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17分)
1.C 2.D 3.B
4.材料一围绕席勒提出的“人性的断片化”这一问题,从产生的缘由、问题的发展、解决的路径三个层面,纵向展开,并结合席勒及作者个人的理解,重点分析论证了文学艺术审美对克服人性断片化的重要作用,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述。(4分)
5.①科技的发展难以免除人性断片化的危险。著名理工科学府仅仅重视理工科的建设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②审美是断片的人到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中介,该大学校长赠送文学类书籍,目的之一应是希望学生获得文学艺术审美体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③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也是灵魂的守护神,文学作品有助于大一新生寻找自我。(4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6. C(句意:又说:“现在有人因为士大夫喜好名声就摒弃他们。但喜好名声仅仅是臣子们学问的负累罢了。君主为了社稷考虑,唯恐读书人不好名声才对。假如人人都喜好名声,看中仁义,什么风尚不能树立呢?”皇帝说好。“人主为社稷计”为主谓短语,“人主”作“计”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诚”作副词,用在句子开头,前面要断开,排除D)
7. D(“本为《周易》中的一篇文章”错误,《中庸》选自《礼记》。故选D。)
8. B(“反对各地修筑城墙”错误,薛季宣不是反对到处各地修筑城楼,而是反对如合肥“卒卒成之”的仓促修筑和“靡钱钜万而成城四十余丈者”过分修筑等行为,而“历阳南壁阙,而居巢庳陋如故”,可见历阳、居巢等地的城墙是应该修补的。故选C。)
9. (1)官员、士族和有钱人家都依附于保伍,免除他们亲自服役,让他们交纳财物供各统领的小花费。(“附”“蠲”“俾”各1分,句意1分。)
(2)但是郡的调度费用从哪里出呢?大概又只能从百姓那里巧取,百姓怎么能承受呢!(“顾”“殆”“胜”各1分,句意1分。)
10.原因:防备盗贼。
措施:①薛季宣允许手下的武装组织较量比武,奖赏那些杰出的人;②对于那些战死的人,他给予棺木并免除了死者家中三年的赋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1. B
12.①“变成”“留作”都是平常字眼,平实直白,②两个词语,运用联想/想象手法,把丛台由盛转衰缓慢的过程,形象地加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③使昔日的弦歌齐鸣、舞袖翩翩的繁华热闹场面与今日山鸟乱啼、野花丛开的荒芜败落的画面,对比更加鲜明,把丛台之荒凉,写得有声有色。
13.A 14.D 15.B
四、名著阅读(11分)
16. 贾母,她在贾府中年龄最长/辈分最高/地位最尊;鸳鸯,行令官;刘姥姥,大倭瓜(第二空3个关键词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得分;其余五空答案唯一,答其他任何内容都不得分)
17.①宴饮座次直接体现了以“贾府”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特质,人物关系因为与贾府血缘的亲疏不同、长幼不同、贵贱不同而有差别。(贾母是贾府的最高辈,故坐在面南背北的中心位置;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自然比刘姥姥尊贵,故她坐在贾母旁边次尊位;众姐妹中湘云、宝钗、黛玉属于外姓,外姓宾客坐在本家姑娘的上手位置;迎春、探春、惜春虽均为贾府小姐,但依长幼次序入座。)(3分)
②“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范围的大小依着中心势力厚薄而定,贾府鼎盛时可以包容得下林、薛、史很多异姓亲戚甚至刘姥姥,范围比较大;贾府落败时则树倒猢狲散,薛姨妈和宝钗搬出荣国府,刘姥姥也没再来聚过。(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