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4月30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摘自人民网《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
材料二: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中国自2006年以来一直是全球碳排放最大来源地,当前中国能源体系下的碳排放强度大,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7%。另外,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相比欧盟和美国分别有约70年和超过40年的时间,中国仅有30年的时间。所以,在未来短短40年内实现净零碳排放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我们预测2021-2025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会逐步下降,据估算,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08-116亿吨的峰值水平。碳排放达峰后,2050年前政府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企业率先实现碳中和,加速推进减碳进程。此外,政府需稳步压降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和石化产业,同时不断转向现代服务业和低碳、高科技制造业。我国还需通过逐步淘汰燃煤发电和转向风能、太阳能、核能和水力发电等低碳发电方式,减少能源行业的碳足迹。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除提高森林覆盖率外,中国需不断增强碳捕获和封存能力,以便吸收钢铁生产和航空运输等减碳老大难行业的碳排放,并将碳注入地下深处。
中国的脱碳之路将引发整体经济的结构性转变。中国将发展低碳、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高科技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并推动现有能源密集型行业升级改造以提高能效。尤其是电力和供暖、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2018年这些行业在碳排放总量中合计占比接近90%。我们预计政府将逐步淘汰燃煤电厂,提高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竞争力;强化行业的强制性能效目标以鼓励发展低碳制造业;为新的建筑制定热效能执行标准并改造现有建筑以提高能效;提高汽车排放标准要求,通过广泛铺设充电桩,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能源消费体系方面,我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2019年底的15.3%提高到25%左右,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需降至约15%。
可再生能源行业具有长足发展的空间。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中国利用强大的生产能力将太阳能面板从成本高昂的能源选项,变成了成本最低的清洁能源生产装备。中国有能力在更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和工业生产领域取得类似成果。一旦全球大部分能源可以被“制造出来”而不是从地下开采,中国将有望成为清洁能源及其制造设备的主要出口国。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初期可能会出现工业生产放缓和生产者价格上升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再生能源、先进制造业和新基建等投资的增加将提高产出和就业,继而推动价格回归正常水平。
为达成碳中和目标,我们估算2060年前中国在脱碳进程中需高达127-192万亿元的投资。我们认为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融资等绿色融资渠道在为清洁能源融资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此外,政府将在今年年内启动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这将是促进碳排放合理定价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新浪财经丁爽《碳中和之关键:及时达峰、抑制峰值》)
材料三:
说起碳中和,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生产端的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内容。然而从长期来看,碳中和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绝不是仅靠生产端发力就足够的,还需要消费端的贡献。
推动低碳消费,意义深远。从碳中和的角度看,减碳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除了需要电力、钢铁、水泥等重大行业的改变外,个人消费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原因在于,消费是一切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对于生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生产活动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低碳消费不仅是消费者为了生态环境保护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对生产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此来倒逼供给侧转型,更好地迎合低碳的客观需要,进而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如期达成。
放眼国际,不少发达国家在节能与减碳方面,发力点已经由传统的生产侧管理转向消费侧管理,而我们也迫切需要围绕低碳消费,制定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行动计划。
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碳消费?近些年,伴随着国人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和理念也都有所转变,尤其是人们关爱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逐渐觉醒,低碳消费也因此得到了实质性进展。这从节能家电、LED灯、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以及共享单车、顺风车的火热上就能窥见一斑。虽说中国的低碳消费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消费者层面,居民低碳消费意识依然不够,许多人消费的目的仍停留在满足自我需求层面,却没有涵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考虑,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生产层面,低碳产品的有效供给依然不足,市场渠道也不够通畅,尚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环境层面,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低碳消费的法律法规与社会管理制度还不够细致,教育、宣传和推广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加。
正因上述种种,落实低碳消费、助力碳中和,仅靠某一方的力量势必是不够的,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就要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做起——比如,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倡导绿色出行。
(摘编自《付一夫:碳中和与你的关系有多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不仅需要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的积极行动。
B.在碳捕集、储能以及排放综合管理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将有效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C.鉴于中国国家政策支持以及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所处的关键位置,中国制造业对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整体进步将起到重要作用。
D.中国的脱碳之路将会对众多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如电力和供暖、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最终可能会使之生产放缓以及出现生产者价格上升等现象。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消费与提高生活品质并不矛盾,它是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B.鉴于国际经验,不少发达国家在节能与减碳方面,发力点已经由传统的生产侧管理转回消费侧管理,因而我国的消费侧管理比生产侧管理更为迫切、更为重要。
C.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峰值越高,碳中和难度越小。
D.只要广大消费者真正接受并落实低碳消费模式,关爱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逐渐觉醒,我们就一定能建设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市民舒丹,最近新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花上20来块钱充满电,能开上500多公里,经济实惠、节能环保,开起来既方便又舒心。”
B.宁夏银川沙漠休闲运动公园植树基地里,1000余名志愿者栽苗、填土、踩实、浇水,在这片黄河东岸的台地裁上了1.6万株树苗。
C.洗菜水和洗衣水储存着用来拖地,买菜时自己带上菜篮子……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居民方玉娥一家,获得“十堰绿色环保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D.上海“碳普惠”项目正在积极筹备,绿色出行、简约包装等低碳行为所产生的碳减排量将被核算,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让人们从低碳行为中获得实惠。
4.材料三采用了怎样的论述结构?请简要概括。
5.结合上述材料,试规划我国的脱碳之路将从哪些方面入手?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异乡
[美]海明威
(1)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岗上吹来。
(2)医生走到我的手术椅旁说:“战前,你最喜欢什么?玩球吗?”
(3)“不错,踢足球。”我说。
(4)“好。”他说,“你会重新踢足球的,肯定比以前踢得更好。”
(5)我的膝关节有病,医疗器能使膝关节弯曲得像骑三轮自行车那样灵活。可是眼下还不能弯,医疗器转到膝关节时便倾斜,不灵了。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6)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检查他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7)医生回到后面的诊所里,拿来一张照片,上面拍着一只萎缩的手,几乎同少校的一样小,那是整形之前照的,经过治疗后就显得大一点了。少校用一只好手拿着照片,十分仔细地瞧着,问道:“是枪伤吗?”
(8)“工伤。”医生回答。
(9)“很有意思,很有意思。”少校说着便把照片递还给医生。
(10)“你该有信心了吧?”
(11)“不!”少校答道。
(12)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一个想当律师,一个要做画家,另一个立志当兵。有时,一天的疗程完毕,我们一起步行回去,到斯卡拉(米兰著名的歌剧院)隔壁的柯华咖啡馆去。因为四人结伴同行,就敢于抄捷径,经过共产党人聚居区。那里的人恨我们这些军官。我们走过时,一家酒店里有人喊叫:“打倒军官!”我们谁都不知道战事将如何发展,只知道仗还在打,一直在打,不过,我们再也不用上前线了。
(13)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在一段时间内,我们谁都不信这玩艺儿。那时,那种医疗器刚问世,我们正好去做试验品。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盯着墙壁。
(14)“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
(15)“回美国。”
(16)“结婚了吗?”
(17)“没有,但很想。”
(18)“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19)“为什么,少校先生?”
(20)“别叫我少校先生。”
(21)“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22)“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23)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24)“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25)“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哇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26)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后来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胯,“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世。请原谅。”
(27)“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28)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29)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30)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她过世后三天内,少校没上医院。之后,当他照常来就诊时,军服的袖子上多了一块黑纱。那时,医院的墙上已经挂起镶着大镜框的照片,拍着各种病例在治疗前后的不同形状。有类似少校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前线撤退下来的伤残军人在意大利米兰一家医院进行器械康复治疗时发生的故事。
B.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无名的美国士兵。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拉近了故事人物和读者的距离,也显得真实可信。
C.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表达了战争还在继续而“我们”再也不用参战了的意思,说明了“我们”伤残严重,同时也包含着不能再上战场杀敌的遗憾。
D.小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叙述,叙述者似乎是不加修饰和改变地把人物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下来,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叙述中介的存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景色虽然寒冷,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使景色充满着新奇有趣的地方风情,让刚脱离战争的我们心情愉悦。
B.第(12)段“在打”“一直在打”用反复的手法强调突出战争仍在继续,而“再也不用上前线了”则体现了他们离开前线如释重负的心情。
C.本文对话简洁凝练,用了大量的短句对对话场景做了直观描摹,不但加快了行文的节奏,而且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真实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D.小说在上校的眼神中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导读者透过上校的眼神思考上校的精神世界,使作品的主题含蓄隽永。
8.海明威的小说在简洁的叙述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6)-(11)段的内容,分析少校说的“很有意思,很有意思”这句话的丰富意蕴。
9.如何理解小说的题目“在异乡”?请从作品角度和读者角度分析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①,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潭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②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遂致仕。帝遣达长子辉祖贵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③,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注)①定远:地名。②舁:抬。③拊循:抚慰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B.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C.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D.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中国的丞相制度是在秦朝确立的,秦始皇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为三公之首。到了明代,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战乱中,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生还。
B.胡惟庸想讨好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和徐达的手下勾结串通在了一起,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宰相。
C.徐达生病时,皇帝派徐达的长子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徐达病情加重去世后,皇帝为此停止临朝听政,亲自参加丧礼十分难过。
D.徐达善于治军,与部下同甘共苦,兵士们和他同心同德,愿意以死报效,因此他的军队作战勇敢,所到之处常能取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
(2)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
14.太祖登上帝位后仍然十分信任重用徐达的原因是什么?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蓑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解:“门外楼头”化用杜牧的《台城曲》中“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陈后主,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国:金陵为六朝旧都,遂称故国。六朝:东晋、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运用了比喻、夸张、借代、用典、白描、细描等手法,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16.本词和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璧怀古》均为咏史怀古词,概括分析两首词在写作目的、内容结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或其他方面的相似之处。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秋水》篇有言:“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逍遥游》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的,写小生物不懂长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中,“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四大家族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也描写了统治者把搜刮的天下财富挥金如土,这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云黄鹤传千古,高山流水觅知音。5月19日,2021年中国旅游日全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英雄的湖北、英雄的武汉再次成为瞩目焦点。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绿色发展,美好生活”。
启动仪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文明旅游形象符号,树立文明旅游品牌形象,把“文明之花”作为“文明旅游”形象符号巧妙地将“文、旅”二字融为一体,这显示出新时代美丽中国欣欣向荣、游客崇德向善的精神面貌。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向全国、全世界游客作了主推介,分别以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期间黄鹤楼迎来_______的盛况,2021年“相约春天赏樱花”活动期间武大校园和东湖樱园游客_______的场景,以及2021年“五一”长假湖北省各大旅游景区客流如潮的情形,介绍了湖北旅游市场旅游重振_______、健康美好的形象,真诚向广大游客发出邀约。
他表示,活跃在全省的一千多家旅行社和众多景区的3万多名导游,将以崭新姿态迎接全国游客畅游湖北,为_______的客人讲述荆楚大地的文化故事、山水故事、生态故事、红色故事。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游人如织 连绵不断 脱胎换骨 蜂拥而至
B.万人空巷 络绎不绝 浴火重生 慕名而来
C.游人如织 络绎不绝 浴火重生 慕名而来
D.万人空巷 连绵不断 脱胎换骨 蜂拥而至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把“文明之花”作为“文明旅游”形象符号巧妙地将“文、旅”二字融为一体,显示出新时代美丽中国欣欣向荣、游客崇德向善的精神面貌。
B.以“文明之花”命名的“文明旅游”形象符号巧妙地将“文、旅”二字融为一体,展现出新时代美丽中国欣欣向荣、游客崇德向善的精神面貌。
C.以“文明之花”命名的“文明旅游”形象符号巧妙地将“文、旅”二字融为一体,显示出新时代美丽中国欣欣向荣、游客崇德向善的精神面貌。
D.把“文明之花”作为“文明旅游”形象符号巧妙地将“文、旅”二字融为一体,展现出新时代美丽中国欣欣向荣、游客崇德向善的精神面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众所周知,一手烟指吸烟者吸入的烟,二手烟指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和烟头的燃烧产物。这种混合物包含超过69种致癌有毒颗粒、重金属和其他物质。
① ?三手烟就是二手烟产生的所有颗粒,以及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其他颗粒。香烟散发出来的尼古丁能与环境中的一切表面上沉积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毒颗粒。
当一个家庭中出现三手烟时,② ,因为他们往往会在地上爬行或席地而坐。天性好奇的儿童什么都要伸手摸摸,还经常把手放进嘴里。孩子拥抱吸烟者时,就会吸入并吸收吸烟者衣服、皮肤和头发上的三手烟颗粒。资料显示,在家庭中暴露于香烟烟雾中的儿童猝死的发生率较高。如果婴儿习惯仰面睡觉并生活在无烟家庭中, ③ 。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念和追求。《汉武大帝》里刘彻说:“你我是一代人,有些事是必须在我们这一代做完的。匈奴大患历经我汉家数代,无不受其牵制困扰,耽误了多少年。既然我们有可能在这一代解决,为什么要留待下一代呢?”
100多年前的青年,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拥有的是扭转乾坤之大使命;70多年前的青年,身处百废待兴的局面,担负的是建设一个新国家、将事业写在人类历史上的新责任;40多年前的青年,迎来改革开放体制转轨的巨变,拥有打破铁饭碗勇闯商界新天地的好机会;今天的青年,在信息化浪潮下,同样拥有多元化的选择。
时代会为我们每个人出一份试卷,我们每个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答卷人,当代高中生要做勇敢的“答卷人”。
作为高中生的你,当有坚定的信仰、执着的追求和清晰的人生规划。学校将举行以“我要成为这样的00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就此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