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试题答案
1、A 2、C 3、C4、A5、D6、C
7.B8.C9.C
【解析】
7.B.“如果不……不可能”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学习并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是儒家思想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的原因,其是充分条件,体现了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但选项表述成为必要条件,过于绝对。故选B。
8.C.文章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这里举一个例子。东汉著名儒学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一书有《问孔》《刺孟》两篇文章。文中认为,即使对孔子、孟子这样的圣贤和儒家学说创始人”为举例论证,“所谓经世致用,就是要坚持将儒学的道德要求和思想主张应用于个人的修养和国家、社会的治理,也就是儒学大家们坚持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实干兴邦’”为引用论证。故选C。
9.A.“只要广泛推广就可以解决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等一系列问题”错误,原文第一段“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只是说儒学的思想价值能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服务,选项夸大了其作用。
B. 选项因果颠倒,根据原文第二段内容“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可知。
D.“历代儒学大家”偷换概念,原文有“它们赋予儒学长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引领和推动着儒学不断为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它们”指代的是“儒学的本质特性”而非“历代儒学大家”。
10.B
11.①废纸并不是一无是处,能够为人们带来金钱。
②人们要永远记住“废纸事件”带来的警示:贪欲会一点一滴地积累。
③“废纸事件”中,苏舜钦身上所表现出的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不会过时,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2.①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真实,需要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俗和社会的主要内容。小说通过“补记”表明文本所涉人物及主体事件的真实性较高。
②历史小说在细节上允许适当艺术虚构,便于展开事件叙述与事物描写。小说中的对话,细节是加入了作者的想象虚构,让内容更具可读性。
③基本故事情节真实,突显历史真实性,细节内容想象虚构,突显文学艺术性。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第⑯段描写苏舜钦‘淡淡一笑’,表现出他嘲讽心态错误,这里重点要表现的是他具有自我反思的优秀品质。
故选B。
13.B14.A15.C
16.(1)(汉武帝)后元二年春二月,皇上病重,霍光哭着问道:“万一陛下您不幸离世,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
(2)想要废天子而另立霍禹为帝,恰逢事情败露,霍禹被腰斩,各女眷兄弟都被处以死刑。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审查这个人认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人立为皇帝呢?”霍光就引荐田延年当了给事中,暗底下跟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黜刘贺。
“此人”作“审”的宾语,“不可”为“审”的结果,“审此人不可”不需要断开,排除CD。
“贤”作“选”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的乙丑即乙丑年”错误。考查“乙丑”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用十天干十二地支两两相配用于标记年、月、日、时,这就是干支历。“乙丑”既可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纪月、纪日、纪时,本文中的“乙丑”即为“乙丑日”,用于纪日。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汉宣帝亲自驾车登门慰问”理解有误。材料中的“车驾自临问”应理解为“宣帝亲自登门慰问”。车驾是用作帝王的代称。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笃”,重,严重;“不讳”,指死的婉词;“嗣”,继承,接续。
(2)“会”,恰逢;“发觉”,觉察到(隐藏的或以前没注意到的事);“禹要斩”,被动句;“弃市”,指死刑,此处含被动,被处以死刑。
参考译文:
汉武帝后元元年,钩弋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弗陵,只有几岁,身体就长得高大壮硕,又聪慧机智,汉武帝特别疼爱他,想立他为太子。只因他年纪幼小,母亲也太年轻,所以一直犹豫不决。汉武帝想选择合适的大臣辅佐刘弗陵,观察群臣,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为人忠厚,可以当此重任。于是,汉武帝让黄门官画了一幅周公背负周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汉武帝)后元二年春二月,皇上病重,霍光哭着问道:“万一陛下您不幸离世,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汉武帝说:“你难道没有理解先前赐给你的那幅画的含意吗?立我最小的儿子,由你像周公那样辅佐他!”乙丑日,汉武帝颁布诏书,立刘弗陵为皇太子,当时年仅八岁。丙寅日,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佐幼主。霍光辅佐幼主,政令由他自己发出,天下人都仰慕他的风采。汉昭帝始元二年春正月,封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元平元年夏四月癸未日,汉昭帝在未央宫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当时武帝的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世,霍光与大臣们商议确立新帝之事,大家都主张立广陵王刘胥。广陵王本来因为行为有失道义,不被汉武帝器重。霍光内心感到不安,最终迎接昌邑王刘贺到长安府邸。六月丙寅日,昌邑王接受皇帝的印玺,继承皇帝尊号。昌邑王即位后,荒淫玩乐没有节制,霍光忧愁愤懑,单独问亲信的老部下大司农田延年。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审查这个人认为不行,为什么不向皇太后建议,另选贤明的人立为皇帝呢?”霍光就引荐田延年当了给事中,暗底下跟车骑将军张安世密谋废黜刘贺。等到昌邑王被废,霍光派宗正刘德到孝武皇帝曾孙刘病巳家中,让他沐浴,赐给他宫中御衣。太仆用轻便车迎接曾孙到宗正府斋戒。庚申日,进入未央宫,受封为阳武侯。不久群臣御玺绶带,刘病已登临皇帝位。汉宣帝地节二年春天,霍光病重,汉宣帝亲自登门慰问,并为之落泪。三月庚午日,霍光去世。汉宣帝和皇太后亲临霍光的丧礼。霍氏家族骄奢跋扈,等到谋反,想要废天子而另立霍禹为帝,恰逢事情败露,霍禹被腰斩,各女眷兄弟都被处以死刑。与霍氏家族相关被连坐诛杀的有几十家。
我司马光感叹:霍光辅佐汉室天下,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了,然而却终究未能庇护他的宗族,为什么呢?那威严权柄,只有君王才能享有,臣下拿着它,长期不归还君王,则很少能不被累及的。霍光自己能够免祸已然是侥幸了,何况子孙后代以骄横奢侈的行为催促祸事到来呢!
17.B
18.(1)对家乡(祖国)的思念之情:“有时归梦到家乡”写即便偶尔合眼,梦中也飞回到故乡。
(2)对未来充满信心,坚贞不屈的爱国之情。颔联,诗人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即便遭受幽禁处境艰难,也能像汉代苏武一样对祖国坚贞不屈,对未来充满信心。
(3)忠君爱民之情。颈联写徽宗和钦宗两帝已经成为草莽之臣,中原沦丧的国土上已经看不到绿色的禾苗和桑树了。寄寓了对苦难的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
(4)对金国统治者暴虐行为的极度愤恨之情。尾联写愤怒至极,永不忘金国统治者的罪行。
17.B.“反用典故”错误,用春秋时晋人扣押鲁国使臣的典故写金国非法幽禁自己,用苏武牧羊的典故写自己能像苏武一样坚贞不屈。都是正面用典。故选B。
19题
1、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终继五国迁灭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答案】20. D 21. C 22. 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
语境并不是文学作品,应选“惟妙惟肖”。
第二处,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
语境形容的是技艺,应选“薪火相传”。
第三处,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精雕细琢:精心细致地雕刻。多用于比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
从后面搭配的对象“工匠精神”来看,应选“精益求精”。
第四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引申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从语境来看,强调的是时间上的延续不断,应选“亘古不变”。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前面“从……的‘冰墩墩’作品到……的运动员形象”的结构来看,后面应该承接“再到……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排除B、D;
前面“从……到……再到”是句子的主语,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C更恰当。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不仅……也……”前后分句内容应该调换,排除A;
二是“点燃……使命感”搭配不当,排除C、D;
综合分析四个选项,B修改正确。
故选B。
(二)(11分)
【答案】23 而弱者也要时时寻找机变与突破 实则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作文审题指导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于1916年所说,强调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自己的青春,去创造青春的家庭、国家、民族乃至人类、地球、宇宙,气势豪迈,境界高远;第二句话为中国共产党现任领导人、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21年所说,指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追求。两句话问世相隔一百余年,时代背景迥然不同,但都强调青年要有理想与追求,有责任与担当,将个人的生命与国家、民族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方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享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从写作任务来看,应该从新时代青年的角度进行写作。两则材料的核心话题就是青春、奉献、责任和担当。因此写作的时候,要围绕这些核心话题展开。在不和平的年代青年人有责任,有担当,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定努力拼搏;在新的时代,虽然是和平的年代,仍然需要青年人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有责任有担当,不负时代和韶华。
在写作时,可以安排成并列式,列举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的例子,尤其是那些医务人员、官兵指战员、青年运动员等,这些例子很有说服力,有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然也可以写成正反对比式,因为近两年的“佛系”“躺平”对青年人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从反面去论证具有这样思想的危害性,可能说服力更强些。
立意:
1.以身许国,不负青春。
2.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
3.时代青年,理应担负时代重任。
4.百年征程,青春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