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级高二学年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B【解析】A.“《国际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影响巨大,决定了……”错误。《国际歌》与青年国家意识的觉醒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国际歌》让青年获得了自我主体性的指向”错误。原文是“青年通过信仰让自己获得自我主体性的指向”,不是《国际歌》。D.“信仰的核心是人生命中的一种对于崇高的知觉,也是我们生存的全部价值所在”错误。“我们生存的全部价值所在”是“信仰”本身,而不是“信仰的核心”。故选B。
2.D【解析】D.“第四段引用报告论证了现代国家形成的重要特征是青年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错误。引用十九大报告是为了说明青年信仰的世界性。故选D。
3.B【解析】B.“青年首先要在思想上求得自我解放,才能通过自己的信仰来立下明确的人生志向”错误。“首先……才能”错误。从原文“‘让思想冲破牢笼’要求青年们从思想上解放自我,极大地促进了青年对自我主体性的认同。我们在研究信仰问题时可以发现,青年通过信仰使得自己有了一种明确的指向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立志’”。从“青年的一种通过对终极理想的追求,以求获得自我主体性的指向。这种追求和指向就是一种信仰的象征”来看,青年是通过对信仰的追求明确人生指向,“首先要在思想上求得自我解放”于文无据。故选B。
4.B【解析】B.“阅读《史记》先从‘本纪’开始,再到其他体例”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对司马迁来说,本纪只是《史记》的一部分。他把本纪放到《史记》的最前面,不是因为本纪最重要,而是为了方便”可知,杨照的观点没有认为要先从“本纪”开始,他认为本纪并不是最重要的;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同时,在纪传中,又以本纪为纲领,而以世家与列传演绎本纪的内容,使本纪、世家与列传,构成无形的连锁”可知,翦伯赞认为《史记》以本纪为纲领。所以二者观点不同。故选B。
5.D【解析】D.“强调客观叙述”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五段“司马迁不是为了歌颂帝王将相,恰好相反,他抒发的是官吏的抗议。《史记》的构架和背后的史观、心灵和精神”可知,对于帝王将相,不是客观叙述,而是有自己的背后的史观、心灵和精神。故选D。
6.(1)秦扣留楚王,楚故立顷襄王。(2)秦齐关系由交转攻的时间点是孟尝君主持齐国大局。(3)秦国越来越强大,六国不得不经常联合抗击秦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1)秦与楚的关系:依据表格,秦在“八年,楚王来,因留之”后的第二年,即“九年”,楚国发生了“楚顷襄王元年,秦取我十六城”,也就是可以推知:楚王被扣留后的第二年,顷襄王继位了。(2)秦与齐的关系:依据表格,秦八年时,齐国“(孟尝君)入相秦”;秦九年时,齐国“二十六年与魏、韩共击秦。孟尝君归相齐”,由此可知,秦齐交战的时间点是孟尝君离开秦国,帮助齐国,主持齐国大局。(3)依据表格,到秦国第九年时,魏国“与齐、韩共击秦于函谷”;韩国“与齐、魏共击秦”;楚国“楚顷襄王元年秦取我十六城”;齐国“与魏、韩共击秦”。可见,秦国越来越强大,六国不得不经常联合抗击秦国,都有作战记载。
7.A【解析】A.“再到落葵被除后的伤感”错,“我”与落葵相别,更多是一种淡然随兴
8.①以落葵为线索,脉络清晰。②先议后叙,突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别具一格。③写落葵时,欲扬先抑,行文曲折有致。(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9.D【解析】D预,在文中是参与的意思。
10.A【解析】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11.C【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解析:“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解析:“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
翻译: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当时蔡條是尚书,孙傅给他陈述天下的事情,劝告他要立即有所变更。不这样的话一定会失败。蔡條没有采用他的话。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经过的地方,征调民夫整治舟船,骚动混乱,大量耗费。孙傅说,索求民力以至于妨害了农业生产,这样对于中原地区没有一点好处。在想认为他说的和苏轼的话相同,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尔与苏轼的相合,本意也没有别的,只是就职论事责备的有点过头而已。许翰也被罢职离开。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问他原因,他说:“祖宗的法令能让百姓受惠,熙丰年间的法使国家受惠,崇观年间的法令使奸人得到好处。”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枢密院同知,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日夜亲自抵挡箭石。金兵分四面鼓噪着前进,宋兵败退,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忙紧闭。这一天,金人于是登上了都城。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二十天了皇帝也没有返回。孙傅多次写信请求进过送还皇帝。等到废钦宗立金人的文书到达,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帝皇后、诸位王爷,嫔妃。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到了像宦官的两个人杀了他们,并杀了几十个死囚,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对金人说:“宦官想要私下里让太子出城,城门口的人互相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趁着大帅的军队讨伐平定的机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还是不停止,我就只有用死来继续。”过了五天,没有肯承担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守门的人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你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三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这一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
13.B(以“穷”的今义解释“穷”的古义)
14.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层意思,即解释句意】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深层意思】
15(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16.B17.C18.B
19.D【解析】本段强调的是杜鹃鸟夜啼,所以“杜鹃枝上月三更”更合适。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不用于花本身。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和下文各色杜鹃花相应,选用“姹紫嫣红”。附会,指把不相联系的事物说成有联系。附和,指对别人的言行因赞同而表示应和、追随,也指随和别人的言行。大多用于贬义。结合“花虽谢而鸟未亡”“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等分析可知,选用“附会”。自惭形秽: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结合“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分析可知,选用“自惭形秽”。故选D。
20.C【解析】结合“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它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统统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等分析,本段主要是批评杜鹃鸟不负责任的。A项,强调杜鹃鸟的可怜;B项,主要讲杜鹃鸟认知的与众不同;D项,主要讲杜鹃鸟懂得借力等。综合分析,C项更合适。故选C。
21对于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程度知底;要想取得成功
22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
23立意:1.好的教育要充分发挥能动性。2.硬性灌输难收效,泯灭天性不可取。3.选对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