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由“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可以得出是正确的。故A项正确。B.由“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可以推知。故B项正确。C.由“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的表示”可以得出。故C项正确。D.“人可以适当改变它”于文无据,原文的表述是“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故D项错误。)
2.C(“认为“友谊”的结果会使社会关系不稳定”错,按照原文的表述,应该是“恋爱”的结果会使社会关系不稳定。)
3.D(“作者对此深恶痛绝”错,作者并非对此深恶痛绝,而是在作理性客观的分析。故D项错误。)
4.C(A.历史精度最高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没有提及。另外,珠峰高度一直在变化,无法判断本次测量的精度值最高。B.“雪顶”属于偷换概念,8848.86米的高度指的就是珠峰“岩顶”对于黄海平均海平面的高差。D.以偏概全,关于珠峰位置变化趋势的表述不准确。受地震影响,2015年珠峰向西南方向水平移动,但这无法判断出其整体位置的变化趋势也是如此。)
5.B(珠峰要重新测量的原因有很多,这两个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6.①本次测量体现了我国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彰显了我国测绘技术的最高水平。(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验证分析了多种观测技术综合运用的质量。)②本次测量为珠峰高程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有利于结束国际上珠峰数据不一致的局面。③从8848.13米到8848.45米,再到8848.86米,展现了我国科研人员和登山队员的专业精神、拼搏精神。④可以给地球板块运动等领域提供研究数据和一手资料,研究地震及板块运动对珠峰的影响。(每点2分,任意答出3点给满分)
7.D(“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表达错误,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离开花园的原因是害怕。)
8.(1)由海边进入花园,心情由轻松变得紧张、焦虑。(2)看到房间里的男孩,紧张感暂时减弱,又马上感受害怕与压抑。(3)离开花园来到海边,重新找回快乐的感觉。(每点2分)
9.(1)人与人的矛盾:外来的孩子有着自由快乐的天性,男孩却如此局促不安;(或:父母严厉苛刻,男孩却渴望更多的自由)(2)人与环境的矛盾:花园的生活美丽而富足,小男孩却苍白病态,无法享受。(3)内心矛盾:男孩渴望自由,却又不得不服从安排、压抑自己。(每点2分)
10.A
11.C(“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有关传主的生平事迹”错误,在本文中,“传记”是指儒家经书的注解。)
12.C(“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为避免郑玄落入曹操之手,逼玄随军”无中生有,原文只说“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度,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并无“为避免郑玄落入曹操之手”的理由。根据历史推测,袁绍逼迫郑玄随军,目的应该是为了借郑玄在士子中的号召力以壮大已方声势。)
13.(1)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从郡守以下曾经跟随他学习的人中,披麻戴孝参加丧会的有一千多人。(“遗令”“受业”“缞经”各1分,句意2分)
(2)我(范晔)的祖父豫章君(范宁)每每考校前代儒者们对经籍义理的解说,总是推崇郑玄,常常认为研究儒家的学问不能超过他了。(“王父”“考”“长”“过”各1分,句意1分)
14.B(“自己和朋友关系密切,十余年一直与他相伴相随”有误。)
15.①侧面烘托。颈联描写友人三更垂钓的环境,以清寂的画面,侧面表现友人远离世俗的高致;(2分)②正面描写。尾联上句描写友人垂钓后和蓑而睡的形象,表现其贫穷而自在的高格;(2分)③直接抒情议论。尾联下句“谁信人间有利名”运用反问,强烈表达了对友人淡泊世俗名利的高情远致的赞扬。(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1)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7.C
18.B
19.D
20.①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
②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 ③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6分)
21.略
22.略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才开始通晓《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碰上黄巾军进攻青州地区,郑玄就到徐州避难。徐州牧陶谦用师友之礼接待他。建安元年(196),郑玄从徐州回到高密,路上遇到数万黄巾军。黄巾军见了郑玄都下拜,大家相约不得进入高密县境。后来,郑玄患了一次重病,恐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信告诫他的儿子郑益恩说:“我们家过去很贫困,不能得到父母和诸弟的包容,辞掉了像贱役一样的小吏,到周、秦等地游学,往来于幽、并、兖、豫等州,能够觐见那些在位的博通古今的大师,和隐居的著名学者。最使我得意的是这些通儒接受了我的请教,对我有所传授。于是,我广泛查考《六艺》,浏览传记,还不时阅读珍秘的国书,窥见国谶的奥秘·.····”建安五年春(200),郑玄梦见孔子告诉他说:“起来,起来,今年是庚辰年,明年就是辛巳年。”醒来,根据谶纬推算,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久他就病了。这时,袁绍与曹操的军队在官渡对峙。袁绍命令他的儿子袁谭派使者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没有办法,只好带病到元城县,终因病重不能前进。这一年的六月郑玄去世,终年七十四岁。郑玄遗嘱薄葬,届时曾在郑玄门下当过学生的,自郡守以下官员一千多人,都穿着隆重的丧服前来送葬。郑玄的学生共同撰写郑玄生前回答诸弟子从《五经》中提出的问题,依照《论语》的体例编为《郑志》共八篇。
史官评论说:自从秦朝焚毁六经以来,圣人的文典像尘埃一样漫灭。而从汉朝兴盛之后,那些墨守旧说之辈,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学说,于是各种违背经籍的学说繁多而杂乱,彼此之间怪异偏激,导致了经籍分成了数家;而每家又有很多不同的学说,有的辨章析句甚至达到了一百多万字,致使学习起来白白地劳烦精力而极少有建树,后来即使疑虑重重却无法进行匡正。郑玄囊括了重要的典籍,搜求各家学说,删减了各种繁杂和捏造之言,修改订正了很多遗漏和失误之处,从此以后学者们大略知道了一些学问的指归。我(指《后汉书》作者范晔)的祖父豫章君(范宁)每每考校前代儒者们对经籍义理的解说,总是推崇郑玄,常常认为研究儒家的学问不能超过他了。等到豫章君传授门徒的时候,便全部集中用“郑氏家法”进行讲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