆中的美丽花朵,而是为了从中汲取不断向前的奋进之力。
    解答
    17.独辟蹊径:单独开出一条道路。比喻独创出新风格或新方法。可用“独辟蹊径”形容中国革命道路与别的国家不同。
    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洋洋自得的样子。可用“沾沾自喜”形容对过去功劳的自得之情。
    持之以恒:长久坚持下去。结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永不懈怠”可知,可用“持之以恒”。
    18.按照逻辑顺序,三个短语的排列应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排除BC;
    另外,“一部”表示数量的词语应放在三个短语之前,排除A。故选:D。
    19.(2分)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成分残缺:“回首”的宾语应是“百年历史”;
    二是词语使用错误:“为了”引出目的,“因为”引出原因,此处应为“为了”;
    三是语序不当:“向前不断的奋进之力”应为“不断向前的奋进之力”。
    故可修改为:回首党的百年历史,不是为了采撷记忆中的美丽花朵,而是为了从中汲取不断向前的奋进之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0~21题答案】
    【答案】20.(6分)
    ①建立在国情的基础之上/是中国特色的创新之举
    ②这样的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③“两制”优势愈彰显 
    21.(3分) ①将“一国”原则比喻为“根”“本”,把“两制”比作“叶”“枝”,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一国两制”中“一国”原则的重要性。
    ②形式上整齐(匀称),内容上概括(凝练),节奏感强,便于记忆。
    四、写作(60分)
    【22题答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命题紧扣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选取焦裕禄、王进喜、雷锋三位典型人物的几句话为材料,弘扬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和雷锋精神等英雄精神。写作训练重点也紧扣第一单元写作专题《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和第二单元写作主题《审题和立意》。审题要认真理解三句话讲的侧重点和角度,并从中选取感触最深的一句来立意。不可杂糅两三句或面面俱到。立意若选①,可结合焦裕禄精神写务实工作的作风、艰苦朴素的精神、为民服务的初心等。若选②,可结合铁人精神写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等。若选③,可结合雷锋精神写不可虚度人生,做自己的主人,人生不盲目,实现人生价值等
    写作时如选雷锋的话,可围绕做自己的主人,不能虚度人生立意。首先写青春的宝贵,人生的宝贵,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舍得浪费时间和生命;接着以正面事例论证,如欧阳修利用“三上”读书学习,季美林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江梦南争分夺秒与命运抗争等;然后以反面事例分析论证,游戏人生者如那些富二代,某些堕落的明星等,还有那些躺平者“摆烂者”最后回到雷锋事迹上来,告诫青年当以雷锋为榜样,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主宰自己的命运,成就不凡人生,立意:
    1.勿贪享受,不忘初心。
    2.做低头的稻穗。
    3.虚度人生,悔恨终生。
    范文:《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卡莱尔曾经说过:“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这条永恒的真理自古就贯穿于世。蝗虫遍地之时,毅然离开佛前,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天虫”,唐明皇告诉我们治蝗灾要靠自己。“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郑板桥告诫儿子,生活要靠自己。一切成功的美谈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美国最大有限电视公司远程通公司董事长约翰·马隆准备将他15亿美元遗产的一半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太多的财产会毁了孩子们,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1997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不会给刚出生的女儿珍妮绅留多少遗产。他的理由与马隆相同。
    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充分告诉我们: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要自立。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成长,民族才能自强,人类才会发展。富商对子女的吝啬也就是这种趋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靠自己生活,这正如美国艾略特所说的:“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自己做了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简囊,其中插着一枝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自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简囊,厚牛皮打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箭头的模样。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扰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聚然间他惊呆了。一枝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枝折断的箭。我一直带着一枝断箭打仗呢!意志轰然坍塌了,结果儿子惨死于战乱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拾起那柄断箭,沉重地碎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把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自己才是一枝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种子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萌发,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间;蝴蝶靠自己的力量冲出蛹壳,振翅于百花之中;强者靠自己的力量开拓未来,矗立于成功之巅。想当强者的朋友,让我们永远牢记这句谚语“自立更生胜过于上帝之手”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