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三月联考高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4-1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三月联考
高二语文答案
    1.C项。A.项“只是”错误,原文为“多用于”。B.前半句是针对《水调歌头》说的,后半句是针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说的,而选项将这两首词各自的特点混为一谈。D.“苏轼”错误,由原文“秦观灵心悱恻,善怀多感,故其词极具倩美神韵,本色当行”“而苏轼‘以诗为词’,不能成为当行本色的词家”可知,选项张冠李戴。
    2.C项。“只是因为……”错,苏轼心性气质的形成的原因除了该选项所说的,还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气”。
    3.A项。材料一主要讲苏轼对词的改变的贡献,而该项中黄庭坚这句话评价的是苏轼的文章,并不是苏轼的词,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所述观点。
    4.①运用了引用论证。如引用王国维的话写词体的特点。  ②运用了对比论证。如将苏轼和秦观对比,写“心境常与词境相合,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纯粹的词人”。  ③运用了举例论证。如举《江城子》一例,论证苏轼写“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的词也表现出洒脱情怀。(一个要点2分,两个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5. ①将诗的题材引入词中,冲破了词为“艳科”的牢笼。  ②将诗风引入词中,打破了“词媚”的传统观念。  ③将题序、用典引入词中,纠正了词创作手法单一的弊端。  ④将诗律引入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束缚。(一个要点2分,三个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6. D项。“但看到黄新孩子可怜情景,实在不忍心再写下去了”分析错误。对魏政委写不下去的原因分析有误,魏政委是被黄新对党的爱和献身精神感动了,而这崇高的精神是无法用数字来衡量的。
    7. C项。“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叙述形式”说法错误,小说“我”的叙述视角,属于有限视角。
    8. ①情节上,“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小说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紧凑而集中。
    ②人物塑造上,女主人公冒着生命危险历尽曲折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塑造了一位热爱党、忠于党,机智果敢、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
    ③主旨上,作者把咸菜——这一笔特殊的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革命者对党赤诚的奉献情怀。(一个要点2分,任意两个要点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9.①从读者角度看:“我”是故事的亲历者、见证者,小说故事是由“我”讲述出来的,给读者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
    ②从情节上看:故事情节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黄新因救“我”而献出生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集中紧凑。
    ③从人物刻画角度看:“我”是小说次要人物,通过“我”与黄新见面的情况,有力突出了黄新一心向党、忠诚坚贞、勇于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有力烘托了人物形象。
    ④从主题角度看:“我”是故事的感受者,最直观地感受到了平凡的咸菜具有的特殊意义,感受到黄新为了革命事业献身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一个要点2分,任意三个要点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赋分)
    10.A项。“赏赐”是一个词语,中间不能断开,“赏赐”做“得”的宾语,其后断开;“昆弟故人”做“施予”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选项BCD。
    11.C项。“文中指祭祀”错,结合“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分析,应该是指“苏武的尊号”。
    12.选B。“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错,原文为“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意思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13.(1)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地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让”——“责问”1分;“实在”——“确实还活着”1分;句意2分)
    (2)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适”——“正好”“恰好”1分;“因”——“通过”1分;句意2分)
    14. ①重新起用被免官的苏武,让他担任右曹典属国的官职,并让他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
    ②宣帝关心苏武有无子嗣,想办法让他的儿子回到汉朝并让他做了郎官。
    ③宣帝令人将苏武像画在麒麟阁上,将苏武与那些辅佐自己、有美德的大臣一样看待,来表彰他的卓著功勋和高尚品德。(一个要点1分,三个要点3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文本二
    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只免除了苏武的官职。
    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原来的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封地,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待、尊宠他。
    苏武所得的赏赐,全部赠送给兄弟和老朋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身边的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逝。
    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在麒麟阁上画上他们的形体相貌,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
    15. D项。《宾至》语言庄重严肃,语带调侃。语言通晓明白,如话家常是杜甫《客至》的特点。
    16.①《客至》是“喜崔明府相过”,《客至》中含多重喜:草堂周围环境清幽,景色秀丽之喜;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之喜;宴客就餐,频频劝饮之喜;乘兴酣饮,呼邻作陪之喜。   
    ②《宾至》,因是贵客,诗人显得客套拘谨,敬而远之,则含多重悲苦:拖着老病之躯迎客之苦;来宾不自爱,“淹留”“竟日”,不胜应酬之苦;来客尊贵,无好酒菜招待之苦,又隐含自己满腹才华却穷困潦倒的自伤之苦。
    17.(1)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2)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8. B项                                 19. C项(见《选择性必修(中)》P122-123)
    20. 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和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三个“故事”句式整齐,构成排比(2分),感情强烈,在加强气势的同时,使得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②三个“故事”按时间顺序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普遍赞誉。(2分)
    21. D项
    22.①更重要的是在雪中可以找到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②从地形和气候条件来看
    ③一天当中滑雪的感受随雪质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3.评分标准参照2022年高考评分标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