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8-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王安石苏轼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①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其一)② 
    苏轼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晴酣。 
    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注]①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奉宋神宗之诏入汴京,准备变法,重游西太一宫。此时距初游之时已经三十二年了,王安石也已经四十八岁。在这期间,父母双亡,家庭变故,国事难为,他在事业上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②“元祐间,东坡奉祠西太一宫,见公久作,注目久之,曰:‘此老野狐精也。’遂次其韵。”此时王安石已去世。 
    12.下列关于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的诗前三句写景,为后一句的抒情做铺垫。景既是眼前所见之景物,也像是回忆中家乡的风景,从而勾起思乡之情。 
    B.王安石的诗写夏景,苏轼的诗写秋景,二者运用色彩表现景色之美,虽无细致铺陈,但仍将景色写得如在眼前。 
    C.第一首诗不仅怀念故人故地,也有对抱负尚未施展的感慨,但都收于“白头想见江南”一句中,可谓含蓄委婉。 
    D.苏轼的诗为和韵之作,最后一句写自己怀乡之思却无人相送,表达对王安石的怀念。 
    13.这两首诗在艺术成就上不相上下,请赏析这两首诗写景的诗句。
    答案:
    12.B 
    13.①第一首,“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两句写所见景物,运用描写色彩的词汇,色彩映衬,对比鲜明。同时运用拟人,“红”而曰“酣”,表明那本来就十分娇艳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显得红颜似醉。“三十六陂春水”写池塘水,虽为夏季,但“春水”点明其与江南春水的相似,指明诗人思乡之情的来源。 
    ②第二首,“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晴酣”运用白描,秋初的山川原野明净而秀丽,雨后的空气清新而酣畅,给人一种疏朗开阔之感。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B.“二者运用色彩表现景色之美”错误,王安石诗中使用色彩词,如“绿”“红”“白”,但苏轼在诗中没有用色彩的词。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以及景物形象的能力。 
    首先要找出两首诗歌中的写景句,然后抓住景物形象以及所用技巧进行分析。 
    先看王诗,前三句都是写景,如一、二句“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两句纯以名词巧妙组合,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鸣蜩,就是正在鸣叫的知了(蝉),“柳叶”与“绿暗”之间加入“鸣蜩”,见于那些知了隐于浓绿之中,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有声有色。“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荷花”与“红酣”之间加入“落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表明那本来就十分娇艳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显得红颜似醉。如第三句“三十六陂春水”补写池塘水,但写的不仅是眼中的水,更主要的是,还是回忆中的江南春水,眼下是夏季,但眼前的陂水却像江南春水那样明净,因而就联想到江南春水,含蓄地表现了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再看苏诗,前两句写景,“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晴酣”写秋初的山川原野,写雨后的空气,这是使用白描的手法,抓住初秋的景物来写,展现秋天的清朗疏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