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戚继光《出塞》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8-3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戚继光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①
    戚继光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
    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干②总未归。
    惆怅十年成底事③?独将羸马立斜晖。
    (注)①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②“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③“底事”,何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描绘了前往塞北途中绿树葱茏、水清谷幽的生机莲勃的优美景象。
    B.颔联刻画了鱼闻鼓而出、鸟傍人而飞的形象,一“出”一“飞”妙趣横生。
    C.诗人眼里塞北和江南风光非常相似,透露出对塞北的喜爱和流连忘返之意。
    D.诗歌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自然贴切,格调深沉,意蕴深远。
    1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5.C
    16.①前四联写前往塞北途中所见之景,郁葱、肥、出、飞等词写出蓬勃生机;“何相似”表示江南、塞北都是要守卫的国土,表到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②“总未归”写作者十年在外而久未归乡;“惆怅”“立斜晖”尽显作者心怀,此时爱国与思乡是一体的,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非常相似”“流连忘返”理解错误,作者还没有到达塞北,所以不能说“流连忘返”;由“何相似”可知,塞北、江南都不是家乡,但都是作者守卫的国土,也都是作者热爱的祖国山河,所以不能说“非常相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