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小阅读-课外 20.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鹿的角枝 昌耀 在雄鹿的颅骨,有两株 被精血所滋养的小树。 雾光里 这些挺拔的枝状体 明丽而珍重, 遁越于危崖、沼泽, 与猎人相周旋。 若干个世纪以后。 在我的书架, 在我新得收藏品之上, 我才听到来自高原腹地的那一声 火枪。—— 那样的夕阳 倾照着那样呼唤的荒野, 从高岩。飞动的鹿角 猝然倒仆…… ……是悲壮的。 1982年3月2日 有人评论这首诗有一种“悲怆之美”,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简要分析。 答案: 20.答题示例:同意。①意象“鹿的角枝”,曾是“被精血滋养的小树”,代表自由鲜活、灵动美好的生命;后来成了“收藏品”,代表自由美好的事物被无情猎杀(或自由美好的事物在野蛮面前不堪一击)。漂亮的鹿角蕴含着残酷、惨烈的悲怆之美。②“我” 凝视“收藏品”,想象这只雄鹿曾经自由地奔跑,在危崖、沼泽间与猎人周旋。又想象雄鹿在“一声火枪”后“猝然倒仆”,死得惊心动魄、崇高悲壮。“我” 从视觉欣赏,到为美的毁灭而怜惜、悲叹,情感变得深沉悲怆。 若答不同意,结合内容、 情感自圆其说即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点的能力。 本诗化情思和哲理为鲜明的意象。一头雄鹿颅骨上长着两株“明丽而珍重”的“枝状体”(鹿角),雄鹿“与猎人相周旋”,但不幸被火枪打中,“从高岩,飞动的鹿角,猝然倒仆”,若干年后鹿的角枝陈列于诗人的书架上,仿佛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曾经自由鲜活、灵动美好的生命,最后成了“收藏品”,代表自由美好的事物在野蛮面前不堪一击。这些内容写出了一种珍稀之美的毁灭。漂亮的鹿角蕴含着残酷、惨烈的悲怆之美。 诗人凝视书架上作为收藏品的鹿的角枝,保持了静观的审美欣赏的态度。“我” 凝视“收藏品”,想象这只雄鹿曾经自由地奔跑,在危崖、沼泽间与猎人周旋。这里满含着怜爱、怜惜、欣赏之意。最后想象“飞动的鹿角,猝然倒仆”,直抒胸臆:是悲壮的。雄鹿死得惊心动魄、崇高悲壮。诗歌以苦难为主题,但是大苦不言,大悲不哭,仿佛让人看见诗人于沉静平和之中轻抚伤痛,诗人的情感表达曲线由平缓突然跌至低谷,也带动读者心灵一起震荡,一种悲壮的情感笼罩全诗,情感变得深沉悲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