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1-08-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以及解析
    1.D
    2.A
    3.C
    4.①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关键性概念入手,从中捕捉和把握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②传承传统,具有全球视野和科技意识,提升造物设计水平;③具有文化创造新境界④假以时日的探索⑤经典序列的形成。
    5.①首先点出了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大背景,抛出论题即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等问题;②继而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继承传统,尤其是要选择传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基因;③接着具体交代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独特的美学概念体系;④最后从艺术和器物两个层面具体分析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审美意趣,并在艺术层面论及了传统艺术的包容性。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间接了解”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们感受一个民族文化的伟大,往往先是从直观领略其文化创造成果开始,继而才认同其文化观念及其所蕴藏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并非选项说的意思;
    B.是“继承”但不是“发展”。原文是“继承传统应从文化原点开始,追溯和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本源”;
    C.“把外在直观视觉感受做为审美特征”错,原文是“通常不以外在直观视觉感受为审美特征”,且“忽略”理解错误,原文是“现实形象退居其次”。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体悟理解神韵要容易一些”无中生有。原文是“总体上看,在艺术领域中,西方更多地偏重于具象化、描述式、叙事性的表现,是色彩、画面的视觉冲击与场景讲述,更侧重于诉诸外在感官;而东方中国则偏倚于抽象化、象征式、感悟性的表达,是意境、韵致的营造与境界构筑”,只是说明东西方艺术的区别,没有比较谁体悟理解神韵更容易。
    故选A。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强调的是逼真写实,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重意境、气韵、形神等独特审美意趣。
    故选C。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场,首先要理解我们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材料一有“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关键性概念入手,从中捕捉和把握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或许是实现传统之现代转化的基本进路”,可概括出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关键性概念入手,从中捕捉和把握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其次,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国际接轨,材料二有“既要以传统造物思想和造物经典涵养中国本土设计,还要有全球视野和科技意识,把握包括生态环保理念、智慧设计、信息设计以及纳米材料、3D打印技术等在内的新理念和新科技,全面提升富有东方审美意趣与时代特色的造物设计水平”,可概括出传承传统,具有全球视野和科技意识,提升造物设计水平;
    再次,材料二有“新时代开启了文化创造的新境界,但要形成完整的现代文化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还需假以时日的探索和经典序列的形成”,可概括出具有文化创造新境界,假以时日的探索,经典序列的形成。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一段,“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语境中,人们就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更多共识,也提出了关于传统再生的各种理论设想,以及实践层面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等问题”,首先点出了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大背景,抛出论题即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无缝对接等问题;
    接着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继承传统应从文化原点开始,追溯和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本源,选择传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基因作为创新起点。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的关键性概念入手,从中捕捉和把握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或许是实现传统之现代转化的基本进路”,要继承传统,尤其是要选择传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基因;
    接着具体交代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独特的美学概念体系,“中国古代在文化艺术领域经由长期实践,形成一套独特的美学概念体系,诸如意境、气韵、形神、中道、谐和等”,并通过东西方艺术理念对比,强调了中国艺术境界的特点,“这样的艺术表现,通常不以外在直观视觉感受为审美特征,而以整体气氛营造构成独特意境,需深度品味方能捕捉和体悟其微妙神韵”;
    最后写“虽然中国传统艺术以意境、气韵为主要特征,但也同样有写实一脉传统,彰显出传统艺术既有独特审美基调,又有多样性表达的文化包容特性”“器物设计源于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美学趣味、生活品位……”,从艺术和器物两个层面具体分析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审美意趣,并在艺术层面论及了传统艺术的包容性。
    6.B
    7.C
    8.①语言风格生动优美;②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③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描写细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同一声悠扬的小提琴声之于雄浑的交响乐”(此句亦可写作通感),“如他刚刚摇的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柔和皎洁的特点,也表现了云杉林的幽森肃穆的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群山肃然拱卫”,给群山赋予了人“拱卫”的行为,描写了群山环合、连亘高耸的景象,“月光让……”,赋予了月光人的行为,表现了月光柔美、宁谧的特点。
    9.安静的气息:①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②文章题材为牧蜂人的回忆,在回忆中呈现了他经历艰辛漂泊后感到释然心安的人生故事,叙事平淡朴素;
    坚硬的风骨:文章通过塑造一位历经沧桑却内心坚韧的牧蜂人形象,突显了历尽沧桑、释然愁苦后寻得内心安适的主题。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主要是为了表现牧蜂人生活的艰辛——随时都有可能被蜜蜂蛰”错误。文章插叙的“马队驮着蜂箱上山”的故事,既可以表现牧蜂人生活的艰辛,又可以表现牧蜂转场时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情况并非如司机所说的那样轻松。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怪诞”错误。文中写小弟与哈萨克青年男女玩乐,“像中了魔一样”,是在表现集会场面的热闹。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赏析语言可以从整体风格、修辞、用词、句式等角度赏析。
    画线句是描写月夜的美景。此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如同一声悠扬的小提琴声之于雄浑的交响乐”,把“一涧月光”比作“一声悠扬的小提琴声”,写出了月光的柔美;把“云杉林”比作“雄浑的交响乐”,写出云杉林的幽森肃穆的特点;“如他刚刚摇的蜜”,把柔美的月色比作“蜜”,写出了月色的甜美;句中还有拟人,如“群山肃然拱卫,天地变成了一个人间异域”,赋予群山以人的庄严肃穆的神色及护卫的行为特点,写出群山环合、连亘高耸的景象;“月光让风和云都停了下来,让鹰回到了巢里,让他这几天来惊魂未定的心渐渐安定了下来”,用“让”字赋予月光以人的行为特点,写出了月光柔美、宁谧、抚慰人心的特点。
    这段描写句式长短结合,富于变化。如“向雪山、幽谷、草场洒下了亿万道银色光芒”,“雪山、幽谷、草场”运用短句,写出月色笼罩的地方很多;而“如同一声悠扬的小提琴声之于雄浑的交响乐”则运用长句,写出柔美月色从庄严的云杉林射出时的一刹那的对比的美好感受;
    整个描写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月色的美好,环境的宁谧,风格生动优美。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写作内容、主题及特色的能力。
    首先理解“安静的气息与坚硬的风骨并存”,“安静的气息”应指文章的题材内容及写作手法和文章的整体氛围。从题材上看,文章描写的是牧蜂人的回忆,“三十九年后,他依然觉得,那一晚山林里的月色,是他此生见过的最美的月色”,回忆他转场到山上百花绽放的牧场一路上的惊险,回忆他记忆中哈萨克人呼朗白和他的女儿古尔丹,回忆古尔丹教小弟骑驴的有趣过程,以及小弟下山迷了路,被一群哈萨克青年男女拽过去喝酒、唱歌、跳舞,直到天亮才回家等等,整个内容呈现的是牧蜂人经历艰辛漂泊后感到释然心安的人生故事,叙事平淡朴素;而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尤其是对月夜的描写,宁谧而美丽。这是“安静的气息”。
    再看主题,结合“有一个蜂箱摔下来了,天热,蜜蜂脾气暴躁,一下子劈头盖脸蜇上来,他躺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及结尾“牧蜂人坐在金月亮下,想起东海之滨的家,想起了两年前逝去的妻子,想起自己浪迹天涯南北的前半生,回想这些天来的种种状况,竟不由得笑了”,这位牧蜂人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度过了很多艰苦的岁月,他的内心依然坚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保留着感知美好的能力,通过对牧蜂人形象的塑造,突显了历尽沧桑、释然愁苦后寻得内心安适的主题。这就是“坚硬的风骨”。
    10.A
    11.C
    12.B
    13.(1)正逢王纪弹劾罢免徐大化,又上疏批评客氏(的错误),他们党派的人怀疑王纪的上疏出自顾大章之手,非常恨他。
    (2)皇上认为顾大章过度烦琐辩解,稍微削减了他的俸禄,于是他引咎辞官归乡。
    14.①污蔑其妄倡“八议”,利用诉讼收受贿赂;
    ②借汪文言案牵连顾大章,诬其贪赃四万;
    ③纠合移宫案和封疆案,判处顾大章死刑。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自从辽阳失守,五城以及京营的巡捕每天以罗致奸细为事,稍有放纵的行为,便被判死罪,毫无证据(就被捕)的有二百多人。
    “京营巡捕”是偏正结构,“京营”修饰“巡捕”,中间不能断开;“五城及京营巡捕”是做“日以逻奸细为事”的主语,不是“失”的宾语,应在“五城及京营巡捕”前断开,排除BC;
    “以……为事”是固定用法,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镇抚’即为执掌统兵事务的官署”错。文中指镇抚司监狱。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先后两次被魏党下放镇抚,遭到了严刑拷打”错,结合原文“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弟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可见顾大章第一次被下放镇抚严刑拷打,第二次自杀而死。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会,恰逢、正赶上;刺,批评;怅,恨。
    (2)题得分点有:渎辨,烦琐辩解;夺,削减;引归,咎辞官归乡。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辨。维垣四疏力诋,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鬻狱数事,反复诋讦不休”可概括出污蔑其妄倡“八议”,利用诉讼收受贿赂;
    结合“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可概括出借汪文言案牵连顾大章,诬其贪赃四万;
    结合“刑部尚书李养正等一如镇抚原词,以移宫事牵合封疆,坐六人大辟”可概括出纠合移宫案和封疆案,判处顾大章死刑。
    参考译文:
    顾大章,是常熟人。顾大章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泉州推官,请求改任常州的教授。他的父亲去世时,正值朝中朋党角逐并立,正义之士日益受挫。他进入都城,补任国子监的博士。他跟朝中官员沟通往来,趁机观察朝中人士的要害,清流派的人很依赖他,他升迁为刑部主事。天启初年,又升职为员外郎。尚书王纪让他暂理山东司的事情。自从辽阳失守,五城以及京营的巡捕每天以罗致奸细为事,稍有放纵的行为,便被判死罪,毫无证据(就被捕)的有二百多人。管事的人不敢审判定罪,大多辞官而去。囚犯没有死去的仅四分之一。顾大章对纪令说:“以一个人换五十个人的性命尚且觉得甜美,况且是一个官职。”于是即日顾、纪一起审案,牵连到三人,剩下的都移送大理释放了。王纪令对此非常叹服。熊廷弼,是王化贞属下的官吏,法司中二十八人一起审判,大多数人提议宽恕熊廷弼。顾大章因援引“议能”“议劳”的例子,说王化贞应判死罪,熊廷弼应该流放。顾大章出调兵部(为兵部员外郎),正逢王纪弹劾罢免徐大化,又上疏批批评客氏的错误,他们党派的人怀疑王纪的上疏出自顾大章之手,非常恨他。徐大化让他的亲信御史杨维垣揭发顾大章妄倡“八议”,又利用诉讼收受贿赂。大章上疏辩解。维垣四次上书竭力诋毁,说顾大章接受了熊廷弼四万两白银的贿赂,并罗列了他受贿的数件事情,反复诋毁诬陷不停。顾大章性命危急,全赖叶向高力保他,下到所司去拷问,都卿史孙玮等替他辨白被诬陷之事。皇上认为顾大章过度烦琐辩解,稍微削减了他的俸禄,于是他引咎辞官归乡。五年后开始任官职。历任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开始任大理丞,与维垣一起成为魏忠贤的手下,因他假借汪文言的案子牵连到顾大章,逮捕到镇抚司拷打审问,诬其贪赃四万,及至杨涟等五人死后,这群小人聚在一起谋划,说这些人都因案件暗中被杀,不能压服人心,应该交付法司定罪,这样才能明诏天下。于是,把顾大章移至刑场,由此,杨涟等人惨死的情况,外界人士才开始有耳闻。在对簿之时,顾大章义正严辞,不屈不挠,刑部尚书李养正等依照镇抚原来的判词,把移宫案和封疆案牵连在一起,连坐了六人以死罪。判决书呈交皇上之后,魏忠贤非常高兴,假以皇帝布告四方,仍把顾大章移入镇抚。顾大章气愤地说:“我如何能再次进入这种案件中呢?”他与弟顾大韶饮酒诀别,很快和毒药于酒中喝下去,没死,后上吊而死。崇正初年,朝中增设太仆卿,封了他的一个儿子任此官,福王时,他被追加谥号为裕愍。
    15.C
    16.①无心赏景、无人诉说的孤寂;②畅想与友人在沧浪游玩、重聚而不可得的无奈/对未来与友人在沧浪游玩、重聚的期盼;③夜色凄清,猿鸣哀切,清幽的景色加重了词人的无人相伴的愁苦。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回忆”错误。“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两句写的是词人未来与友人游玩的畅想,是想象,而非回忆。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下阙先说“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自己的新诗已经写成,可是能够与谁一起欣赏呢?就像这美好的风景,也只能独自一人欣赏罢了;接着直接抒情,“故人知否?抱幽恨难语”,我的这些孤寂老朋友知道吗?恐怕我只能抱着孤寂和遗憾而没人与我共语吧?这两句抒发了无心赏景、无人诉说的孤寂;
    结合词人说“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由眼前的孤寂,词人不由得设想未来与友人相聚,共同乘着渔船欣赏沧浪烟雨的愉悦,这重聚的美好期盼其实正是此刻词人无法得到的无奈;
    最后一句“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借助夜色中清猿的悲啼,抒发了自己悲苦的心境。凄清的夜色,猿猴的哀鸣,加重了词人的孤寂之感。
    17.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横槊、雕栏、砌、霹雳。
    18.C
    19.D
    20.修改为:它已成了我们民族精神史上最有感召力的存在。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面说“思想在变,时代在变”,括号内应当说“什么是不变的”,排除A项;B项语序错误,第二个“对”介词滥用,且“情思对几代人是不变的”主客倒置;D项语序错误,“对鲁迅的打量”不合常规语序。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线句“辐射到人间的无穷的光源”是比喻,把鲁迅遗产比作辐射到人间的无穷的光源。
    A.“其又何尤”是反问;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对偶,“忧劳”对“逸豫”,“兴国”对“亡身”;
    C.“苍苍”是借代,用颜色代指花白的头发;
    D.“剑拔十寻”是比喻,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
    原文画线句与D项都是比喻。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主语残缺,应在“已”前面加上“它”;语序不当,“民族精神史上的”应放到“最有感召力的”前面。整个句子修改为:它已成了我们民族精神史上最有感召力的存在。
    21.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生物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表现了解一些体态礼仪非常重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语境说的是良好的体态的作用,前面有“不仅”,此处应该用“还”呼应,结合后文的“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体态语”可知,此处说的是体态传递信息的功能,应填“还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第二空,前面“体态语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大特性”具有总说的特点,结合后面“社会性是指人类有一部分体态语是后天习得、世代相传的”强调的是社会性的后天特点,而此处“是人作为生物本能的一种表现”,强调生物性的本能,据此应填“生物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表现”;
    第三空,语境是一个结论句,强调的是良好的体态语言对社交的重要性,根据“很多人会根据交往对象的体态做判断”“对于从事涉外交流的人来说”可得出结论:“了解一些体态礼仪非常重要”。
    22.2021年2月8日,本源量子科技公司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提升了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要点的能力。
    语段共有六句话。第一、二句介绍操作系统的总体情况,属于次要信息,可以删除。
    第三句介绍新闻的主要事件,主要信息有时间“2021年2月8日”,人物“本源量子科技公司”、事件“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
    第四句介绍新闻事件的意义,“能数倍提升现有量子计算机的运行效率”,可概括出“提升了运行效率”;“在量子计算任务并行化执行、量子芯片自动化校准、量子资源系统化管理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概括出“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第五、六句是对新闻事件的补充介绍,属于次要信息,可以删除。
    根据以上内容,在字数的范围内整合即可。
    23.例文:
    自我清扫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疾病贫穷、天灾人祸、生离死别、挫折打击……在你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之事。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你身心破碎,充满迷惘与痛苦。此时,你是自暴自弃,继续沉沦,还是扫除消极,重新再来?
    前人之为,后人之鉴。在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前人之所为,让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吧。
    消极颓废,会让自己继续支离破碎,直至彻底毁灭。
    屈原怀抱一颗爱国之心,致力于振兴出国,却遭排挤,受贬谪,屈原的心碎了,最终无以修复,自沉汨罗。即便守一腔高洁之情怀,于人于国又有何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羽,一代英豪,率关东将士,横扫万里,打败强秦,傲视群雄。之后,在楚汉之争中却屡屡失策,最终兵败垓下。这时,项羽的心碎了,思想崩溃,自觉无颜面见江东父老,自杀身亡。身死何用?留得高山草木青,卷土重来未可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汪精卫,早年投身民主革命,一腔热血,立志救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在日寇的炮火和淫威之下,汪精卫丧失信念与斗志,逐渐走向叛国投敌的汉奸之路,最终身死他乡。前人之为,后人当引以为鉴。
    扫除消极,重新再来,将打造一个全新自我全新世界。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兵败吴王阖闾,悲痛之余,越王韬光养晦,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贤能,改革内政,最终打败吴王夫差,成为春秋霸主。司马迁因李陵事件遭遇宫刑,“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可谓身心俱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理想使其精神振作,最终完成《史记》这部史家绝唱无韵离骚。史铁生,双腿瘫痪,又患上了尿毒症,很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在生与死的挣扎过程中,慢慢地想通了,死就在前面,不必急于求成,人首先要好好地活。史铁生扫除旧我,投入文学创作,写出《我与地坛》《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名著。
    同样,如果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打击、迷茫时,一定要想想前人明智的做法,及时清扫,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重塑新我,策马前行!
    人生之路不怕坎坷,怕的是身心破碎,自暴自弃。愿我们扫除过往,打造出一个自信坚强、牢不可破的全新自我,策马扬鞭,重新出发。山重水复无阻,瘴气雾霾何惧!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次作文采用了漫画的形式,可以说同时进行了作文和语用漫画题的双重考核,题目难度相对较大,在保持对社会问题关注的同时,加大了对考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多向考查。
    考生应首先针对漫画内容进行两方面的理解:浅层和深层。从浅层角度来看,图片内容为“清扫落叶”。从深层(寓意)来说,是对成长、人生等的思考,图片上的“落叶”可以指思想或心灵上的一起影响人进步的污秽的东西,如名利、诱惑、缺点、虚荣、自满、自卑、消极、颓废等;“清扫”就是一种自我净化:①及时扫除思想上的污秽,然后笑着继续上路;②成长就是一次次地总结经验教训,也叫思考人生;③内心荒芜是成长的大敌;④修己之身以立基。
    【立意】
    1.自我清扫
    2.清除思想上的杂草
    3.及时清扫,净化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