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2022级新生入学学情调研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9-0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级新生入学学情调研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共150分)
    命题、校对:綦晶晶 审核:陈海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泥沙的历史河床。端午节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着菖蒲,赛龙舟,祭屈原,回娘家探亲,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他的爱国情怀、执着刚毅如黄钟大吕,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等。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随着时间在不断生长,并在现代社会获得了“新生”。不论过节方式怎么变化,只要传统文化的根和魂还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会接续传承,联通一代代人的心,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慰藉。
    (摘编自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20世纪,人类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期,农耕时代形成的文化传统开始瓦解。尤其是我国,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节日文化——特别是城市的节日文化受到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下人们已经鲜明地感受到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日趋淡薄,并为此产生忧虑。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生活的愿望出发,为每一个节日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又动人的习俗。这种愿望是理想主义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理想的;愿望是情感化的,所以节日习俗也是情感化的;愿望是美好的,所以节日习俗是美的。人们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为手中甜甜的月饼,来象征人间的团圆;在严寒刚刚消退、万物复苏的早春,赶到野外去打扫墓地,告慰亡灵,表达心中的缅怀,同时戴花插柳,踏青春游,亲切地拥抱大地山川……这些诗意化的节日习俗,使我们一代代人的心灵获得了多么美好的安慰与宁静!
    当然,习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摘编自冯骥才《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窗花,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这些节日载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程序依次展开,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摘编自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下列对材料中“节日习俗”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审美追求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脱离日常生活而存在,习俗使人们可以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
    C.现代文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会使节日习俗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传统文化精神的消亡。
    D.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美好的生活愿望是习俗的出发点,所以在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传统的节日仪式淡出人们的视野就成了必然趋势。
    D.挖掘、整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是为了使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逐渐符合文化传统的要求。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殷尧藩的“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是对节俗背后的平凡生活的热爱。
    B.卢照邻的“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表达了对诗人屈原的怀念。
    C.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中,传统的粽子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情趣和快乐。
    D.苏轼的“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中,沐浴芳兰汤是为了除秽驱病。
    4.请概括现代文明与外来文化对传统节日产生冲击的具体表现。(4分)
    5.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校将举行以“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为主题的敬老爱老活动。在班级动员会上,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百鸟朝凤(节选)
    肖江虹
    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爷传声了!”路上的人一听,一睁眼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往焦三爷的院里迤逦而来。
    土庄人等这个盛况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凤》。接受传声的弟子从此就可以自立门户,纳徒受益了,而且从此就可以有自己的名号。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他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
    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它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
    人实在太多了,师傅的院子都装不下了,于是屋子周围的树上都满满当当地挂满了人参果。我和我的一班师兄弟坐在院子正中间,两边是我们的亲人,我父母还有两个妹妹都来了;我的师弟蓝玉坐在我的旁边,他的家人也来了,比我的父母还来得早些。
    师傅坐在八仙桌后面。他一直在闷着头抽烟,很快,师傅的一张脸就不见了,他的半截身子都藏在一片雾障中,像一个踏云的神人。我竟然生出一些隐约的幻意。
    良久,师傅才站起来,四平八稳的杵灭手里的烟袋,对着人群,平伸出双手往下压了压。喧闹的人群瞬间就安静下来。
    “我快要吹不动了,可咱们这山旮旯不能没有唢呐,干够了,干累了,大家伙儿听一段还能解解乏。所以啊!在咱们这地头唢呐不能断了种。我寻思了好久,该找一个能把唢呐继续吹下去的人了!”师傅咳嗽了两声,停了停,下面又开始有响声了。这个时候我偷偷侧目看了看蓝玉,我发现蓝玉也在偷偷的看我,他的嘴角还淌着一些笑。四目相对,我的脸唰就红了,像是心里某些隐秘的东西被戳穿了似的。蓝玉的脸没有红,他的脑袋抬的更高了,像一只刚刚得胜的大公鸡。我就升起一些不快,想还没见底呢,咋知道水底是不是石头?又想想,我的这班师兄弟里,也只有蓝玉最适合了,他人精灵,天分高,也勤苦。反正最后是他我也不会惊奇的。最后我觉得我那几个师兄也可怜,为什么师傅不全给传了呢?那样就整齐了,人人有份,个个能吹《百鸟朝凤》,焦家班、蓝家班、游家班,还不响亮死啊!
    师傅又开腔了:“我们吹唢呐的,好算歹算也是一门儿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把这个活传下去的责任,所以,我今天找的这个人不是看他的唢呐吹的多好,而是他有没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一个把唢呐吹进了骨头缝的人,就是拼了老命都会把这活保住往下传的。”师傅对旁边的师娘点了点头,师娘过来,递给师傅一个黑绸布袋子。师傅接过来,小心翼翼地从里面抽出来一支唢呐。远远地我就感觉到了这支唢呐该有的年龄了,铜碗虽然亮的耀眼,却薄如蝉翼,杆子是老黄木的。
    “这支唢呐是我的师傅给我的,他已经有五六代人用过了,这只唢呐只能吹奏一个曲子,这个曲子就是《百鸟朝凤》。现在我把它传下去,我也希望我们无双镇的唢呐匠能把它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师傅举着唢呐说。
    院子里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我只听见我的师弟蓝玉的喘息声,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师傅手里的那只唢呐。我相信这一刻的土庄是最肃穆的了,这种肃穆在无声息中更显得黏稠,我最后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了。
    我侧目看了看我的师弟蓝玉,他紧缩着脖子,脑袋花骨朵似的。慢慢地,他的脖子被拉长了,成了一朵盛开的鲜花,花朵儿正期待着雨露的降临,焦虑、渴望在稚嫩的花瓣间涌动着。蓦然,盛开的鲜花枯萎了。几乎就在一眨眼间,正准备迎风怒放的花儿无声地凋谢了,花瓣起来了一层死灰,花杆儿也搓短了半截。这朵刚才还生机蓬勃的花儿,转眼间铺满了绝望的颜色。悲伤一下从我的心底涌起来,我的师弟蓝玉迅速的在我的眼睛里枯萎,他的目光慢慢的转向了我。我能看懂他的眼神,有不信、不甘、绝望,当然,还有怨恨,可我看到的怨恨很少,很稀薄,星星点点的。
    这时候我父亲在旁边喊我:“你呆了,师傅叫你呢!”
    父亲的声音像耍魔术的使用的道具,充满了意外和惊喜。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槐花串似的”跑,有人喊“焦三爷传声了”,路人听后“一张脸就怒放了”,首段这些描写巧妙突出了焦三爷“传声”仪式的吸引力。
    B.小说中写到我和蓝玉对视后,他没有脸红,脑袋抬得更高了,像一只刚刚得胜的大公鸡,表明了蓝玉对我的蔑视。
    C.师弟蓝玉人精灵,天分高,也勤苦,但“我”最终被选为师傅的接班人,小说这样写隐含着作者对“德”“艺”问题的思考。
    D.师傅家的“院子”是小说中表现人物的舞台,在这里,不同心态不同身份的各色人物汇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出传承传统技艺的民俗好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小说语言用词讲究,文中写到我偷偷看蓝玉时,他的嘴角还淌着一些笑,这个“淌”字写出了蓝玉对于自己当选班主的自信
    B.小说结尾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蓝玉由志在必得到难以置信以致绝望的状态刻画的淋漓尽致。
    C.小说写蓝玉家人“比我的父母还来得早些”,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表明我的家人也来得很早,对“我”接掌唢呐班充满信心。
    D.小说采用“我”的视角写“传声”仪式,这样处理可以增强描写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8.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情节,可以很自然的关注师傅的表现,请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师傅的形象。(4分)
    9.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多处对比呈现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道,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世界文学宝库珍奇无数、______,在这中间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却独标一格,堪称一部价值非凡的杰作。包括作者爱克曼本人在内,恐怕谁也不曾料到它会从______的类似著述中脱颖而出;许许多多同样记述歌德谈话和生平的文字都湮灭无闻了,爱克曼长期广泛流传的这部书,成为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深受青睐的世界名著之一。时至今日,这部书不但在德国______,即使在时空相距遥远的中国,任何有教养的人都不会不知道爱克曼的这部大作。教育部把《歌德谈话录》列入了给中学生的推荐书目,就足以证明它多么受重视。仅仅靠着这样一本书,作者爱克曼便得以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汗牛充栋       异彩纷呈       家喻户晓       留名青史
    B.异彩纷呈       汗牛充栋       留名青史       家喻户晓
    C.异彩纷呈       汗牛充栋       家喻户晓       留名青史
    D.汗牛充栋       异彩纷呈       留名青史       家喻户晓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爱克曼这部书长期广泛流传,成为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深受青睐的一部世界名著。
    B.这部爱克曼的书长期广泛流传,成为深受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青睐的世界名著之一。
    C.这部爱克曼的书长期广泛流传,成为一部深受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青睐的世界名著。
    D.爱克曼这部书长期广泛流传,成为深受文艺界、学术界和普通读者青睐的世界名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7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绘画相比,虽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在于二者有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更在于二者体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大体上说,西洋绘画较多(róng)入了科学精神,在绘画理论中(shèn)透着物理学知识的成分;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多蕴含着人文精神。
    传统绘画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shěn)美意识。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国画珍品,你会为周肪的仕女、李公麟的鞍马人物所倾倒,会被范宽山水的雄浑气势、朱耷山水的拙朴奇崛所折服;你会陶醉于赵佶的芙蓉锦鸡之清新灵动,会惊叹于郑板桥的兰竹之遒劲淡雅;齐白石的游虾会使你心目一爽;徐悲鸿的奔马会使你豪气顿生。这些优秀的画作所以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不仅在于其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更在于它们闪(yào)着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积极向上、正直高洁的人文精神。
    19.根据汉语拼音,给画横线的四处填入恰当的字词。(4分)
    ①(róng)_______入②(shèn)_______透 ③(shěn)______美 ④闪(yào)______
    20.请以“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精品,你会为”为开头,仿照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写一句话。(3分)
    展读千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歌精品,你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第一空以两位诗人的代表性意象组织语句,第二空以另外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特征组织语言。)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9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①,营养、运动、睡眠、心理以及疾病、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②。
    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③,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便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
    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一位盲人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邻居见了很好奇地问他:“你自己看不见,用得着提灯笼吗?”盲人满心欢喜地说:“我夜晚提着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一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二是没有灯笼的人可以与我同行一段路程。这样既方便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注意要辩证地看问题。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3)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