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瑞鹧鸪·观潮》《酒泉子·长忆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2-1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轼潘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瑞鹧鸪·观潮
    苏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①醉,齐声争唱浪婆②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③曲?尊前还唱使君④诗。
    酒泉子·长忆观潮
    潘阆⑤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注】①山简,晋时人,好酒。②浪婆,波浪之神。③底,什么。④使君,指杭州大守陈襄,诗人。是日作者与之同游。⑤潘阆,曾以卖药为生,一度流浪杭州,得观钱塘江潮。
    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首词善于抓住特征性的事物,以物代人,如“小红旗”实指“踏浪儿”,二者前后相互辉映,相互补充。
    B. 第一首词“西兴渡口”两句,通过描写渡口落帆、山头红日等静态景物,暗示钱塘江已退潮,用笔精练含蓄。
    C. 第二首词“沧海尽成空”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潮波澜壮阔的场面,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
    D. 第二首词最后两句由回忆转到现实,写出了词人梦醒后依旧感到惊心动魄,更加凸显出钱塘江潮的雄壮。
    16. 两首词都塑造了弄潮儿的形象,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5. C   “又暗含了词人一事无成的感慨”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该句描写了观潮盛况,抒发了词人对钱塘江涌潮的赞美之情。
    16. (1)苏词塑造弄潮儿在万顷波中自由、活泼的形象,抒发了对大显身手的弄潮儿的赞美,透露出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2)潘词塑造弄潮儿,塑造搏击风浪、身手不凡的弄潮健儿,是为了赞美弄潮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