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有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汉代士人赋于琴的诸(zhū)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挑(tiǎo)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能带给人的纯粹审美体验。
B.当一抹穿越时空带着浓浓乡村气息和童真记忆的清香,在绯(fēi)红夕阳躲藏西山的傍晚,弥散在一座偌(ruò)大的城市时,我想到培根说过的那句话,“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终究抵不过时光的变迁。
C.我曾在汽车上看到不少干干的河谷,当地人也不知道它们的名称(chēng),仅隐约闪烁在老人传唱的民歌里。于是,我就只能默默注视这些河的尸骨,干瘦,痉(jīng)挛,像一个个问号葬在风沙深处。
D.寒冬将尽时,地面上仍零零星星地遗留着一些残雪,像一帖(tiē)帖脏兮兮的膏药贴在土地上。然而,人们却从草丛里蚯蚓翻出的一坨坨新鲜的泥浆,便知道春天已经从地下潜(qián)行而至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吉安全境被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在这片充满了红色记忆的热土上,大家齐心协力守护着红色阵地,保护、挖掘红色资源,是摆在吉安人民面前的时代问题。
B.浙江婺剧团形成了“传统版与创新版并重,古装戏与现代剧共存”的创作思路,在表演形式上充分运用了现代声光电技术,有效利用了六种声腔相融合的创新成果。
C.很多人在批判泛亚洲地区甚至国内的应试教育,考试不仅中国有,国外也要通过应试去获得资格,例如SAT、托福、AP等等。
D.不同于承担免费提供知识的国民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这些平台是典型的商业机构,它们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的知识。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完成各题。
心中有规矩,行为定方圆。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是我们党一直的优良传统。(甲)今天,让“按规矩办”成为党内政生活的常态,既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这是刚性的约束,更要让大家懂得这是干事创业的“安全阀”。
(乙)俗话说:家不以规矩则败,国不以规矩则衰,惨痛教训史不绝书,比比皆是。可现实中仍有人信奉“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遇到事习惯找人托关系、走捷径。还有的人在实际工作中热衷“与政策赛跑、同法规较劲”,乃至违规用权,擅自越权。究其思想根源,嫌麻烦,觉得“按规矩办”费心费力,无法达到个人的目的。殊不知,不守规矩者或许侥幸一时,得利一阵,表面上尝到甜头,办成了事;但从长远来看,早晚会跌大跟头,付出沉重的代价。(丙)在这个意义上,“明规矩”立起来、“潜规则”倒下去,是组织上的要求,更是对干部的爱护——避免投机钻营自然能避开绊子和陷阱。
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直B.更C.史不绝书D.乃至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B.乙C.丙
三、语言表达
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的遥测信号确认,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约3小时后,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火星稀薄大气、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20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时首次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他指出中方愿同法方共同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从全球、双边和区域三个层面不断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球层面,中国领导人多次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为国际社会理解、支持并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条件。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式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出现了带有外在取向的实体性共同体和带有内在取向的价值性共同体的有机结合。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兼具卫生保障的实体性共同体和健康取向的价值性共同体,是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科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中国智慧和共同方案。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追求,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对维护人类公共卫生和整体健康福祉的生动诠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与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守望相助,命运与共,并且积极提供大量的公共产品。
(摘编自王明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构建路径》
材料二:
卫生与健康问题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类历史上与传染疾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同各种疾病进行抗争较量的历史。回顾过去大规模传染病史,天花、鼠疫、霍乱、流感等这些传染病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正因为人类早期对于传染病的认识非常有限,忽视了合作抗疫的重要性,同时缺乏联合抗疫的条件,导致传染病肆虐,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在落后环境下,人们找到传染病的应对办法是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如与天花反复纠缠了千年,直到18世纪才第一次发现了真正解决天花的有效方法,这也是人类史上首次彻底战胜瘟疫。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类逐渐学会了及时阻断疫情传播、发现并救助感染者,注重改善人类生存卫生环境,避免传染病发生,并逐渐摆脱过去各国独自应对大型传染病的困境。
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共同抗疫意识的提升使得找出应对病毒办法的时间周期不断缩短,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伤亡与损失也不断减少。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远古到今天,病毒未曾在地球上消失过,传染病也随时可能在人类中暴发,我们唯有运用理性和智慧,依靠团结友好互助的精神,全世界联合起来才能打好疫情防控的生命健康的保卫战。
(摘编自刘明松《在联合抗疫中推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
材料三: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中国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针对疫情采取强有力措施,不仅是在对本国人民健康负责,也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在全面建设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同时,为防止疫情扩散,中国政府出台了阻止病例外流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果断要求对疫情集中爆发地区,实施人员外流的全面严格管控,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遏制疫情蔓延。
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展现了高透明度,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仅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紧密联系,而且第一时间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分享疫情信息,为快速采取行动提供了宝贵时间。1月3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瑞士日内瓦记者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评价中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中国恪守公开的承诺,体现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
在抗疫援助方面,中国派遣医疗卫生专家组,提供医疗物资与援助。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先后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为缓解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帮助,为打赢全球抗疫战贡献中国力量。
(摘编自张甲英《新冠防疫背景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
6.下列对材料中“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兼具外在取向的实体性共同体和内在取向的价值性共同体。
B.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对安全和健康等最基本的需要和追求的维护。
C.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让人类逐渐摆脱了各国独自应对大型传染病的困境。
D.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展现了高透明度,体现了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各类多边场合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价值,这为国际社会理解并支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创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条件。
B.过去,天花、鼠疫、霍乱、流感等大规模传染病曾经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正是因为人类早期认识有限忽视了开展合作抗疫。
C.中国政府出台了阻止病例外流的管控措施,是对本国人民健康负责;第一时间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分享疫情信息,则是在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D.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向多个国家、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解决了他们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为打赢全球抗疫战贡献中国力量。
8.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请喝一碗哈图布其的酒
海勒根那
没有人知道那个高大的家伙是什么时候冒出来的,他出现在哈吐布其嘎查的人群里就像一头骆驼站在了羊群中间,人们仰视才见他时不由得引起一阵骚动。朗朗晴空怎么会忽然多出这么一个人来?而且他泰然自若,见谁都咧咧那张乐呵呵的大嘴,好像相识已久的样子,那满口牙齿颗粒饱满,雪白坚硬,在阳光下像白玛瑙一样闪闪发光,一看就是蒙古男人钙质充盈的牙齿,是专吃牛羊肉喝马奶子铸就的。再衬上一张典型的蒙古脸——塌鼻子、又高又红的颧骨,一双细细的小眼睛,充满别样的神采。除了这些,人们还注意到他的穿着,那身略显古旧的藏青色长袍仿佛中世纪的布料,一柄精致的蒙古刀悬在右腿前。而他脚下那双雕花讲究的靴子更非同一般,至少该是博物馆玻璃罩里的物件,尺码之大像两艘小船。在科右中旗草原,即便像今天这样隆重的敖包盛会,也只有年长者注重蒙古长袍和马靴的穿着了,年轻人大多不再守旧,西装、夹克、短袖什么的,任性地追赶城里人的潮流。所以,人们越发对这个人感到好奇。高个子倒是漫不经心,迈动他的大步左摇右晃地走路,所到之处人们自然散开,不时让他那一堵墙似的倒影从人群的头顶跌落在草地上。
牧民们是刚刚从敖包山上下来的,近两年哈吐布其嘎查风调雨顺,村民脱贫,人心振奋,村委会决定筹措资金,让牧民们好好热闹一把。这不,初夏一大早,人们开着大小车辆就围聚到敖包山下,为敖包堆子添枝加石,撒下祭祀品,许下吉祥的祝福和心愿……但这个高个子显然不是大家祈愿来的,他的来头还要细究,人们开始围住他问东问西。起先当然要问远方朋友是哪里人,要到哪个地方去。高个子微笑不语,或者傻呵呵地乐一乐,避而不答。莫非这个人是个哑巴不成,人们越发问得急切,以证明他到底会不会说话,高个子不得已抿了下嘴唇,用他那只熊掌般的大手指了指远方,说:“从那边来的。”这一开口不要紧,临近的人不得不捂紧了耳朵,这哪里是人发出的动静,瓮声瓮气震得蜜蜂嗡嗡乱飞,远山微微颤抖。“你叫什么名字?这个总可以告诉我们吧?”他挑了挑眉毛,抖动起朝天的鼻孔,猛地一声“阿恰——”打了一个震天动地的喷嚏,一时间瀑沫四溅,气流冲开了刨根问底的人群,好家伙,这一下可再没人靠前问询了。既然高个子不愿透露他的底细,就干脆叫他“远方朋友”好了,这个名字既好记,又能彰显哈吐布其的热情好客。
猪羊肉已然煮好,热气腾腾用大盆端上桌来。蒙古人一向有盛情款待过路人的习俗,辈分最高的族人对高个子做了个请的手势,说:“咴,远方朋友,请你喝上一碗哈图布其的酒!”本来是用二两半的玻璃杯倒的酒,高个子听老人说喝上一碗,索性把酒折到木制奶茶碗里,倒酒的见了,忙给斟满,高个子举碗一饮而尽,顺手掂起随身携带的刀来,刀鞘用鹿角精雕而成,刀把应该是一块腿骨,这样别致的蒙古刀人们还是第一次见。他伸手割肉了,在胸口上割了三块肥瘦相间的羊肉,不过他没有放进自己的嘴里,而是抛向了远处的草地,那是蒙古人餐前敬天敬地的规矩。族人们晓得这是懂礼节的人,并非一个莽汉。再看他的吃相,刀法娴熟,波澜壮阔,左手拿肉,右手内握,大拇指按着刀背,行云流水一般,整个过程好似马头琴师正拨弄他悠扬的琴弦。族人不再动刀动筷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吃肉,这种吃相仿佛只有蒙古秘史中的祖先才有,不由得唤起了人们的怜悯之心。
人们想,这个人肯定是个流浪汉,他没家没业,四处讨吃,所以不肯说出自己的来历和姓名,害怕给他的家乡丢脸,这次他像匹饿狼那样空着肚子跋山涉水,一路仓皇走到这里,终于遇到了哈图布其这些好心的人。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个孩子应该是饿瘦了,你看他的胳膊,只和树桩一般粗了。可是这个年月怎么还会有流浪的人,党和政府正在搞精准扶贫,像他这样的人明天就该到巴彦芒哈苏木去,政府肯定会把他记录在案,很快就会在哈图布其嘎查给他盖上两间瓦房……高个子一直没有注意人们的关切和窃窃私语,等他终于抬起头时,桌上已风卷残云,整整一大盘肉只剩下一堆堆干净如洗的骨头,连骨缝中间都筋头无存,令旁边蹲守的几只四眼黑狗悻悻地哼叫,极为不满地瞥了瞥他。此时高个子如梦方醒,看看周围鸦雀无声的族人,一时羞红了脸。人们安慰他:“吃吧吃吧,远方朋友,嘎查今儿个杀了三口猪四只羊款待大家,肉管够吃!”妇女们忙不迭地又去捞肉添菜。
不远处的赛场一片喧闹。“远方朋友”穿上靴子,晃晃荡荡向着赛场走去,嘎查的人们都聚集在那里,大喇叭里的草原歌曲盖住了百灵鸟的啁啾,却压不住徐徐尘土,耳边夏风习习,羊羔皮一样毛茸茸的阳光披在身上,他昂首阔步,路过射箭场。一位眉宇英俊的青年已斩获头魁,箭靶上遍布箭痕,十环兼有,但都没中靶心。高个子拿过弓箭,轻轻一拉就拽个满弓,距离百米远,“嗖”一声箭镞响,正中圆点,箭手们惊了,上前察看,却见那只箭竟射穿了靶子,想取出来非双手双脚蹬拔不可。“远方朋友”哈哈一笑,交弓箭于英俊小生,继续前行。
年轻绣娘挥动起衣袖,喊他:“咴,你要去哪儿?”高个子冲着女人们拍了拍肚皮:“我的肚子饱了,要赶路去了……”声音洪亮如高音喇叭,所有乡亲们都听到了,他们或放下手中的活计,或回过神来,目送“远方朋友”。人们望着异乡人的背影,议论纷纷:“我们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名字呢。”“是啊,不过看他的体魄,他的名字该叫都仁扎那(锡林郭勒传说中的著名摔跤手)。”“可他的吃相……好似蒙古秘史里那位最能吃能喝的祖先——大巴鲁刺。”“不,他的箭法更像圣主的四獒之一‘者勒篾’。”“这么说,他还是蒙古人传说中的‘酒神’呢……”
无论他是谁,无论高个子矮个子,都是个过路人,都是科右中旗草原最尊贵的客人。人们最后得出结论,于是一起高呼起来:“咴,欢迎你再来哈图布其!”
彼时高个子已经走远,他转过身向乡亲们挥手致意。他趟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没膝深的锦鸡儿,这是牧民们人工播种的,过去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如今变成了万亩枝繁叶茂的饲草地。此时头顶之上,数不清的云雀和百灵鸟赛着歌喉,此起彼伏,仿佛一场以天为幕的盛大合唱;近处,清澈的乌力古木仁河如同一条银带缓缓伸展,飘动;远处,群山如黛,白云像昂扬的雪峰一样高耸,又似一群天马奔腾踢踏。高个子就向着奔马似的云山走去了,一会儿间消失在大野深处。
9.结合作品,分析异乡人的形象特点。
1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以对话的方式猜想“远方的朋友”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12.作家兴安评价这部小说“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现实”的特征。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客难
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慴,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①,安敢望侍郎乎?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孽孽,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甚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选自萧统《文选》,有删节)
(注)①掌故:官名。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贤与不肖何以异哉? 不肖:不成材,没出息
B.意者尚有遗行邪 意:猜测
C.水至清则无鱼 至:达到
D.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 绥:安抚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则不然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B.相擒以兵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无求备于一人之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何功之有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设客难己,实质上不仅主人东方朔之“答”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客”之问同样寄寓作者的想法,主客间的思想冲突艺术地展现了作者矛盾微妙的内心世界。
B.文章第二段以“彼一时也,此一时也”为立论的根基,剖析了汉朝和战国的时代差异,认为自己岁月蹉跎地位卑位是时代造成的,且相信修身足以带来鸿运。
C.文章引经据典,说古道今,既流露了才高位卑的愤懑,讽刺了最高统治者不分贤愚的行径,也反映了作者不甘埋没积极探索的心声。
D.文章语言诙谐幽默,思想深邃独到,文与质在对立中实现了统一,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说 行 如 流 曲 从 如 环 所 欲 必 得 功 若 丘 山 海 内 定 国 家 安 是 遇 其 时 者 也 子 又 何 怪 之 邪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
(2)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元曲和唐诗,完成各题。
[双调]风入松·忆旧
元·赵禹圭
怨东风不到小窗纱,枉辜负荏苒韶华。泪痕洇透香罗帕,凭阑干夕阳西下。恼人情愁闻杜宇①,凝眸处数归鸦。
江行无题
唐·钱玥
翳日多乔木,维舟取束薪。
静听江叟语,尽是厌兵人。
18.从题材看《忆旧》是________诗。从情感看《江行》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态度。
19.这两首作品的最后两句的抒情特点有什么不同?试加分析。
八、名著阅读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论语·宪问》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怎样才能达到“博施济众”的境界。
九、句子默写
2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颜回喟然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碧云天,________________,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欲寄彩笺兼尺素。________________?(晏殊《蝶恋花》)
(5)_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十、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书生之见”形容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白面书生”形容只知读书、见识浅、不懂人情的读书人,人们常常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易中天在《书生意气》一书中说:“对那些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世故所淫、也不为世俗的议论所左右、依然故我地保持着书生意气的人,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敬重。”
对“书生”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此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结合上述为世俗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