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2024届第二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6-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2024届第二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礼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礼乐文明建构的重要途径。就《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的融合形态而言,在以“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礼”为核心内容的礼仪制度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在以“君臣”“夫妇”“父子”“兄弟”“朋友”等“五伦”为核心内容的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中,诗人常常都会以歌功颂德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在“五礼”“五伦”社会化过程中,诗人往往都会以讥失匡恶的方式,将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体。而使《诗》与“礼”融合的介质,则是“乐”。这就是《诗》与“礼”这两个异质元素融合的内在机制。前者以《周颂》与《大雅》《小雅》中的大部分诗篇为代表,后者以十五“国风”中大部分诗篇为代表。故孔子谓“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记·孔子闲居》)。
    在“国风”透露出“五礼”“五伦”相关信息的诗篇中,除了《周南》《召南》《豳风》主要采用歌功颂德方式之外,其他诗篇大多采用讥失匡恶方式。这些以讥失匡恶方式来透露“五礼”“五伦”相关信息的诗篇,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化的“礼”,更是通过艺术途径来干预社会生活而重建礼制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通过“讥刺”方式来维护礼制的具体表现。这充分表现出诗人在国运兴衰、政治清乖的危急关头,具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浓郁的政治情怀,从而展现出他们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比如,郑庄公寤生继立之后,弟共叔段依恃母武姜之宠,初居于京,城邑建制超出定制,既而扩张至西鄙、北鄙,且私下聚粮草、缮甲兵,欲以武姜为内应来突袭庄公。段之举实属不义不暱,其后果确如庄公所言“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其无厌之贪为人所讥。然则,事态发展至京城民众皆叛段,段逃至共,庄公为君、为兄之责亦失,自段贪念初起时便放之纵之,未尽规劝戒止之职,其过失当在讥讽之列。像《郑风·叔于田》所讥为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事,然美共叔段之“仁”“好”“武”,且刺庄公失教之过。尽管郑庄公在位期间,与齐僖公盟于石门,开启春秋“霸权”政治格局,但其以谋略逐弟囚母而率先挑战王权这些违背传统礼制的行为,依然受到诗人的讥刺。
    正是由于春秋时期人们认识到“无礼”之危害性,故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反复强调恪守礼制之重要性。卫卿士宁速认为,“夫礼,国之纪也;亲,民之结也;善,德之建也”,故以“礼宾”“亲亲”“善善”为“三德”;齐大夫晏子认为:“天子无礼,则无以守社稷;诸侯无礼,则无以守其国;为人上无礼,则无以使其下;为人下无礼,则无以事其上;大夫无礼,则无以治其家;兄弟无礼,则不同居。”故诗人们在自己的诗篇里指出:“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鄘风·相鼠》)。
    这些看似诅咒式的言辞,实际上是意在呼唤人们重新建构礼制形态的自觉意识。
    当然,就“国风”中刺诗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而言,自周平王东迁(前770)之后,王权渐渐式微,社会开始动荡,“诗教”“礼教”“乐教”逐渐缺失,趋于礼崩乐坏的境地。毫无疑问,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中创作的诗篇,自然会以忧国伤时与讽刺腐政为主旨,必然会发挥匡救时恶、警诫后世以维护礼制的社会功能。
    (摘编自王志芳《<诗经>与礼制秩序的重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是周代诗礼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实现礼乐文明建构的重要途径,其中“乐”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B. 孔子认为“诗之所至,礼亦至焉”,是因为《诗经》中的诗篇都体现了社会中的礼仪制度、伦理道德。
    C. 在礼仪制度与伦理道德规范定型化过程中,《周颂》《大雅》《小雅》中的诗篇大多采用歌功颂德的方式将《诗》与“礼”融合。
    D. 共叔段谋逆不义,庄公作为兄长,未尽规劝之责;庄公以谋略逐弟囚母亦有悖于礼法,所以也受到诗人的讽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开头直接提出观点,全文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等来论证观点。
    B. 文章侧重借助“国风”中讥失匡恶的诗篇,来论述其在礼乐文明建构过程中的作用。
    C. 就《诗》与“礼”两个元素的融合问题,文章详细论述了融合途径和融合介质的价值体现。
    D. 文章引用宁速和晏子的话,是为了论证恪守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经》对古代礼乐文明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其依然具备匡救时恶、维护礼制的社会功能。
    B. 《诗经》中对礼制与道德表达主要有歌功颂德与讥失匡恶两种方式,其中后者对社会的功用及产生的效果更为明显。
    C. 《诗经》中的一些言辞,看似有很强的诅咒意味,实则体现了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D. 越是动荡的时代,礼乐文明就越容易缺失,也就容易出现更多的忧国伤时、讽刺腐政、匡救时恶等类型的诗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3日在京落下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已为各行各业累计培养输送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但由于缺乏清晰合理的分类标准,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属品”。在一些人心中,职业教育“低人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结构性矛盾,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短板。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关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摘编自胡浩、翟永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1000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更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宏观统筹,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摘编自丁雅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有数据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就相应上升约0.5个百分点。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一支庞大、稳定的职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未来综合国力竞争需要,同时对接国内就业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创业创新和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一环。
    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而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一招,也是解决“技工荒”、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的重要方法。职业教育在稳就业保民生、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开拓了成长成才的路径,在高等教育之外,为个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要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学校要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提升职业教育就业对口率。
    (摘编自陈立鹏《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职业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不是普通教育的“附属品”,其发展面临一定“瓶颈”,对外部因素依赖性大。
    B.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使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C.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D.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发展职业院校要对接产业,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职业教育的作用凸显,其地位将超过普通教育。
    B.技术技能人才都来自职业院校,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我国教育面临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是短板,发展职业教育能促使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D.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解决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也能解决技工荒的问题,还能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6.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满山鸟鸣
    李汀
    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啾鸣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
    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咋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抡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
    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嶂。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几只鸟儿从五彩山雾里飞来,栖息在一棵古老的香樟树上,“滴溜儿,滴溜儿” 叫,我们仰头望它们,香樟叶的浓香和晨光,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们淹没。一棵树如果没有鸟儿的叫声停歇,那是多么孤独的一棵树。树和鸟儿互相成全着。
    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
    接着,老杨讲了一个故事:
    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
    我惊讶起来:“有这么神奇?”
    老杨说,还有更神奇的呢。八十年代,我和大黑狗巡山,摔到山谷下,断了腿骨。大黑跑过 来,咬着我的衣服,想把我拉起来,也不行。最后,大黑箭一样跑出去,跑回城里家里,把家里人找来,我才捡回一条命呢。五个小时的路,大黑跑了两个小时,跑得全身是汗。老杨指了指身旁的大黑狗,淡淡说了一句:“这是大黑的儿子。”黑狗往远处看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黑得鲜亮。
    在这样一个人与森林、人与动物共处的氛围里,我想老杨一定是欢喜和幸福的。老杨和这些树一起,在时间面前较量韧性和强度。面对这么大的森林,我心里除了敬畏还能有什么呢?
    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引鸟上钩,一捉就是一麻布口袋,然后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说着,老杨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
    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在阳光里垂挂着,一颗颗通透可爱。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喳喳喳”的叫声,这个我晓得,是红嘴蓝鹊。放眼一看,密林里一大片柿子树。一群红嘴蓝鹊在柿子树枝间跳上跳下,或从一棵树上滑到另一棵树下,它们喧闹着,独占这一树柿子果儿。其它的鸟儿远远站在高处的树梢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奇妙的世界时,老杨拉了拉我的衣角,“嗨呦——嗨呦呦——”喊起了山,山谷中回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老杨一声“嗨呦”过后,那声音像定格一样,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森林像静止了一样。红嘴蓝鹊偏着脑袋倾听。老杨再次轻扬嗓子,从低再到高,又一声“嗨呦——嗨呦呦——”,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这一声静止过后,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喳——老杨——喳喳。”我以为是我听错了,调动全身力气,侧耳细听, “喳喳——老杨——喳喳”,又一声清晰地落在我的耳朵里。我兴奋地对老杨说:“鸟儿在叫你呢。”老杨静静点了点头,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
    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
    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说他们已经来了七八次,每次在山上要住一个月。他们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那我还要努力,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大家都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
    (摘编自《人民日报》)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段写“咕咕咕”“突突突”等鸟的各种叫声,描绘了一个热闹喧嚣、鸟鸣不止的场景,内容上紧扣文章标题。
    B.“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们淹没”运用通感修辞,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生动地描绘了鸟鸣声的壮美。
    C.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描绘了我记忆中的老杨等林场职工开辟荒山、植树造林的情景,赞美了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
    D.文章最后一段写三个青年志愿者为山上的鸟儿建立档案,表明除老杨等人外还有人也在爱护这些鸟儿,深化了文章主题。
    8.这篇散文的标题是“满山鸟鸣”,作者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有何作用?(6分)
    9.文章以“满山鸟鸣”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丰富的意蕴。(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已巳,幸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B.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C.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D.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中的“山东”指的就是这个地区。
    B. 万乘: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辆,因以“万乘”称天子或大国。
    C. 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缟素”指白色的丧服,也比喻质朴。在本文中是“质朴”的意思。
    D. 庚申:属于干支纪年,“干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如“六合正相应”中“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都相适合。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天子将返回旧京,荀彧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非常合乎时势的事,秉承极为公正的态度使天下人顺从是非常正确的谋略。
    B.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同党助己的人,就让曹操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后极为高兴,与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 曹操邀请董昭与自己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作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 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天子迁都许县,天子抵达曹操军营后,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处境窘困”,后者作“缺少”讲。
    B. 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纷扰正面衬托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 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
    D. 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 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10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夫妻重逢情景诗句是:_____ ,_____     。
    (2)在 《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日夜操劳,勤苦不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________着个人的才情气质,也承载着时代的精神气象。
    王羲之的行书,洒脱飘逸,________,后人难以望其项背。( )。因为那是一个人格独立、文化自觉的时代。魏晋时期,寄情山水,追求不拘礼节的闲适与放达。汉字结体与书法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时代风气的影响。到了唐代,时代的精神气候发生改变。唐代的社会气象与精神气度推动着唐人绕过王羲之而________,开创书法的新天地与新境界。唐人在楷书和草书上,不让古人,直达巅峰。颜真卿的楷书,磅礴伟岸,一个个字,犹如一尊尊佛,雍容宽博,自信从容。张旭与怀素,一反人们对“二王”亦步亦趋的________,挥毫起风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书推到了“狂草”境地。
    书法是心迹,也是时代精神气象的载体。如今,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传达  挥洒自如  曲径通幽  拘泥   B. 传递  行云流水  曲径通幽  执拗
    C. 传达  行云流水  另辟蹊径  拘泥  D. 传递  挥洒自如  另辟蹊径  执拗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没有那个时代,就不会有王羲之如此卓绝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
    B. 王羲之所以有如此卓绝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是那个时代使然。
    C. 这是王羲之个人的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所致,更与那个时代相关。
    D. 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时代改变了其学养气质与书法造诣。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会使书法艺术缔结出新的辉煌。
    B. 中华民族正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
    C. 走在复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征程中,在时代精神的新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造新的辉煌。
    D. 走在复兴的历史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精神的灌注下,书法艺术将缔结新的辉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睡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简单,只需躺在床上放松神经和肌肉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飘浮于太空中的航天员来说, ①   。首先,光是人体生物钟最核心的控制因素,飞船绕地球运转一周为90分钟,这意味着,24小时中航天员共经历了16个白天及夜晚。 ②  ,不符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造成了宇航员生理系统的紊乱。另外,因工作需要,飞船和空间站从不关灯。因而,为更好地休息,宇航员需科学地调节睡眠时间,睡时需戴黑眼罩,以避免舱内过于频繁的亮暗变化;飞船内也需在休息区降低光照强度,以营造夜间环境。其次,飞船内的失重状态,会使宇航员产生类似地球上倒立时的不适感,身体也会在空中随意飘浮。为给宇航员营造地面睡觉的感觉,空间站上设置了专门的卧室。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床上有固定在睡眠区里的可以帮助航天员保持卧姿睡眠的睡袋。当然,  ③    ,也可以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两个较短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②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