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梅尧臣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楚童 (梅尧臣) 楚童能捕鱼,乃在水边居。 手取眼不顾,情知獭未如。 鬓上浮萍草,点点绿有余。 既挈不暇理,归来莫取渠。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杨诗一二句写晴明风日花草水流,渲染明媚和暖的氛围,营造生机无限的意境。 B. 梅诗所描写的楚地孩童,捕鱼的身手超过了水獭,手到擒来,眼睛都顾不上看。 C. 杨诗的“柳阴正眠”和梅诗的“鬓上浮萍”,都属于细节描写,画面感十足。 D. 两首诗笔调轻松、语言明快,充满生活气息,情趣盎然,是比较典型的童趣诗。 16.两首诗都以孩童为描写对象,简析两首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6分) 答案: 15、【参考答案】B 【解题分析】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第一二句,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晴明风日雨干时”,点明这是雨后初晴之日,阳光透亮,风儿流畅,地面的积水正被阳光蒸发,被风儿吹干。而“草满花堤水满溪”,描写溪流两岸青草郁郁葱葱,鲜花盛开,小溪盈盈,水面和堤齐平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晴明风雨、花草水流,都有一股勃勃生气,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所以A项正确。 梅尧臣的《楚童》生动地描绘了生长在水边的楚地孩童的生活,他们在捕鱼方面有高超的本领,眼睛看也不需细看,鱼儿就能手到擒来,连溜滑灵活的水獭都不及他们敏捷的身手。“眼睛都顾不上看”理解有误,应为“眼睛无需细看”。所以B项错误。 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这首七绝,可谓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童子柳阴眠正着”,诗人通过细致描写,在我们眼前呈现一幅童子在柳树的浓荫下酣睡的画面。而梅尧臣的《楚童》中的“鬓上浮萍草”也是如此,将笔触落在捕鱼少年的鬓角之上,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捕鱼少年鬓角上粘着的点点绿色浮萍。所以C项正确。 无论是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还是梅尧臣的《楚童》,都是对孩童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状作了细致的描绘,突出了孩童的快乐和灵性,体现了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童趣。两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妙趣横生。所以D项正确。 第16题【参考答案】同:天性自然,无拘无束。异:《桑茶坑道中》描写的是放牛牧童,悠然自得,放松自在;《楚童》描写的是捕鱼少年,身手敏捷,用心专一。 【解题分析】杨万里的《桑茶坑道中》写的是桑茶道中所见的儿童牧牛情景。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他的睡眠,正是他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表现;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动静结合,更凸显了牧童的自然放松,悠闲自在的形象。而梅尧臣的《楚童》则描绘了生长在水边的楚地孩童的生活,通过捕鱼细节的描写,并与水獭的对比,表现楚童捕鱼技艺之高超;钻出水面后,浮萍附鬓,只顾提鱼而归,无暇料理鬓上浮萍,这一系列细节刻画,更突出楚童天性自然,用心专一的特点。 解答此题,必须先认真审题,明确命题指向。题干中“两首诗都以孩童为描写对象,简析两首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已指明答题的思维方向。考生必须回归文本,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两首诗中所描写刻画的人物形象,然后比较形象的异同,最后分点具体作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