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测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9-04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期初测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型,从原先治理、改造自然的对立关系,转变为人与自然共存互生的友好关系。这一变化正应和了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中国生态美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了这两者的内在联系,重新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挖掘出生命生存的理论资源,并大胆吸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来改造实践论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本身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虽然强调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却绝不仅仅限于物质生产,同时包含着更为广阔的人的整体生存活动,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态审美意识的唯物实践观”。实践论美学却将其丰富的内涵削弱了,简化了生产与审美之间的复杂关系,将生产活动直接视为审美活动的原因,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裂、对立,这势必会滋生出人类中心主义意识,而不可能孕育出审美活动。审美只能发生于人与外物相交相洽相生相融的状态之中,而这种关系本身既吻合了后现代的生态整体观,又归属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因此,生态文明与审美活动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它们都要求人类以审美的态度平等、友好地看待自然,都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
    中国生态美学据此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明确阐明自己的立场:人与自然共生共存,走向生态整体论,并倡导生态观、人文观和审美观三者的统一,倡导生态人文主义。生态人文主义得以成立的根据就是人的生态审美本性。人天生具有一种对自然生态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正是新的生态审美观建设的哲学与理论依据。这种生态人文主义是对原有人文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它清洗了传统人文主义所隐含的人类中心主义,以生态整体观取代人类独尊的观念,以崭新的态度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从而通向存在论审美观。在生态人文主义的视野中,人和自然万物都自有其价值,人只是自然整体中与其他存在物平等的存在,他参与到整个自然之中成为自然中的一员,与万物共存互生,相亲相融。这是一种应然的生态关系,是当代人应该具备的素养和态度,也为审美活动提供了基本条件。
    (摘编自曾繁仁、马大康等人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1有的实践论美学学者认为,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而中国生态美学完全脱离人类生存延续,所以是“无人美学”。
    2实际上,生态美学也重视人,只不过它所重视的不再是实践论美学中的那种历史、社会、文化,甚至作为“自然的主人”的人,而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之中、具有生态自我的“生态存在”,即“生态人”。生态美学对于人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其思想原则上,即批判并超越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人文主义。简言之,生态美学着力彰显人的生态维度,其核心要义是用生态观来重塑现代人文观和审美观。
    3实践论美学一直高度重视人,明确提出“人类学本体论的哲学基本命题即是人的命运”,于是“‘人类如何可能’便成为第一课题”。这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的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促进了实践论美学的广泛传播和高度认同。但是,当时所谓的“人”的哲学,其实正是“源自康德以来的人的哲学”,即现代主体性哲学意义上的人。这种意义上的人就是现代西方哲学上的“主体”,与之对应的世界则是有待人类去认识,乃至去征服的“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形成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关系和征服关系。因此,这种意义上的“人”可以概括为:作为主体、处于世界对立面的认识者和征服者。
    4《美学四讲》特意以注释的方式,引用了实践论美学代表著作《批判哲学的批判》中的如下一段论述,足见对这段话的重视:“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实践,自然人化了,人的目的对象化了”。自然为人类所控制改造、征服和利用,成为顺从人的自然,成为人的“非有机的躯体”,人成为掌握控制自然的主人。在这样的论断之中,人竟然成了“自然的主人”;而所谓的“美的本质”的根据,必然就是“自然的人化”,实践论美学由此带上了极其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思想及其美学非常值得反思。生态美学认为,孕育人类的母体是自然生态系统,人类只能是“自然之子”而永远不可能是“自然的主人”——这种观念正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它不但不是“美的根源”,反而是“丑的根源”。
    5正是看到了现代人文主义这种极度膨胀的人学思想,生态美学努力将之改造为尊重生态系统整体价值、重视人的生态存在本性、强调人对各种生态系统之责任的生态人文主义。生态美学致力于从生态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考察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性及其对于地球生态系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着重揭露现代审美观及其主导的审美活动所造成的负面生态影响,即审美暴力。
    6简言之,生态美学努力用当代生态观来改造现代主体性哲学及其包含的人文主义,努力将之改造为生态人文主义,并将之作为生态美学的思想纲领和原则。生态美学对于生态人文主义进行了突出的强调,怎么能说它是“无人美学”呢?
    (摘编自程相占《中国生态美学的创新性建构过程及其生态人文主义思想立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生态美学的研究,得益于从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中发现了内在联系。
    B.中国生态美学倡导生态人文主义,让当代人产生对自然生态的亲和热爱并由此获得美好生存的愿望。
    C.中国生态美学重视的人,已脱离历史、文化等范畴,是对生态系统负有责任、具有生态自我的存在。
    D.中国生态美学将人视作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可有效避免人类审美活动造成的生态危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国生态美学的建构过程启示我们,在挖掘唯物实践观蕴含的丰富意蕴时要避免简单化处理。
    B.从存在论美学的审美观来看,一个人如果不能与外物相生相融相洽,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审美。
    C.实践论美学在特定环境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对于思想的传播具有决定性作用。
    D.“域中有四大,人为其一”一句话体现出的思想,与文中中国生态美学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3 分)
    A.神圣和敬畏并非重返迷信,而是人类对自身理性认识有限性自觉,对自身审美有限性的自觉。
    B.正是审美赋予人类以深切的同情心,使人重新发现自然的价值,以平等友好的态度看待自然及万物。
    C.进入工业时代,文学在审美表现中不再完全是对田园牧歌的美好想象,而开始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疏离对立。
    D.如果意识不到审美的急迫性和重要性,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实现生态文明,应该首先从欣赏美开始。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反驳生态美学是“无人美学”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4 分)
    5、请综合两则材料,谈一谈你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马格比的小堂信
    [英]狄更斯
    我是马格比的小堂馆,这就是我的身份。
    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多么可怜!但我想你明白,你应当明白。瞧这儿,我是马格比车站饮食店的伙计,我们最大的骄傲便是从没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
    这是个快活的场所!真的,我们是马格比的模范餐室。我本人原来对顾客也客客气气。但我们的老板娘一下子把我改造好了。
    这真是个逍遥自在的地方!我认为,我们饮食业者在整个铁路线上,是唯一真正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只有在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当然,我这是指我们大不列颠),饮食业才合乎养生之道,对顾客的口腹之欲发挥了如此显著的节制作用。有一个彬彬有礼的外国人,摘下帽子,要求我们的老板娘和女士们给他“一小杯白兰地”,她们只是透过他望着他背后的铁路,毫无反应,他只得亲自动手,大概这是他本国的习惯,这可不得了,我们的老板娘顿时怒火直冒,来不及搽发蜡,便竖起眼睛,劈手夺下了盛酒器,喊道:“放下!不准自己动手!”外国人吓得脸色发白,耸起肩膀惊呼道:“我的上帝!这是怎么回事?”
    我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些外国佬,我们的老板娘才想上法国实地考察,看看那些吃青蛙的家伙[注]怎么经营饮食业,好做个比较,明确认识到勇敢之岛和自由之土的饮食业如何出类拔萃。我们几个女招待,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一致表示反对,因为正如她们每人说的,尽人皆知,除了英国,没有一个国家精通做生意的门槛。既然如此,何必自找麻烦,要证明业已证明的真理?然而老板娘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买了一张船票,动身走了。
    斯尼夫是嗤夫太太的丈夫,是我们店里一名无足轻重的正式职工。有时我们忙得不可开交,便让他拿着开塞钻站在柜台后面;但是只要应付得了,从不请他帮忙,因为他对顾客低声下气,实在叫人受不了。几个女招待对他很不客气,看到他低声下气讨好顾客,把食物递给他们,便把东西从他手上拍掉;看到他卑躬屈节打算回答顾客的问题,便把他的话打断,不让他往下说。这样,她们弄得他老是眼泪汪汪的,仿佛他没有把芥末撒进三明治,却撒进了自己的眼睛。
    我们的老板娘出国考察期间,店务便由嗤夫太太负责。她常把顾客弄得哭笑不得,真是妙不可言!
    老板娘回来了,据说,带回了不少骇人听闻的信息,她宣布:在一星期中生意最清淡的时刻,在梳洗室报告她出国考察的见闻。
    梳洗室布置得庄严肃穆。两个学员用花在墙上布置了三组花纹。一组的文字是:“英国永远不向外国学习!”另一组是:“不让顾客得逞!”还有一组是:“这是我们饮食业的大宪章。”整个设计华丽美观,可以与舒坦的心情互相媲美。
    老板娘登上了庄严的讲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喷夫小姐和吹夫小姐坐在她的脚边。她们后面,一般人不易看到的地方,是一位小堂馆,那便是在下。
    老板娘板着脸,向周围扫视了一眼,问道:“斯尼夫在哪里?”
    嗤夫太太当即答道:“我想最好还是别让他参加。他是一头蠢驴。”
    老板娘赞同道:“他的确是一头蠢驴。但正因为这样,不是更加应该对他加强教育吗?”
    嗤夫太太说道:“可惜什么教育对他也不起作用。”
    但老板娘自有主张:“以西结,叫他进来。”
    我把他叫了进来。这家伙垂头丧气的,一进屋便遭到了众人的呵斥,因为他仍随身带着开塞钻。他辩解说这是“习惯力量”。
    “力量!”嗤夫太太道,“我的上帝,请你别再谈什么力量。听着!站在这儿别动,把背靠在墙上。”
    老板娘开始道:“我本来不打算讲那些令人作呕的见闻,但我还是决定谈一下,因为我相信,这能使你们更加坚定不移地行使你们在一个宪政国家中的权力,更加忠于我们的格言。”
    那些学员,作为格言的制造者,当即响应道:“对,对,说得对!”斯尼夫刚为参加这大合唱表现了一点意向,所有的眉毛已向他皱了起来,吓得他只好半途而废。
    老板娘接着道:“法国人的卑贱无耻,从他们饮食业中奉承顾客的风气看来,已相等于拿破仑臭名远扬的任何卑鄙行径了。”
    “信不信由你们,但我得告诉你们,当我踏上,”说到这里,她狠狠瞪了斯尼夫一眼,“那个大逆不道的国土后,我立即给领进了一家饮食店,那里——我毫不夸张——出售的食物是真正可以吃的食物!”
    大家喊道:“可耻!”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
    老板娘继续补充道:“我要求你们以最大的愤怒注意我的话:他们对顾客服务周到,不,简直可以说彬彬有礼!”
    我和女招待们无一例外,一致发出了愤怒的狂叫。
    骚动的会场突然安静了。原来,讨好顾客的天性使斯尼夫再也忍耐不住,在头顶上挥舞着开塞钻,奔出了屋子。
    你如果到马格比车站附近饮食店来,你假装不认识我,我会把右手的大拇指伸到肩上,向你指出哪位是我们的老板娘,哪位是喷夫小姐,哪位是吹夫小姐,哪位是嗤夫太太。但是你再也见不到斯尼夫了,因为那天夜里他就失踪了。他是遇难了,还是给撕成碎块抛弃了,这我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他的开塞钻作为他一味奉承顾客的罪证,依然留在店里。
    (有删改)
    [注]“食蛙者”是法国人的外号。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开篇两段交代了“我”的身份,以嘲讽的口气与读者对话,指出马格比车站饮食店最大的骄傲是从不让一个人吃饱过肚子,确立了全文讽刺的行文风格。
    B.小说中将几个女招待取名为喷夫小姐、吹夫小姐和嗤夫太太,这样的命名颇具嘲讽意味,直白形象地写出了她们对待客人的服务态度。
    C.小说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心理,如“只有斯尼夫没有作声,却用安抚的手在揉他的肚子”这一细节反映了在老板娘的淫威下斯尼夫的顺从心理。
    D.小说通过种种夸张描写表现事物的本来面目,衬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在这样的对比下,人们更易反思自我、他人和社会,达到教化的作用。
    7、下列关于文本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称呼法国人为“吃青蛙的家伙”,认为法国人“卑贱无耻”,反映出英国人的傲慢、自大的心态,恰恰暴露其自身的顽固与愚昧。
    B.“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通过“我”与店中其他服务人员的对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C.小说以车站上的一个小小饮食店为故事背景,将锋芒指向了整个英国社会和制度,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D.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给人以非常荒诞的感觉,但实则是作者对荒诞现实的批判,讽刺了英国人自诩为文明人的丑态。
    8、小说最后画横线处,为什么“我说不清楚”?“开塞钻”为什么最后依然留在店里?(4 分)
    9、狄更斯在人物塑造方面独具匠心,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文中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4 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存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佳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节选自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B.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C.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D.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江东,中国历史的地理概念,古代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B.兵部主事,我国明清时为兵部司官中职位最低的官员,掌管章奏文移及缮写诸事,协助郎中处理该司各项事务。
    C.坊,城市中街市里巷的通称。古代把一个城邑划分为若干区,通称为坊。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的“坊”相同。
    D.棺椁,我国古代丧葬文化直接相关的物品。棺,指的是装殁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杜环因为侍奉到江南一带做官的父亲,就在金陵安了家。他为人严正规矩,讲究信用,乐于解决周围人的困难。
    B.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常允恭故人之子杜环。
    C.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热情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侍奉张氏。
    D.作者被杜环扶危济困、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操感动,撰文记载杜环的事迹,并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4 分)
    (2)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4 分)
    14、本文写人叙事多处运用衬托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完成 15~16 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①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
    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
    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首联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
    B.乐与野农共食却嫌尉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
    C.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
    D.诗中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16、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         。”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 “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①____________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思、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②____________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③____________,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3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______①_____: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______②______。“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惋,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_______③______。“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
    21、“红学”爱好者李明同学买了一套《红楼梦》的对联,结果不小心将其中一些的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不同的题写处所”和对联的有关常识,帮他进行整理。
    ①春恨秋悲皆自惹            ②杜若香飘明月洲            ③吟成豆蔻才犹艳     
    ④琼浆满泛玻璃盏            ⑤幽窗棋罢指犹凉            ⑥嫩寒锁梦因春冷            
    (1)第5回,秦氏房内《海棠春睡》联:_________________,芳气袭人是酒香。
    (2)第5回,薄命司的门联:___________________,花容月貌为谁妍。
    (3)第17回,贾宝玉拟蘅芜院的景联:__________________,睡足荼蘼梦亦香。
    上面三副对联空缺部分的序号分别为:(3 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22、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破防”一词本为游戏术语,指的是在游戏对决中“用特殊技能破除对方的防御”。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破圈使用,“破防”变为年轻人表达激动心情的流行语——小到疲惫时刷到的父母温情叮咛,大到建党百年时各地燃放起的庆祝烟花,都能引发年轻人发出一句“破防了”的感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强烈的共情能力。挥别早年“压力山大”“伤不起”“悲催”这样带有更多负面情绪的时代流行语,成长于互联网语境下的青年,大量出现正能量的时代流行语。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