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1.A(B项过于绝对,虽然原文有“对故乡的认知,是在不断的创作中完成的",但“不断创作就可以完成对故乡的认知”的反推并不能成立。创作中要有故乡意识才有可能完成对故乡的认知。C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幼时的记忆成为故乡的记忆”“诸多生活细节等都会体现在文本中“,并无“幼时的生活细节构成其狭义上的故乡”的说法。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网络文学去除表象,实则更近乎唐宋传奇、魏晋的志怪小说","更近乎“不等千”就是"。)
2.C(''对比论证”错,文中并未将网络作者与传统作家进行对比分析。)
3.D("乡村题材已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战场”错,混淆时态,原文说的是“今后几年乡村题材将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战场”。)
4.C(“信息互通共享”有误,少了限定词“院内”。)
5.D(A项“顺应了……,有效阻止了……”有误;B项“违背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有误;C项“关键”有误。)
6.①材料一侧重介绍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及蓬勃发展;②材料二侧重介绍互联网医院建设需要互联网企业参与、遵循医疗规律、持续创新;③材料三侧重介绍中国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意义。(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7. C
【解析】 A.“欲抑先扬”之说错误。小说开头先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反衬父亲所饰演的配角的卑微。B.“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评价不准确。因为从小说整体来看,这篇小说并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安排,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个片段来表现父亲的平凡。D.“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表述不准确;“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不对,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
8. 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示例1)不同意。①原标题“配角”,具有双关义,既符合父亲作为“配角”演员的职业特征又符合父亲在生活中的“配角”身份。②“父亲”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与“配角”这个角色特征相吻合,符合父亲在小说中的各种表现和遭遇。③“配角”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终。小说中的几件小事也都是围绕着父亲的“配角”身份而展开的。④以“配角”为标题,鲜明地呈现小说的主题,即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也认真勤奋地工作生活着,为家庭、为所爱的人无怨无悔全心付出,应得到人们的尊重。(答案一条两分,共六分,考生任答三条即可。)
(示例2)同意。①改为“我的父亲”,明确交代主要人物形象。以“我的父亲”为题,揭示出主人公的伦理特点。②串联、紧凑小说情节。小说选择几件看似不关联的小事,都以“我的父亲”这种身份把几件小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描绘发生在“我”初中、高中、大学时期的几件小事,突出了父亲对母亲、“我”和妹妹的关爱。③以“我的父亲”为题,有利于作者把表达的情感与主题直接地呈现出来。
【选篇理由】本文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李愬雪夜入蔡州、擒元济是中国历史上奇袭的著名战例,故事扣人心弦,动人心魄,充分显示了李愬高超的军事才能。学习本文,有助于考生领略人物风采,了解历史,以史为鉴,丰富文言文的语言积累。
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宜用排除法。“熟”是“寐”的状语,“熟寐”即熟睡,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如故”是“击柝”的后置状语,不能单独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D。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击四通鼓"错误,应为“四更”。当时既“惊之(鹅鸭)以混军声”,自然不可能击鼓惊动敌人。汉魏以来,分一夜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四鼓即四更。
【课文链接】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五鼓”即五更。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烽火”均代指战火或战争。
12.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但他们畏惧李愬治军严酷"错误。原文为“然畏愬”,应为畏惧李愬军纪严明。“严酷”指残酷、严厉,这与注释中李愬的正面形象极为不符。
13.(1)军队出发后,不知道目的地。李愬说:“只管向东前进。”(译出大意给1分;“所之”“但”“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于是拜访董重质的家,优厚地安抚其家人,派遣他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去告诉董重质。(译出大意给1分;“抚”“遣”“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关键点拨】(1)所之:所去的地方,目的地。但:只,只管。东:向东。(2)抚:安抚。遣:派遣。谕:告诉,晓谕。
【参考译文】
辛未日,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史旻等人留守文城,命令李祐、李忠义率领三千名冲锋陷阵的勇士担任前锋,自己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作为中军,命令李进诚率领三千人在他的后面压阵。军队出发后,不知道目的地。李愬说:“只管向东前进。”军队走了六十里,夜晚,抵达张柴村,将守卫的士兵和负责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全部杀掉,占领了他们的营寨。(李愬)下令士兵稍事休息,吃些干粮,整理马络头和缰绳,留下五百名义成军将士镇守此地,以切断从朗山来的敌人救兵。(李愬)命令丁士良率领五百人砍断洄曲及其余各道桥梁,又连夜领兵出门。众将询问军队要去哪里,李愬说:“进蔡州城捉拿吴元济。”众将都大惊失色。当时正刮大风,下大雪,旌旗被风撕裂,路上随处可以见到冻死的人和马。天色阴沉漆黑,从张柴村往东的道路都是朝廷军队未曾走过的,人人都自以为必死无疑;然而畏惧李愬,没有谁敢违抗命令。半夜,雪下得更大,军队已经行走了七十里,抵达蔡州城下。靠近城边有个养着鹅鸭的水池,李愬下令惊扰鹅鸭,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音。自从吴少诚抗朝廷的命令以来,官军已有三十余年没到过蔡州城下了,因此蔡州人没有严密防守。壬申四更时分,李愬到达城下,(城内)无一人知晓。李祐、李忠义把城墙掘出梯坎,率先登城,勇士们跟随上城。守门士兵正在熟唾,都被杀死,只留下敲梆巡夜的人,让他们像先前一样继续敲梆,于是大开城门放军队进城。到了里城,也像(外城)一样,城中无人知晓。鸡叫时,雪巳停,李愬进据吴元济外宅。有人禀告吴元济说:“官军到了。”吴元济还在躺着休息,笑着说:“被俘的囚犯偷盗罢了,天亮后将他们全都杀掉。”又有人禀告说:“城池已经被攻陷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的士兵找我索要御寒的衣服。”起床后,吴元济在庭院中探听,听到李愬的军队传达号令的声音:“常侍传话。”响应的有近万人。吴元济这才开始害怕,说:“这是什么常侍,能到这里来!”于是率领侍卫登上牙城(唐代卫护节度使住宅的内城)抵抗。当时董重质带领一万多精锐士兵守卫洄曲,李愬说:“吴元济所盼望的,无非董重质的救援而已。”于是拜访董重质的家,优厚地安抚其家人,派遣他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去告诉董重质。董重质于是单人匹马来向李愬投降。李愬派遣李进诚攻打牙城,烧毁了牙城的南门。百姓争着背柴草帮助官军,城上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傍晚时分,门已毁坏,吴元济在城上请求治罪,李进诚搭梯子让他下来。甲戌日,李愬用囚车将吴元济押送到京城。当天,申州、光州和各镇(援助淮西的)士兵二万余人相继前来投降。
【选篇理由】陆游一生坚持抗金,然而仕途不顺,始终难酬壮志。晚年回到故乡后,多与农夫野老交往,从中体会到纯朴真挚的人情。这首诗描述“村老”生活,极其温馨,令人羡慕。学习本诗,可了解古代农村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夸张手法"错误。首联写村老在深夜仍可以与诗人交谈,表现出他的精神很好,侧面反映出他的身体好,所以写村老之强健是实写。
15.①“村老”年高体健,举世稀少,夜深而精神不衰,令人羡慕。②“村老”儿子勤劳,骨肉团聚,可共享天伦之乐,令人羡慕。③“村老”乐于助人,不吝借贷,邻里关系非常融洽,令人羡慕。(每点2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村老"生活的可羡之处,体现在前三联之中:自身身体强健,精神矍铄,无疾病之苦;家人团聚,无远别之痛;儿辈勤于劳作,各尽其职;家境尚可,乐于助人,邻里和睦。这些,都是令作者感到羡慕的地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17.A【解析】 运筹帷幄: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此处从修饰对象“实现目标”来看,应用“众志成城”。
18.A【解析】 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19.B【解析】 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
20.①那就是冰壶②为什么还要“擦地”呢③改变其运行轨迹(每句2分)
21.因为赛道的冰面并不光滑,这让冰壶的行走路线不定,所以运动员要刷冰融化不平的冰面,使之化成水,减小壶体与冰面的摩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