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赣州教育发展联盟第8次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B【关键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选项分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曲解文意,原文第2段中只是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文化……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力量”。
2.B【关键能力】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选项分析】“论证了中国文化凝聚了人类命运的价值共识”错误,根据文章第3段可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国“要对自己的文化足够自信,以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形成世界多元文化的合力”。
3.C【关键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项分析】A项,“只要……就……”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4段中的“文化之‘强’,主要体现在让文化真正走进生活……一批广泛传播的文化产品”,可知“融人世界文化主流”和“创造出贴近各国人民现实生活的文化产品”只是“让文化真正走进生活”的一个方面。B项,“能够从文化的高度解决……”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5段中的“不同的国家……造成各种冲突与争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从文化的高度……现代性观念”,可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不能“解决其建构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各种冲突与争端”。D项,“传统冷战思维已被淘汰,用先进文化维护的新型国际秩序已成为主流”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传统冷战思维必将被淘汰,以先进文化维护新型国际秩序的路径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A 5.C
6.①加强政策指引。国家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政策的指引可以引导“元宇宙”的发展方向,能使“元宇宙”有利无害地融入我们的生活。②加强对“元宇宙”的伦理道德约束。“元宇宙”脱离不了与现实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③加大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要对炒作“元宇宙”概念的行为加大监管的力度。(每点2分,答到3点给满分。其他回答如果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因此……”强加因果,材料一说的是“‘元宇宙’是2021年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半年来,热度集中在游戏与VR领域。VR作为终端设备接口,可以实现‘元宇宙’要素中的‘沉浸感’”,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并且缺少限定条件“半年来”。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一旦脱离约束,就会使人无形中丧失求真意识、热衷于成瘾式游戏生活”无中生有,过于绝对化。原文并没有提及一旦脱离约束的后果。B.“……则可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从而切断与物理世界的联系”曲解原意。原文说“‘元宇宙’的去中心化尝试无法去平台化,难以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并不意味着“去平台化”之后就一定可以“阻断”,并且“阻断商业组织的天然垄断倾向”,与“切断与物理世界的联系”无关。D.“必会”错误,或然说成必然,原文说“就有可能”,选项中把可能表述成“必会”。材料三谈到过度炒作元宇宙的弊端,与C项意思相符,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最后“我国已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延伸的数字孪生技术和产业,将迎来下一个快速发展爆发期”,国家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十四五”规划,政策的指引可以引导“元宇宙”的发展方向,能使“元宇宙”有利无害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由材料二“伦理道德方面,‘元宇宙’深度释放了人类创造力与能动性,集中体现了人类对于突破物理限制,拓展生命体验的内在向往……它并非与世隔绝的‘桃花源’,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因此,‘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身份、虚拟产品、虚拟市场、虚拟交易、虚拟生活、虚拟经济、虚拟人生等,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可知,“元宇宙”不能脱离伦理道德的约束,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约束。
由材料三“尽管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追问上市公司概念的含金量,但投资者依然追捧,资金围猎之下眼中已没有利空。元宇宙还没有一个框架,可是已经有人在宇宙空间里卖地皮,把熟悉的一套在另一个空间发扬光大,不久之后,就有可能在上面大兴土木,卖起虚拟房地产”可知,监管部门要对炒作“元宇宙”概念的行为加大监管的力度。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
8.①采用动物小说的形式,增加新奇感和吸引力;②以狼的视角讲述,造成间离效果,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③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淡化情节,更好地展开对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每点2分,答到3点给满分。其他回答如果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9.①有尊严地面对死亡;②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③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而不是偏见;④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每点2分,答到3点给满分。其他回答如果合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目的是让‘他’杀了自己,既消除‘他’的恐惧,也成全‘我’离开世界的愿望”说法错误,原文为“我不在意他拿到这支枪以后会对我怎样。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我”并不是让“他”杀了自己,只是让“他”能在死前得到安宁,精神有所依靠,至于“他”拿到枪会对“我”怎么样,“我”并不在意。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叙事技巧的能力。
“是的,眼下我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结果他的生命,只要张开我的嘴,一嘴就可以咬断他的脖子”“天下有谁能看到一只狼的微笑”,本文采用动物小说的形式,非常新奇,具有吸引读者注意的作用。
“即便生命垂危,他仍然没有放弃对我们与生俱来的恶意,还有嫌恶、拒绝、恐惧——千真万确的、毫无道理的恐惧”“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气息,还是人类共有的气息”“而人是需要‘依靠’这种情状的动物,尤其他们的精神,从来是难以独立的”“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如果非要说到缘由,那就是他们的信条使然:‘只有你死,才是我活’”,以狼的视角讲述,造成间离效果,让读者冷峻审视人性、反思人生;
“如果我们能够像人类那样,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烹调食物,我们肯定不会为了饥饿去攻击掠杀其他生物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我终于明白,人类并没有什么值得我深究之处,我们狼和他们的生命态度是如此的悬殊”,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淡化情节,更好地展开对生命、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观点的能力。
由“我不过是想让这个或许把‘活’看得那么重的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得到一份安宁,一份有所依靠的感觉”“难道还有一个生命比我更渴望离开这个世界”,相比人把“活”看得那么重,狼会有尊严地面对死亡;
由“这使他能清楚地看到我的眼睛,还有我眼睛里饱含着的对他的悲悯、友善和毫无戒备……不管我是不是一只狼,只要是一个生命,可能就会有对另一个生命的惺惺相惜”“他们不像我们,在我们的天地里,每时每刻,我们和多少兽类缓缓地擦肩而过。有时甚至同时、同饮一江水”可知狼对别的生命充满悲悯与友善;
由“我敢肯定,他的历史是一个失败的历史,不然,他决不会因为他人的一枪,抑或自己的一枪,躺倒在这里”“也明白了他们总以杀死我们为乐子,从来是没有缘由的”可知狼对世界和他人秉持理性的认知;
由“在我们狼的生命里,有残酷、有厮杀、有血、有弱肉强食,就是没有卑琐、卑鄙、阴暗、贪婪、下流”可知狼充满血性、光明正大地进行竞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11.A 12.D
10.D【关键能力】文言断句
【选项分析】“病人以利己故也”意为“损害百姓的利益来使自己获利的缘故”,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说的是“人怨叛”的原因,“……者……也”为判断句式,“者”后应断开,故排除A、B两项。“至”的意思是到,“则危亡立至”译为“那么危险灭亡会立刻来临”,中间不应断开,故排除C项。
11.A “炀”是杨广的谥号,不是庙号。
12.D “太宗责备黄门侍郎王珪……的做法”错,由原文中的“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比来或护己之短……”可知,太宗并没有责备王珪,且“为了顾及一些人的颜面,避开私人恩怨,明知犯下错误也不加驳正”并非王珪的做法。
13.(1)如果君主不听劝谏,还认为自己贤能,他的臣子迎合奉承,那么君主失去国家之后,臣子又怎能独自保全!(“苟”“愎谏”“自贤”“全”各1分,句意1分)
(2)官吏接受贿赂而伏法,和帝王谋求奢靡的欲望而使国家灭亡,这与那些可笑的胡商有什么区别呢?(“赇”“抵法”“徇”和反问句式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太宗的神情、风采英武刚毅。大臣们入朝觐见他时,都(因畏惧而)举措失常;太宗知道后,每次见人上奏,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希望听到规谏的言论。他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貌,一定要借助明亮的镜子;君主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善待忠直的大臣。如果君主不听劝谏,还认为自己贤能,他的臣子迎合奉承,那么君主失去国家之后,臣子怎能独自保全!像虞世基等人谄媚侍奉隋炀帝来保全富贵,炀帝被杀后,虞世基等人也被杀。你们应把这当作教训,政事有得有失,不要吝惜,尽情发言!有人上书称秦王府的旧兵,应全部任命为武官,担任皇宫守卫。太宗对他说:“我把天下当作家,只选用贤才,难道旧兵之外都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吗?你这个想法,不是让我的恩德广布天下的办法。”太宗对公卿们说:“从前大禹开凿大山,治理水患,百姓没有诽谤怨恨的言论,这是与百姓利益相同的缘故。秦始皇建造宫室,百姓怨声载道,图谋反叛,这是秦始皇损害百姓的利益来使自己获利的缘故。精美华丽的奇珍异宝,本就是人们想得到的,假如放纵自己不停止,那么危险灭亡就会立刻来临。我想要建造一座宫殿,材料已经备齐,把秦的灭亡当作教训,便停止了(这项工程)。亲王公卿以下,应当体会我的这个(举动)的意图。”从此以后二十年来,风尚习俗质朴淳厚,衣服没有织锦刺绣,官府与百姓都很富足。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朝中本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来相互监督检查,中书省起草诏书有时会出现差错,那么门下应当纠正。人的见解各有不同。如果往来辩驳争论,一定要追求极其恰当(的方式),放弃自己的意见听从他人,又有什么损害呢?近来有人维护自己的缺点,造成仇怨隔阂,有人为了避开私人恩怨,明知有错误也不加纠正,顾及一个人的脸面情谊,成为万民的灾祸。这是灭亡国家的政治。隋炀帝在位时,朝中内外的官吏追求相互服从,在那时,他们都认为自己有智慧,祸患不会殃及自身。等到天下大乱,家庭与国家都变灭亡了,即使这中间有极少得以幸免的人,也要被当时的舆论贬斥,(这样的评价)永远不会磨灭。你们每个人都应顺从国家的利益,忘却个人利益,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太宗对身边的近臣说:“我听说西域的胡商得到美丽的珠宝,会割开身体来藏它,有这样的事吗?”身边的近臣答到:“有这回事。”太宗说:“人们都知道他们爱珠宝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官更接受贿赂而伏法,和帝王谋求奢靡的欲望而使国家灭亡,这与那些可笑的胡商有什么区别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A “已入深秋”错误,根据原文“枕簟溪堂冷欲秋”中“欲秋”,可知并未进入秋天。
15.①结尾二句表面写自己病后体弱,精力衰损,只觉得近来懒得上楼;②其实,诗句中却饱含了词人对自己被朝廷闲置后,“壮心不已”竟蹉跎的悲愤和凄怆(空度岁月的惋惜);③平常言语中仍有烈士暮年,功业难成的无奈苦闷。(每点2分)
【赏析】《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作者病后所作,上阕写鹅湖自然风光,如老人历尽沧桑后的恬静平淡,绘景状物。下阕开头剖诉心曲,感情陡转,通过两个典故,委婉抒发对统治集团迫害爱国志士及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的心态。但随后词人又在大自然中找到解脱。最后两句,倾吐出老弱多病的切肤之憾。有沉哀之语,无剑拔之势。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不知”二字,以“衰”、“懒”二字写出词人隐居鹅湖,病后衰弱,不知不觉筋力疲乏之感,“但觉”复转进一步,强调出上楼登高眺望,新近越来越见慵懒无聊,流露出“烈士暮年”无用武,“壮心不已”竟蹉跎的悲愤和凄怆,较之其激昂慷慨之作,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精妙至极。下片用殷浩无故遭贬,司空图无奈退隐的两个典故,貌似旷达而实含怨忿,感慨颇深。此词则表现得深婉沉郁,别具一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3)金樽清酒斗十千。暂凭杯酒长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A 18.D 19.A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高潮迭起: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阶段。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本处是说《人世间》好评不断,不断出现新的高潮,所以选用“高潮迭起”。
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
本处是说伴随着改革开放,爷爷辈们创业的艰辛,所以选用“筚路蓝缕”。
新旧嬗变:新旧更替。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主要是变化久远。这里面是说时代的进程,说明是新代替旧,所以选用“新旧嬗变”。
市井气息: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和百姓的生活画卷,具有浓郁的生活味道。
家长里短: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这里指作品呈现出的当时百姓的生活习俗,所以选用“市井气息”。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所填的句子与上文中的“不是断层”相衔接,应使用“而是”与前面的“不是”呼应,构成“不是……而是……”的结构,排除AC;
“新的一代也是父母的孩子”是“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身上也有时代的烙印”的原因,应先交代原因,所以排除B。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1)“通过笔下人物的刻画描写”成分残缺,“刻画描写”缺少相搭配的介词,应在“通过”的后面加上介词“对”。
(2)“人物、时代成长”搭配不当,“成长”和“人物”可以相搭配,但和“时代”搭配不当,和“时代”相搭配的动词为“变迁”,可改为“人物成长、时代变迁”。
(3)“体现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在生活的磨砺中互相理解与依靠的过程”搭配不当,“体现”和“过程”搭配不当,应将“体现”改为“展现”。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A。故选A。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0.①这个时间段并不适合锻炼 ②下午是最适合健步走的时间 ③还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健步走(1分)是诸多运动中(1分)一个不错的选择。(1分)虽然健步走有很多好处,(1分)但很多人都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1分)
【关键能力】压缩语段、选用句式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解题思路:作答本题,首先要提取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这段文字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是说每个人平时都需要一定量的锻炼。第二句话是说,健步走是诸多运动中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三句话是说,健步走的好处。第四句话是说健步走会给人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第五句话是说健步走会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很多人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然后据此考虑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将主要信息梳理成简洁流畅的句子即可。此外,要注意字数要求。
四、作文(60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内容关于两个“苏神”,之所以苏翊鸣和苏炳添被称为“神”,是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审题时要找出二人身上的可取之处,以此立意即可。
苏翊鸣一战封神时只有17岁,可谓是英雄出少年,他正是当代追逐梦想的青年人的榜样。他一直从事自己热爱单板滑雪,是因为热爱,才让他的追求之路似乎少了很多枯燥,因此,年轻人如果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在追梦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享受而不是煎熬,能做出成绩的可能性就更大。“我是一个喜欢不断去挑战、去尝试新鲜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来有什么样的目标,我都会一如既往像现在这样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就启发我们,青年人应勇于跳出舒适圈,勇于挑战,奋力拼搏。苏炳添是三战奥运的32岁老将,却能在一次次的犹豫徘徊中选择坚持梦想,因而,有梦想不能轻言放弃,坚持一下,就有可能实现。“他制定严密科学的训练计划,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习惯”最终跑出了突破黄种人极限速度,可见,执着于梦想还应该有不断挑战自己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从任务驱动角度分析,“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其实为写作设定了主题,即“追求理想”;也设定了写作情境,即写作身份是追求理想的青年人。“请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要求就一个角度来写作,不能取几个角度泛泛而谈。
写作时,可先评论某一“苏神”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然后就此一点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认识。可运用递进式文章结构,从评论某一“苏神”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写到这方面的特点的好处,最后结合当代青年的现实追求,谈自己的认识。
参考立意:
1.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种幸福。
2.追求梦想不能轻言放弃。
3.追求梦想需要不断挑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