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我国文艺创作生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时期”是错误的。由原文“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丰收期”可知,此处混淆已然和未然。C.“为文艺作品创作、质量提升等打下了坚实基础”是错误的。由原文“文艺创作生产佳作不断、量质齐升,展现出旺盛的创作活力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可知,此处因果倒置。D.“只要……就”是错误的。由原文“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是错误的。原文是“只有……才”,属于关系错误。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对比论证”是错误的。文章无对比论证。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强加因果,由原文“今天,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质量、风格、品位的要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高质量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可知,“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的强烈需求”和“我国文艺文化事业必将迎来辉煌”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C。
4.D
5.C
6.首先,提出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将带来重大变革;接着从“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电气化”“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增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最后阐述其重要变革意义。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D.“已经深入人心”错,材料二第三段“这样的环保理念未来将更加深入人心”。选项时态上未然变已然。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C.依据“此外,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等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和新技术特点,也将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产业发展机遇,影响着广大公众的生活”分析,“设置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是新的投资热点,不能依靠这种做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因此不是实现碳中和的手段。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及筛选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第一段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必将带来一场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提出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将带来重大变革;第二段介绍我国将拥有一个以非化石能源电力为主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碳中和目标将促使我国工业走向电气化”“交通运输也是如此”;第三段介绍“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将彻底融入生活”“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除了减排,还有增汇”,这是从“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电气化”“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增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最后一段说“碳达峰和碳中和”“未来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意义甚至不亚于蒸汽机、电力、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阐述其重要变革意义。“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生活的改变;故答案为:首先,提出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发展将带来重大变革;接着从“工业电气化”“交通运输电气化”“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增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最后阐述其重要变革意义。
7.D
8.①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
②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
③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
④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9.①饱含程疯子对狗子过去打自己的谴责;②表示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③蕴含程疯子对狗子改过自新的劝勉;④表现程疯子性格的转变与做人的理念;⑤彰显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D.“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说法有误。根据原文“我已经受管制”“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可知狗子是在赵大爷的管制下前来赔礼道歉的,并非改造自己的自觉性。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情节的能力。依据原文“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和“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可知,通二春、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大家支持程疯子但他自己却没信心去,二者构成矛盾冲突;依据原文“疯子,你也来”“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和“(摇头)我不去”“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可知,通过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但是程疯子不敢去,二者构成矛盾冲突;依据原文“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还一报,顶合适”和“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可知,通过四嫂与程疯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但他不打,二者构成矛盾冲突;依据原文“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和“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通过程疯子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联系上文,过去狗子打过程疯子,在赵大爷管制下来赔不是,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程疯子叫狗子伸出手,说“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言外之意,大家都是人,本应地位平等,但过去恶霸横行,狗子仗势歁人,老实人受尽了欺负,表达了程疯子对其恶行的谴责,现在政府人民政府打黑除恶,恶霸倒台,狗子在管制下重新做人;联系下文“这我就放心了”,表达了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并表达对他改过自新的劝勉;联系上文“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程疯子在过去受屈含冤,新中国成立后民教馆请他去教人唱一段,他抬头做人,有了做人的尊严,他对狗子道歉的接受,表现了他的善良宽容,也表明他性格的转变;联系上文“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狗子的手过去是用来打人的,现在用来作活儿,突出了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
10.C
11.D
12.B
13.(1)现在你自己想想,你与陈友谅、张士诚相比,哪个更勇猛强悍?云南与中原地区相比,哪个土地更广阔、武器更精良?
(2)我愿意奉行陛下的声威和恩德,用祸福的道理让他们明白,他们一定会归附的。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只有元君拼死逃到北方,扩廓帖木儿这些人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未曾有用武之地。那时,先投降的人得到奖赏,后投降的人被诛杀。“惟元君北走以死”,“元君”主语,“北走”谓语,“以死”是“北走”的后置状语,本句为主谓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D;“扩廓帖木儿之属”与“或降或窜”是主谓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皆指长安”表述错误。文中“京师”指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南京。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面对脱脱的威逼利诱”表述错误。根据“脱脱闻之,诮梁王曰……出袆与脱脱相见”可知,脱脱并没有对梁王“利诱”。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乃今”,现在;“孰与”,与……相比,谁更……;“甲兵”,武器;“中国”,中原。(2)得分点:“威德”,声威和恩德;“晓以祸福”,状语后置句,同时要补充宾语“他们”;“晓”,使……明白。参考译文:
洪武五年正月癸丑,朝廷派遣翰林院待制王袆带着诏书到云南。王袆刚到云南后拜见元梁王君臣,命令他奉上地图给朝廷方面掌管。
梁王不听从,并把他安置在偏室内居住。几天后,王袆又说:“我奉命远道而来,不是为自己打算。朝廷只是因为云南聚集了百万苍生,不忍苍生荼毒于锋刃。你们竟然没有听说元代纲纪废弛,陈友谅占据荆湖,张士诚占据吴会,陈友定占据闽关,明玉珍占据巴蜀,我朝军队征讨,不到四五年,有的被降服,有的被诛杀。只有元君拼死逃到北方,扩廓帖木儿这些人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未曾有用武之地。那时,先投降的人得到奖赏,后投降的人被诛杀。如今你自己想想,你与陈友谅、张士诚相比,哪个更勇猛强悍?云南与中原地区相比,哪个土地更广阔、武器更精良?天要灭你,谁能使之兴盛!如果不这样,皇上将派遣我朝将领率领百万装备精良的士兵,和你在昆明会战,你将像釜中的游鱼,不灭亡还等待什么?”梁王及臣子互相看着,感到害怕,有投降之意。随即将王袆挪至正馆居住,好好款待他。
时逢元太子在沙漠一带自立为王,元朝派遣脱脱从西蕃到云南征粮,并谋划联合军队来抵抗我朝。脱脱窥视到梁王有二心,想要胁迫杀掉王袆。梁王犹豫不决,把王袆藏于民间。脱脱听说,责备梁王说:“国家灭亡无法挽救,你反而依附他人!”想策马而去。梁王无法,交出王袆与脱脱相见。脱脱想要王袆屈服于他,王袆怒叱道:“上天要完结你元朝的命,我朝是来取代你元朝的。你就像小小的火把,将要燃尽,还想与日月争辉吗?我是受命朝廷的使臣,岂能屈服于你!”王袆回头对梁王说道:“你早上杀了我,朝廷大军傍晚就会到来。”王袆最终被杀害,埋葬在地藏寺的北边。
洪武八年秋九月,朝廷命湖广行省参政吴云出使云南。皇上诏令吴云说:“现在天下统一,四方朝服,唯独云南偏安一隅不奉行新历法。我准备出兵攻打,又担心军队劳苦,耗费钱财,伤及百姓,您能成为我的陆贾吗?”吴云回答说:“云南依仗着地势的险远,所以阻断了我们的声威和教化。我愿意奉行陛下的声威和恩德,用祸福的道理让他们明白,他们一定会归附的。如果他们冥顽不从,再发兵攻打也不迟。”于是派吴云出发。当时元梁王派大臣铁知院等二十余人出使漠北,被徐达捕获,押回南京。皇上释放了他们,命令他们与吴云一同前往云南。到达云南沙糖口,铁知院等谋划说:“我们这群人奉命出使未完成任务,被抓住送回来,罪行一定不被豁免。”于是一起逼迫吴云换上朝服,假装为元使,更改皇帝诏书,来欺骗梁王。吴云不从,铁知院等知道不可改变他,于是杀了吴云。
14.D
15.①理想是与友人相逢,同登楼台,共享美食,一起建功立业;现实是两人阴阳两隔,自己孤身一人。②理想是报国建功,收复失地;现实是年华已逝,功名未立。③理想是有人能慧眼识己;现实是报国无门。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作者在现实中醉酒后酣然入梦”错误,从前面内容来看,作者是在梦境中和友人喝酒,不是在现实中。故选D。
15.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词中作者理想和现实有怎样的矛盾。回答时,要先答出词人的“理想”是什么,然后答出“现实”又是怎样的,要突出二者之间的矛盾。上片虚写梦境中的理想生活,梦见和方孚若一同大展宏图。下片实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写与友人相逢,同登楼台,共享美食,一起建功立业。这是词人的理想。而现实是“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挚友已乘鹤西归,他们阴阳两隔,只留作者孤身一人。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是难以实现,“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建功立业。这是词人的理想,而现实是“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作者年华已逝,但功名未立。“使李将军”一句则是作者希望能像李将军一样被慧眼识得,但现实是报国无门。
16.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徒慕君之高义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际”“华”“慕”。
17.B
18.C
19.B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穷尽一生:就是用自己的一辈子去做某件事情,表现出对某人或者某事的执着和忠诚。此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强调的是执着、忠诚,应用“穷尽一生”。第二空,舍己为人:指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无私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没有私心。此处对应“‘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中国精神”,强调的是奉献精神,应用“无私奉献”。第三空,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见贤思齐:指见到有才德的人就想着与他齐平。这里是说“让我们以榜样精神砥砺前行”,强调向榜样学习,应用“见贤思齐”。第四空,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强调开辟。薪火相传:比喻学问、技艺、精神等代代相传,强调传承。此处是说“让‘中国精神’”传承下去,应用“薪火相传”。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根据前文“要把对党忠诚、舍身为国付诸行动”“要把我将无我、无私奉献写进奋斗”的逻辑,应该先是忠诚,然后是担当和奉献。这就排除ABD。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用向死而生之力,显示拼搏奉献之勇”搭配不当,应该是“以向死而生之勇,用尽拼搏奉献之力”;二、“除了前进的动力,更是内心的感动”语序不当,从前后逻辑的递进看,应该先是“内心的感动”,再是“前进的动力”。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
20.①戏曲艺人既是戏曲表演的主体
②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
③但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却较少受到关注
21.原因:
①口述材料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
②口述材料正随着老一辈戏曲传承人的离去而随之减少。
价值:
①留住戏曲传承人的个人记忆。
②形成研究戏曲传承的原始材料,丰富戏曲史料库。
③拓展戏曲研究空间,解决学术争端。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结合前文“由于传统戏曲艺人文化程度不高”可知说的是传统戏曲艺人,由后文“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可知这里应该是说戏曲艺人是戏曲表演的主体,结构上由“也是戏曲传承的主体”可知这里可以用“既是……”,综合起来可以填:戏曲艺人既是戏曲表演的主体。第②空,结合后文“那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失,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可知这里应该是指戏曲老艺人的离去造成的损失,所以可以填: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第③空,结合“我国的戏曲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以及后文“也没有得到系统采集”可知,此处填写的内容应与前句构成转折;根据后文“把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转换成文字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可知,表述的主体应是“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综合起来可以填:但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却较少受到关注。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原因:根据“他们的记忆里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包括师徒传承、唱腔流派、独门演技、剧本台词、演出心得、日常交流等”可知,口述材料保存着最本真的戏曲信息。根据“现在,愿意学习戏曲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随着一位又一位戏曲老艺人的离去,那些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口头资料会随之消失,戏曲传承也就失去了载体”可知,口述材料正随着老一辈戏曲传承人的离去而随之减少。价值:
根据“把戏曲传承人的口述材料转换成文字材料,将传承人心中的珍贵记忆以影像和文字的形式留存下来,留住的不仅是传承人的个人记忆,更会形成戏曲研究传承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从而大大丰富我国的戏曲史料库”可知,留住戏曲传承人的个人记忆,形成研究戏曲传承的原始材料,丰富戏曲史料库。根据“另外,针对学术上模糊或有争议的问题,对传承人进行有目的的访谈,对获取的口述资料进行考证和研究,会大大拓展戏曲的研究空间”可知,拓展戏曲研究空间,解决学术争端。
22.例文:
绽放生命真我的风采
做人,绽放出生命真我的风采,方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何为真我的风采?
浑浑噩噩,不知生死,就像池塘里的鱼,就像阿Q,以及鲁迅笔下其他麻木愚昧庸俗的民众,自然谈不上风采,更不值一提。
而如养在鱼缸里鱼,貌似华贵,衣食不虞,却要为别人的眼光高兴或失落,自然也不是真我的风采。它们没有自己的灵魂,把别人的眼光当成自己的囚笼,上至嫔妃媵嫱,下至倡伶戏子,再到今天所谓的明星,莫不如是。
女为悦己者容,所以倾国倾城如李夫人临死以纱覆面,不愿见汉武帝,因为她知道以色侍人者,色衰爱弛,爱弛而恩绝,悲哀!倡伶戏子为看客而容,所以粉墨登场,一笑一颦,尽态极妍,卖笑于人,献媚于众,悲哀!至于今天所谓的明星,已经失去了对艺术真正的敬畏,失去了对艺术应该承载的责任的担当,又怎一个“媚”字了得?与古之倡优戏子相较,他们媚俗媚众之工,有过之无不及自不必说;而一旦失去观众,便制造噱头,大事炒作,手段之繁之新无所不用其极,看看娱乐圈之狗仔八卦,绯闻乱象,无不是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让观众投来关注的目光。因为在他们的信条里面,有关注就有人气,有人气就有自己的生气。这样的人生遑论风采?
那么何为真我的风采?
自然当像那海里的鱼,在自由广阔的天地中,为生命的理想与尊严演绎无止境的拼搏,生死无憾;像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孟轲周游失败而著《孟子》;像曼德拉“风雨中抱紧自由”,为了心目中人人平等的彩虹国度,“一生奉献于肤色斗争中”;像胡适“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了心目中民主自由的国度,他敢于直言“总统,你错了”;像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晚年从容搬出素书楼,他说“秉素志而已”。
是的,何为真我的风采?
有独立的精神,不庸俗,不媚俗,不把自己囚禁在别人的眼光里;有高贵理想,远大的追求,自强不息,永不言弃,又不忧不惧,从容坦荡,成败荣辱无撼其志,生死不动其心;拼搏奋斗,不为博众人一笑,不为营一己之私,巍巍然立于天地之间,司马迁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绽放出生命真我的风采,做倜傥非常之人,让我们努力为之,唯此,方不负此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鱼”来喻指“生活”,共列出三类鱼,每一类鱼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最终的结果,如第一类鱼,“鱼缸中的鱼”,它们生活优越,但生活在狭小的空间,最终忧郁而死。这一类鱼只有空虚的“美丽”,其实一无所有,过着没有价值的生活。第二类鱼,“池塘中的鱼”,它们生活的空间变大了,也拥有了自由,“初阳中钻出水草觅食,傍晚又钻进水草酣睡”,但却只能在等待中死去。第三类鱼,“海中的鱼”,所有的海鱼组成一个大集体,无止境地漫游,没有任何约束,与大自然作着无止境的搏斗。第三类鱼既有拥有也有失去,也许它们没有安逸的生活,但是它们拥有自由,拥有为生存而进行搏斗的意志;它们有的也许会失去生命,但那种死亡是值得的,因为它们真正体验过生活。考生可以选取其中一类鱼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几类鱼进行立意。立意的时候要注意三类鱼之间对比的契合点。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引出观点,如“搏击风浪,绽放生命真我的风采”,然后联系相关事例论证,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孟轲周游失败而著《孟子》”,接着联系现实,指出身为青年应投身国家建设,绽放生命光彩。
立意:
1. 搏击风浪,绽放生命真我的风采。
2. 生命在搏击中绽放异彩。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