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江苏省常州市八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联合调研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版)

http://www.newdu.com 2022-05-30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八校高二年级联合调研
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开始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理查德·利汉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认为,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并不是只有“通过城市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才能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除了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城市。研究城市,不是纯粹的研究城市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兼及“历史”与“文学”。
    文学中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诸如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具体而微的成都杜甫草堂。
    城市文学研究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只有斑驳的百姓家,只有来去匆匆的燕子,还不够,还必须把“旧时王谢”的历史记忆带进来,这个画面才完整,才有意义,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驰骋想象”,这个让历史学家深感头痛的话题,很可能在文化史家那里如鱼得水。那些诸多解读关于北京的“不实之辞”,却可能意味无穷。因为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
    (摘编自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有删改)
    材料二:
    城市文学研究,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研究,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为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在这个意义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乡土文明传统,城市一直是被诅咒的对象,甚至是被删除的对象。一种城市经验的出现,在文学这个范畴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经验,是青年一代的写作者必须去关注的,因为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像年长一代作家那样,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东西,对年轻一代作家来说,已经不再可能。而对于城市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对象就更为复杂,他们既要思考诸种城市经验元素,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形态。经验走在前面,而判断总是滞后,但城市学的研究和城市学的评论也不能过于滞后,它应该跟上来。
    (摘编自张柠《城市经验和城市研究》)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读城市可以看作是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我们所理解的“北京”应该是混合了城市的历史与文学的想象。
    B.要揭示城市发展规律性的东西,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并不重要,研究重心应是城与人的关系,兼及“历史”与“文学”。
    C.文学中对城市的论述,必须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下展开,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
    D.城市文学研究必须借助“记忆”与“想象”,用文字、图像、文化记忆来阐释城市的前世今生,延续其内在的灵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杜甫寓居草堂时期创作的诗歌,就可以丰富我们对成都前世今生的认知。
    B.城市文学研究受制于内在规则、缺乏对等经验,由此不能纳入传统文学学科。
    C.当代青年作家把自身的城市经验融入作品中,是出于对乡土文明传统的反叛。
    D.相关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城市经验形态,是城市学研究和评论不应该忽略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公园的数量和面积变化来研究深圳城市发展的规律。
    B.利用长沙黄金周旅游的消费数据来研究城市与人的关系。
    C.综合旧上海历史与《子夜》中的文学叙述进行城市研究。
    D.研究《边城》时融入沈从文的小说中的相关文学描述与想象。
    4.材料二中作者对城市文学研究的学科归属问题作出了论断,请简析其论证思路。(4分)
    5.有人认为城市与文学是彼此割裂独立的,请结合材料提供的理由来反驳这一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哑老人
    萧红
    孙女——小岚大概是回来了吧,门响了下。秋晨的风洁静得有些空凉,老人没有在意,他的烟管燃着,可是烟纹不再作环形了,他知道这又是风刮开了门。他面向外转,从门口看到了荒凉的街道。
    这就是小岚吧,她沿着破落的街走,一边扭着她的肩头,走到门口,她想为什么门开着,——可是她进来了,没有惊疑。
    地上两张草帘是别的两个老乞丐的铺位,可是空闲着。小岚在空虚的地板上绕走,她想着工厂的事吧。
    非常沉重的老人的鼾声停住了,他衰老的灵魂震动了一下。那是门声,门又被风刮开了,老人真的以为是孙女回来给他送饭。他歪起头来望一望,孙女跟着他的眼睛走过来了。
    小岚看着爷爷震颤的胡须,她美丽、凄凉的眼笑了,说:“好了些吧?右半身活动得更自由了些吗?”
    这话是用眼睛问的,并没有声音。只有她的祖父,别人不会明白或懂得这无声的话。
    老人的右臂仍是不大自由,有些痛,他开始寻望小岚的周身。小岚自愧地火热般的心跳了她只为思索工厂要裁她的事,从街上带回来的包子已经冰凉了。
    可爱的包子倒惹他生气,他开始做手势:扁扁的,长圆的,大树叶样的;他头摇着,他的手不愿意的、困难而费力地在比划。
    小岚在习惯上她是明白。这是一定要她给买大饼子(玉米饼)。小岚也做手势,她的手向着天,比作月亮大小的圆环,又把手指张开作一个西瓜形,送到嘴边去假吃。她说:“爷爷,今天是过八月节啦,所以爷爷要吃包子的。”
    也许是为着过节,小岚要到街上去倒壶开水来。他知道自家是没有水壶的,老人有病,罐子也摆在窗沿,好像是休息,小岚提着罐子去倒水。
    这是十分难能的事,五个包子却留下一个。小岚把水罐放在老人的身边,老人用烟管点给她,……咔……哇……
    小岚看着白白的小小的包子,用她凄怆的眼睛,快乐地笑了,又惘然地哭了,她为这个包子伟大的爱,唤起了她内心脆弱得差不多彻底的悲哀。
    小岚的哭惊慌地停止。这时老人哑着的嗓子更哑了,头伏在枕上摇摇,或者他的眼泪没有流下来,胡须震荡着,窗纸鸣得更响了。
    当别的两个老乞丐在草帘上吃着饭类东西的时候,不管他们的铁罐搬得怎样老人仍是睡着,直到别的老乞丐去取那个盛热水的罐时,他算是醒了。可是打了个招呼,他又睡了。
    他们谈着关于哑老人的话:
    “在一月以前,那时你还不是没住在这里吗,他讨要过活,和我们一样。后来孙女入了工厂,工厂为了做夜工是不许女工回家的,记得老人一夜没有回来。第二天早晨,我到街头看他,已睡在墙根,差不多和死尸一样了。我把他拖回房里,可是他已经不省人事了。后来他的孙女每天回来看护他,从那时起,他就患着病了。”
    “他没有家人么?”
    “他的儿子死啦,媳妇嫁了人。”
    一夜在思量第二个早晨,哑老人的烟管不间断地燃着,望望门口。听听风声,都好像他孙女回来的声音。秋风竟忍心欺骗哑老人,不把孙女带给他。
    窗纸也像同情老人似的,耐心地鸣着。
    小岚死了,遭了女工头的毒打而死,老人却不知道他的希望已经断了路。他后来自己扶着自己颤颤的身子,把往日讨饭的家伙从窗沿取来,挂了满身。他又向门口走了两步,架了长杖,他年老而蹀躞的身子上有几只罐子在凑趣般地摇动着,那更可笑了,可笑得会更痛心。
    蓦然地,他的两个老伙伴开门了,这是一个奇异的表情,似一朵鲜红的花突然飞到落了叶的枯枝上去。走进来的两个老乞丐正是这样,他们悲惨而酸心的脸上,突然作笑。他们说:“老哥,不要到街上去,小岚是为了工厂忙,你的病还没好,你是70多岁的人了,这里有我们三个人的饭呢,坐下来先吃吧,小岚会回来的。”
    讲这些话的声音,有些特别。并且嘴唇是不自然地起落,哑老人听不清他们究竟说的是什么,就坐下来吃。
    哑老人算是吃饱了,其余的两个,是假装着吃,知道饭是不够的。他不能走路,他颤颤着腿,像爬似的走回他的铺位。
    “女工头太狠了。”
    “那样的被打死,太可怜,太惨。”
    哑老人还没睡着的时候,他们的议论好像在提醒他。他支住腰身坐起来皱着眉想——死……谁死了呢?
    门开处,老人幽灵般地出现在门口,他是爬着,手脚一起落地地在爬着,正像个大爬虫一样。他的手插进雪地去,而且大雪仍然是飘飘落着,这是怎样一个悲惨的夜呀,天空挂着寒月。
    并没有什么吃的,他的罐子空着,什么也没讨到。
    屋子和从前一样破落,阴沉的老人也和从前一样吸着他的烟管,可是老人他只剩烟管了,他更孤独了。
    从草帘下取出一张照片来,不敢看似的他哭了,他绝望地哭,把躯体偎作个绝望的一团。
    当窗纸不作鸣的时候,他又在抽烟。
    在他模糊中,烟火坠到草帘上,火烧到胡须时,他还没有觉察。
    他的孙女死了,伙伴没在身边,他又哑,又聋,又患病,无处不是充满给火烧死的条件。就这样子,窗纸不作鸣声,老人滚着,他的胡须在烟里飞着,白白的。
    (署名悄吟,刊于1932年8月27日与9月3日长春《大同报》)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哑老人想要吃大饼子,而小岚遵循八月节吃包子的习俗,只给哑老人买了包子。
    B.小岚被哑老人留下的包子感动得哭了,这是因为在绝望中感受到爷爷对自己的爱。
    C.“不管他们的铁罐搬得怎样响,老人仍是睡着”“他又睡了”暗示哑老人病情严重。
    D.“从草帘下取出一张照片来,不敢看似的他哭了”暗示哑老人可能知道小岚被打死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无论是秋风、大雪还是寒月的描写,无不充斥着凄凉,这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也有力地渲染了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B.“烟管”这一物件在小说中起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老人烟管不离手,有了老人被火烧死一事。
    C.画横线处将老人比作“大爬虫”,既刻画出老人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的样子,也是对老人命如蝼蚁的影射,反映了底层百姓生命的卑微。
    D.小说以“老人滚着,他的胡须在烟里飞着,白白的”结尾,虽然给人以血腥之感,但更能让人们从中看到希望。
    8.小说双线叙事,请简要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9.文中两个老乞丐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B.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C.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D.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河,相传大禹治水时位于黄河下游的九条大河。禹疏九河,疏导黄河水东流入海,至汉代九河故道早已淤塞,踪迹难寻。
    B.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C.冀州,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北简称“冀”。
    D.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谥号、年号,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尤其是成帝时,黄河屡次决口,损失巨大,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河,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耗费巨大。
    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改道,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
    C.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
    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14.请简要概括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居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6.有诗评说,这首词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姜夔《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扬州芍药甲天下”反衬“寂寞开无主”的荒凉,一声长叹,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情怀强化历史责任。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这些_______的名字背后是烈士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情怀,也是我们强心壮志、勇往直前的灯塔与坐标。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更加_________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唯有赓续先烈“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风范滋养________。袁隆平用一粒种子,帮助亿万中国人远离饥饿。国士已去,风范长存。如今,大师精神国士风范影响时代中的年轻人,磨炼意志,苦练本领,努力把自己改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信念坚定奋斗意志。革命时期,无数英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现在,新征程已启航,我们正在做和将要做的都是________的壮举。英雄之信念是精神之钙,我们需要它来强心壮体,从而迈出新步伐。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耳熟能详       错综复杂       浩然之气       史无前例
    B.耳濡目染       错综复杂       凛然正气       前所未闻
    C.耳熟能详       扑朔迷离       浩然之气       前所未闻
    D.耳濡目染       扑朔迷离       凛然正气       史无前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时代中的年轻人在大师精神、国士风范的影响下,使他们苦练本领,磨炼意志,努力把自己改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
    B.大师精神、国士风范影响时代中的年轻人,苦练本领,磨炼意志,努力把自己锻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
    C.大师精神、国士风范影响时代中的年轻人,使他们苦练本领,磨炼意志,努力把自己改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
    D.时代中的年轻人在大师精神、国士风范的影响下,苦练本领,磨炼意志,努力把自己锻造成能够造福人类、改变世界的精兵强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人们常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氧化物称为土,例如,将氧化铝称为“陶土”,氧化钙称为“碱土”等。事实上,稀土是铜、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因为当时冶炼提纯难度较大,用于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比较稀少,而且获得的氧化物难以熔化,也难以溶于水,也很难分离,且外观酷似“土壤”,   ①   ,这一名称从18世纪沿用至今。
    现实中,小到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大到导弹、雷达、潜艇,   ②   。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战略资源,它有“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之称,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和军工领域。
    ③   。两者的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离子半径皆不同。在应用上,(            );而重稀土资源稀缺,可用于航天、军事、国防及新材料合成等高科技领域,价格昂贵,可替代性小。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应用广,但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
    B.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一方面应用广,另一方面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
    C.轻稀土也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虽然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但应用广
    D.轻稀土一方面应用广,另一方面存量大、价值相对低廉,因而被业内人士称为“假稀土”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一位31岁农民工陈直引发网络热议。因为他不仅阅读海德格尔著作,今年还尝试翻译了理查德·波尔特的《海德格尔导论》。有人给他加油鼓劲,有人怀疑他作为农民工的研究水平,也有不少人关心他的生存处境,劝他投身现实生活更重要;还有人认为哲学是门“高冷”的学问,对普通人的生活没什么用处……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