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1-07-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广东省湛江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过去的田野考古工作,更多的是在露天条件下开展的。现在,对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不仅搭建了现代化的考古发掘大棚,为了更好地保护出土文物,尤其是脆弱的有机质文物,还专门建造了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等设施。此次考古发掘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把原先的田野考古发掘变为了实验室考古发掘,相当于把整个发掘现场搬进了实验室。借助高科技手段,开展更为精细的考古发掘工作,有利于更多地提取遗址中的多学科信息,更好地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或能弥补20世纪80年代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发掘时留下的一些缺憾。
    一直以来,三星堆遗址有多个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受当时技术水平、采样质量和数量等因素影响,多年前对三星堆遗址进行碳14测年,所得到的年代结果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和用其他方式获取的考古学信息相比,大家普遍认为这一结果明显偏早。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然而,学界对南方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的认识存在很多分歧。因此,对三星堆遗址的年代判定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商中期,也有学者认为是春秋时期。不同于过去三星堆坑的碳14年代测定,这次三星堆考古在标本测量方面,采用了精确度和灵敏度更高的加速器质谱仪,可以将测年误差控制在正负25年之内。尽管最终的测年结果还没有正式发布,我们相信,这次的工作可以为精准测定三星堆遗址年代问题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摘编自唐婷《从田野考古到实验室考古,科技之烛照亮三星堆考古现场》)
    材料二:
    在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经常会遇到一些保存完整、叠压状况复杂、无法立刻完成发掘的遗存,就必须采用实验室考古的方式,将木质棺椁及周边回填土体一起套箱提取,通过异地迁移至室内,在安全有保障、技术条件许可和良好环境中进行精致的发掘、清理和研究。这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还原墓葬原始状态信息,是田野考古的必要延伸和有效补充。
    考古现场的整体套箱提取是实验室考古的第一步。在进行套箱之前,要根据墓葬的大小计算出套箱木板的长宽度。提取时要用防震材料包裹遗存,以避免磕碰。这些材料还得是不受微生物侵害的非污染性材料。套箱底部还必须使用金属框架进行支撑固定。运回室内只是实验室考古的第一步,之后要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和设备从速迹、遗物中提取标本、样品,并实施科学分析检测,为将来的复原或者复制奠定基础,常规的田野考古,一般先做最上层遗存,然后依次是中间层位和更早期的遗存。但迁移到室内,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发掘清理,甚至可以对箱体进行翻转,从侧面或者从底面进行发掘,保证遗存的完整性、原始性。如在建成不久的临汾博物馆,观众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展厅看到山西翼城大河口墓地一个墓葬的整体呈现。当年这个墓葬是整体套箱拉进了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实验考古大棚,如今算是“完璧归赵”。
    近些年,实验室考古已经成为与田野考古并存的“标配”。考古遗存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经过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资源越来越稀缺。这要求我们在考古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地获取最详细的考古信息,甚至利用较少的考古资源,多学科共同参与,进行精细化的发掘和研究。
    (摘编自李存信《从田野考古到实验室考古》)
    材料三:
    我国最早正式定位为实验室考古发掘的项目是2008年开始进行的大河口西周墓葬M1的实验室考古发掘。此后,随着多个室内考古项目的开展,实验宝考古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实验室考古逐渐成为考古工作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
    实验室考古是将田野处置、室内发掘、文物保护三者融为一体的考古行为,以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科技投入、信息全面提取、文物保护为理念,并拥有环境可控、时间可控、节奏可控、全方位发掘、充分运用仪器设备、保障安全等诸多优势。实验室考古不是简单地把发掘对象搬迁到室内进行清理,而是尽可能运用更多科技手段和设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考古发掘的同时,随时对遗迹遗物提取样品实施科学检测,对其在发掘过程中的变化进行监测,尽可能保持文物的原始状态,同时加入了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模拟复原以及实物复原复制等措施。
    实验室考古所倡导的“全方位发掘”是现代考古发掘新模式的探索。在实验室内可通过如液压翻转工作台等特制设备,从发掘对象的不同角度及层面进行发掘清理。传统田野考古遵守“从上到下、从晚到早”发掘的顺序规律,但是对于那些遗迹现象复杂,文物相互混合叠压、甚至朽蚀变形的考古遗迹,传统方法往往力不从心。
    由于人员、场地等诸多限制,实验室考古并没有广泛展开。部分专家认为,通过在高校设立实验室考古中心,以合作的方式开展实验室考古是目前校为可行的途径。
    (摘编自刘黎雨《实验室考古,开启发掘保护新模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对三星堆考古时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其成果弥补了20世纪80年代对其遗迹发掘时留下的各种缺憾。
    B.目前来看,实验室考古大大优于田野考古,因此,我们在对文物进行考古发掘时,田野考古形式完全可不予考虑。
    C.进行实验室考古时要将木质棺椁及周边回填土体一起套箱提取,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还原墓葬原始状态信息。
    D.我国实验室考古虽受到了一些限制,但发展速度很快,随着多个室内项目的实施,具备了与田野考古同等的规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碳14测年法所测出的三星堆遗址年代结果并不准确,而通过精确度和灵敏度更高的加速器质谱仪来测年代就准确得多。
    B.田野考古和实验室考古对遗存的考古顺序不同,前者只能按照最上层遗存,再中间层位遗存,最后更早期遗存的顺序来进行。
    C.对于遗存,既可在原址上进行实验室考古发掘;也可通过整体套箱拉进特定实验考古大棚发掘,然后拉回到原址放进博物馆。
    D.实验室考古融田野处置、室内发掘、文物保护三者为一体,其中文物保护须贯彻始终,因为考古遗存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3.下列各项中,不能用来作为论据论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三星堆遗址发掘采用了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开展了更为精细的考古发掘工作。
    B.河南舞阳贾湖M58和M87发掘通过考古学与化学、物理、生命科学、医学、计算机等学科共同参与,实施学术难题攻关。
    C.在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发掘时进行搬运、翻转等操作,并实现对其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进行全方位清理发掘。
    D.考古人员长时间对陕西西安汉代墓葬群进行地形观察,走访当地民众,利用各种自然断面寻找遗迹遗存考古。
    4.围绕“实验室考古”这种考古新方式,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某地区发现复杂的古代墓葬群,专家认为必须采用实验室考古发掘。请结合材料说明这样做的缘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山地回忆
    孙犁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快有十年不见面了。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这种蓝的颜色,使我想起在阜平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登在石头上,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洗菜的人也恼了,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为什么不脏?”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象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象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活,在来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注】”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女孩子的父亲计划贩红枣到曲阳去卖。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作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女孩子早起晚睡给我们做饭,饭食很好。一天,大伯说:
    “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怎么沾了我的光?”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我笑了。女孩子说:
    “沾他什么,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
    又说:“你们跑了快半月,赚了多少钱?”
    我们一同数了票子,一共赚了五千多块钱,女孩子说:“够了。”
    “够干什么了?”大伯问。
    “够给我买张织布机子了!”
    我们到了曲阳,把枣卖了,就去买了一架机子。大伯不怕多花钱,一定要买一架好的,把全部盈余都用光了。我们分着背了回来,累的浑身流汗。
    这一天,这一家人最高兴。这象要了几亩地,买回一头牛。
    以后,女孩子就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
    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林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
    我同大伯一同到百货公司去买布,送他和大娘一人一身蓝士林布,送给女孩子一身红色的。大伯没见过这样鲜艳的红布,对我说:“多买上几尺,再买点黄色的!”
    “干什么用?”我问。
    “这里家家门口挂着新旗,咱那山沟里准还没有哩!你给了我一张国旗的样子,一块带回去,叫妞儿给做一个,开会过年的时候,挂起来!”
    1949年12月(选自《白洋淀纪事》,有删改)
    [注]踢倒山:旧时山区农村常穿老式布鞋。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想给一位从阜平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买几匹布带回家,是因为当年他家给予了自己与八路军慷慨帮助。
    B.“我”对女孩的斥责虽心生怒火,但考虑到八路军战士应该与百姓搞好关系,于是对女孩便心平气和起来。
    C.“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一句,直接揭示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与生活在日本侵占区人民的苦难环境。
    D.女孩为“我”做新袜,大伯用贩红枣的全部盈余为妞儿“买张织布机”,显示出人民对八路军抗日的拥护。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回忆的方式叙述故事,故事的回忆由从阜平乡下来的农民代表的穿着引发,回忆结束后又回到故事起点接续叙述。
    B.小说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结构。
    C.结尾部分写“我”同大伯到百货公司去买布,与开头写“我”买布的想法遥相呼应,这样写使小说结构紧凑,首尾圆合。
    D.小说善用白描笔法,对环境与人物只是简单的勾勒,叙事也只在朴素的对话中展开,但却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生活气息。
    8.文中画线部分是“我”和女孩子的一段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4分)
    9.孙犁在《文学和生活的路》中曾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顶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请结合这句话,简要分析小说中的“善良”与“美好”。(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仁宗宝元初,年甫冠,中进士甲科。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琦曰:“兵贵先声,谅祚①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也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能之于一日之间耳。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日,彼将知其详,尚何惧?”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吾在此,君无忧。”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许之。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又称弱冠。
    B.进士甲科,又称为擢进士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为进士。但是唐宋时的“进士”有别于明清时的“进士”。
    C.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少年早慧,嗜书成性。他七岁时听人讲《左氏春秋》就能知晓此书的大概要旨,从此以后手不释卷,竟忘了饥渴和寒暑。
    B.司马光深思远虑,忧心百姓。治平元年,皇帝下诏招募陕西义勇,他担心义勇会重蹈保捷军的覆辙,将被充军戍边,因此坚决反对。
    C.司马光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他五次呈上奏章弹劾奸佞邪恶的高居简,神宗最终贬黜了高居简。他的谏言都能被采纳。
    D.司马光鞠躬尽瘁,尽忠尽职。他忽然得了语言迟钝的病,怀疑自己将死去,于是预先写下遗表置于卧室内,准备情势危急时托人上呈。
    13.把文中画横线和课文里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吾虽益兵,实不可用,不过十日,彼将知其详,尚何惧?(4分)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4分)
    14.为什么司马光认为“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这种做法不对?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羌村(其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客至”时群鸡斗争,诗人只好驱鸡上树后接待客人。
    B.五至八句写父老携酒来看望我,表现了父老看重情礼,民风淳朴。
    C.“酒味薄”是诗人斟酒的谦辞,巧妙地引出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描写。
    D.后四句诗写诗人为答谢父老而歌,“歌罢”仰天长叹,四座父老泪流满面。
    16.杜甫有仁者情怀,对人民的遭遇感同身受,体察入微。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是如何体现杜甫这种情怀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吾与点也”的生活方式是在暮春时节穿着春季的衣服,“ _ , _ ”然后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去。
    (2)杜牧《阿房宫赋》中“ _ ”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 _ ”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 _ ”描写了江上的征帆,用“ _ ”描写了江边的酒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脱贫攻坚宏伟目标的实现,凝结着每一位奋斗者的辛勤汗水和艰苦付出,是他们用艰苦奋斗的精神镌刻而成的,用生命的代价铸造而成的。时代 _ 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深入田间地头,( _ ),奉献给了初心和使命,抒写了许多 _ 的先进事迹。
    在脱贫攻坚实践波澜壮阔,一大批贡献巨大、精神感人的杰出典型表现出来了。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改革创新、 _ 的精神风貌。致敬脱贫攻坚奋斗者,我们必须乘势而上, _ 。在未来的征程中,锐意进取,不断奋斗,以乡村振兴续写脱贫攻坚伟大事业。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造就 沁人心脾 艰苦卓绝 再接再厉
    B.制造 沁人心脾 攻坚克难 连绵不绝
    C.制造 感人肺腑 艰苦卓绝 连绵不绝
    D.造就 感人肺腑 攻坚克难 再接再厉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以最美的年华,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B.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
    C.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D.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无私奉献给脱贫事业以最美的年华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贾宝玉是一个混沌的形象。置宝玉既多情又痴情;宝玉的多情体现在他对世间所有女性都有一份诚挚的爱,这是一份超越了身份与阶层的爱;宝玉也痴情,他一生的事业就是体贴她们的喜怒哀乐、关心她们的情感命运,并且渴望着能把她们从不幸的命运中拯救出来。 _ :称贾宝玉为最“入世”之人,是因为他对万事万物都有一份体察和敏感,但他的心灵所进入的并非俗世,而是对一切自然的、美好的事物投入最深沉的情感,甚至达到忘我的地步;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中还有“出世”的一面,他虽生在公门侯府却处处受拘束,而他的灵魂 _ 。
    李泽厚认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的觉醒”时期,“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贾宝玉这一形象背后所凝聚的新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无目的的、超功利的、艺术化的、心灵式的存在,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人的觉醒”。《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在某种程度上说, _ ,而且关系很大。
    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中国最早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不断为全球抗疫注入信心与希望,得到了广泛赞誉。2021年1月16日上午,首批100万剂由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疫苗运抵塞尔维亚。应世卫组织方面请求,2021年2月3日中国决定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提供1000万剂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
    材料二∶日本政府2021年4月13日早上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虽然日本政府一再表示排放核污水的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引发了广泛的担忧。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对,是因为日本的这一决定,造成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一国一地,而是会波及全世界和全人类。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使命,要有担当。请你以“担当时代使命”为主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