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下期高中2019级期末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D
2.B
3.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
5.A
6.(6分)
①“新”在形态。数字货币没有了实体形态,是货币的信息化形式。
②“新”在交易。使用具有数字货币安全芯片的智能手机,通过一定的信息传输技术进行交易,交易更简单。
③“新”在监管。数字货币交易既能保护隐私,也可利用相关技术对资金进行追踪。
(每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
8.(6分)
荒诞的情节:①司机对“我”态度有颠覆性转变;②司机在汽车抛锚后的反常举动;③多人明目张胆抢劫苹果:④司机对抢劫者的无动于衷;⑤司机也加入了抢劫者的队伍。(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3分)
作用:①荒诞情节揭示了现实人生的残酷和人性的丑陋;②荒诞情节所折射的阴暗丑陋与我的善良单纯形成强烈对比,启发人思考成长与社会认知的问题;③荒诞情节给读者带来巨大冲击,能引起读者对小说现实意义的深度思考。(每点1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9.(6分)
①旅店是“我”寻找的栖身地,象征了希望和力量,是成长中必需的动力;
②旅店应该是一个暖和的所在,象征“我”的向往和憧憬,希望这个社会是一个温暖有爱的世界;
③旅店只是在“我”出行兴奋快乐之余才想到的临时停靠点,象征着生活中未经规划临时确定的目标。
(每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11.A
12.A
13. (10 1)
(1)应该将兵农划开为二,挑选精壮的人为兵丁,让老弱的人去屯田垦地。
(评分标准:“画”同“划”,翻译成“划分开”1分,“简”翻译成“挑选或选拔”1分,“精壮”翻译成“精壮的人”1分,句意通顺2分。)
(2)唯独左宗棠敢与曾国藩相抗衡,稍微的屈服都没有,在(意见)取舍上有时和曾国藩相相合,有时不相合。(评分标准:“抗行”翻译成“抗衡”1分,“少”翻译成“稍微”1分,“趣舍”翻译成“取舍。趣,通‘取’”,1分,句意通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A
15.(6分)
①“自我”融入客观景物。前四句诗人心境淡泊闲静,完全陶醉于优美的江边晚景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②客观景物浸染了诗人哀伤的感情色彩。后四句景物,云彩、城阙、秋色、角声,都浸染着杜甫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
③两种境界相互映衬,艺术感染力强。诗人先以一幅素淡恬静的江村闲居图,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久望之后竟又生出一种哀痛,这种出于无奈的超脱,反而加深了痛苦心情的表达。
(每点2分,3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每空1分,6分)
(1)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
(2)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
18.A
19.C
20.(6分)
①一般都先给些“甜头”②吸引老年人到场③忽悠老年人购买(每句2分,共6分)
21.(5分)
①“川妹子”改为“女生” ②“你刊”改为“贵刊”
③“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 ④“拜读”改为“指正”
⑤“务必”改为“能”或“能够”或者删掉“务必”
(每处1分,意近即可)
四、写作(60分)22.(60分)
【评分标准】本次作文没有限定文体,只要围绕“熬”这个主题去写,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均可。①起评分45分②评分等级
一类文:52分以上,立意正确,内容深刻,结构清晰,有文采,书写好。
二类文:48~51分,立意正确,内容深刻,结构清晰,书写好。
三类文:45~47分,立意正确,内容具体,结构较为清晰,书写较好。
四类文:36~44分,立意较正确,内容不太具体,结构不太清晰,书写一般。
五类文:35分以下,立意错误,内容一般,结构较乱,书写差。
③扣分项:无标题扣2分;字数不足,每少五十个字扣一分,字数严重不足者还应降等扣分。
解析:
1.D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涉及主要话题意义内涵、话题关系、重要句子、句群关系的理解。A选项“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进行嫁接、拼凑和移植”错,由“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辩证客观的批判”可知,不是简单的嫁接、拼凑和移植。B选项错在“所以创造性转化不用求新”,强加因果,从原文看创造性转化涉及“语义分析和语境转换”“形式改造”,是有求新性的,且“创造性”就在强调求新。C选项错在“目的在于解决人类命运问题”,原文是“在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未来命运如何抉择’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之中深刻体悟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之间的关系”。
2.B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主要涉及观点把握,论证角度、内容、思路、方法的分析。B选项错在“互为补充”,原文没有互为补充关系。
3.D本题考查基于原文的合理推断能力。D选项错在“没有创新性发展就没有创造性转化”,根据原文来看,“创造性转化”是前提、基础,在“创新性发展”之先。
4.B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涉及关键概念、主要观点、重要句子、内部逻辑等。B选项错在“数字人民币将为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提供解决方案”。原文“数字货币为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是观点,中国方案是例子,而非中国方案“将为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提供解决方案”。且“数字人民币”偷换概念,原文“一种”不能省。
5.A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涉及材料主要内容、相互关系、价值判断、合理推断等。A选项错在“重点介绍了货币的发展历史”,应该重点介绍“数字货币”,货币发展仅仅是背景铺垫。
6.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加以概括与分析能力,需要根据问题找准信息区间,进行信息提取、分类、整合。
7.B“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
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由此可以看出,这次的经历,“我”是有认识和收获的,是对“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的呼应。这并不是一次失去所有的、失败的旅程。
最后对家的回忆是在思考父亲让他出门的目的。
8.小说的“荒诞”色彩初露端倪,首先表现在司机突然转变的态度上,到后来,种种“不合情理”的场景不断出现,给整篇小说蒙上一层荒诞的色彩。司机的举动成为“荒诞”的先兆,他在汽车抛锚后在公路中央“很认真”地做起了广播体操。接着,五个骑自行车的人到来,他们似乎是毫无理由地抢劫车上的苹果,并把试图阻拦的“我”打倒在地。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个司机却无动于衷,小说的荒诞色彩越来越浓。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我”被第二批来抢苹果的人打得坐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时,司机也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背包也抢走了,这个时候,小说的“荒诞”性达到了高潮。“我”与抢劫者、司机的冲突,正是“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人和事,揭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性,放大了人性的丑陋,与走向成人世界的“我”的单纯善良形成剧烈冲突,与“我”的理想形成巨大反差,启发人们思考,在对孩子进行成长教育的时候,该如何正视社会丑陋一面的问题。
9.“我”在黄昏时候寻找旅店,寻找的是一个栖身之地,一个让“我”能得到休息与补给的所在,是“我”十八岁独自走向世界的希望、力量与动力;“我”遭到抢劫后,躺在汽车里,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这时旅店是一个暖和的所在,象征“我”理想中的社会,理想中的外部世界的样子,是温暖有爱的;旅店毕竟是一个临时的借宿点,不是“我”的最终归宿,是一段人生旅程的标志,而“我”到黄昏时才想到找旅店,表明了“我”十八岁的行走有盲目性,没有清晰目标与计划的远行是注定会遭遇挫折的。
10.D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给拨款银两五百万,再准允他向外国借贷五百万。”左宗棠部队出塞共二十个月,新疆南北各城能全部收复,(实在是)军饷供给充足的功劳。当初议论西部边防事务时,左宗棠主张发展屯田,听到的人都认为左宗棠迂腐。”句中,“敕”是“皇帝下令”之意而不是量词,故与前面“万”断开,排除AB项。“新疆南北城尽复者”指新疆南北各城能全部收复,系主谓结构不能断开,“主”是主张,动词,需要断开,排除C项。故选D。
11.A 皇帝征召称“征”,公府、州郡官府征召称“辟”。
12.A文中“绝意仕进”意为不再追求仕途。
14.A本题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回”不是返回,而是“迂回曲折”的意思,该诗句意思是“诗人顺着草堂边曲折的江岸观赏风光”,如果是返回,怎么能看到颔联江上的景象?回,转也(《说文》),如“山回路转不见君”“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岸回云独随,山转泉更响”。
15.本题考查对整首诗的鉴赏评价能力。学生要在正确理解诗句含义基础上,把握诗的脉络,辨析物与我、景与情关系,方能做出合理的评价。
16.本题考查名句的记忆积累。要重点关注“决”“抢”“犹”“扬”“樯橹”的字形。
17.C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颠扑不破:无论怎样震动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经得起检验;牢不可破:谓物体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高头讲章: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现在引申为指那些无味难懂的书:官样文章: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A前一分句“的真理”落脚点关键词为“真理”,后文用代词“那”开头代指真理衔接紧密,排除
CD选项。“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合逻辑,可排除B。结合上下文,最恰当的应是A项。
19.C“单纯聚焦于艺术作为”作为“局限”的定语应放在动词“突破”的后面,“转向”后加“对”;“展开”修改为“掀起”。
20.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和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段的内容,理解文段的行文思路,然后根据空格处的上下文逻辑补充出正确的句子。第①横线处,根据上文“往往”和后面“骗取老年人信任,等老年人逐渐放下防备”可填入“一般都先给些‘甜头””;第②横线处,根据上文“通过发放宣传单、赠送鸡蛋、抽奖、播放电影等方式”目的可知,是为了吸引老年人到场,则可以填入“吸引老年人到场”;第③横线处根据上文“诈骗分子假扮成专家现身讲课,夸大保健品功效”目的可知的逻辑关系可填入“忽悠老年人购买”。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是否得体,需考虑表达场合、表达对象、表达情感色彩等。本题是给编辑部写的投稿信,是正式场合,应该使用书面语。“川妹子”是口语改为“女生”。“你刊”改为“贵刊”显示尊重之意。“作品”改为“拙作”或“拙笔”显示自己谦虚之意。请对方就该应为“指正”。“务必”语气生硬不妥,应改为“能”或“能够”或者删去不要。
22.【解析】熬:形声字。从火,从敖,敖亦声。敖意为抬高、抬升。敖与火联合起来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热。熬字本义为:以间接加热方式熟化食物。熬的加热方式缓和,用时较长。中国人把煲汤又叫成熬汤,好汤都是熬出来的。命题为一个词的作文,写作范围比较宽,有较强的开放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思考熬字在生活层面、哲学层面、美学层面的多重内涵。
1.从生活层面讲,熬是个人或者民族、国家在某一方面(如人性、品质、精神、审美、感情、事业等)长时间的加工和修炼。如,佛教里的坐禅,武侠里的武功修炼,绘画里的技艺精进,科学家为科研项目坐十年冷板凳,红军长征时屡挫屡奋。再如,为了其义自见而读书百遍;为了台上一分钟而花费台下十年功;为了会吟诗而熟读唐诗三百首等等。
2.从哲学层面讲,熬是量变,煲出好汤才是质变;但没有熬这一量变的积累,不可能有煲出好汤的质变。因此,熬是人生、事业等进阶的不可或缺的必要过程。
3.从美学层面讲,熬体现出一种坚韧之美,一种沉潜之美。
参考立意:
①所有舒服的人生,都是熬出来的。
②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③熬,是不断沉淀。
④熬过了冬的蛰伏,才能迎来春的明媚。
⑤熬不过,出局,熬得住,出众。
推断背面。事物常常是在对立之中才统一的。有正就有反。有新就有旧,有利就有弊,有美就有丑。独词型命题所反映的事物也不例外。面对这种题目,如果能把目光投向它的背面,将思维作逆向发散,从反面开掘题意,正调反唱,以反托正,所写文章就会别树一帜,标新领异。积极的熬,应该是熬中有悟,熬中有进。在熬中蛰伏,聚集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就昂然勃发、蓬勃向上。而消极的熬,可能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一味消耗时光;可能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推断反面,我们可这样立意:①熬是懒惰者的遁词。
②没有目的的熬是毫无意义的行为,最后极有可能变成温水里的青蛙,慢慢被煮死。
③与其死熬、傻熬、硬熬,不如另觅新径。
化为形象。即由熬这一概念的生活、哲学、美学层面的含义联想到生活中相关的人和事,拓宽思路。如,酿酒厂酿制美酒,让原料充分发酵是熬:拳击手赛前一次一次被击倒,一次一次重新站起来是熬:戏剧演员成为名角之前拜师学艺,苦练念、唱、坐、打基本功是熬;铸剑师十年磨一剑,戏剧家十年磨一戏是熬。左思十年苦思,创作出《三都赋》,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彰显熬之功;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青史留名,应验熬之效;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最终贵越群品,古今莫二,体现熬之力。……
文言文翻译: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宗棠是道光十二年的举人,三次参加礼部的考试都没有考取,于是他断绝了在仕途上的打算,而专心研究舆地、兵法。他平时喜欢说让人吃惊的豪言壮语,在公卿士大夫中间颇有名声。曾经自比为诸葛亮,大家都觉得他狂妄。胡林翼却非常欣赏他,认为看遍全国,没有一个人才能超过左宗棠的。咸丰初年,广西盗贼蜂起,张亮基任湖南巡抚,征召左宗棠为官,左不赴任。胡林翼多次相劝,左才出任。后评议守长沙的功劳等第,从知县提拔为直隶州的长官。张亮基转赴山东任职,左宗棠就归隐于梓木洞。骆秉章到湖南,又想办法请左宗棠出来辅佐军务,依赖他如同自己的左右手。
左宗棠用兵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不只用一种计谋策略。筹措西线战事,尤其注重以节制兵丁人数,保证粮饷充足为根本。刚开始西征,左宗棠担心各行省协助的军饷不能按时到达,请求向外国作些借贷。沈葆祯反对他的建议,皇帝下诏说:“左宗棠以西线战事为己任,国家又何惜千万金?给拨款银两五百万,再准允他向外国借贷五百万。”左宗棠部队出塞共二十个月,新疆南北各城能全部收复,(实在是)军饷供给充足的功劳。当初议论西部边防事务时,左宗棠主张发展屯田,听到的人都认为左宗棠迂腐。等看到左宗棠上奏论述关内外过去屯兵的弊病,以及说挂名兵籍,就不能改为从事农业生产,应该将兵农划开为二,挑选精壮的人为兵丁,让老弱的人去屯田垦地,大家这才佩服左宗棠老谋深算。入朝觐见后,皇上赏赐左宗棠可以在紫禁城内骑马,可由内侍二人搀扶上金銮殿,授予军机大臣之职,兼负责译署。国家太平久了,军事废弛不振作了,而海外各国争相声言富强,虽然中国屡次平息大难,他们还是私下议论认为中国非常脆弱。等到左宗棠平息帕夏,外国人才渐渐传说他的战功。
左宗棠为人极富智慧策略,自身修养也很诚笃,天性刚毅严厉。光绪帝曾经劝诫左宗棠不要心胸狭隘。当初,左宗棠还未出来做官的时候,就与曾国藩、胡林翼相结交,但气势却凌驾于曾胡二人之上。中兴各将帅,大多都是曾国藩举荐,尽管显贵,但都尊敬地对待曾国藩。唯独左宗棠敢与曾国藩相抗衡,稍微的屈服都没有,(在主意)取舍时,有时和曾国藩相同,有时不相同。曾国藩以学识深厚而约束自己,讨论外交时常主张和局,而左宗棠对敌人常锋芒毕露,非常厉害,士人因此而更加附合他。但左宗棠好骄傲自夸,所以出自他门下(的人),有德性成大器的没有曾国藩门下的多。
评论说:“左宗棠功勋卓著,品行忠贞方面,也有超出常人的地方。廉洁不说自己贫穷,勤劳不说自己劳累。以诚信对待将士。善于治理百姓事务,每攻克一处地方,都招安当地人民,让大家感觉到好像到了自己的家。”评论者说左宗棠有霸才,但治理百姓却以仁义安抚方法来实行,确实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