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河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1-06-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以及解析
    1.B
    2.B
    3.D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而内容上比较粗糙”说法错误,原文是“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B.“文章列举具体事例来阐明作者对网络短视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流行的忧虑态度”错误。从原文“短视频由于时长所限,往往难以展开深入探讨与思考,有些片面或肤浅的内容甚至会让人们忽视内容的本质和信息的深层内涵。短视频的形态需要迅速吸引并抓住观众,有的短视频过于追求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冲击力,对内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有所放弃,可能影响人们的审美追求,造成对刺激的渴求”来看,并没有列举具体事例。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A.“但使人更容易感到焦躁、沮丧,甚至失落空虚”错误。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可能带来人们闲暇无聊感的提升,使人更容易感到焦躁、沮丧,甚至失落空虚。
    B.“短视频因为受时长的限制,所以……”错误。“时长”与“内容片面、肤浅”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C.“不会对书籍、电影、广播、电视等既有的媒介造成影响,不必担心”错误。原文说“新的媒介形态蓬勃发展会对既有的媒介生态带来冲击和影响”,因此“不会对……造成影响”说法错误。
    故选D。
    4.C
    5.A
    6.①电商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断创新模式发展。
    ②“Z世代”消费者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
    ③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电商。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成为各大电商企业的主要用户”错误。选项于文无据,原文只是提到“新增用户的主要来源”。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2020年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说法错误,从文中“同比增长8.2%,高于进口整体增速8.9个百分点”可知,整体进口略有下降。
    故选A。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首要动力来源于电商的渠道与市场优势。电商凭借更高效的流通速度、更广泛的市场覆盖、更精准的消费匹配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产品生产商和品牌商的重视。电商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为网络消费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供应”分析可知,电商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断创新模式发展。
    “电商市场的火爆也来源于‘Z世代’消费者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线上消费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求”分析可知,“Z世代”消费者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群体。
    “另外,政府加大宽带网络、快递物流等基础设施覆盖率,出台政策支持电商发展等也是电商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可知,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电商。
    7.C
    8.①几百上千年的传统说停就停了。②自己的手艺是给活人做的,那是高雅的艺术。③人们对待“灵屋”的态度让老方对世道变化充满了不解与无奈。
    9.①“灵屋”的兴起与“花灯”的没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某种现状。②哭“灵屋”体现了老方对传统手艺的态度,进一步刻画了人物的形象。③通过文中老方对“灵屋”的态度,传达了老方对“花灯”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没落的内心痛苦,深化了小说主旨。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就反映了花灯习俗中的糟粕成分”说法不当,这是民俗中对未来的期盼。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
    (1)由原文“年景越来越好,老方没想到的是灯会被停办了。原因是别的地方办灯会死了人,县里的有关领导担心本县的灯会可能出事死人,勒令停办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说停就停了,金狮神龙也没有办法,老方更没办法”分析可知:因为办灯会可能会出事死人,就勒令停办了,几百上千年的传统说停就停了,他不能再继续他的手艺了,所以伤心的痛哭流涕。
    (2)由原文“有人找老方。怎么说老方都不答应,自己的手艺是给活人做的,那是高雅的艺术,咋能去扎灵屋骗死人呢”可知,老方认为自己的手艺是给活人做的,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他认为扎灵屋是骗死人,所以伤心的痛哭流涕。
    (3)由原文“老方手艺好,做工精致,这东西很受欢迎,人们抢着买老方做的灵屋和棺罩。老方咬牙喊了一个天价,依然供不应求,甚至还有活人交钱预订这样的灵屋和棺材罩子”可分析知:老方就把自己的技艺融进灵屋的制作中,制作了豪华的灵屋,然而这东西很受欢迎,人们抢着买老方做的灵屋。所以,人们对待“灵屋”的态度让老方对世道变化充满了不解与无奈,所以伤心的痛哭流涕。
    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
    (1)从结构方面看
    由原文“年景越来越好,老方没想到的是灯会被停办了。原因是别的地方办灯会死了人,县里的有关领导担心本县的灯会可能出事死人,勒令停办了”和“老方手艺好,做工精致,这东西很受欢迎,人们抢着买老方做的灵屋和棺罩。老方咬牙喊了一个天价,依然供不应求,甚至还有活人交钱预订这样的灵屋和棺材罩子”分析,“灵屋”供不应求,而“灯会”被停办。由此可知,“灵屋”的兴起与“花灯”的没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某种现状。
    (2)从人物塑造方面看
    由原文“有人找老方。怎么说老方都不答应,自己的手艺是给活人做的,那是高雅的艺术,咋能去扎灵屋骗死人呢”“每逢道士做法事交包袱烧灵屋的时候,老方还会痛哭流涕,哭得比孝子还要伤心,让人不明就里”分析可知,老方认为自己的手艺是给活人做的,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他认为扎灵屋是骗死人。并且每逢烧灵屋,老方都会痛哭流涕,因为“灵屋”体现了老方对传统手艺的态度,人们对待“灵屋”的态度让老方对世道变化充满了不解与无奈,进一步刻画了人物的形象。
    (3)从主旨方面看
    由原文“老方咬牙喊了一个天价,依然供不应求,甚至还有活人交钱预订这样的灵屋和棺材罩子。可是,老方依然不高兴,依然看不到他的笑脸”分析,“灵屋”供不应求,然而老方依然不高兴,表达了老方手艺无法施展的失望、低落和无奈的心情。据此可知,小说通过文中老方对“灵屋”的态度,传达了老方对“花灯”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没落的内心痛苦,深化了小说主旨。
    10.B
    11.A
    12.C
    13.(1)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2)砍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楼缓、翟景、苏房、乐毅之徒通其意”意思是: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徒”,一类人。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合从,秦国釆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错误。合从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一种战略。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是秦始皇为了进一步巩固国防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说法错误,原文“以弱天下之民”表明其目的是“弱民”。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弱”,使动用法,使……弱小,削弱;“爱”,吝惜;“致”,使动用法,使……来,招纳。
    (2)“云”,名词用作状语,像云一样;“赢”,背着;“景”,同“影”,名词用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参考译文: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14.D
    15.①颈联“昔、今”二字,构成鲜明对比,表明作者对古渡口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②尾联运用了用典、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分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D.“‘可怜’一词是指诗人同情宋武帝的遭遇。”分析错误,这一句的意思是宋帝刘裕,当年在京口起兵,并且消灭了桓玄在那里的兵力,之后被推为盟主,建立王图霸业。借用典故,“可怜”一词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写到古时是孙权在这里成就鼎足三分的不世功业,何等风云际会何等霸气十足,然而今天,只剩下一叶扁舟载友人远去。通过描写京口今昔不同的景物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作者对古渡口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宋帝刘裕,当年在京口起兵,并且消灭了桓玄在那里的兵力,之后被推为盟主,建立王图霸业。然而,千百年后,王图霸业尽归尘土,只有衰草连天,年年如旧。借用典故,“可怜”一词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古渡口空旷辽阔,了无人烟,唯有野草独自茂盛生长,运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请)的手法,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惋惜和无奈之情。
    16.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主人忘归客不发
    东船西舫悄无言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扪,胁,膺,舫。
    17.A
    18.B
    19.D
    【分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声讨:公开谴责。声援:公开发表言论支援。根据语境,“在长城墙体上刻划损坏文物”的行为,收到了人们的公开谴责,故应用“声讨”。
    第二空,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一语成谶:指本为一句无心的话,竟然变成预言且应验了。语境强调的是媒体的点评切中要害,故应用“一语中的”。
    第三空,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自投罗网:自己主动投入别人设好的圈套。语境指三名游客在城墙刻字被拘留、罚款并被列入“黑名单”是自己造成的,故应用“咎由自取”。
    第四空,引导:带领;指引。疏导:引导使畅通。语境强调要治理文明旅游,采取两种措施,一是指引,二是惩戒;故应用“引导”。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随着执法力度、惩戒力度和曝光力度不断提高,使得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违法成本也逐渐提高”,语病有二:
    ①搭配不当。“力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加大”。
    ②成分赘余。滥用介词“随着”“使得”,导致主语缺失,删去其中一个。
    故选B。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规矩”比喻为“带电的高压线;
    A.运用了借代手法,“孤帆”代指船。
    B.运用了拟人手法。
    C.运用了夸张手法。
    D.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布衾”比喻为“铁”.
    故选D。
    20.①植物体内色素就决定了花的颜色②在碱性细胞环境中③正是各种色素的组合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处,后文说“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便是其中的两种”,再看具体表述“在酸性细胞环境中花青素会使花朵呈红色……”“类胡萝卜素则能使花朵呈现出橘黄色、橘红色等”,说明横线处是一个总结句,表明色素决定了花的颜色,故应填“植物体内色素就决定了花的颜色”。
    第二空处,根据前文相关语句“在酸性细胞环境中”“在中性细胞环境中”,可知此处应填“在碱性细胞环境中”。
    第三空处,前文说“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便是其中的两种……”“花瓣内各色素含量的不同会造成花色深浅的不同……”,综合整段文字,描述的是各种色素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由此可知,此处应填“正是各种色素的组合”。
    21.参考示例:只见他一只手弯曲,另一只手高高地扬起,弯腰蹬腿,像一支离弦的弓箭,飞快地奔向终点。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化及语言表达生动、连贯的能力。
    题干要求围绕“2022年冬奥会速度滑冰项目的标识图形”的内容,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写一段话。要求语言通顺,运用一种或以上的修辞手法。
    作答本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图标,明确图标的主要内容:图标的主体是一个正在飞速滑冰的运动员。然后观察运动的动作:一只手弯曲,另一只手高高地扬起,弯腰蹬腿。
    最后,紧扣动态特征,展开联想,也就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滑冰运动的状态,抓住滑冰项目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运用比喻,如把运动员的姿态比作离弦的弓箭等。
    注意字数的限制。
    22.例文:
    离合自如,智慧抉择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离合自如,智慧抉择”。
    “安然度过生命的秘诀,就是与孤独签订了体面的协议。”这是马尔克斯对人生的理解,很多人都不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合群。读了杨洁篪的故事我明白了,合群未必正确,不合群未必不好,所以我说离合自如,智慧抉择。
    合群即融入群体的意思。中国人自古便讲究“群居”,简单来说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在茶余饭后谈笑风生,拉拉家常消磨时间。而有一小部分的人却喜欢独居一隅,他们更愿意呆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享受孤独的时光。这里的孤独不是性格怪癖心理病态的贬义词,细想来古今中外但凡成大事者多经历过孤独。
    群聚的人无法理解独居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他们从未体验过独处时刻的充实与自由。
    尼采说过:“谁终将深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当人处在群体中,很多时候自己的声音会被大众淹没,从而随波逐流,马克吐温说:“当你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了。”而当自己一个人处于安静的状态时,或许就能迸发出更多的想法和灵感,也能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民国时期的张爱玲,一个孤傲的女子,她喜爱红艳的大团花,爱穿刺绣的高领旗袍,有人说,她是紫禁城里的一口古井,被租的龙袍,在她身上彰显的是低调的华丽,与凄艳的美,以及当代无与伦比的才华,这样一个孤傲的女子,似乎没有人懂他,可她却创造了女性文学的又一座高峰。
    孤独不合群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不被接纳的无奈,白落梅在书中写道:“我们的心既然比不过山水的深沉与辽阔,为何不去融入他们,做一株平凡的小草,一朵安静的浪花,在尘世中,幻灭与共。”她是隐世才女,早已看破红尘,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来去,可现实中的人们,每一个都是挤破头脑想要融入群体,不想使自己过于突兀,其实不然,生命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才应该是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故事里充当配角。
    佛说,万物皆有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有情的世界中做真实的自己,世俗给予你我的,不过是一件或华丽或朴素的羽衣,你可以将它装饰的更加妖娆也可以褪去一身光环,做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以淡泊自居,以淡然自持,让不舍得,成为舍得,让不快乐,成为快乐,也让一无所有,成为拥有所有,这样看来,不合群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有些人选择离群,有些人融入人群。融入人群,未必万事尽成,有时只身前行,却仿佛带着一万雄兵。不管结局如何,还望坦然相待。该合则合该离则离,便宜行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1.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先描述了杨洁篪是如何对待“不合群”的经历,然后引入明确的写作任务,一是以“如何看待合群”为主题,二是在主题班会上发言。写作意在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合群”,因此学生写作时要把握个体与集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辩证地看待问题,在肯定为了追求个体目标而显得“不合群”的同时,不能全盘否定“合群”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2.人不是单独就能存在的,因为所有的众生都是一个共同体,都要相互真诚帮助、协助才能可持续发展,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协作,人与大自然各种生物也要保持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合群是对的,合群就是让大家参与到生命共同体中相互帮助。但是合群不等于随波逐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就说明这个问题,群,有很多种?合什么群,需要擦亮眼睛。如果这个群不是正能量的,虽然团体内小圈子相互友爱,但是对外却显示出小团体意识,对其他群却不能发挥正面作用,合了染上习气,这个就不要合了。要合一些内部充满正能量,对外也友好的群,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己的成长。融入一个群,无需刻意,不要为了融入而融入,不要为了融入变得和其他人一样,要顺其自然,如果大家彼此有共同语言,自然会相互接受,在互动慢慢自发改变。一个真正充满接纳性的群一定是丰富多彩,包容度极广的,高矮胖瘦、内向、外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价值观——正能量,积极向上。如果是这样群,当然要合!
    3.合群与独立思考并不矛盾,不是说你遇到一个好的群就可以放掉自律,放掉自己的学习了,不是的,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你完善,但是不是让你产生依赖性,我们在群里更多的不是依赖而是奉献。自己该独自面对的,还得自己去面对的。合群是一个相对概念。只要你有正常的社交能力,不自闭,遇人能够顺利地交流,不要让人觉得你是山顶洞人——如此便是合群。性格内向,不擅言谈,都不能算不合群,只能说他们更喜欢独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迷信社交给你带来的好处。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甚至企业家,都喜欢独来独往,因为独处的时候才是你真正思考的时候。
    【立意】
    1.不要为了“合群”,放弃自己的目标;
    2.该合群时则合,该独守时则独;
    3.合群,利弊兼有;
    4.找对自己的方向,勇敢做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