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微雨》《小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11-0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李商隐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
    李商隐(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小雨
    杨万里(宋)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19.两首诗从体裁来看,都属于______。“初随林霭动”和“千峰故隔一帘珠”都能体现雨中景物的_______(特点)。
    20.李诗通篇不着“雨”字,却能体物工切,摹写入微;杨诗起笔点“雨”,全诗似即兴而成,却让寻常景物,情趣顿生。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答案:
    19.    绝句    朦胧(迷蒙)    
    20.李诗:虚写(感官结合),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描摹林霭、灯光、凉意、水声等,写出了微雨的神韵。
    杨诗:
    ①叠字,“细细”“疏疏”写出小雨的稀疏,生动传神:
    ②拟人(比喻),雨因妒人赏景而故意像珠帘一样隔挡在山水之间,写出小雨的朦胧迷离,表达诗人对小雨的喜爱。
    【分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及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掌握律诗和绝句的相关知识。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绝句与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从句数来看,第一首诗是五言绝句,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所以两首诗都是绝句。第一首诗中的“初随林霭动”,将微雨比喻为林间的雾霭,突出了雨的细微和朦胧。而第二首诗中“千峰故隔一帘珠”则是描写看远处的群山犹如隔着一层珠帘一般,写出了雨中景物的朦胧感。
    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李商隐的《微雨》描写细致,第一句“初随林霭动”,将细雨比喻为林间的雾霭,写出了雨的细微,这是作者从视觉角度的感受。其后两句“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则写出了雨的清凉,这是从触觉方面的描写。
    最后一句“庭虚近水闻”,仔细听能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轻微淅沥声。这是从听觉方面来描写小雨。
    全诗没有一字写雨,全用虚写,但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的感受,将微雨的神韵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与之相比,杨万里的《小雨》则开篇即点出诗题,“雨来细细复疏疏”,“细细”“疏疏”叠词连用,突出小雨的稀疏,表达非常传神。
    而“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中将小雨拟人化,将下雨造成作者观察的朦胧感比喻为隔着珠帘,既写出了小雨的朦胧感,又让诗歌的表达生动活泼,非常具有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小雨的喜爱和欣喜的情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