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①善于运用最新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②树立崇高的科研目标,积极履行科研责任。③亲身参与科研实践,孜孜追求科研成果。
7.答案:D
8.答案: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以幸福的情节开头,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
9.答案: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1)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
(2)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参考译文:
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说:“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为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的敬重他.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满足他们家就恐怕被他们怨恨。答应了他们家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呢?”刘翊说:“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成为谄媚的人。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亭宜。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终于到达长安。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已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最终都饥饿而死。
14.答案:B
15.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春景和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借景抒情。借春日山居所见之景寄寓自己内心对山林春景的喜爱之情。直抒胸臆。“除忆”两句写面对眼前山居的春景,除了能和文友分享外,无人可以分享,抒发了对志趣相投的文友的思念之情。
16.答案:(1)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7.答案:①不解之缘;②秘而不宣(或秘而不露);③司空见惯(或屡见不鲜)
18.答案: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首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然后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
19.答案:①使用设问,引人注意,引发人们对失败的思考,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强调了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②使用排比,三个“意味着……”依次从失败的直接后果、下一步工作的艰难和航天事业的走向介绍了失败的影响,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增强了语势,突出了栾恩杰的科研精神。
20.答案:①如果不能迅速恢复;②以帮助身体应对压力;③会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21.答案:(1)压力会被皮质醇控制。(2)海马体细胞会被皮质醇杀死。
22.答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