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周周清(一)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4-1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周周清(一)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小题,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6分)
    中央关于“双减”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        推进,虽然取得了初步战果,但同时也      出一些难以推进的问题:有的地方党委政府重视还不够,部门合力不足,推进工作不平衡;一些教培机构虽然表面拥护,但也有暂时避避风头,等过段时间热度下降再                    
    的打算,甚至还有换个“马甲”继续从业、换汤不换药的侥幸心理;一些家长还心存“别人家的孩子不减,自己孩子的作业减下来,将来要吃亏”的纠结和焦虑,甚至还有“‘双减’到底能坚持多久”的疑问;社会上还有        的心态,以至于有些地方因校外培训刚需,出现了“私人家教”等各种怪象,(     )在推进“双减”工作的这重要关口,《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双减”首次写进法律,深入、高位、强力推进,为“双减”持续助力、升温、加码,郑重宣示了誓将“双减”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不达目的绝不收兵的坚定决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4分 )
    A.按部就班  反应  卷土重来  犹豫不决
    B.按部就班  反映  卷土重来  犹豫不决
    C.井然有序  反映  东山再起  趑趄不前
    D.井然有序  反应  东山再起  趑趄不前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
    A.说到底推进“双减”工作困难,就是有些人信心还不够足、决心还不够大。
    B.说到底难以推进“双减”工作,就是有些人信心还不够足、决心还不够大。
    C.说到底就是有些人信心还不够足、决心还不够大,推进“双减”工作困难。
    D.说到底就是有些人信心还不够足、决心还不够大,难以推进“双减”工作。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
    A.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首次将“双减”写进法律,高位、强力、深入推进
    B.《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双减”首次写进法律,高位、强力、深入推进
    C. 《家庭教育促进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首次将“双减”写进法律,深入、高位、强力推进
    D.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双减”首次写进法律,深入、高位、强力推进
    4.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双减”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4分 )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
    C.“时代楷模”张桂梅无私奉献,改变了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的现状。
    D.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5.在下面这首七律的空缺处填入一句诗,最贴切的一项是(4分)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______________,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  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6.小王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朋友用一句话激励他,以下合适的一项是(4分)
    A.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B.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C.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D.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二、古诗文默写与阅读(本题共6小题,34分)
    (一)课内文化常识与古诗文默写(共14分)
    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六艺: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B.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广州,在古诗文中常代指中国。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D.《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8.(1)《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2)《过秦论》中,表现秦始皇登上至尊之位,然后用严酷的刑法奴役天下的句子是:          ,               。
    (3)《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4)《李凭箜篌引》中,通过比喻直接描写乐声变幻多端的诗句是:            ,              。
    (5)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                     。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9—13题。 
    欧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立品服。
    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9.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
    A.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 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 
    C. 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 
    D. 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B.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C.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D.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进士,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参加在京城举行的殿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
    B.河东,古指黄河以东地区。黄河自北而南流经山西省境,故山西境内黄河以东为河东。
    C.品服,有品级的官吏所穿的官服,品官等级不同,其品服的颜色、形制、质地也不同,以示尊卑。
    D.谢事,辞职,免除俗事。同义词还有“告老”“解褐”“乞身”“致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欧阳修颖悟超群,文章冠天下。欧阳修幼年聪敏过人,刚成年时就享有极高声誉;参加科举荣登甲科,与梅尧臣作诗酬答,文章天下闻名。
    B.欧阳修谴责权贵,而遭不幸。欧阳修著文指陈时弊,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他,欧阳修就此事写信谴责高若讷,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C.欧阳修不避党议,光明磊落。曾被看作尹洙、余靖等同党,他不但不避嫌反而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D.欧阳修一心为民,百姓安居。西部用兵,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欧阳修认为麟州是个险要之地,不可放弃,会直接影响百姓安居。他还奏请朝廷,减免河东地区赋税有十几件。 
    13.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译文: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只应当辞退虚伪朋党的小人,任用真正朋党的君子,那样天下就安定了。
    B.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译文:在被贬夷陵县时,没有什么排遣,通过取出旧日已办的案卷翻倒在手里阅览,结果发现案中是非颠倒、违法曲断的错误比比皆是。
    C.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译文:(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于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
    D.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译文: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题。
    材料一:
    国人有意识地译介域外文学,不过百余年历史。以何种语言对应域外的作品,是让几代译者费心的事情。
    林纾选择的是古文,他对于汉唐文章的推崇,使翻译多了古朴的元素。但林纾的古文,乃文言文中的杂体,他吸收了笔记小说的句式,也是对的。保持古文特色,大概在学术著作里不是问题,但这个理念用于文学翻译就成为问题。林纾在实践中感到,恪守古文之道并不容易。钱锺书说,林纾虽然是古文家,但在转化外来辞章时,不得不有些变通,文言、俗语也不时出现,也非纯正的古文了。恪守旧的思路,不易打通文本间的隔膜,要表明真意,不得不放开手脚。于是古文章的套路就渐渐松懈,雅中有俗也不可避免。
    周氏兄弟的翻译,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他们最初的翻译,受章太炎的影响,用的是六朝之前的古文,因为佶屈聱牙,读懂其意者甚少。过分看重古文与文言,其实破坏了审美的流动性和多样性,他们不久就意识到文体的选择,也关乎作品的成败,后来逐渐杂以口语和俗语,所译的小说也渐渐被世人接受了。
    文言与俗语,看似势不两立,实则也有结合的可能。用文言写作与翻译,能提高读者的智性,续写文学的美质。而俗语则更接近大众,使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不少翻译家对于文言与俗语的关系,有深厚的理解。比如钱稻孙翻译但丁《神曲》,就意识到那文字如何引入意大利的俗语,与拉丁语这种“雅言”有了区别。但丁的写作丰富了母语,他从“雅言”那里出来,以俗语调适着词章,变为后来的新雅言。
    翻译的过程,乃是与异质的时空对话的过程,词语的陌生化表达,才是一种功力。信达雅固然甚好,但硬译能改变阅读的习惯,对于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多有帮助。周氏兄弟后来的翻译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以直译的方式,撕裂了母语的表达,给汉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周氏兄弟那里,因为意识到中外文法不同,必须选择克服汉语局限的办法,于是注重的是句子与句子间的呼应,在词语的轻重、急缓里增加修辞的内涵,这给表达带来了生机。新一代学人除了流布思想的愿望深埋其间,还有创造新语言的冲动。刘半农在《译者导言》里承认,自己翻译的诗歌参考了佛经翻译的经验,直译中形成了新的文体。严家炎称这是“被翻译逼出来的新文体”,其中雅俗之间的关系得以调适。“新文体”后来被人们称为“语体文”。
    由翻译引起的文言与俗语之辨,以及“语体文”的确立,使汉语书写在磨合里走了一条新路。但后来的变化出人意料,三十年代后,关于大众化、通俗化的讨论,文言的元素无声地淡出,“语体文”的表现不免失衡。我们看蒋光慈、胡也频等人的写作,苏联译本的影子深深,那些辞章里多了意识形态的影子。这时候,在流行的文学里,词语背后的历史感弱化,“语体文”开始有了翻译腔,未能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翻译文体脱离母语的根,导致了表达的平庸。直到八十年代,翻译腔依然在文坛盛行,当代许多走红的作家,都是在翻译腔中长大的,作品的辞章之美颇为稀少。王小波曾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揶揄。翻译也是创造,有时乃是写作风气的引领者。从鸠摩罗什、玄奘到鲁迅、穆旦,已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劳作使汉语多了流动性和暗示性,智性也得以生长。不过遗憾的是,今天的翻译家与小说家,对于译介之道中的文之道,大多不太注意了。
    (摘编自孙郁《译介之道与文之道》)
    材料二:
    鲁迅曾把翻译比作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窃火;那么,当年那些为西学东渐推波助澜的翻译家便是名副其实的“窃火者”。1931年,在上海文化界为鲁迅举行的五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美国小说家兼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问秋斯,中国文化人为什么把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外国作品,不多从事自己的创作呢?秋斯回答:“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后来秋斯在《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一文中又做说明:“诚然,世间没有哪一种名著是模仿得来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治是模仿成功的。不过这是论结果,不是论过程”;“落后国家要想追上先进国家,不能不先之以模仿,追到一定的程度,然后才能清算这个模仿阶段,从一般性到特殊性”。秋斯比喻说,这就像“供模仿的仿影和字帖,在初学时期显然是不可少的”。
    秋斯说:“一个负责的译者,不但要通晓语文,还要具有与原作者同等的或详尽的想象力或表达力。就这一点来说,翻译就是创作。因为生活经验或文学修养因人不同,尽管两个作家写完全相同的事物,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很不相同。”
    (摘编自凌山《“窃火者”的路——董秋斯与翻译》)
    1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林纾推崇汉唐时代的文章,选择古文翻译域外的作品,在实践中能保持古文特色。
    B.周氏兄弟译介域外文学作品时,以六朝古文对应外来思想与审美,不被读者接受。
    C.用文言写作与翻译,可弥补俗语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方面的不足。
    D.翻译亦是创作,对优秀的译者来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是必备的。
    1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但丁的写作引入意大利俗语调适词章,使之成为新雅言,丰富了自己的母语,这也积极影响到了中国翻译家的努力。
    B.直译的方式,不但能克服汉语的局限,丰富文学语言,还帮助读者改变阅读习惯,对其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也有益。
    C.王小波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当时文坛的当红作家创作中表达平庸,作品缺乏辞章之美的强烈不满。
    D.近代以来翻译家作为“窃火者”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对西学东渐的促进,而且对语言创新发展的推动也是突出的。
    16.下列有关材料一中的论据不能用来论证“调试雅俗之间关系”的一项是(4分)
    A.钱钟书评价林纾的变通
    B.钱韬孙翻译《神曲》的意识
    C.周氏兄弟克服汉语的局限
    D.刘半农参考佛经的经验
    17.综合两则材料,你认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哪些积极意义?请简要作答。(10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宽容》序言
    房龙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象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荫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
    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
    “早在创世的时候,花园东面、南面、西面和北面的疆界就定下来了。只要我问疆界那边藏着什么,大家就不住地摇头。可我偏要刨根问底,于是他们把我带到这块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的嶙嶙白骨。”
    “‘骗人!上帝喜欢勇敢的人!’我喊道。于是,守旧老人走过来,对我读起他们的圣书。他们说,上帝的旨意已经决定了天上人间万物的命运。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他们是在撒谎。”
    “那边的山上有牧场,牧草同样肥沃,城市是经过一千年能工巧匠细心雕琢的,光采夺目。”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
    人群里发出一声恐怖的吼叫。
    “亵渎,这是对神圣的亵渎。”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理智,胆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
    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没过多久,爆发了一场特大干旱。潺潺的知识小溪枯竭了,牲畜因干渴而死去,粮食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声遍野。
    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
    冬天降临了。
    村庄里空荡荡的,人稀烟少。
    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
    但是律法却说,“不行!”律法必须遵守。
    一天夜里爆发了叛乱。
    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抗争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嘴里还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不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这样,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开始了。
    离那个漫游者回来的时间,已经过了很多年,所以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并非易事。
    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火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
    “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
    “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随后,人们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
    几年以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里面。
    一支肃穆的队伍回到了早已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是,山脚下空空如也,先驱者的尸首荡然无存。
    一只饥饿的豺狗早己把尸首拖入自己的洞穴。人们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的名字,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1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 在文章中“古书”象征祖先们的思想制度,即守旧的思想;“漂亮的石子”则是指从远方来的、有吸引力的、有生命力的新事物、新思想。
    B. 因为“守旧老人”用律法严酷镇压,再加上村民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数量太少,孤军奋战,所以最终归于失败。
    C.山谷里的人们受守旧老人的指使无奈杀死了漫游者,多年后后悔、内疚,可见守旧势力的强大,山谷里的人们的愚昧无知,更加深了悲剧的效果。
    D.文章结尾是一句带有劝谏性质的话,句中用了三个时间名词:过去、现在、将来,说明在人类思想斗争的历史中,这样的悲剧始终不会停止发生。
    1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 文中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展现了漫游者长途跋涉时旅程的艰辛。他本可独自在新世界的绿色牧场幸福度日,却奋力回到无知山谷,想要拯救更多人。
    B.文章有多处的环境描写,无知山谷其实是一种典型环境,是地理上封闭落后的典型,更是文化上专制蛮横的典型。它象征保守的思想、封闭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C.整篇序言中作者没有提到一次“宽容”,但处处都在写宽容,以大量的叙事、描写、议论为依托,巧妙地暗示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在写法上大胆创新。
    D.文章首尾呼应,强调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幸福”的含义截然不同,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20.著名作家郁达夫说过,房龙先生的笔有“一种魔力”,读了他的文章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手法的独特之处。(1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