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曹唐《送康祭酒赴轮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7-07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曹唐
    送康祭酒赴轮台
    曹唐
    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
    霜粘海眼旗①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
    断碛簇烟山似米②,野营轩地鼓如雷。
    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
    [注]①海眼旗:“海眼”是一种双圆状防守型军阵,而不同的军阵则是受不同的军旗指挥,所以指挥“海眼阵”的军旗被称为“海眼旗”。②山似米:唐代常常以“米”喻雪或霜,故此处“山似米”指远山如雪。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灞桥点明送别的地点,“千里”写出轮台的遥远,流露出对友人路途安全的忧虑。
    B. 颔联写轮台环境之恶劣:风吹霜冻的海眼旗的声音,是听觉描写;风透过盔甲缝隙刺入肌骨,是视觉描写。
    C. 颈联将视角转向远方,远处的沙漠中燃起簇簇狼烟,山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为描写战争提供了背景。
    D. “鼓如雷”,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战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渲染出轮台的危险环境。
    16. 这首诗尾联和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的三、四句在内容上有相似之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5. B  
    16. ①本诗尾联直抒胸臆,清楚地领会了将军的意思,不消除边关的战乱不会返回家乡。②王昌龄诗的后两句借景抒情,战斗中,大漠风沙磨穿了身上金属盔甲,但是不打败外族侵略是不回家乡的。③两首诗都写出了边关将士们的豪壮的英雄本色,体现出保家卫国的英雄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