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一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7-1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远古神农氏开始,中华先祖就开始种稻、黍、稷、麦、菽五谷为食,制耒耜劳作工具为耕,种麻纺线成布为衣,磨制器物为家什,完成了从山上狩猎、水中渔猎到定居生活的转变,实现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开启了农耕文明之先河,这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深厚的滋养。
    农耕文明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农耕文明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农耕文明不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生活礼俗、民族心理等文化形态。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无一不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鲜明标签和重要表现。
    农耕文明不仅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还间接影响并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华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及其他文化经过不断碰撞融合,形成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家国一体、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谐向善、诚信包容、尊尊亲亲等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早已渗透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兴文盛礼乐,偃武息氓黎。”……品味着这些古老的歌谣,我们仿佛看到一幅绵延千年的农耕文明演变图景。在城市文明、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代,古老的农耕文明并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独到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农耕文明不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不可多得的资源宝库。
    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一方面,要善待历史的馈赠,切实发掘好、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积极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去滋养农耕文明,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节选自《传承千年余韵,凝聚文明之光——中华农耕文明发展历程速览》)
    材料二:
    人的清静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自然本质是清静的,长期自然清静环境的熏陶,必然有助于清静性格的形成。而清静对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一个人的节俭性格。农业的产量较多地取决于自然的特点和规律,而大自然的供给总是有限量的,这对浪费必然是一种约束,会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崇尚节俭。人性中质朴性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大自然的朴实无华和厚重,必然更有利于养成人性的质朴厚道。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敬畏人格。大自然的神秘性和无私性,也为敬畏人格的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
    留住农耕人和培养农耕人,关键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此,要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激活现有本地乡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乡土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要把一些高学历、懂技术、爱农业、在农村能留得住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来;三是要发挥好新乡贤作用,激励乡村成功人士致富思源,回报桑梓,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重视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也留住乡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镇、古村落、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
    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对此,我们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魅力和新风采。
    (节选自《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守住农耕文明之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农耕文明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不断碰撞,进而造就出精耕细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形成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旨在重振农耕文明,既要传承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也要运用现代文明价值理念推动农耕文明创新性发展。
    C.新农村建设要加大农耕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在乡村人才振兴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培养人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D.实现乡村振兴,既要在村庄建设.上能留住乡愁,也要保护、开发、利用好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活态的乡土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原始渔猎生活相比,农耕生产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
    B.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自然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C.现代社会所倡导推行的绿色、科学发展与农业文明孕育的内敛式生活方式如出一辙。
    D.两则材料之中都涉及要传承和发扬传统农耕文明,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的相关内容。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符合农耕文明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男耕女织 B.耕读传家 C.南稻北粟 D.机动性强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给“农耕文明”下定义,不超过80个字。(4分)
    5.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守住农耕文明之魂?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嵇康墓前的榆树
    程相崧
    (1)雪还没有化尽,便迫不及待地上了石弓山,去拜访你。据说这里就是你被杀的地方,一山瘦峭的石头,石头中间绝少新鲜的树木,只是零星长着些灰色的榆树。地面上细碎的石块儿也硬硬地扎着人的脚,让人想起你佯狂下砸不断、压不弯的骨头。
    (2)终于到了南麓的那座墓了,平平常常的一个坟头儿,高不过一尺。朋友从行李包里取出一瓶酒,给你斟上一杯,缓缓地洒在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肃穆,正像是你被司马氏的禁军押解而来的那个早晨吗?你潇洒地走在队伍的前头,衬得后面那些人像是一群乌合之众了。那天的阳光也像今天的一样灿烂吗?面对死,你又一次想到了生。这也是你反反复复思量过多少遍的问题,你不想死,是的,活着多好啊!只要活着,只要可以弹弹琴、喝喝酒,就足够了。可就这些,他们也不让你满足!
    (3)在冬日里,你墓前的那些榆树枝桠指向干冷的天空,黯淡的树皮刺进我的眼眶。这些树不正是你的写照吗?它们不想像奇花异草一样生长在高高的朝堂之上,只愿自由地生长在这山林野洼里,吸着流逝的辰光,让盈盈的生命在风中汛潮般起伏。它们粗糙的皮肤,粗粝的叶子,粗壮的树干,整个轮廓也是粗线条的。不如法桐俊美,不如合欢婆娑,不如松柏骨鲠,不如胡杨乖戾。它们抱朴守拙,对这个世界恭敬而谦卑。
    (4)你不也是一样吗?你不像阮籍那样愤世嫉俗,发些“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癫狂。你没有野心,甚至不愿去弄懂什么是政治。你从来不去追名逐利,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你也是抱着宽和的态度,容忍他们。你像一棵榆树一样回味着上一个春夏,企盼着下一个春夏,与世无争,无悲无喜。可偏偏有层层叠叠的飞虫、爬虫来折磨你,它们黏在你的身上,丑陋、肮脏、龌龊……它们爬上你挺拔的树身,飞上你如盖的树冠,无休止地纠缠……这一切都是因为你要活得自由自在、顶天立地。这就是罪过。在中国,想要自由坦荡地做一个人太难了。试问哪个铮铮君子的周围不是总围绕着抹也抹不去的小人?
    (5)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多少文人卖身求荣,投靠在强权者的脚下。对你来说,只要变一变节操,别说是求得活命,就是荣华富贵也是易如反掌的事儿。可是正应了那句古话“榆木疙瘩不开窍”,你不愿像杨柳一样妩媚地俯伏低垂,也不愿像藤蔓一样匍匐在地。你虽然外表柔和,可内心却是强硬的。
    (6)当初,你在家境贫困的时候,常跟向秀一起在大柳树下打铁。有一回贵公子钟会前来访你,要知道人家是慕名而来,可是你只管打铁,毫不理会。钟会正欲尴尬地离去,你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懊丧失望,气呼呼地答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你们便结了怨了!这个口蜜腹剑的小人,在适当的时机给图谋篡位的司马昭进了谗言。他说:“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康为虑耳。”司马昭听了以后彻夜难眠了,失眠几天之后,他下令将你杀掉。
    (7)由于年代的久远,资料的缺乏,你的长相、身材已经无从考证。但我却固执地认为你的体型相貌应该像极了这些山间的榆树——瘦削、挺拔、傲岸。它们不会察言观色,在春天,它们毫无悦目闪亮的色彩,而是一树葱郁。
    (8)另外,它们不会像梧桐一样在树心留下空隙,在骨子里留下“小九九”。这一点只要锯开树身就能一目了然。蹲在榆树的树桩前,仔细观察每一棵榆树的年轮。我们不得不对它们生命的崇高和严谨肃然起敬。它们的年轮总是那么的细,一道紧挨着一道,密密匝匝。除了傲岸的个性,坚韧的骨骼,再就是折也折不断的韧性。榆树的表皮跟树干之间有一层坚韧的组织,湿的时候摸上去滑滑的、黏黏的,它们是榆树的“筋”。
    (9)你就是那样坚硬、坚韧地生长着,并想一直这么生长下去。你不想死,你想像这榆树一样在太阳下展现亮丽灿烂的颜色。你的多灾多难,实在首先因为你的硬骨头。你的骨头像榆树的木质一样,长得最实在,最硬。
    (10)那天,你就要被押赴刑场了。众多的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把你留下来教他们弹琴咏诗。那是一个血霞满天的黄昏吧,你请求军士给你把琴,军士竟然答应了。你又一次拨动琴弦,一曲《广陵散》越过树梢,在黄昏中红色的穹庐下回响。人们在琴声中听到了你竹林间不羁的长啸,听到了你大柳树下鼓风锻铁的声音……
    (11)我的目光又一次投向那些榆树。你死了,可是你的精魂却在这荒凉的山上长成了这一棵棵树,高高地朝天上生长,没有大腹便便者,没有张牙舞爪者,没有攀龙附凤者,更没有低眉匍匐者。它们抵抗着成群的害虫,直面着闪电雷火,在那里形成一道人生风景。像一个个铮铮汉子,站在这荒山野岭之上,将白色的骨头与脚下的山岳铸成一体。渺小肮脏的虫子只要奈何不了山岳,便奈何不了它们。
    (选自《散文百家》383期,有删改)
    文本二:
    不论你艺术.上是什么主义什么派,风格上是婉约还是豪放,类型上是先锋实验还是传统的卫道者,拿出来的东西终得是有着鲜明个性和丰沛情感、真实自如而有些独到体悟的。故而在我看来,好散文应该是浑身洋溢着“真性情”:表露着真实的自我和心灵,吟咏着作者的个性和特识,饱蕴着歌者的深情与大义。
    (摘编自姜俐敏《在你心上,也在我们身旁》)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可就这些,他们也不让你满足”寄寓了作者对嵇康朴素生活理想被扼杀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愤慨之情。
    B.魏晋时期政权动荡,小人成群,而嵇康行止高洁,对掌权的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氏集团所不容。
    C.嵇康的悲情遭遇与时代息息相关,作者感动于嵇康从容赴死的慷慨壮举,同时强调了珍惜生命的美好愿望。
    D.嵇康刑前的一曲《广陵散》,既是其竹林长啸的回响、鼓风锻铁的余音,更是穿越千年而不朽的历史绝唱。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描写了山上灰色的树木和坚硬的石头,寥寥数语,颇具深意,既营造了独特的环境,也暗示了嵇康的个性特点。
    B.第(2)段虚实结合,作者将眼前凭吊之景与昔日嵇康赴死之状巧妙联系起来,再现了嵇康被杀时的真实情形及其心理变化。
    C.第(6)段交代嵇康与钟会交恶的原因,刻画了钟会的小人嘴脸,而司马昭之所以彻夜难眠,是因为对钟会的进言表示怀疑。
    D.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嵇康与阮籍进行对比,其中蕴含了作者对嵇康的由衷赞美,对阮籍愤世嫉俗的委婉批评。
    8.文章借榆树表现了嵇康哪些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9.对于文本二中所说的“真性情”,作者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西番,即西羌,族种最多,自陕西历四川、云南西徼外皆是。其散处河、湟、洮、岷间者,为中国患尤剧。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赏诏招谕其首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明年五月,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以元所授金银牌印宣敕来上,会邓愈克河州,遂诣军前降。四年正月设河州卫,命为指挥同知,予世袭。设千户所八,百户所七,皆命其酋长为之。自是,番酋日至。
    帝以西番产马,与之互市,马至渐多。而其所用之货与中国异,自更钞法后,马至者少,患之。八年五月,命中官赵成贵罗绮、绫绢并巴茶往河州市之,马稍集,率厚其值以偿。成又宣谕德意,番人感悦,相率诣阙谢恩。山后归德等州西番诸部落皆以马来市。
    十二年,洮州十八族番酋三副使等叛,据纳麟七站之地。命征西将军沐英等讨之,又命李文忠往筹军事。英等至洮州旧城,寇遁去,追斩其魁数人,尽获畜产。遂于东笼山南川度地筑城置戍,遣使来奏。帝报曰:“洮州,西番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遂置洮州卫,以指挥聂纬、陈晖等六人守之。已,文忠等言官军守洮州,饷艰民劳。帝降敕谕之曰:“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今番寇既斥,弃之不守,数年后番人将复为患。虑小费而忘大虞,岂良策哉?所获牛羊,分给将士,亦足充两年军食。其如敕行之。”文忠等乃不敢违。
    秋,何锁南普及镇抚刘温各携家属来朝。谕中书省臣曰:“何锁南普自归附以来,信义甚坚。前遣使乌斯藏,远涉万里,及归,所言皆称朕意。今以家属来朝,宜加礼待。”乃赐米、麦各三十石,刘温三之一。英等进击番寇,大破之,尽擒其魁,俘斩数万人,获马牛羊数十万。自是,群番震慑,不敢为寇。
    (节选自《明史·西番诸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渝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B.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C.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遺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听命
    D.洪武二年太祖定/陕西即遣官赍诏/招谕其酋长/皆观望/复遣员外郎许允德/招之乃多昕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番,我国古代对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广大地区的泛称;也可用于特指吐蕃。
    B.宣敕,意为发布命令,也可指国家任命或调遣官员的正式文书。此处为后者。
    C.卫,明代军队编制名称,其防地可以包括几个府,一般驻地在某地即称某卫。
    D.千户,此处指食邑千户的候爵,比《沁园春·长沙》中的万户侯低一个等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促进互市马匹贸易,太祖派人携带实物进行交易,并给予高价回报,效果明显。
    B.沐英等奉命平叛,拿下洮州,另选新址筑城:此后朝廷设置洮州卫,并驻兵守卫。
    C.太祖力排众议,设置卫所,来加强对西番的政治管辖以及对边关要地的军事把控。
    D.在边患已除的情况下,太祖面对困难也未裁撤洮州卫,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大智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成又宣谕德意,番人感悦,相率诣阙谢恩。(4分)
    (2)洮州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汉唐以来备边要地。(4分)
    14.明太祖对西番的归降、朝拜和反叛行为,分别采取了什么策略?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5~16题。
    【双调】水仙子·马嵬坡①
    徐再思
    翠华②香冷梦初醒,黄壤春深草自青。羽林兵拱听将军令,拥鸾舆蜀道行。妾虽亡天子还京。昭阳殿梨花月色,建章宫③梧桐雨声,马嵬坡尘土虚名。
    【注】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难蜀中,兵至马鬼坡,三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称“马嵬之变”。②翠华:用翠羽装饰的旗帜,为皇帝的旌旗仪仗。③建章宫:与前文的昭阳殿,均是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杨贵妃生前的寝宫。
    15.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写出马嵬兵变前杨贵妃的生活状态,旌旗护卫,香梦初醒,一片闲静安适。
    B.三、四两句再现了贵妃身死、兵变平息之后羽林兵护拥着皇帝鸾驾入蜀的场景。
    C.六、七句寓情于景,如泣如诉地传达出玄宗因伊人已逝而深居宫中的无限孤寂。
    D.“马嵬坡尘土虚名”一句卒章显志,抒发感慨,可悲可叹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16.这首元曲“自出己意”,独具匠心,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魏征劝告太宗不可凭借“严刑”和“威怒”治理天下,否则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一幅“船游云里、鸟飞江中”的生动图画。
    (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以优美的语言摹写出洞庭湖的浩渺与澄澈,诗人虽遭遇仕途不顺,却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在萧条冷落的境遇中泛舟湖上的沉稳本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于__①__的大自然中感受春日的热情;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享受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黄叶飘零的飒飒西风里,细品__②__的况味。
    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坐在冷气房子里,远望落地窗外的明星,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对于季节我们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本应循环交替、__③__的四季,在人类科学的推进中也逐渐迷失了。让我们知道秋天来临的,竟不再是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这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对于季节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B.季节对于我们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C.我们对于季节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D.季节对于我们已失去了意义,因为在都市里的生活是没有季节的。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市场上的蟹黄,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让我们知道了秋天的来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现代生活中,纸已是司空见惯之物。然而从推动全球文明发展的角度看,__①__,可以说其他任何发明都难以与之相提并论。早在两千多年前,__②__、传承文化时,其他国家对纸还闻所未闻呢。
    人类如果没有纸,(    )。因此,古人纷纷用“玉笺”“云肪”“云霞片”等美好的词语__③__,也算是相得益彰、名副其实了。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么璀璨的现代文明就不会有            B.现代文明就不会这么璀璨
    C.就不会有这么璀璨的现代文明            D.现代文明的璀璨就不会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在最后一跳时没有求稳,而是选择挑战左转双周偏轴转体1620度的高难度动作,而这一动作此前她从未在比赛中完成过。谷爱凌最终夺冠。有人认为,她成功是因为天赋;有人认为,她成功是因为勇气。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以“天赋和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当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