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1-09-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以及解析
    1.C
    2.B
    3.D
    4.①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②列举叶金龙、吴玉泉、赵水林等典型人物,论证了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③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
    5.①深入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创造更多“工匠故事”。②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③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新时代工匠面对面访谈交流,从实践中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精神的出现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错。材料一中原文是“工匠的出现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选项偷换了概念。
    B.“传统手工工匠虽然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错。材料一中原文是“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选项将或然变成已然。
    D.“他们一定能成为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错。材料三说“同学们且行且思,从实践与访谈中感悟学科专业前沿和建筑业转型趋势,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做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行业骨干”,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如果能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就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错。材料二中原文是“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工匠政策,提升工匠地位,落实工匠待遇,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才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选项将以偏概全,并将必要条件变成充分条件。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中心是通过创造和讲好“工匠故事”,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A.选项说“日复一日与孤独相伴……”“文物的医生”,讲述“工匠精神”深入人心,符合要求;
    B.选项说“报道《大国工匠》,讲述不同岗位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讲述“工匠精神”深入人心,符合要求;
    C.选项说“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讲述“工匠精神”深入人心,符合要求;
    D.选项说“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因为要做到完美必须耗时长,成本高,因此价格也会更高”,体现的是“工匠精神”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不符合要求。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上来看,画线句写“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叶金龙、吴玉泉、赵水林等典型人物,论证了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暗含了对他们业绩的高度赞扬。
    从作用效果上来看,列举现实中耳熟能详的真实人物,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使文章说服力更强。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深入贯彻尊重劳动……,才能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由此可知,要深入推动更多工匠竞相涌现,创造更多“工匠故事”。
    “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由此可知,要进一步讲好“工匠故事”,开展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崇尚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开展‘走近匠心’实践活动,与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行业翘楚访谈交流”“从实践与访谈中感悟学科专业前沿和建筑业转型趋势,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由此可知,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新时代工匠面对面访谈交流,从实践中深入体悟大国工匠精神新时代内涵。
    6.D
    7.A
    8.①正面描写。文章采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正面描写,表现老牛朴实、友善、不卑不亢的性格特点。②侧面描写。老牛的饼总是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当朝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对饼赞不绝口并题赠牌匾,这些侧面描写表现了老牛饼艺的高超。
    9.①灵巧的构思和精练的语言,小说紧扣“留一饼”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构思灵巧,语言精练。
    ②精妙的巧合和意外,康亲王碰巧来买饼,受到不恭敬的对待却送来亲书的牌匾,使情节波澜起伏。
    ③留白式结尾,小说始终没有交代老牛“留一饼”的原因,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增添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A.“仗着手艺高超,采取饥饿营销,对待顾客很不热情”无中生有,老牛并没有以艺压人,他平等对待顾客,并非是不热情。同时,虽然人们对不能随时吃到老牛的饼而有些怨气,但人们对他的态度是认同与尊重的。
    B.“后来因为康亲王买过他的饼还给他送了牌匾,才让他的生意红火起来”错误。老牛生意红火是因为他饼艺本身就很高超,从小说中康亲王排队买饼的情节可知,在康亲王送牌匾之前,老牛的生意就非常红火了。
    C.“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牵强附会,老牛的做法只是其不媚权贵的率性而为,并不存在对后果的预判。
    故选D。
    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A.“没事就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不是体现人物的固执,而是体现他知足、洒脱的生活态度。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小说在塑造老牛这一形象时,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老牛动作、语言、神态等正面描写,如“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等语言描写,“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等动作、神态的描写,这些正面描写将老牛老牛朴实、友善、不卑不亢、平等待人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小说还采用了侧面描写来表现老牛饼艺的高超。如“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以及康亲王买饼与赠匾等情节,这些情节都从侧面表现了老牛做饼技艺的高超,对于表现老牛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9.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本题要求是结合文本二的内容对文本一进行评论,并列出评论要点,那就要求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文本二的内容基础上来作答本题。在文本二中,作者认为小小说的特征是灵巧和精练,而《留一饼》这篇小说恰恰符合这一特点,小说构思灵巧,语言精练,小说紧扣“留一饼”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要言不烦,但情节完整生动,充分体现了灵巧和精练的特点。
    文本二中认为情节的巧合和意外是小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留一饼》这篇小说中就充满了情节的巧合和意外,比如老牛不去巴结张老爷为他祝寿,却无意间让自己的买卖变得红火;康亲王碰巧来买饼,老牛只是将他当作普通顾客来对待,康亲王却送来亲书的牌匾,而老牛却并不在意这块牌匾,将它扔在了墙角。这些意外与巧合让情节波澜起伏,又合情合理,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
    文本二还认为小小说最高境界是意味无穷。所以,结尾非常重要,是小小说的“眼”。而本篇小说的结尾采用留白式结尾,小说多次提到老牛“留一饼”的行为,却始终没有交代老牛这样做的原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小说显得意味无穷。结合以上分析总结答案即可。
    10.C
    11.B
    12.D
    13.(1)高祖大怒,于是就把相国交给廷尉,用镣铐(或枷锁)拘禁了他。
    (2)这天,高祖派人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上了年纪,一向谦恭谨慎,入见高祖,赤脚步行谢罪。
    14.原因:(1)刘邦认为良臣应将功劳归于皇帝,自己承担差错,而萧何却未做到。(2)收受商人大量钱财,为商人请命,以此讨好民众。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五岁”是五年的意思,是说明“相距”的时间补语,不需要断开,排除AB。
    “数万众”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连词“而”联系前后两个句子,“而”前面需要断开,排除D。
    句意: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士卒逃散,只身逃走有好几次了。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数万士卒开赴前线时正值大王最危急的时刻,这种情况已有多次了。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周代有四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错误。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刘邦开始不允许,但最后还是同意了”错误。结合“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分析,文中并未直接提及刘邦对开放上林苑的态度。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下”,移交,交给;“械”,用镣铐(或枷锁);“系”,拘禁。
    (2)“是”,代词,这;“素”,一向;“徒跣”,赤足步行;“谢”,谢罪。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的意思是: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有了成绩归于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
    由此可见萧何被拘原因有二,一是为臣“不忠”,二是贪财笼终民心,无论哪条都是触“逆鳞”的欺君之罪。
    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刘邦当亭长时,萧何常常帮助他。沛公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唯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沛公做了汉王,任命萧何为丞相。汉王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就是因为萧何完好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的缘故。
    汉五年(前202),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列侯均已受到封赏,待到向高祖进言评定位次时,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士卒逃散,只身逃走有好几次了。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数万士卒开赴前线时正值大王最危急的时刻,这种情况已有多次了。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垒数年,军中没有现存的口粮,萧何从关中用车船运来粮食,军粮供应从不匮乏。陛下虽然多次失掉崤山以东的地区,但萧何一直保全关中等待着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应该是萧何排第一位,曹参居次。”高祖说:“好。”于是便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恩许他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高祖征罢黥布军队回来,相国为民众请求说:“长安一带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禽兽的饲料。”高祖大怒,于是就把相国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几天以后,一个姓王的卫尉侍奉高祖时,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弥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严酷?”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有了成绩归于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如果有利于百姓而为他们请求,这确是宰相分内的事,陛下怎么怀疑相国收受商人钱财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带兵前往平叛,相国不趁着这个时机为己谋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财吗?陛下为什么怀疑宰相到如此浅薄的地步!”高祖听后不太高兴。这天,高祖派人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上了年纪,一向谦恭谨慎,入见高祖,赤脚步行谢罪。高祖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众请求苑林,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你则是个贤相。”
    孝惠二年(前193),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15.B
    16.①对今日五原得以收复的喜悦,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如今的饮马泉,杨柳轻拂,绿草无边,呈现出一片静谧迷人的景色,然而曾几何时,这片肥沃的土地,曾沦陷于胡人的铁蹄之下。“旧是”二字,既包含对今日收复的喜悦,也透露出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
    ②对守边将士的赞美,对当前形势的担忧。月夜的五原,笳鸣声声,“何人倚剑白云天”,是五原的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尚很紧张,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
    ③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莫遣”和“恐惊”,写出了诗人怕回首往事功业未成的沉痛心情。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通过一幅静态画面展现”表述错误,颔联中,皎皎明月为静景,悠悠笳鸣为动景。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的意思是:杨柳拂水,丰草映目,风光绮丽,春意盎然,这里曾经是胡人饮马的地方。这两句写收复后的饮马泉的明媚春色。但这个地方曾沦陷于胡人的铁蹄之下,任其践踏,根本没有这种冬去春来,劫后复苏的情景。“旧是”二字,含蓄婉转,既包含对今日收复的喜悦,也透露出对昔日国难的感慨与忧思。
    颔联“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的意思是:明月当空,空旷的原野上,隐隐传来哀婉的胡笳声。想必是哪里发生军事行动,不知又是哪些壮士正在英勇卫国。这两句句写夜宿五原的见闻。五原之夜,明月皎皎,笳鸣声声,这一静一动,更有力地烘托出塞外之地空旷、辽阔的意境。笳鸣,是古时的军号声,其悲壮苍凉的音调,最能拨动久于旅生活的爱国诗人的心弦,使他们心中刹时涌现出驰骋疆场的豪情,所以下句“何人倚剑白云天”的联想就显得极为脱落自然。“何人”是不定指的反问,既是边塞鸣笳之地,将士们冲锋陷阵、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理想中所希冀的能多有一些倚剑天外的英雄来保卫边疆的恳切愿望。这种感情是复杂的,既含有喜悦的赞叹,又蕴藏着担忧的感伤。它透露出五原这一带虽然眼下已被收复,但形势尚很紧张,边防能否巩固尚令人担心。
    尾联“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的意思是:这潺潺清流,恰似一面光亮的镜子,能照见人景,然而切莫照呀,如果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怕是要吃惊呢!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有收束全篇的作用。五原饮马泉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诗人从饮马泉眼前的景色,回想到饮马泉的历经变迁,从饮马泉的历经变迁联想到自己多年从军的坎坷生涯。国势的衰颓,战乱的频繁,个人的失意,使忧国思乡的诗人在军旅中度过了大半生,消耗了美好的青春,而今面容憔悴,年华消逝。“恐惊”二字,写出了诗人怕回首往事功业未成的沉痛心情。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局势、边防的安危紧密结合,似水到渠成般地把全诗的思想感情收结起来。
    17.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重点字有:知、博、铛、砾。
    18.C
    19.B
    20.作者基于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或“以自己田野调查的丰富积累为基础”),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分析。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处,“缘起”:事物的起因,起原。“缘由”:原因;根由。文中讲的是作者写《乡土中国》的起因,“缘起”更为恰当,同时“缘由”不能与后文搭配。
    第二空处,“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或独立另作。“重起炉灶”: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此处写费孝通先生最初参考美国教材,上过几轮后,发现不适用,于是结合自己的社会调查重新开始,因此“重起炉灶”更为恰当。
    第三空处,“顺其自然”: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通俗自然”: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的水平和需要。此处形容著作的语言,“通俗自然”更为恰当。
    第四空处,“深入浅出”: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指文章或讲话)。“隐晦曲折”: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结合前后文,形容“阐述”《乡土中国》,“深入浅出”更为恰当。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B.“乡村社会学”是课程,“书名号”应为“引号”。
    故选B。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句子中存在两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基于……为基础”句式杂糅。“基于……”和“……为基础”任意保留其一;第二个错误“分析和思考”语序不当,两者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应先思考,后分析。
    21.①传播能力明显增强②呼吸道飞沫传播③现有疫苗仍有预防和保护作用(意思对即可)
    22.①坚持佩戴口罩;②尽量减少聚集;③积极接种疫苗。
    【分析】
    21.
    A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后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广东省暴发的该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经研究也提示,该病毒的传染力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可以看出,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最显著的特征为“传播能力明显增强”。
    第二空,根据后文“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可以看出,德尔塔毒株的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
    第三空,根据后文“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可以看出,此处应肯定接种疫苗的效果,即“现有疫苗仍有预防和保护作用”。
    2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的能力。
    根据“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可以看出,我们要避免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要“坚持佩戴口罩”。
    同时,因为与人近距离接触会感染病毒,因此,我们要“尽量减少聚集”。
    根据“积极接种疫苗,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可以看出,防控德尔塔病毒要“积极接种疫苗”。
    23.例文:
    理想,青春,奋斗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理想,青春,奋斗”。
    新中国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作为一名中国青年,我们要找到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树立远大理想并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为之奋斗!
    何谓理想?理想不是空洞的言语,不是好高骛远的行为,而是坚定的信念,是脚踏实地的追求。只有真正经历过风浪,忍受过孤独,才能问心无愧地说:我为理想奋斗过。
    巴尔扎克年轻时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然而理想却没有立刻给这位勇敢的年轻人抛来成功的橄榄枝,他的作品接连失败。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他在孤独的顶楼笔耕不缀。饥饿,贫穷,挫折,都不能迫使他对自己的目标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为了写作,他一天工作13.5个小时,平均每天喝50杯咖啡来保持头脑清醒。终于,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一部《人间喜剧》赢得“现代法国小说之父”的盛赞。
    实现理想的过程并非简单,需要我们倾尽全力,燃尽青春,巴尔扎克留给我们的是持之以恒的奋斗的力量。
    没有那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在去年出版的《习近平在正定》一书中,我们看到了习近平15岁到延安插队,24岁到基层锻炼,他闪亮的青春足迹书写着“奋斗”二字,“绝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青年人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看客”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人的告诫比金子还要珍贵。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如果我们虚度光阴,挥霍青春,那我们将会有愧于美好的时代,将会抱憾终身。青春不是用来蹉跎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最有价值。让我们昂首挺胸,面带自信,阔步向前,使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生命的年轮因岁月的更替在不断地延续。人生百年,起起落落,反反复复,在失意的泪尚未擦干之时,也许一段美好的时刻已向你绽放出灿烂的光彩。生活是平淡枯燥的,奋斗是艰苦卓绝的,但理想却是美好灿烂和光辉永恒的。虽然人生旅途中曲折不断,有风景秀丽的时刻,也有阴云惨淡的时刻,但只要认真去对待生活,心中充满了自信,生命一样可以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把握青春,为理想奋斗!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