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1. (3分)C(原文“但很多消费者表示,“纸吸管口感不好”、“纸吸管容易泡软,不好用”、“很多商店都不提供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消费者表达的是对纸吸管的体验感受,而非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的看法。)
2. (3分)B(原文“以承重15公斤的塑料袋为例,现在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是传统PE塑料袋的2.5倍重,而且易破损。”可知可降解塑料袋在承重性和重量上不占优势。)
3. (3分)B (材料二论证了人们在“限塑”上的认识误区。B项外卖员的行为和认知,属于“不加区分地给可降解塑料贴上绿色标签”,能够证明材料二的观点。)
4. (4分)①举例论证,举了可降解塑料和传统PE塑料的例子。②对比论证,将可降解塑料和传统PE塑料在碳足迹、需求物料、重量、牢固度方面进行对比。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满2点得4分。
5. (6分)①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走出“限塑”认识误区。②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新“限塑令”。③加大对可降解塑料的科技研发力度。④对塑料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环节加强监管。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我手中的勺子一哆嗦”是被突如其来的“严厉的喊叫”吓到,而“我的心颤了一下”表现的是作为有类似经历的餐饮人,看到“地包天”撕发票时为老板娘担心的状态,“束手无策”用词不准。)
7.(3分)A(点菜不是后文伏笔)
8.(4分)观点一,精妙:
①“黑羊白汤”耐人寻味,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黑羊白汤”是小饭馆的招牌,以此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或环境);③“黑羊白汤”,“白”字突出羊肉汤的品质,衬托了经营者的用心,反衬了部分顾客的无理取闹;④“黑羊白汤”“黑”“白”二字隐喻了经营者复杂的遭遇及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折射了小饭馆行业的不易。
评分建议:每点1分。
观点二,不精妙(答案略)
评分建议:能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9.(6分)答题要点:①老婆的举动是同行人下意识的反应;②体现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共情心理;③老婆拎开水飞奔而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小说情节富有波澜。④以老婆的举动突显经营者的不易,深化了小说主旨。
评分建议:每点2分,涉及到任3点满分。答案必须体现作者的口吻,如“我这样安排小说结尾的原因是……”,如果不体现作者口吻的,最高得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D
11.(3分)B(辟,屏退)
12.(3分)B(不是因直谏而获罪,因为他在刘贺昏庸时直谏,尽到了臣子的责任而免死。)
13.(1)(4分)现在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邪恶之人的习气,这是存亡的关键,不可不谨慎啊。评分建议:①群小:众小人。②渐渍:沾染、浸润。③机:关键。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2)(4分)古时的制度宽松,大臣可以隐退,现在却不能辞职,想假装疯癫又恐怕被人察觉,身死而被世人羞辱,该怎么办呢?
评分建议:①宽:宽松、宽厚、宽容。②去:离开、离职、辞职。③阳:假装。④戮:羞辱、耻笑。每点1分。
14.(3分)①深察民情,体恤百姓;②不拘格套,灵活变通;③措施得当,具有才干;④富有勇气。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其中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
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做到昌邑国郎中令,奉事昌邑王刘贺。刘贺的行为很不正经,龚遂对内直言劝谏,对外督责太傅、国相,直到流泪哭泣。刘贺曾经与奴仆和膳食人员等吃喝玩乐,赏赐无度,龚遂进宫劝谏,哭着双膝跪地而行。刘贺问道:“郎中令为什么哭?”龚遂回答说:“我伤心国家危险啊!希望您抽出一点空闲时间,让我把自己愚昧的意见说完。”刘贺就叫周围的人避开,龚遂便说:“我听说胶西王有一个善于谄媚的臣子叫侯得,胶西王的所作所为明明和夏桀、商纣一样,侯得却说与尧、舜相同。胶西王喜欢他善于奉承。现在大王亲近众小人,沾染上邪恶之人的习气,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关键,不可不谨慎啊。请允许我在郎宫中挑选一些精通儒术、品德高尚的人同大王一起生活,这样,或许对大王有些帮助。”刘贺同意了这一建议。恰逢昭帝去世,没有儿子,由昌邑王刘贺继承帝位。相国安乐调任长乐宫卫尉,龚遂去见他,流着眼泪对他说:“大王立为天子以来,一天比一天骄傲自满,不再听别人的劝谏,古时的制度宽松,大臣可以隐退,现在却不能辞职,想假装疯癫又恐怕被人察觉,身死而被世人羞辱,该怎么办呢?您过去是皇上的国相,应当极力规劝啊!”刘贺即位二十七天,终因荒淫昏乱,为大臣们所废黜。从昌邑来的群臣因犯了纵容国王陷于邪恶不道的罪行,统统处死,共达两百多人,只有龚遂和中尉王阳由于曾多次劝谏刘贺,减去死罪,处以髡刑,罚服四年筑城苦役。
宣帝即位。渤海附近郡县闹灾荒,饥民纷纷起来造反。宣帝想要选一位能够治理渤海的人,丞相和御史大夫推荐龚遂,认为可用,宣帝就任命他做渤海太守。就问他说:“您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平息郡中盗贼,好让我放心?”龚遂回答说:“如今不知是要我去镇压他们呢,还是去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对答,非常高兴,回答道:“本来就是为了安抚百姓啊!”龚遂说:“我听说治乱民就像理乱绳一样,是急不来的啊。只有不要着急,然后才能治理。我请求丞相暂且不要用一般法令条文约束我,让我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处置。”宣帝同意了,额外赏赐了黄金。龚遂到达渤海郡界,郡中听说新太守到了,派出军队前往迎接,龚遂叫军人统统回去,随即发出公文指示所属各县把所有追捕盗贼的官吏一律撤回。凡是拿锄头镰刀等农具的全部算良民,官吏不得追究;只有拿兵器的才算盗贼。然后不带随从,单独一人乘车到府,郡中上下一致拥护他,成群结队的饥民也都纷纷解散。扔掉兵器,改拿镰锄。龚遂这才开仓救济贫民。龚遂眼看渤海地方风俗奢侈,喜欢工商业,轻视农耕,于是亲自带头厉行节俭,劝导百姓务农种桑,春夏两季劝百姓到田野耕作,到了秋冬就督促他们收割,还让家家户户多储果实、菱角、芡实之类。由于龚遂的巡视劝勉,郡中都有积蓄,官吏和百姓都殷实富足。过了几年,就拜他做水衡都尉,在任上寿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3分) C(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情致,另一方面“官道合”及“麦田稀”又暗含寂寥的意绪)
16.(6分)①对自己长年漂泊的厌倦;②对自己年老体衰的慨叹;③对昔日雄豪气概的感慨;④对当前壮志难酬的苦闷。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满分。第③点中“雄豪气概”答成“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亦可,“感慨”答成“自嘲”、“怆然”亦可。只答出“的”后面的“厌倦”“慨叹”等的,得0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6分)(1)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2)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著)我扁舟一叶 (3)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苏幕遮》周邦彦);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B(本题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的角度来考查语意连贯。根据前后语境,陈述对象是“青年人”)
19.(3分)D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修辞,选项中A拟人、设问、夸张,B借代,C拟人,D比喻)
20.(4分)①通过数字阅读,精深的专业知识走进了普通读者的生活。②数字阅读,使精深的专业知识走进了普通读者的生活。
评分建议: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通过……使”缺少主语,二是“专业知识的精深走进了普通读者的生活”搭配不当。本题有两种修改方法。改对一处得2分,改对两处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21.(4分)①这个普通人的名字也会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②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
评分建议:每点2分。第一点的关键词是消失,“他正在世界上永远消失了”或“他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均可。第二点关键词:普通人、建造。答案合理即可。
22.(6分)①舍己为人。为救工友,牺牲自己。②吃苦耐劳。在条件艰苦的煤矿一干就是十几年。③工作严谨踏实,有责任担当。身为班长,重视安全,要求工人严格遵守井下规章制度。④热情真挚,谦逊平和。对孙少平关爱有加,收为徒弟教他如何用巧劲干活。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60分)
(一)审题
1.材料
材料共有三则。
第一、二则材料反映了民众对待偶像、明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则展现的是粉丝不理智、甚至疯狂追星的荒诞行为。第二则材料交代顶流明星在南大遭到冷遇,无人围观、无人拍照,南大学子表现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模样。第三则材料是中央领导人对于青年人的期望:有理想,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表达的是当代青年不仅要有追求,还要“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
材料从青年一代如何对待偶像、明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青年人的追求”这一问题。
2.任务
“青年人的追求”,主题明确;“结合上述材料”,范围清晰;“时事评论”,文体确定;“征文活动”“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具体。
第一则材料从反面提醒青年一代:要理智追星、青年的价值追求就是社会的价值追求,要认识到“倒奶式追星”的恶劣影响。从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读书学习是学子的天职,从追什么样的星能读出青年的价值追求。娱乐明星在南大受冷落和袁隆平、钟南山、李文娟等到大学受到热烈欢迎彰显了当代青年的高品位的追求。本次作文情境鲜明,为考生完整准确审读材料提供了具体环境,又能紧扣社会生活,角度丰富,启发性强,有较好的“立德树人”的考查功能。
3.要求
作文情景是围绕“青年的追求”这一主题,进行时事评论写作。
“时事评论”写作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思想、有理性、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具体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
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
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另立炉灶,否则就会出现离题或偏题问题。
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
学生可以从第一、二则材料中任选一则,也可选择二则,围绕材料三谈及的“青年的追求”进行写作,可以就事论事,更可以就事论理。
(二)评分
1.判分原则
作文阅卷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2.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 48~60, 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 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 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
评分参考量表
类别分值
审题立意
语言表达
主要特征
一等卷
48~60分
一等上
54分以上
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
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
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角度选择精当,有层次展开,结构精巧独特,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感染力强。
一等下48~53
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
见识。
语言通畅、连贯、得体,言能尽意。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观点正确,角度恰当,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有逻辑性,感染力强。
二等卷
36~47分
二等上42~47分
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
语言通顺,言能达意。
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用例正确,说理清晰,有感染力。
二等下36~41分
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
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论证不够有力,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等卷
24~35分
三等上30~35
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
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
理解了主题的部分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无感染力。
三等下24~29分
貌合神离。
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
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
四等卷
0~23分
自说自话。
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
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写作水平差。
3.评分提示
(1)考生能扣住材料和主题来行文,能阐述对材料的理解和思考,突出“青年人的追求”,即视为符合题意,符合二等卷打分要求,36分以上。
(2)考生紧扣材料和主题,分析材料角度独特、立意深刻、见解独到,语言灵动或深刻。或阐释其意义、剖析其谬误,或联系现实中类似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或提出若干个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可以打到54分以上。
(3)考生紧扣材料和主题,层次清楚,说理透彻,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48-53分。
(4)只分析、评论材料而不扣“青年的追求”主题的,对材料及主题认识平淡、甚至低幼的,一般不超过40分。
(5)全文偏离材料及主题的,最高不超过29分。
(6)全文完全脱离材料及主题,最高不超过23分。
(7)鼓励对优秀作文敢于打高分,对差作文打低分,拉开差距,坚决反对只打保险分,要通过客观公正的阅卷充分发挥模考的效能。
4.个案处理
(1)经“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 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 分,扣满5分为止。
(6)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