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1-05-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答案以及解析
    1.D
    2.C
    3.B
    4.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一—跨媒介阅读场景正泛在化,并改变人们的阅读“姿势”;②接着阐释“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式;③最后论述“跨媒介阅读实质是思维的表达”,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
    5.①《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注重经典名著阅读,在印刷文字的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能力,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②《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借助电视剧、电子听书、网络主题贴吧或相关播客等新媒介获取信息,参与大众解读,与原著文本达成“互文互读”。③《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要“跨越”更要“整合”。基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展开丰富的语言活动,结合不同媒介信息,整合丰富的语料,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读懂不同媒介语言间的转化过程,就能读懂思维之美”说法绝对。原文“要想读懂思维之美,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只是条件之一。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结合是常态,影视作品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于文无据。原文“比较容易形成的形态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因为很多影视作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使得影视阅读成为跨媒介阅读的首选”说的是文学阅读与影视阅读相结合的形态比较容易形成。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学习课文”和“写一段颁奖词”均属印刷文字媒介,没有跨媒介。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二首先由“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而引人入胜的沉浸式体验让读者了解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引入,提出“像这样的‘VR+书’的跨媒介阅读场景正逐渐泛在化,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姿势’”这一中心论点。
    然后写“首先发生改变的是阅读习惯”,接下来写“另外,阅读形式也越来越协同化”,向人们阐释“跨媒介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形式。
    接着论述“跨媒介阅读背后实质是思维的表达,一个成功的、良性的跨媒介阅读活动,植根于一种思维模式的构建”“首先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是如何转化的”“思维之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即要读懂不同媒介语言之间的转化过程,要注重阅读元素的分拆和关联,形成图谱化的个人阅读知识体系。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材料三第二段说“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印刷文字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由此可知,《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注重经典名著阅读,在印刷文字的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能力,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
    材料三说“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阅读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由此可知,《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要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借助电视剧、电子听书、网络主题贴吧或相关播客等新媒介获取信息,参与大众解读,与原著文本达成“互文互读”。
    材料一说“‘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越’,更注重‘整合’,不同的媒介形式特点各异,求同存异,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可以丰富语文学习内容,加强语文学习与时代、与生活的联系”“活动应整合丰富的语料,锻炼学生在多样的信息来源中去伪存真、辨识媒体立场的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价值判断和文化心理”,由此可知,《红楼梦》“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要“跨越”更要“整合”。基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展开丰富的语言活动,结合不同媒介信息,整合丰富的语料,将之有机整合并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来。
    6.A
    7.D
    8.①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②幺姨的一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
    9.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②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费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③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
    【分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A.“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错误,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有她爱国、追求进步等个人因素,而不是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的个人因素。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错误,本文没有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叙事,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我”并并没有亲历。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本文首先描写青年时期的幺姨,她“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15岁“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并且和萧克将军结婚,可见,幺姨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她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
    后来,在长征路上,她挺着大肚子坚定地走在草原上,甚至在四野茫茫的长征路上生孩子,生完孩子紧紧休息了几个小时,就继续上路,最后饿得栽下马来;“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可见,幺姨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她的一生是灿烂的。
    9.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注意审题,注意结合情境分析文本。题干所给情境是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这就要求考生分析文本中表现出的红色革命精神。
    从人物形象来看,文章主要叙述幺姨参加红军和长征等革命往事,其中还写到了贺龙、萧克等老一辈革命家,例如“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表现了贺龙将军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整篇文章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此文,可以让大家感受和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
    从内容上看,本文写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文章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费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
    主旨上,根据“要说明信仰的光辉和理想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可知,本文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推荐此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10.C
    11.D
    12.D
    13.(1)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
    (2)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收皇帝指示。
    14.志向:自小便立下大志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行为:年仅十四即挺身而出打散强盗,勇猛而有担当。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随同胶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被敌人打败。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无声息的前进。
    “胆勇”作“有”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D。
    “分军”的结果是“为数道”,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指让后死者与先死者合葬”错误,配食,即附祭,配享。在祠庙中祔祭,祔祀。配食并非合葬,这是两种行为。配食是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子孙的祭品,让后死者附于先灵合祭,相当于建立死后同居关系。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D.“宗悫参与攻克林邑之战,击溃雍州群蛮”错误,根据原文“林邑王倾国来拒……遂克林邑。……后为随郡太守,雍州蛮屡为寇……悫率其所领先登,众军随之,群蛮由是畏服”可见,参与攻克林邑之战与“击溃雍州群蛮”并不是同一件事,后者是作随郡太守时的战事。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注意以下关键字的正确翻译:
    (1)制:制作。形:外形,形状。御:抵抗。众:敌军。克:攻克。
    (2)据:占据。表:上表。乘驿:骑着驿马。面:当面。节度:指挥。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找到其年少时的语段“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意思是: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你如果不能获得荣华富贵,就败坏我们家族了。”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才刚过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没能进屋。
    可以概括出志向与行为两点。志向:自小便立下大志要“乘长风破万里浪”。行为:年仅十四即挺身而出打散强盗,勇猛而有担当。
    参考译文: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叔父宗炳,性格孤傲清高不愿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你如果不能获得荣华富贵,就败坏我们家族了。”宗悫的哥哥宗泌娶妻,才刚过门,当晚就有强盗来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没能进屋。江夏王刘义恭任征北将军,宗悫随同义恭镇守广陵。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征伐林邑,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加战斗。刘义恭向文帝推举宗悫说他有胆量和勇力,于是任命为振武将军,随同胶州刺史檀和之围攻区粟城。林邑派大将范毗沙达前来营救区粟,檀和之被敌人打败。宗悫分兵几路,放下军旗悄无声息的前进,一下子就攻破了敌军,占领区粟城,进入象浦。林邑王范阳迈调动全国兵力前来抵抗,把铠甲披在大象身上武装起来,象群进入阵地前后没有边际,宋军不能抵挡。宗悫说:“我听说狮子能威慑镇服一切兽类。”于是仿制狮子的形状,与大象相抗,大象果然惊恐奔散,敌军人马因此溃败逃散,于是攻服林邑。收取林邑奇珍异宝及其他各种物品,多得数不清。宗悫自己一点也没有要,除随身携带的衣物木梳篦子等物外一无所有,文帝十分赞赏他。(宗悫)后来担任随郡太守,雍州的少数民族部落屡次作乱,建威将军沈庆之率领宗悫以及柳元景等将领,分兵攻打,蛮夷部落大败溃散。又南新郡的部落首领田彦生率领部下叛乱,焚烧郡城,屯聚在白杨山。柳元景攻打他们没有打下来,宗悫率领自己的部队首先登上白杨山,其余的部队随后而上,各少数民族因此畏惧投降。孝武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左卫将军。孝建(宋孝武帝年号)时期,宗悫多次升官到豫州刺史。在这之前,当地人庾业,是富豪人家,施舍饭菜,用来招待宾客;而宗悫到他家的时候,却用蔬菜高粱饭招待他,对门客说:“宗悫当兵出身,习惯吃粗饭。”宗悫吃饱而去。到这时庾业担任宗悫的长史,管辖梁郡,宗悫对待他非常优厚,不以从前的事情怨恨他。大明三年(45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带兵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急速到都城,当面接收皇帝指示。皇上停下车驾对他慰问勉励一番。宗悫耸身跳跃数十下,跳跃时左顾右盼气度豪迈威严,皇上赞扬他的健壮。到出兵时,隶属于车骑大将军沈庆之部下。起初,刘诞哄骗部下说:“宗悫是帮助我的。”及至宗悫来到,骑在马上绕城急驰高呼说:“我就是宗悫。”事情平定后,入朝任左卫将军。大明五年(461),皇上任他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去世,谥号为肃侯。泰始二年,下诏让宗悫配食孝武庙。
    15.C
    16.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②“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并非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
    故选C。
    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先看悲情,意象“明月”,寓意思乡怀人,望月思归而不得归,是悲;“孤帆他夜归”,挂帆乘船可归乡却是他夜而非今日,是悲;“白发”,写漂泊一生,白发之时要回家,但有家可回吗?是悲;“故园池台今是非”,故园池台如今是否还在,对故园的忧虑,是悲。
    悲中有乐,“不知明月为谁好”,不知道明月照何人团圆,对他人心生妒忌,悲中有乐;“早晚孤帆他夜归”,想象早晚有一天可以挂帆乘舟回到故乡,“会将白发倚庭树”,虽然满头白发却终究回到故乡,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这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饱含希望之乐。
    乐而更悲,后四句写作者心中悲乐交织的复杂心情,悲为主体,但有希望他日月夜挂乘舟回归故乡的想象之乐,但现实是漂泊一生,满头白发,有家难归,写想象归家之乐,倍添难归的心酸与痛苦。
    【点睛】
    古诗词鉴赏客观题突破技巧: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弄清楚要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2.了解设错陷阱,避免落入圈套。古代诗词客观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考查程度不深,但范围很广。如利用考生知识缺陷,曲解诗词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17.白露横江卷起千堆雪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浴乎沂风乎舞雩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蟹、螯、鳝、雩。
    18.D
    19.D
    20.不好。原句运用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可以引发读者思考,“愣一愣”突出人的情态,表现出人们对把婆婆纳看作花的惊讶,“都要愣一愣”为下文写“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做铺垫。而改句没有这种效果。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横线句说春天“拔节而长”为比拟手法中的拟物。
    A.“袅娜”“羞涩”体现出拟人的手法;
    B.“今宵酒醒何处”是问,“杨柳岸晓风残月”是答,运用了设问手法。
    C.借代(樯橹代战船);
    D.说合格党员“生根开花”是拟物;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例句的破折号表解释原因。
    A.表强调;
    B.为话题转换;
    C.表声音的延长;
    D.表解释原因。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是“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而改句是“少有人会留意婆婆纳。况且十有八九的人也不觉得它算花呢”。
    首先原句有设问,“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婆婆纳算花么”,先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再给出答案,这样效果更突出,一问一答可以引发读者思考;而改句“少有人会留意婆婆纳”只是一个一般陈述句,效果不突出。
    原句“愣一愣”属于神态描写,表现出人们对把婆婆纳看作花的惊讶,突出婆婆纳的勃勃生机;比直接说“十有八九的人也不觉得它算花呢”更生动形象。“都要愣一愣”为下文写“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做铺垫,而改句没有“都要愣一愣”,就缺失了这种效果。
    21.①当情绪遇到问题时;②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③控制摄入某种食物时
    22.第一段:不能因为情绪问题影响进食。第二段:通过过度节食控制体重不可取。第三段:控制体重不可急于求成。
    【分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横线前说的是情绪问题对饮食欲望的影响,横线后说的是不能只通过食物来化解问题,由此可知此处说的是情绪产生变化,所以可填“当情绪遇到问题时”之类的内容;
    第②处,文段首先点出过度节食是人们控制体重的方法,根据横线前的“然而”和横线后的“会让人们对食物的渴望更加强烈”可知,过度节食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抑制食欲,反而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故此处可填“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之类的内容;
    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过度节食的人”可知,此处应填与过度节食的人的做法有关的内容,根据横线后的“反而会对这种食物产生极为强烈的渴望感”可知,此处可填“控制摄入某种食物时”之类的内容。
    22.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需要了解文段的大概意思,然后阅读每一段的内容,归纳出每段的中心意思即可。分析文段内容可知,第一段讲的是情绪对于饮食的影响;第二段讲的是很多人通过过度节食的方法来控制体重,但效果并不好;第三段讲的是控制体重不能急于求成。拟写答案时,注意题干要求“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来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23.范文:
    致敬时代英雄,书写不悔青春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能参加由我校举办的“时代英雄”的主题演讲比赛,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致敬时代英雄,书写不悔青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不仅让更多人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对科研的忘我投入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倾尽毕生精力,让自己活出闪闪发光的样子。
    心系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发现水稻“杂种优势”,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等,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神话。在89岁高龄之时,袁隆平用发音清晰的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尽显大师风范。袁隆平在致辞中表示,自己努力练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友人沟通,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这种胸怀世界、胸怀人类的思想正是大师的情怀和风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的摩西奶奶认为“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热爱生命的她,70岁拿起画笔,80岁首次开个人画展,她坚持绘画,不断创作,活出了勇于挑战自我的境界。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面对未来和自我的挑战,只有放飞理想,青春才能变得色彩斑斓!只有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我们的每一天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追梦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让青春在梦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铺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过泥泞奋勇向前,高扬青春的旗帜,才能让青春的颜色变得多姿多彩,让青春的价值在进取中彰显。
    大师终会老去,手握历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断劈波斩浪,用奋斗书写辉煌的明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以多则材料的形式融合了必修下前四个单元的部分人文主题,有一定的限制性和开放性。
    本次作文题目分为三部分组成:题干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材料,弄清事实,抓住材料核心,分析不同人物身上体现的道德品格和时代精神,挖掘其时代价值,然后任选其一,构思立意写作。其次,立足创设的情境,明确题目要将自己带入怎样的交际环境、特定氛围、时空地点或某种处境中写作;确定写作任务,这需要明确写作者的身份、写作对象、写作目的、文章主题、文体等;具体讲文章应该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要求,联系时代主题,结合自身学生身份,彰显角色意识和青年责任担当,以及复兴中学”时代英雄”主题演讲这一具体的任务背景。最后,写作应符合写作要求的基本规范限制。
    材料一呼应第二单元“探索与创新”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着眼于“袁隆平、屠呦呦——科学道路上永不停歇的探索者”这一身份,从其科学贡献中“认识人类科学探索与创新的意义”,并体会其身上体现的“在平凡的岗位上淡泊名利、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矢志不渝、爱国奉献,从而造就了不平凡的功绩”的科学品质与科学精神,进而与时代主题、时代精神结合,书写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材料二呼应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着眼于“叶嘉莹——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师”这一身份,从生平事迹中中认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并体会其身上体现的“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从其“七十年来,……培养了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行为中增强文化传承的自觉实践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并与当今时代结合,从思辨角度理解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践行价值和时代意义。
    材料三重在呼应《课程标准》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从“祁发宝、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喀喇昆仑山上屹立不倒的钢铁长城”这一同龄人的光辉事迹中,体会“忠诚爱国、以身许国、保家卫国”的英雄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探索同时代普通人的价值实现路径。
    【立意】
    1.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2.英雄是时代的脊梁、国家的财富;
    3.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4.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