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5题。(共12分) 水龙吟·题瓢泉【1】 辛弃疾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2】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流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3】风树,一鸣渠【4】碎,问何如【5】哑。 注释:【1】本词写于作者闲居上饶带湖时。瓢泉:泉名。【2】栖栖:忙碌状。【3】挂瓢:相传隐者许由饮水常以手捧,人赠以瓢。许由瓢饮毕,挂瓢于树。风吹瓢响,许由烦,遂抛。【4】渠:它。【5】何如:哪比得上。 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稼轩”两句是说稼轩怎么会是贫穷的呢,瓢泉就是身边的财富,带反问语气。 B.“古来”两句是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人理解并做到“行藏用舍”,仅作者做到了。 C.“且对”三句是说希望瓢泉之水在青山与浮云相伴,不要匆匆忙忙地流下山去。 D.“绕齿”三句是说先生饮了瓢泉水,既感觉口齿含霜般清凉,又感觉满怀清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揽镜自照,容颜已老,于是产生富贵荣华如梦之感。 B.作者因与瓢泉为伴,懂得乐天知命,所以决心远离官场。 C.本词多处化用《论语》章句,并以己意串联,意蕴丰富。 D.本词语言散文化,笔法多姿,议论通俗,抒情言志直白。 15.本词明写“乐”而暗寓“愤”,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答案: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3.B14.C 15. 【答案要点】 “乐”:①乐在自己已明白出世入世之道,乐天知命;②乐道安贫;③乐于伴泉而居,饮泉挂瓢,悠闲自在。 “愤”:①含蓄抒发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的情怀,表达对浊世的愤慨;②在污浊的世道,只好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幽愤或悲愤。 全词表面超然旷达,实则内含幽愤(有志不得申的悲愤)。 【评分标准】“乐”的理解3分,一点1分,分别扣词中“乐天安命”“一瓢自乐”“笑”等语句理解;“愤”的理解2分,一点1分,主要扣住“行藏用舍”“莫匆匆、去流山下”“挂瓢”“一鸣渠碎,问何如哑”理解。全词情感总结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全词表面写乐,一是乐在自己已明白出世入世之道,乐天知命(1分),二是以颜回自许,乐道安贫(1分),乐于伴泉而居,饮泉挂瓢,悠闲自在(1分)。但在乐的表象下,作者又以泉自写,含蓄抒发不与污浊官场同流合污的情怀,表达对浊世的愤慨(1分),又用许由“挂瓢”的典故,表达在污浊的世道,“鸣”则“碎”,“哑”则全,只好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幽愤或悲愤(1分)。全词表面超然旷达,实则内含幽愤(有志不得申的悲愤)。(1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