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李白《发白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17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李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发白马①
    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②,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③.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④.倚剑登燕然⑤,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⑥.
    【注】①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北。②《史记·康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③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④朝那: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⑤《后汉书·窦宪传》记载:(宪与乗\)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乘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⑥《礼记》记载: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戢,收藏兵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四句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一位将军张展旌旗跨渡黄河出征塞外,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如海上涌起的波涛,军容盛大的景象。
    B.“武安”两句运用典故,写武安战事浩大,把屋瓦都震动了,但战场上士兵气势昂扬,没有慷慨悲歌,表明唐军军势之盛。
    C.“倚剑”“萧条”“一扫”六句写将军发兵出征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了太平生活的情景,歌颂了将军的军威。
    D.本诗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用武力扫除威胁、保卫国家的英姿。
    1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
    16.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挂帅出征的忠心报国、治军有方、功助草越、心系和平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以及对唐军军容军威的歌颂,还有对和平的渴望。将军发兵行军,旌旗透炮,渡过黄河,写出了将军为国挂帅出征忠心报国的豪迈气概。“萧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萧鼓响彻山川,气势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铁骑”两句写军队人员之众多;“扬兵”两句写边地之广阔。从这几句诗中可以看出将军治军有方、能征善战。
    “简剑”两句写战胜勒功,烽隧戒备森严:“萧条”两句写边地的和平景象;末尾两句写希冀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从这几句诗可以看出将军功助卓越、心系和平、忠心报国的形象特征。诗人在塑造将军形象和描写唐军军容军威时,充满了赞美和歇颂之情,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将军是一致的,即渴望和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