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河北省保定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7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8-0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1.B
    2.B
    3.A
    4.①内容: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
    ②影响: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5.①材料一侧重于思想路线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重视唯理性,而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应用性。
    ②材料二侧重于研究动机与学科性质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是追求理性的几何学(科学),而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研究天人合一的礼学。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反对观察天象”错误。原文为“不鼓励观察天象”,不等于“反对观察”。C.“用权威的历法解释奇异天象”错误。解释天象的应是“星占”。D.“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家基于相同的观念”错误。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而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的,两者明显不同。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古希腊人因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进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错误。因果倒置,希腊人因为尊崇理性的观念,才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展示了古代中国统治者颁布历法以彰显统治权力的现象”错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到了七月,大火星西移,天气将渐渐转凉,到了九月,妇女们就可以开始缝制寒衣了。这体现古代中国的历法服务于日常生活。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内容:结合“杜钦回答皇帝:‘人事失于下,史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则咎异消。’杜钦的这段话表明了古代中国星占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认为,天与人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种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排施也会反映于天”分析可知,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影响:结合“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分析可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结合“在中国,天文学是随着农业生产和星占两种需要而诞生的,诞生以后又受中国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古希腊天文学走了一条很不相同的道路”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于思想路线的比较;结合“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相反地,它企图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先哲们要求天文学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经》)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不必追问。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分析可知,指出古希腊天文学重视唯理性,而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应用性。结合“古希腊天文学本质上是一门几何学。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天球包地球的结构,所有的天体都镶嵌在天球上随天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这些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根本目标。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把节气定到几分几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分析可知,材料二侧重于研究动机与学科性质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是追求理性的几何学(科学),而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研究天人合一的礼学。
    6.C
    7.D
    8.①城隍爷作为普遍之神,他最大的特点是保佑百姓平安;而范仲淹率兵巩固边防,使百姓生活安定。②城隍爷是劝人行善、导人审美的典范;而范仲淹身上的“赤子忠心、先忧后乐、依德治民”道德光辉影响了无数后人。
    9.①美在情感丰富。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范仲淹身上具有的“先忧后乐”精神的歌颂,又有对当代人治理沙漠的赞美。②美在情感真挚。无论是对古人的赞美,还是对当今考古留下的遗憾,作者都是由衷而发,淳朴自然。③美在情感深刻。文章由一次考古,既展开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追溯,又展现了对当今环境、考古等问题的思考。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表明‘我’从未见过出土城隍庙”错误,文本没有体现。文中只能看出“我”心情之急切,但不能就此推出“从未见过”这一结论。B.“彻底平息边患”理解有误,推断不出来,“廊下的武士则高鼻深目,昂然挺身,一看就是个胡人”只能说明当时边地平静。D.“批判工人的愚昧无知”无中生有,过度解读,作者因为工人“挖掉了古树”而感到遗憾。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D.“文章引用《渔家傲》是为了表现戍边的艰苦”错误,引用《渔家傲》是为了表明范仲淹在实践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第五段“城隍无分南北,是一个普遍之神。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按辖区工作,保佑百姓平安”可知,城隍爷的最大特点是“保佑百姓平安”;由第六段“他带着自己16岁的长子,亲自上阵,一夜之间筑起了一座土城,又大刀阔斧地改革兵役制度,重用本土将领,连打了几个胜仗,终于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可知,范仲淹巩固边防,让人民安居。这是第一个理由。由第七段“城隍不只是劝人行善,还导人审美,亦是一尊美神”可知,城隍爷“劝人行善,导人审美”;由第六段“范保家卫国真是赤子忠心”“他彻底实践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可知,范仲淹的身上拥有赤子忠心、先忧后乐等道德光辉,这种光辉影响后人。这是第二个理由。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是针对“抒情”设题,考生首先要明确文章写作的对象,如文中写城隍庙,写范仲淹,写当代人治理沙漠。然后结合这些对象,分析作者对其的情感。文中所写的“城隍庙”“城隍爷”让作者热爱,如作者“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但作者热爱的不是“城隍庙”这一建筑或者“城隍爷”这一形象,而是他们身上的传统文化,所以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中所写范仲淹巩固边防,让边地百姓生活安定,体现了“先忧后乐”的精神,对此,作者是歌颂赞美的;文中写到当代人治理沙漠,让曾经的沙海变成“绿满天涯,蓝天如镜”,对此作者是赞美的。所以抒情美的第一个表现是情感丰富。作者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都是真挚的,如他赞美古人“而在古代中国,遍布于城乡的城隍,就是这种道德普及的最后一公里。你看那些泥塑人物多么生动,600年仍衣带如水,神清目明……亦是一尊美神”,如他看到工人挖掉古树,直接以“我有了一个小小的遗憾”“我扼腕顿足”表达遗憾之情。所以抒情美的第二个表现是情感真挚。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从一次考古起笔,“我到陕北采风,听说靖边县正在出土一座城隍庙,便立马赶到现场”,由挖出的城隍庙写到城隍爷,写到范仲淹,引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溯,之后联系当下的环境“40年前我在这一带工作时,一夜醒来,风刮沙壅都推不开门。可是现在呢?高处一望,绿满天涯,蓝天如镜。新华社2020年发文,宣布横跨长城内外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消失,因为,这里的治沙人,一代一代数不清有多少”,最后又写到当下考古的问题,体现出情感的深度,这是抒情美的第三个表现。
    10.D
    11.A
    12.C
    13.(1)忠王友皇甫惟明借奏事的机会不慌不忙地向唐玄宗讲述和亲的有利之处。唐玄宗说:“赞普曾经在给我的书信中词语违逆做慢,这怎么可以放弃对他的打击呢!”
    (2)吐蕃愚昧顽固而放肆,长期反叛,新近才降服,应该借这次他们求书的机会,把《毛诗》《尚书》送给他们,或许会使他们逐渐受到大唐教化的陶冶,使教化流布,无远不至。
    14.(1)武力征伐。等到王君奂进朝,果然请求唐玄宗让他率领军队深入吐蕃国境内讨伐。(2)议和、和亲。看望和亲的金城公主,借机会与赞普当面互相约定结交。(3)教化。把《毛诗》《尚书》送给他们,让他们逐渐受到大唐教化的陶冶,使教化流布,无远不至。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唐玄宗说:“等我和王君奂商量后再说。”张说退朝后,对源乾曜说:“王君奂有勇无谋,常想着侥幸取胜。如果两国和亲,他拿什么为自己的功劳呢!”“上曰”,“上”作主语,“曰”作谓语,“俟吾与王……”是“曰”的直接引语,故应在“上曰”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B。“吾与王君奂议之”是主谓短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与‘皇帝’称谓的由来相同”错误,与“皇帝”称谓的由来不同。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张说认为这是驾驭夷秋的良策”错误。原文是“忠王友皇甫惟明因奏事从容言和亲之利。……陛下诚命一使往视公主,因与赞普面相约结。使之稽颡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夷狄之长策乎”,可见这是皇甫惟明的看法。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从容”,不慌不忙;“遗”,送给;“悖慢”,违逆傲慢;“舍”,放弃。第二句:“顽嚣”,顽固而放肆;“新”,才,刚;“因”,借机、趁机;“陶”,陶冶;“化”,教化。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及君奂入朝,果请深入讨之”可知,古代治理边疆的策略有武力征伐。从“遣其大臣论名悉猎随惟明入贡,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自是吐蕃复款附”可知,古代治理边疆的策略有议和、和亲。从“裴光庭等奏:‘吐蕃聋昧顽嚣,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休烈徒知书有权略变诈之语,不知忠、信、礼、义,皆从书出也。’”可知,古代治理边疆的策略有教化。把《毛诗》《尚书》送给他们,让他们逐渐受到大唐教化的陶冶,使教化流布,无远不至。参考译文:
    当初,吐蕃自恃强大,向唐朝致书采用两国对等的礼节,言词违逆傲慢,唐玄宗常常为此而愤怒。唐玄宗从泰山封禅返回后,张说对皇上说:“吐蕃对我国无礼,确实应该讨伐平定它,但十余年接连打仗,甘、凉、河、鄯等地再也承受不住战争的祸害了,虽然出师屡屡获胜,但是得到的偿还不了损失的。听说吐蕃想悔过求和,希望您能接受他们的诚心归服,以解除边境人民的困苦。”唐玄宗说:“等我和王君奂商量后再说。”张说退朝后,对源乾曜说:“王君奂有勇无谋,常想着侥幸取胜。如果两国和亲,他拿什么为自己的功劳呢!我的话一定不会被皇上采纳。”等到王君奂进朝,果然请求唐玄宗让他率领军队深入吐蕃国境内讨伐。
    吐蕃国几次战败有点害怕,于是请求和亲。忠王友皇甫惟明借奏事的机会从容不迫地向唐玄宗讲述和亲的有利之处。唐玄宗说:“吐蕃赞普曾经在给我的书信中词语违逆傲慢,这怎么可以放弃对他的打击呢!”皇甫惟明回答说:“赞普在开元初年,年龄还小,哪里能写这样的书信!恐怕是边地将领伪造的,想用它来激怒陛下罢了。一般说边境有战事,那么武将就可以借这个机会偷盗隐藏官家的东西,还可以胡乱地上报立功情形来获取功勋和爵位。打仗成了奸臣的利益所在,但它不是国家的福气。战事连年不停,每天要花费千金,河西、陇右两地因此贫困凋敝。假如陛下派一位使臣去看望金城公主,借这机会与赞普当面互相约定结交,使他俯首称臣,从此永远平息边境战祸,这难道不是驾驭夷狄的上策吗!”唐玄宗听了十分高兴,就命令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赞普非常高兴,把贞观年以来接到的诏书给皇甫惟明。
    冬季,十月,赞普派大臣论名悉猎随皇甫惟明一起入朝进献贡品,并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两代都娶天朝的公主为妻,我们两国的情义如同一家人。这中间由于张玄表等人首先带兵侵犯掠夺,才使双方关系恶化。外甥深深懂得什么是尊贵卑贱,怎么敢做出失礼的事呢!由于边将挑拨离间,才使我得罪了舅父;我屡次派使者入朝想说明真情,都被边将阻挡住了。如今承蒙您派使臣来探望公主,外甥我不胜喜悦,假如能够重新修复我们以往的亲密关系,我死而无憾!”从此,吐蕃国又诚恳地归附唐朝。
    辛未(二十二日),唐玄宗派鸿胪卿崔琳出使吐蕃。崔琳是崔神庆的儿子。吐蕃使者说金城公主想要《毛诗》《春秋》《礼记》。正字于休烈上书,认为:“东平王刘宇是汉成帝的亲弟弟,他请求得到《史记》《诸子》,汉成帝尚且不给。何况吐蕃,是我国的仇敌,如果现在把这些书送给他们,使他们知道了用兵的韬略,就会更加机变狡诈,这不符合我国的利益。”唐玄宗把此事交给中书门下商议。裴光庭等人奏道:“吐蕃愚昧顽固而放肆,长期反叛,新近才降服,应该借这次他们求书的机会,把《毛诗》《尚书》送给他们。或许会使他们逐渐受到大唐教化的陶冶,使教化流布,无远不至。于休烈只知道书籍中有权术谋略、机变较诈的话语,却不知道忠、信、礼、义也都可以从书籍里表达出来。”唐玄宗说:“你们说得好。”就命人把《毛诗》等书送给吐蕃的使节。
    15.C
    16.(1)关心儿子,担心他在寒冷的北风中受冻;思念儿子,希望他在春天时能回家。(2)借景抒情,将关切之意融入寒冷的北风中;以虚写实,想象儿子在春天归来的情景,以此表达此刻的思念之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但始终以传承诗书为志业”错误,只是仅能以诗书为业,无其他作为,所以表达“知足常乐的达观”也不对。此句意思是:我只有诗书可传,言外之意是你不能靠父亲而只能靠自己,是对儿子的激励,也有歉疚之意。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写“小儿入城”,字里行间蕴含了父亲的关切和期待。
    尾联“但恨北风如许恶”,“北风如许恶”指北风寒冷,这是景物描写,描绘环境的险恶,“恨北风”把对儿子的爱融入对北风的恨之中。此句借景抒情,将对儿子的关切之意融入寒冷的北风中,表达出对儿子此行的担忧和关爱。“湖桥归路想流澌”,“流澌”指江河解冻时流动的冰块。儿子在寒冷北风中离家,而作者想象着江河解冻春天到来时儿子归来,这是一种想象虚写,以此表达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之情,希望他能在春天回家。
    17.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寄”“骸”“标”“逆”“尽”。
    18.①一己之私   ②叱咤风云   ③亘古未有
    19.在信仰宗教的人看来,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在相信宿命论的人看来,天是盲目的命运,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20.排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秦始皇的一己之私不过是天道的工具、命运的玩物,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语气;
    对比手法运用,把个人与天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更鲜明的表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天”的力量的强大。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下句“替万代子孙作打算”可知,秦始皇替万代子孙作打算,说明他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所以应该用成语“一己之私”。
    第二空,根据前句用“一世之雄”形容秦始皇,此处可用成语“叱咤风云”来形容秦始皇的威力极大。
    第三空,根据前面的成语“天翻地覆”可知,世界大变局是从古到今都没有过的,可用成语“亘古未有”。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时先要抽取句子主干,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还是盲目的命运就是信仰宗教的人和相信宿命论的人的两种不同的看法”,句子主干为: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然后把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分别变成短句,两种看法是“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和“天是盲目的命运”,这两种看法分别对应两种人,“信仰宗教的人”对应的是“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相信宿命论的人”对应的是“天是盲目的命运”,把这两种人变成状语成分,修饰两种看法,最后得出答案:在信仰宗教的人看来,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上帝,在相信宿命论的人看来,天是盲目的命运,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小己的私心,敌不住天道的公正;个人的小智,比不上宇宙的大智;独夫的武力,胜不过历史的命运”运用排比的手法,“小己的私心”“个人的小智”“独夫的武力”都是指的秦始皇的一己之私,“敌不住”“比不上”“胜不过”说明天道的强大,突出了秦始皇的一己之私不过是天道的工具、命运的玩物,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语气;句子中将“小己”与“天道”,“个人”与“宇宙”,“独夫”与“历史”进行对比,更鲜明的表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天”的力量的强大。
    21.D
    22.①它的制作较为精良   ②此纸才被诗人知晓   ③澄心堂纸制作精细
    【解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原句中“经济”的含义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A.动词,治理。B.含义用较少的花费获得较大的成果;效益高。C.指生活费用。D.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空与上文应构成转折,上文“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区制造的麻纸多不精良,书法亦不工。传世的南方书法家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纸亦不精细”可知其它纸张制作不精良,由此可填:它的制作较为精良。第二空,“南唐灭亡后,储藏在宫中的这些纸无人知晓,竟长达半个世纪”可知澄心堂纸无人知晓,后文“史学家刘敞从南唐宫中得到一百张澄心堂纸,后赠欧阳修十张。欧阳修又转赠梅尧臣两张,于是他们之间专为此纸互相吟诗唱和”,可知自北宋以后为文人所知,据此可填写:此纸才被诗人知晓。第三空,本空是总括,后文是对其的解释,横线后“澄心堂纸是以楮皮为料,用敲冰水举帘荡纸精制而成”,是在说制作澄心堂纸过程的精细,据此可以填写澄心堂纸制作精细。
    23.例文:
    莫让精神成长瘸了腿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因看不见听无声,所以它们总是容易被人忽视,然而当其“随风潜入夜”时,我们却会惊喜地发现“润物细无声”;当其“化作春泥更护花”时,我们更会惊叹“落红岂是无情物”!
    其实,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岂止是细雨闲花?精神成长不也同遭此运吗?我们是如此关注物质层面的成长,吃饱穿暖早已不再是问题,各种营养品纷至沓来,各种提升班遍地开花,可是当我们的身体强壮了,却尴尬地发现大量孩子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毋庸置疑,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需要物质与精神双方面地协调发展,我们岂可让物质成长“一腿独大”,让精神成长“畸形萎缩”?要知道,一个人要想走得稳跑得快,需要的是健全的双腿,可千万不能让精神成长“瘸了腿”啊!
    早立鸿鹄志,为精神成长奠定基础。
    山因脊而高,人因志而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少年周恩来确立下这番远大志向时,他的精神成长获得了坚实的基础,“两袖清风,一心为公”,因为有了这份志向,他做到了无私忘我。他就像永远屹立的一棵树,张开臂膀,战风斗雨,把绿意与阴凉留给人民,自己却深情藏沃土。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是我深知,当我拥有了远大的志向,它就会帮助我拨云见日,让我的精神成长像大树那样头顶蓝天,脚踏沃土。
    读尽天下书,为精神成长补充养料。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纵然是“纸醉金迷乱人心”,我却是“任尔东西南北风”,越是物质充盈的时代,越是需要沉静的心灵;越是物欲横流的时刻,越是需要书香伴身的沉稳。读书不一定能让你飞黄腾达,但可以让你认清自我,看懂世界。翻开书卷,我可以和庄子一起坐鲲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槊,与李白醉酒,陪陶渊明采菊,替白居易折柳。不同的阶段,书籍都可以给我们的精神成长提供不同的养料。
    走稳脚下路,为精神成长开辟坦途。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又如跋山涉水,胜利只属于勇者。在这仅有一次的人生之路上,我们的脚印或许会深深浅浅,歪歪斜斜,但那又何妨?或许前路会坎坎坷坷,荆棘丛生,但那又怎样?如果在挫折面前,我们只会痛哭流涕,哀叹“天实为之,谓之何哉”,那么不如擦干泪水,举起拼搏的大旗,像屈原那样高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路向前,奔赴理想的彼岸,我相信经历一番寒彻骨,精神成长终将会像梅花一样扑鼻香,那时的我们就可以静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成功甘甜。
    富润屋,德润身,今时今日,物质已丰,莫让精神成长瘸了腿。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指出灵魂、思想、精神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个人而言,思想精神首先是人之为人的底座,所以才会有“只有铸牢思想之魂,才有精神之成长”这一条件关系;其次,思想精神还能帮助人提升自我,也就是材料中的“德润身”。而思想精神可以有哪些内容,我们应该如何用思想精神来丰富、提升自我呢?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17日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要求给出了答案:理想信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是我们的精神之“钙”,可以让我们的意志变得坚定;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思想之“魂”,可以让我们知道怎样才是优良的、有继承性的思想观念。
    考生写作时可以对“思想精神之成长”进行剖析。比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什么结果”这样的思维顺序可以分析:什么是“精神之成长”?人为什么需要“精神之成长”?怎么样才能让精神成长?精神成长后会有什么结果?进而可以追问:需要什么样的精神成长?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归纳出答案。还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加以思考:“物质成长”与“精神成长”是什么关系?个人“精神成长”与全社会“精神成长”有什么关系?在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题意,从而概括中心观点。
    立意:
    1.莫让精神“缺钙”。
    2.精神成长是学生的当务之急。
    3.历练精神,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