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7-1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中的“自然”,实与西方之“physis”“nasci”和“nature”在内涵上存在着错位:前者具有非实体性,而后者则是指向实体事物。中国传统秉持自然生命观,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张“与物为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等。由此,在人与自然审美关系建构中,除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移情”外,更有“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的“畅神”,“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互赏等。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可谓是与人平等的生命存在。
    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型美学开始在中国勃兴。所谓生态型美学,主要是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景观美学。顾名思义,三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核心语汇不同,分别是“生态”“环境”与“景观”;主要依赖的自然科学基础不同,分别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和景观生态学。同时,自然美相应开显的维度也不同:生态美,具有浓郁的哲学意味,旨在凸显自然生命样态之真;环境美,强调在人与自然之间建构和谐自由的关系,旨在凸显自然生存环境之善;景观美,则强调自然物象形式的艺术性,旨在凸显自然物象之美。
    而三者之所以可统称为“生态型美学”,在于有共同之基础:秉持生态世界观,即以生态地球、生态宇宙为本体,认为人与自然平等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汲取以自然为本位的思想文化,以深化生态世界观;坚持生态审美原则,从生态维度重新理解美与丑,进而从自然出发、以追求自然本真之美;强调生态审美方式,基于但又不受限于自然科学理论,以生态感知方式体验自然美。
    因面对共同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国内兴起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译介而来的西方生态型美学很快形成交汇融合,并促使自然美再次成为美学研究热点。在生态型美学理论体系中,自然不再是孤立的、静态的物质性存在,而是处于整体有机关联且动态流变之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存在;作为审美者的人,也不再是万物的主宰,而是与自然物同处生态系统之中的生命存在。由此,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审美关系的建构,便促使“自然人化”在两个维度发生转变:走向“自然化人”——由于自然生存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加重,人更加注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将生态规律视为“美的规律”的有机内容;走向“人的自然化”——从理性的、处于主体地位和作为类的“人”,走向更为关注生命体验和生态保护的人。
    在生态审美原则下,自然美的呈现,是诉诸本真生命样态,展现出自是、自在、自为和自由等审美特征。自然美的构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艺术审美原则下的形式美,而是凭借自身的生命价值、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价值等,展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自然美的内涵,则因建基于自然科学理论,使得生态美、环境美与景观美都内在蕴含着自然科学之真。
    (摘编自席格《自然美学的演进与拓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对于“自然”概念的理解完全相反,前者为非实体,而后者则是实体事物。
    B.中国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为“自然美”就是与人平等的生命存在。
    C.生态美、环境美、景观美分别凸显自然样态之真、生存环境之善和自然物象之美。
    D.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更关注生命体验和生态保护的人,便实现了“人的自然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使用了“比德”“移情”“畅神”等术语来突出中国文化中的“自然”的特点。
    B.文章基于对中国文化中“自然”的理解,提出生态型美学中自然美的发展演进。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D.文章结尾一段从自然美的呈现、自然美的构成、自然美的内涵三方面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句中,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所秉持的自然生命观。
    B.生态环境危机问题使东方环境美学与西方生态型美学融合,使自然美成为美学研究热点。
    C.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审美关系的建构可促使“自然人化”在两个维度发生转变。
    D.在生态审美原则下,自然美的呈现、构成及其内涵都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都能看到玻璃。不过,你是否知道,你看到的那些玻璃也能像纸一样被任意裁剪吗?这种不可思议的科学现象究竟是什么原理?
    其实,这种现象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发现了,它不仅真的存在,我们甚至不需要借助“高大上”仪器的帮助就能完成,你只要拥有一样东西就可以让神奇的一幕发生,这样东西就是水。
    在水中,人们拿起剪刀,之后就能让玻璃像纸一样被裁剪,人们发现玻璃既没有崩坏掉,也没有稀碎的玻璃碴,它甚至还能剪出形状,这是为何?
    其实,这其中的原理还真有点复杂。首先,我们要知道玻璃的主要成分叫做二氧化硅,从化学键来看,硅和氧遇上后,它们会默契的形成一个四面体结构,大致可描述为是4个氧原子包围了1个硅原子,而存在于硅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它们就是让两者相互结合的共价键。不过,这个堪称顽固的四面体——二氧化硅存在一个弱点,那就是它很容易受到水中名为氢氧根的亲核攻击。在它的攻击下 ,硅原子十分容易被氢氧根拉拢,妥协后的硅原子,会因硅氧之间原本存在的共价键,很容易被氢氧根折断。这种过程被称为“玻璃的水解”。简单来说,在氢氧根的打压下,导致玻璃分子原本稳固的结构崩塌了,硅原子和氧原子也因此断裂。这么看来,在水下人们在剪玻璃的时候,水会帮你将玻璃从内部弱化,从而使得我们在裁剪玻璃的时候格外轻松。
    你可以这么理解,将玻璃放在水下,这个时候玻璃表面能和水暗自结合,它们会因此不再孤单,它们的行为顺带缩小了水和内部玻璃结构的能量差。或者说,一片玻璃在没有丢入水里之前,它原来的分子十分和谐,它们手拉着手。当玻璃被放置在水里后,这一现象发生了改变,一旦水分子发现,之前手拉着手的它们有所懈怠,导致它们之间的关系不那么坚不可破的时候,水分子就去顺势而上,破坏玻璃内部存在细小裂纹的分子连接区域里,这会使得此时的玻璃很容易被裁剪。
    玻璃工人们在切割玻璃的时候,也总结出了这么一条经验,那就是他们会在切割刀划过的玻璃面上沾点水,之后人们想要折断它就会很轻松。这一点就利用到了水能够降低人们裁剪玻璃时所需的外力,并且也很容易让它已经出现的裂口更容易控制。去过眼镜店配眼镜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制作眼镜片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向镜片不停地喷水,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玻璃更听话,更易被打磨。
    看到这,我想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我们在洗杯子或是喝水的时候,那些玻璃不会破碎呢?这是因为你手中的那个玻璃器皿没有裂痕,它处于完好的状态,也就导致氢氧根找不到它能攻击的弱点。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室温环境下,水里的氢氧根相对较少,这使得该环境下,完好的玻璃被水解的速度变得异常缓慢,有一组数据指出,将二氧化硅玻璃丢在pH值为8以下的溶液里,一年下来,它只能水解10纳米左右。如果说这个玻璃容器上有细小的裂痕,或是说它经常被人们拿来盛放碱性高温液体的话,那么这个玻璃容器的水解速度就会有明显的改观。有些人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现一些用久了玻璃杯,它们的表面看上去并不清透,似乎被一层白雾包裹,这层白雾怎么洗都洗不干净,这其实就是水解等腐蚀作用留下的印记。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玻璃看作是由不少四面体为基本单位串连而成的一个巨大网状构造。这种网状构造能在外力的施压下被扯破,比方说水就能让这种网状构造的破裂程度开启快进模式,然后在此发生分解反应,从而加速这一裂纹的扩长路径。
    (摘编自《神奇的科学现象》)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水中,玻璃能像纸一样被任意裁剪,还能被剪出各种形状,甚至不需要借助“高大上”仪器设备。
    B.玻璃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硅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受到水中的氢氧根攻击后会变得牢固。
    C.制作眼镜片时,工作人员向镜片不停地喷水,这是利用“玻璃的水解”原理,使之更易被打磨。
    D.有裂痕的玻璃器皿盛放碱性高温液体和完好的玻璃器m盛放清水相比,有裂痕的玻璃器皿水解速度快。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玻璃也能像纸一样被任意裁剪”“拥有一样东西就可以让神奇的一幕发生”这些语句激发了阅读兴趣。
    B.文章第四段使用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阐释玻璃能够被裁剪的原理,既科学严谨又形象生动。
    C.文章思路明晰,行文大体顺序是:由现象入手—阐释原理—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D.文章中先主后次,说明人们洗杯子或喝水时玻璃杯不会破碎的两点原因,且详略有度,各尽其意。
    6.请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简要概括“裁剪玻璃”的必备条件。(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谷 雨
    王小杏
    谷雨。
    南方的这座小城,苦楝树的花已经盛开过了,而夏,未至。
    “轰隆隆,轰隆隆……”刺目的闪电过后,是一声声惊雷。今年汛期来得早,这雨,又大又急,已经下了整整两天两夜,一点要停的意思都没有。苏小雨惊恐地望着窗外,一辆消防车在雨幕中呼啸而过,天已蒙蒙亮了。
    父亲仍然没有回家,门口留的小灯还亮着,昨天晚上轮到父亲值班,去之前,小雨和父亲又吵了一架,对于母亲的离开,她始终无法原谅父亲。
    苏小雨今年读高二,父亲苏大海是县消防指挥中心的一名老队员,这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原本一家三口生活得很幸福,但三年前那个雨夜,父亲去值班,半夜时,母亲头痛难忍,小雨发现后焦急地打电话给父亲,但他正在值班没有回来,只嘱咐小雨拿头痛药给母亲吃,天蒙蒙亮时,母亲晕过去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是脑出血,医生说太晚了,小雨哭得撕心裂肺,母亲刚刚四十岁,怎么能就这样离开,而父亲,只是默默地望着天空,烟一根一根地猛抽,一言不发,眼中布满了血丝。
    困意袭来,小雨想起父亲昨晚离开时怒气冲冲的样子,有些后悔,当时苏大海陪着小雨学习,一不小心翻到了一封信,是小雨班上一个男孩子写给她的,小雨自己当时也惊呆了,但并不想给父亲解释,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不是那样的”便埋头继续学习,苏大海问不出什么,急得提高了音量,父女俩吵了起来。
    雨势越来越大,像泼,像倒。
    苏大海穿着一件军绿色雨衣站在桥边,心里盘算着要怎么样说服桥中央的那个孩子走回岸边来,雨水早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脸颊。桥下,是波涛汹涌的榕江,雨下了两天两夜,榕江水奔腾怒吼,仿佛一只发怒的狮子。桥是老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架的。当时,它是小城有名的景观,是小城第一座横跨榕江的水泥桥,桥的两边还砌上了水泥栏杆,但现在,桥已经老了。
    队里天快亮的时候接到警报,说有一对母子在老桥对峙,孩子要跳江,苏大海带上另外两名队员迅速出发了,而现在,雨势真的太大了。
    “彬彬,听妈妈的话,先上来再说。”那位母亲站在苏大海身旁,焦急地喊着。但男孩双眼无神地望着滚滚向前的江水,一丝表情也没有,苏大海冷静地看着眼前的这对母子,思忖着要怎么找到突破口,看来,妈妈的话对男孩没有起到半点作用。
    “队长,孩子读高二,早恋了,被妈妈指责了,是个单亲家庭。”队友小高附在苏大海耳边小声地说,苏大海对他做了个打住的手势,他又转身对男孩的母亲小声地说了几句,让她先退到岸上。
    “彬彬,能和叔叔说几句吗?”苏大海露出憨厚的笑容,仿佛是邻家大叔,彬彬转过身来面对着苏大海,背靠着栏杆,但脸上仍然一丝表情也没有。苏大海往桥上走了几步,彬彬嚷道:“别过来。”身子却向后退了一步。苏大海只好站住。
    “叔叔听说你有喜欢的女孩了是吗?”苏大海努力挤出一个平静的笑脸,但心中不免越来越焦急,雨势太大,江水又太急,拖得越久越是不利。远处,一艘小船正艰难地朝着老桥这边驶过来。
    听到对方说起自己喜欢的女孩,彬彬眼中闪过一丝神采:“她沒有妈妈,我想保护她!可是妈妈不准我喜欢她。”彬彬眼中的神采一闪而过。
    “你真是个好孩子!有爱心。”苏大海试着又往前走了几步,彬彬只定定地看着他,“那她知道你喜欢她吗?”彬彬摇摇头,说:“但是妈妈一直都知道,而且,妈妈不准我喜欢她!”彬彬情绪激动起来,边说边往后退了一步,身子撞到了栏杆,栏杆竟然断了,他禁不住一个踉跄,身子摆了几下,惊叫了一声,苏大海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扯住往下掉的彬彬,大喊一声:“快过来帮帮我!”
    苏大海一手紧紧抱住栏杆,一手紧紧扯住彬彬的手,男孩吓得大哭起来:“叔叔快救救我!”
    最先赶到的小高和另一个消防队员快速地把彬彬拉上桥,但苏大海还没来得及看一眼救上来的彬彬,只觉得眼前一黑,就从桥上连人带栏杆一起摔了下去,一个巨浪涌过来,他挣扎了一下,用尽力气大声喊道:“小高,帮我跟小雨说,爸爸对不起她!”他张大了嘴巴,但紧接着又一个巨浪涌过来,他就消失在滚滚向前的江水中了。
    听到邻居们的议论,小雨赶到老桥时,大雨已经停了,只有滔滔的榕江水滚滚向前。她发疯了一般喊着:“爸爸,爸爸……”空旷的江边除了若有似无的风声,只是一片静寂。
    小雨失魂落魄地只好先回了学校。晚自习下课回家时,她想起以往,在人群中总会看到爸爸那熟悉的眼神,但现在,没有了。她垂头丧气地回到小区,到家的那一刻,她惊呆了!家门口的那盏小灯,是亮着的!她快速地打开家门,但空无一人,陈旧的茶几桌上放着一张纸条,是爸爸留言:“小雨,有险情,爸爸晚点回家。”
    窗外,一声惊雷响过,大雨,噼里啪啦地下了起来,像泼,像倒……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整体上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事,但其中也穿插回忆了小雨与父亲吵架以及母亲离世的事情,使得故事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B.小说以谷雨时节的雷雨为背景,叙事分两条线索进行,其一是苏小雨这条线,其二是苏大海这条线,两条线索在小说结尾处交汇。
    C.苏大海是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形象,其形象具有典型性;小说最后采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写他脱险回家,给人以温暖的亮色。
    D.苏小雨家门口的那盏小灯还亮着,那是爸爸特意给小雨留的,而且爸爸还留了言,可见苏大海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8.除正面侧面描写之外,小说还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苏大海这个英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取题为“谷雨”,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狩元年。初,张骞自月氏还,为天子言身毒国去蜀不远。天子欣然,令骞因蜀、犍为发间使王然于等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指求身毒国,各行一二千里,其北方闭氐、筰,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于是汉以求身毒道,始通滇国。滇王当羌谓汉使者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乃复事西南夷。
    三年秋,上将讨昆明,以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是时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征发之士益鲜。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以故吏弄法,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元鼎六年冬,駹义侯发南夷兵欲以击南越。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乃发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遣中郎将郭昌、卫广将而击之,诛且兰及邛君、笮侯,遂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夜郎遂入朝,上以为夜郎王。
    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元封二年。初,上使王然于以越破及诛南夷兵威风喻滇王入朝。滇王者,其众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劳深、靡莫数侵犯使者吏卒。于是上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B.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C.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D.冉駹皆振恐/请臣/置吏/乃以邛都为越巂郡/筰都为沈黎郡/冉駹为汶山郡/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狩,汉武帝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B.昆明,古族名。两汉至唐分布在今云南中西部、贵州西部和四川西南部。
    C.五大夫,爵位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位的第九级,秦、汉时沿袭。
    D.将军,武官名。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战国以后转为武官之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骞从月氏回朝后,向汉武帝请示亲自寻找身毒国,汉武帝欣然命令他与使者王然于等人分四路进行寻找,道路受阻。
    B.元狩三年秋天,汉武帝派人挖昆明池来训练水上作战,百姓多能通过花钱买爵免除徭役,所以官府很难征到服徭役的人。
    C.汉朝本来准备攻打南越国,但因且兰国君为保护本国的老弱妇孺而杀死汉朝使臣和犍为郡太守,就派兵攻取且兰。
    D.滇国国君本不愿意人汉朝称臣,但是在劳深和靡莫两国被汉朝击灭、兵临滇国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国投降。滇国成为汉朝的益州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故吏弄法,皆谪令伐棘上林,穿昆明池。
    (2)其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杖,未肯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龙吟·题瓢泉①
    辛弃疾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②。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③,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④,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注】①淳熙八年冬,稼轩闲居带湖时购买了一块地,其中有泉,稼轩改名“瓢泉”,并在此营建住宅。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稼轩再次罢官闲居带湖时。②《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③《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④《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起句,即以“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来表明自己不安现状的情绪。
    B.“人不堪忧”后面两句,又以颜回自许,表明词人安贫乐道、伴泉而居之志。
    C.下阕借泉明志:与其下山浑浊,不如居山清冽、冰霜芳乳、颂泉之芬芳,也自抒品性。
    D.全词多处化用与泉、瓢有关的典故抒情写志,意蕴深厚;语言散文化,笔法灵活多姿。
    15.请赏析“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用香草做比,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居所如今毫不起眼,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
    (3)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吟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我向来理解权力使人腐败,金钱,却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一个人有了钱,他就可以放手去求取知识,可以在国内国外游走,可以使家人________。因为他有钱,他可以不________,可以不钻营奉承,可以不小头锐面。资源的充分,他比较容易成为一个良好教养、宽容大度、体恤弱者。当他行有余力,他可能在乡里间铺桥修路、救济贫苦;当他________时,他可能在社会上成立各种基金——残疾基金帮助照顾残疾,文化基金鼓励艺术创作;他也可能在学校里设置奖学金,策励学子,为国育才。
    一个国家有了钱,它就比较容易做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人福利、失业救济、幼儿培育、残障孤儿的照顾,都需要金钱的促成。有了财富的基础,一个社会比较可以达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境界。
    在经济狂潮中,我们所看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倾轧欺诈、________,( )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财富的追求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使它在物质不乏之余往精神文明提升;如果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传统价值的解体崩溃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噩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抱玉握珠        斤斤计较        青云独步        勾心斗角
    B.抱玉握珠        患得患失        青云独步        貌合神离
    C.丰衣足食        患得患失        青云直上        貌合神离
    D.丰衣足食        斤斤计较        青云直上        勾心斗角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究竟是来自对金钱追求的机会不均等,还是来自对金钱的追求?
    B.是来自对金钱追求的机会不均等,还是来自对金钱的追求?
    C.究竟是来自对金钱的追求,还是来自对金钱追求的机会不均等?
    D.是来自对金钱的追求,还是来自对金钱追求的机会不均等?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资源的充分,使他比较容易成为一个良好教养、宽容大度、体恤弱者。
    B.资源的充分,他比较容易成为一个有良好教养、宽容大度、体恤弱者。
    C.资源的充分,他比较容易成为一个良好教养、宽容大度、体恤弱者的人。
    D.资源的充分,使他比较容易成为一个有良好教养、宽容大度、体恤弱者的人。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炎炎夏日,热浪来袭,意味着肠胃疾病的“高危期”也来了。有研究发现, ①   ,胃肠道疾病发病率会显著增加,热浪持续七天后,高温对急性肠胃炎的影响也会愈发明显。这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胃肠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菌生长繁殖活跃,容易造成食物变质、饮食饮水污染等情况。与此同时,高温酷暑可使人睡眠差、食欲不振,导致机体   ②   ,胃酸分泌减少,或者一次大量饮水稀释了胃酸,   ③   。因此,到了夏季,人们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同时,必须重视肠胃保养,注意“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谨防病从口入,对肠胃疾病说再见!
    在这“苦夏”里,人体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丢失,影响胃液中盐酸的生成,不利于铁和钙的吸收,要知道,铁和钙可是人体维持正常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在水分补充上,汤茶饮料是个不错的选择。汤类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钠、钾、镁等有机盐。茶水还具有生津提神的作用,能减轻疲劳等。因此,夏季以多饮汤类、茶类为宜。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段时间,龙晶睛因“海归硕士连续十年支教”“足迹遍布24所学校”等相关报道,在互联网上收获了巨大的关注度,但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
    在国外读书九年,如何能连续十年支教?按照龙晶晴所列的时间表,她2010年出国读高中,2011年暑假回国支教,2018年成立慈善组织,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全职公益创业两年,每年会去山里六至七趟,但这显然不能定义为“连续十年支教”。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